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我朱雄英来了 > 第73章 浇筑法

大明:我朱雄英来了 第73章 浇筑法

作者:春风卷碧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2 23:32:53 来源:小说旗

自己大孙子是为国着想,又没去斗鸡走狗,欺压良善,而且自己的大孙子没准就能搞好呢!想到这里,朱元璋说道:“你放手去做,只要不耽误学业就行!”

朱雄英眼眸一亮,满脸认真,脆生生地保证道:“放心吧!皇爷爷,我一定好好学!”

朱元璋也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身体!说道:“行了!你奶奶有好几天都不见你了,你去寻你皇奶奶去吧!咱还有公文要处理呢!”

朱雄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老朱也有事儿忙,也没有多待,对朱元璋行礼之后,就去往了坤宁宫!

...

两天后,二月二十,卯时!

朱雄英一大早就乘坐着马车,来到了流金园。今天不同以往,跟老朱请了一天假期,所以可以早早的来到,目的在于观看铁匠们的打铁技艺!

由于事先并未通知姚广孝,流金园内此时只有几名吴王府的官吏值守。他们远远瞧见朱雄英的车架驶来,皆是神色一凛,连忙快步上前,整齐地跪地行礼。这几个人朱雄英早已熟知。

分别是吴王府的引礼舍人、仓大使、库大使之类的官职,都是九品官吏。其实也都是只有这个头衔,朱雄英的府库一直是王老吉、加多宝、九安这些东宫时期的人在管理!

“都起来吧!”朱雄英让他们都起来,随后目光落在其中一人身上,开口问道:“宋仪,里面的工匠都打造到哪一步了!”朱雄英扶着王老吉,听到流金园里叮叮当当的敲击声!

宋仪是吴王府引礼舍人,他原本是应天府下面的官吏,为人忠厚,为吏十年未出差错,其上司颇为赏识,向吏部举荐了他,此事被老朱知晓后,便将他安排到了吴王府任职。

此刻,宋仪听到朱雄英点名询问,赶忙上前一步,恭恭敬敬地引着朱雄英说道:“大多数工匠已经成型,有些快速的已经开始打磨,只有一队,现在还在炼铁!”

“嗯?”朱雄英听到后,不禁微微皱眉,心里有些吃惊,到现在了,还在炼铁,这队还能赶得上吗!

由于这240人分散在不同的队伍里,而原本队伍的建制还保留着,并继续参加比赛,所以有的队人数多,有的队人数少。工匠们进行比赛时,先需要队伍合作,共同炼制一批铁胚,随后在各自进行打造。所以在团队协作环节,人数多的队伍速度就会快一些!

这并非是不公平,因为团队协作也是他们需要注重的东西,团队协作性好的队伍,由于相互帮助,所以到达第二关的人数要多!

朱雄英原本以为这进度缓慢的队伍,是因为团队协作能力差,但是等进门的时候才发现,这队人员一个不少,团队协作能力极好!这就说明其中必有缘故!

“宋仪!”朱雄英坐在远处,看着这些工匠,对着一旁的宋仪说道:“这队人的队长叫什么名字?有多大年纪!”

“回殿下!此人名为任思毅,年方二十二!”

“才二十二岁,就能被他们推举成队长了?”朱雄英疑惑道!

“殿下,此人原本是教匠,其家世代为匠,手艺精湛,为人正直,在工匠之中威望颇高!”宋仪给朱雄英介绍道,并远远的指着一位工匠道:“那魁梧汉子便是了!”

此时明朝的工匠分为教匠和军匠,教匠负责进行技术指导,军匠负责直接生产,一般而言,教匠的文化水平和技术能力都要更高一些。

朱雄英远远看去,只见那人生的十分健壮魁梧,身高至少有180,胡须茂密,上身宽大粗壮,和‘任思毅’这文雅名字完全不搭!

“是个教匠,怪不得!”朱雄英看着远处的任思毅在指挥队员,将一个个黑色的泥胚挪动位置,泥胚共有六个,队员们轮流将泥胚转动,确保炉子中的余温能够均匀地传递到每个泥胚之上。

看到这里,朱雄英立刻就知道了这任思毅为什么会慢了,于是他继续问道:“他可曾要过什么材料?”

“有的!”宋仪回想道:“前日刚开始比赛之时,他曾要过黑铅、瓷土等物!”

“黑铅?那是什么东西?还有吗,拿来我看看!”朱雄英皱眉询问道!

“殿下稍等!”只见宋仪小跑着离去,不一会儿拿来了一个指甲盖大小的黑色,带光泽的物品,交给了朱雄英!

朱雄英一看,这不是石墨吗!石墨是碳的同素异形体,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发生反应,而且耐高温、耐腐蚀、韧性好,所以是冶金领域的好材料,原以为这个时代的人并不能区分这种材料,没想到啊没想到!

“这东西是谁给他找的,从哪里找的!”朱雄英问道,这东西应该不好找吧!

“殿下,这是从文墨店里买的!”宋仪回答道!

“文墨店买的?文墨店为什么会有这个东西?”朱雄英问道!

宋仪耐心的给朱雄英解释道:“殿下您有所不知,此物十分润滑、细腻,很多商人将其与松香等物掺杂在一起,制作成为墨条,以供书画!”

“哦!”朱雄英恍然大悟,怪不得呢!他将目光看向了远处的任思毅,看来此人已经发现了石墨抗高温的特性,那些黑色泥胚看来就是石墨和黏土做成的模具了,这人想要用浇筑法一次成型,不得不说,想法十分先进!

瓷土就是烧制瓷器所用到的一种耐火土,二者进行结合,可以制作出耐高温的模具!

这个时期的大明并非不会浇筑法,远在商周时期,华夏人就掌握了‘失蜡法’等浇筑法,现在大部分的铜铳就是用浇筑法完成的,但是铁铳不行。

铁的流动性比较差,想达到浇筑的流动性的话,就需要很高的温度,现在温度勉强可以达到,但是还需要可以承受这种高温的容器!据朱雄英推断,要想将铁的流动性提升到可以浇筑的级别,至少也得1500度,浇筑青铜的模具是肯定不行的,用一次就会破碎!

而用石墨和瓷土所制成的磨具,如果运用得当,完全可以承受住这种高温,就是不知道可以使用几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