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六零年代之悲情女二做知青 > 第141章 代表发言

六零年代之悲情女二做知青 第141章 代表发言

作者:青舟梦海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9 09:06:08 来源:小说旗

大队长说到这里,下面的村民就听不下去了,高呼抗议,知青都是高中毕业,他们都是城里人,肯定比农村孩子成绩好啊!

大队长怒吼一声,

“安静,听我说完!”

众人被气势震慑住,想起平时大队长的严厉,都被吓得闭嘴不敢说话,大队长才继续说道:

“但是,镇里领导表示,扫盲班开得最好的大队,由县政府出资建小学!

你们是想要一个短暂的扫盲班工作?

还是想要一个赵家村的小学,以后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上学?

知青学历高,有本事,我们大家全力配合扫盲。

等学校建成了,我保证,选老师,村民跟知青分开选,各选一半人数。

毕竟,知青早晚会离开的,而学校却永远属于赵家大队!

你们还有什么意见吗?”

众人看大队长的眼神往下看过来,都赶紧低头,不敢说话。

有些头铁的大婶大娘,想起自己亲手想得好好的任务猪,就这样拱手让给下放的人,心里非常不甘心,几次跃跃欲试,想举手发言,都被自家男人拦住。

最后,大队长看大家没问题,就把喇叭交给会计,让他上来开解开解村民。

会计在下面,听见村民的小声议论,所以,一上台就解释道:

“任务猪交公这件事,我知道大家都担心,怕上交的任务猪体重不达标。

这样,我们中午几位干部讨论过,每家上交任务猪的时候,都一一称体重,记录下来,然后任务猪就跟各家没有关系了。

大队会把每头猪编号,每个月测一次体重。

任务猪要是没长胖,那就是下放人员的问题。

猪圈跟牛棚增添一名有经验的负责人,下放人员不仅要重新学习养殖经验,还要被罚去挑粪半个月。

要是任务猪每个月体重达标,那下放人员就每天八工分计算。

大家觉得怎么样?”

会计左看右看,最后点妇女主任上台讲话:

“大家好!我是夏菊花,我家也想了任务猪,我就想问问,那明年,我们还能养猪吗?”

夏菊花替台下的村民,问出来心中担心的主要问题,大家也眼神紧紧盯着台上的会计,希望他说出自己所希望的回答。

会计也没让夏菊花下去,和蔼可亲地看着台下的村民笑了笑,才回答道:

“放心,大队长还能不让大家养猪吗?我们全村可都指望每年养猪挣点钱了。

明年,大家还是按照以前一样,养得最好的猪,统一送去猪圈配种,等猪仔差不多大了,再分配给大家。

不过,各家只能领自己的猪,任务猪由大队养,之后就跟你们没关系了。

意思就是说,大家以后养猪,没有任务了。

不过养大的猪,还是老要求,至少卖给大队一半。

夏主任,还有什么问题吗?”

夏菊花配合的冲着大队长鞠躬,连声感谢道:

“没问题了,谢谢大队长给我们减轻负担!也谢谢赵会计解惑!那我先下去了!”

会计点点头,目送夏菊花下去。

赵兴昌最佩服大队长,本来这次下放人员,都是吃不了苦,还年纪比较大的人。

听说之前下放的干部,不是都通知分配到农场,林场这些苦寒之地,统一管理吗?

为什么今年却分配到农村,还要求村里把他们分配到最脏最破的地方住,每天干最累最辛苦的活,还要每天晚上自我检讨,赵兴昌确实不理解。

听大队长说完要求,几个人一番讨论后,得出结论,估计是城里下放人员太多了,苦寒之地也塞满了,只能往农村塞。

赵家村人是做不出批斗,虐待别人的事情。

大队长的原话是说,他们都是有本事的人,谁知道以后会怎么样。

不管国家怎么想的,他赵胜利作为一个退伍军人,以前都是保家卫国,保护人民群众,从来没有像鬼子一样,有虐待人的习惯。

但大家又怕革委会来检查,最后大队长就提议让他们住在牛棚猪圈旁边,替村民养牛养猪。

这样虽然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很累很脏,但能挣工分换粮养活自己,年纪大的人也能去割猪草,煮猪食,打扫卫生,总比让他们下地干活强。

赵兴昌暗自感叹,大队长真是用心良苦。

这样安排,下放人员虽然不下地,还分薄村民的粮食,但是村民减免养猪任务,占大队便宜,就肯定不会闹事。

大队承包了各家的任务猪,大家之后就可以专心养自家猪,肯定能养得比之前肥。

赵兴昌回过神来,又点仓库管理赵得栓上台,让他代表老一辈讲话:

“咳咳……额,我没什么意见,我都听大队长的。

大队长这么些年,为我们赵家村所作所为,大家都看在眼里。

你们要懂得尊敬大队长,老老实实按国家安排来。

国家带领我们过上如今这样好的日子,不用被鬼子欺负,你们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做人要知足。

大队长尽心尽力为大家考虑,大家服从命令就行了,我代表老一辈,支持大队长的一切决定。

我说完了,可以下去了吧!”

赵兴昌连忙上前,想扶赵大爷下去,没想到赵大爷一挥手,制止道:

“我自己能走,我走了!”

赵大爷说完,手脚利索的走下了台。

赵兴昌抬头擦了擦头上的汗水,最后点了知青点的聂楼出来讲话:

“各位赵家大队的村民们,我代表知青们,讲两句。

国家让我们知青下乡接受再教育,现在也开展扫盲活动,就是想让大家共同进步。

知青下乡学到了种地的知识,扫盲活动也能让村民摆脱目不识丁的困境。

大家学会了基本的文字和数字,能让大家外出买东西不被人骗钱,能让大家更了解国家政策,能让孩子走出农村,在镇上找到好工作。

扫盲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我听说赵家大队每年都被评为先进,今年能落后于其他大队吗?”

“不能!”

村民被聂楼的发言带动起情绪,纷纷大喊道。

“今年是个好机会,往年评先进,虽然有些好处,但差别不大,但今年被评上,却能换来一座小学!

你们知道赵家大队拥有一座小学滋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以后村里的孩子都能上学,大家努努力,孩子还能去镇上上初中,去县里上高中,等高中毕业,就能在镇上、县里找工作,改变命运的机会就来了!

即使找不到镇上的工作,以后也可以回大队学校教书,同样有工资,还离家里近。

还有,其他村会把孩子送来大队上学,每年能收取学费,也为大队带来了一份收益。

我们知青刚刚讨论过了,要是我们知青以后能选上小学老师,我们自愿不要工资和编制,还是按工分计算,每年工分给我们换粮就行。

最后一点是,周围都知道我们大队有学校,出去跟人唠嗑,都能让别人羡慕不已!

我想说的说完了,谢谢大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