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老辈人讲的鬼事儿 > 第8章 鬼打更

老辈人讲的鬼事儿 第8章 鬼打更

作者:孤城倒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9 11:14:47 来源:小说旗

山风裹着雪粒子抽打窗棂,我缩了缩冻僵的脖颈,破棉鞋在钱二婶家青砖地上蹭出刺啦声。屯子西头这间老屋总泛着股陈年艾草味,混着炕洞飘来的焦炭气,熏得人眼皮发沉。

";六子,黑灯瞎火的还来讨故事?";钱二婶盘腿坐在苇席上,银顶针磕着铜烟锅迸出火星,皱纹里嵌着几十年风霜,";上回张瘸子讲吊死鬼,你尿湿三条裤衩的事...";

";那、那是三伏天出汗!";我梗着脖子往炕沿挪,土墙外忽地炸开夜枭尖啸,惊得油灯火苗猛蹿三寸。暗红光影里,二婶花白鬓角像沾了层血沫子。

她忽然撂下针线箩,枯枝似的手指戳向我眉心:";真不怕?前清那会儿,屯北乱葬岗子...";

话音未落,西北风卷着哭腔撞进堂屋,门闩咔哒作响。我后颈汗毛根根直立,分明听见坟圈子方向飘来梆子声——咚,咚,咚,三长两短。

";二婶!";我一把攥住她补丁摞补丁的袖口,";您给说道说道钉魂桩的事?";

老妇人浑浊的眼珠泛起异光,烟杆在炕桌上敲出闷响:";那算个球!光绪十六年冬月,我太姥姥亲眼见着...";她突然噤声,抄起剪子挑亮灯芯,火光跃动的刹那,窗外闪过道佝偻黑影。

我喉头发紧:";刚、刚过去个啥?";

";黄皮子讨封呢。";她嗤笑,却把桃木簪子悄悄攥进掌心,";真要听骇人的?上回说道周瘸子撞煞...";

寒风骤然撕开窗纸,油灯噗地熄灭。漆黑中响起指甲刮擦梁柱的吱嘎声,混着远处时断时续的呜咽。我两股战战几欲奔逃,却被二婶冰锥般的嗓音钉在原地:

";那桩';鬼打更';的勾当,就发生在宣统皇帝退位前三日。更鼓敲到卯时三刻,打更人的灯笼...突然渗绿光。";

这事儿发生在五年前,那时候她还在镇上的裁缝铺干活,铺子开在老街尽头,旁边是条窄巷道,叫棺材巷。巷子名字邪乎,据说是清朝时镇上抬棺材走的道,两边房子老得掉渣,墙皮剥落,露出黑乎乎的砖头,风一吹,满巷子沙沙响,像有人在低声哭。

那年冬天,镇上冷得邪乎,晚上街上连个鬼影子都没有。钱二婶那天加班赶活儿,裁缝铺里点了盏煤油灯,火苗跳得不安分,窗外风吹得玻璃“吱吱”响。她忙到半夜,收拾针线准备回家,刚锁上铺子门,就听见巷道深处传来“咚——咚——”两声,像有人拿木头敲啥。她心里一咯噔,回头一看,巷子里黑漆漆的,啥也看不清,可那声音又响了,“咚——咚——”,节奏慢得瘆人,像敲在心口上。

钱二婶壮着胆子喊:“谁在那儿?”可没人应她,巷子里静得死气沉沉,只有风声夹杂着那“咚咚”声,越来越近。她心跳得厉害,提着布包转身就走,可刚迈出几步,身后传来一句低沉的话:“三更天……小心火烛……”那声音沙哑得像风吹过枯枝,低得像是从地底下挤出来的,带着股阴气。

钱二婶吓得腿一软,回头一看,巷道尽头站着个黑影,瘦得像根竹竿,披着一身破麻衣,手里提着个灯笼,灯笼里燃着一团绿幽幽的火,照得巷子墙上影影绰绰。那黑影低着头,走起路来一瘸一拐,脚底下没声音,可每走一步,那“咚——咚——”的梆子声就响一下,像敲在魂儿上。

钱二婶慌了,转身跑回家,锁上门缩在炕上,嘴里念叨:“别找俺,别找俺……”可那天晚上,她睡得迷迷糊糊,又听见窗外传来“咚——咚——”的梆子声,夹杂着那句“小心火烛……”,阴冷得让她一身冷汗。她壮着胆子凑到窗缝往外看,巷子里站着那个黑影,灯笼绿光晃得吓人,照得他半张脸惨白,像刷了石灰。

第二天,钱二婶找上镇上的老王头,王金宝,七十多岁,年轻时干过守夜的活儿,懂点老规矩。她把事儿一说,王老头发了话:“那是鬼打更,清朝的更夫没散魂,留在这巷子里。你碰上他,怕是有麻烦!”钱二婶不信邪,说:“都啥年代了,还信这个?”可王老头像看傻子似的瞅着她,低声说:“棺材巷以前是乱葬岗,清朝时死了个更夫,叫周瘸子,被人打死扔在那儿,尸体都没人收。他生前打更,死后魂儿散不掉,夜夜敲梆子。”

钱二婶心里发毛,可活儿还得干。她咬着牙回了裁缝铺,那几天平安无事,可到了第七天晚上,事情来了。那晚风大得像要掀房顶,巷道里的树枝被吹得乱晃,像无数只手在抓沙。钱二婶忙到半夜,刚锁上铺子门,那“咚——咚——”的梆子声又响了,比前几天更重,像敲在脑壳上。她吓得不敢回头,撒腿就跑,可跑出没几步,身后传来脚步声,“沙沙沙”,轻得像踩在棉花上,却紧跟着她。

钱二婶回头一看,那个黑影近了,站在巷子中央,手里的灯笼晃得绿光乱跳。她终于看清了那东西的长相——不是活人,是个清朝的更夫,披着一身破烂的官服,麻布裂得像蛛网,露出干瘪的皮肉,皱得像树皮。他的脸瘦得只剩骨头,眼窝深陷,眼珠子浑浊得像蒙了层雾,透着股红光,直勾勾地盯着她。露出一排发黑的牙,牙缝里卡着血丝,像咬过啥东西。头发乱糟糟的,沾着泥土和枯叶,半边脸塌下去,像被啥砸过,脖子歪着,像是断了骨头。他手里攥着一根梆子,木头裂了缝,敲一下“咚”一声,震得人心慌。

“钱……秀……兰……”那更夫开口了,声音低沉得像从地底下钻出来的,沙哑得像砂纸磨铁,带着股怨气。钱二婶吓得魂儿都没了,喊道:“俺不认识你!别找俺!”可那更夫咧开嘴,笑得更瘆人,嘴里吐出一串黑水,顺着下巴滴下来,“咚——咚——”,“三更天……你该走了……”他的声音飘忽不定,像从四面八方传来,阴冷得让人骨头缝里发寒。

钱二婶吓得腿软,摔在地上,眼睁睁看着那更夫走过来。他一瘸一拐,脚底下拖出一道黑乎乎的痕迹,像腐烂的血水。每迈一步,巷子里的温度就冷一分,墙上的影子晃得像鬼影子。她爬起来想跑,可那更夫猛地伸出手,瘦得像枯枝的手指掐住她的胳膊,指甲长得像刀刃,刺进肉里,血淌了一地。钱二婶尖叫一声,挣扎着甩开他,转身跑回家,锁上门缩在炕上,嘴里念叨:“别来!别来!”

第二天,钱二婶胳膊上的伤口肿得老高,流着黑血,疼得她直哆嗦。她找上王老头,王老头发了慌,说:“你惹上周瘸子了,他怨气重,生前被人打死,死后没人烧纸,魂儿钉在这巷子里。你得给他烧点纸,求他放过!”钱二婶半信半疑,可胳膊疼得受不了,只好照办。她买了叠黄纸,晚上在巷口烧了,嘴里念叨:“周爷,俺错了,您大人不记小人过,放过俺吧!”

可那晚烧完纸,梆子声没停,反而更响了,“咚——咚——”,震得窗户嗡嗡响。钱二婶缩在炕上,听见门外传来“沙沙”的脚步声,紧接着是那句“小心火烛……”,阴冷得像刀子划心口。她壮着胆子凑到门缝往外看,那个更夫站在门口,灯笼绿光照得他半张脸惨白,眼珠子瞪着她,嘴角裂得更大,露出一嘴尖牙,舌头黑得像焦炭,滴着黑水。

“钱秀兰……纸不够……”那更夫低声说,声音像从喉咙里挤出来的,带着股嘲笑。他敲了一下梆子,“咚——”,屋里的煤油灯猛地灭了,门板“吱吱”响起来,像被啥抓挠。钱二婶吓得魂飞魄散,扑到炕上抱住被子,可那敲门声越来越重,“咚——咚——”,像要砸开门。

就在这时,巷子里传来一声狗叫,紧接着一道闪电划破天,照得屋里一片惨白。那更夫的身影在闪电下更恐怖,眼珠子凸得像要掉下来,半边脸塌得更深,嘴里吐出一团黑气。他看了钱二婶一眼,转身走了,脚步声“沙沙”远去,可那“咚——咚——”的梆子声还在巷道里回荡。

第二天,钱二婶胳膊上的伤口好了,可她再不敢去裁缝铺,连夜搬回了村里。镇上的人听说这事儿,找来个道士,叫张瞎子,六十多岁,眼睛瞎了一只,懂点驱鬼的法子。张瞎子带着一串铜铃和一捆桃木钉,去了棺材巷,嘴里念咒,把桃木钉打在巷子两头,说是镇住周瘸子的魂儿。可钉子打下去那天晚上,巷子里炸开一声巨响,像地裂了,镇上的人听见“咚——咚——”的梆子声响了一夜,天亮后,桃木钉全裂了,地上多了几滩黑水,散发一股子腐臭味儿。

从那以后,棺材巷没人敢走,每逢夜里,总能听见“咚——咚——”的梆子声,夹杂着那句“小心火烛……”,阴冷得让人头皮发麻。镇上几个胆大的——李大壮、孙老四、王二狗——试过晚上守在巷口,想看个究竟,可李大壮回来后发了三天高烧,嘴里吐黑水;孙老四失踪了,三天后在巷子尽头找到,脖子上有手印,脸上挂着诡笑;王二狗吓疯了,见人就喊:“更夫来了!更夫来了!”

最后又是张瞎子说他之前镇妖的法子不行,是因为那更夫怨念太深。他摸索着从包袱里拿出一个旧罗盘,说这罗盘能寻到那更夫的尸骸所在。村民陪着张瞎子在棺材巷附近找了一整天,终于在一处荒草丛生的角落发现异常。张瞎子让村民挖,挖到一副白骨。张瞎子将白骨放进一个特制的盒子,带到山上的道观。他设坛做法,烧了许多符纸,口中念念有词。最后,他把装有白骨的盒子放在八卦阵中间,用雷木镇压。做完法事后,夜晚再没听到那阴森的梆子声,棺材巷也恢复了平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