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我朱雄英来了 > 第20章 时机不到

大明:我朱雄英来了 第20章 时机不到

作者:春风卷碧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9 14:32:21 来源:小说旗

“当越来越多的百姓食不果腹,陷入绝境时,为了生存,他们便会揭竿而起,聚众反抗朝廷的统治。而朝廷面对这样的叛乱,必然会采取强硬手段进行镇压。”

“可是,镇压叛乱需要大量的钱财来支撑军队的开支、粮草的供应等等,当国库空虚没有钱财时该怎么办呢?那就只能向百姓加征赋税。如此一来,百姓的负担愈发沉重,生活愈发艰难,最终又会导致更多的人走上反抗之路,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皇爷爷,孙儿觉得您刚才所说的那些政策确实极为精妙。不过,依孙儿之见,土地兼并也是导致王朝灭亡的原因。所以孙儿认为,所有大明子民都应一视同仁,拥有多少土地便缴纳多少的赋税,只有这样,国家才能长久昌盛、繁荣稳固。”

朱元璋听闻朱雄英的这番言论,心中大为震惊。这是何等惊世骇俗的见解!朱雄英仅仅用了简短的几句话,便切中了王朝兴衰的关键要害。这可能只是众多原因之一,却从来没有人跟朱元璋说过这方面!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几乎所有参与改革的官员自身本就是特权群体的一员,他们享受着特权带来的种种利益,又怎么会真心实意地去推动损害自身利益的改革呢?毕竟,谁会愿意 “革自己的命” 呢?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王朝末年的那些改革尝试,大多都以失败告终,这便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朱元璋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反复品味着大孙子的这番话。他越想越觉得朱雄英说得在理,然而,他也清楚地认识到,若要按照朱雄英所说的去做,将会面临巨大的风险。

一旦推行这样的改革,几乎等同于与整个士大夫官员群体为敌,甚至连那些曾经跟随自己出生入死、一同打下大明江山的老兄弟们,也可能会因为自身利益受损而与自己反目成仇。

但朱元璋是什么人呢?他可是从底层一路摸爬滚打,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才登上皇位的一代帝王,有着远超常人的胆识和魄力。

他看向朱雄英,语重心长地说道:“大孙,你这番话,切记不要跟其他人说起。你说的有道理,爷爷也听明白了,以后还是少说为好,等你长大了再说这些不晚!”

朱雄英聪慧过人,立刻明白了朱元璋的良苦用心。他深知,如果让其他人知晓了自己的这些想法,那些既得利益群体必然会想尽一切办法阻止自己继承皇位,甚至可能会对自己痛下杀手,危及自己的性命。朱元璋这是在关心自己,提醒自己在没有足够自保能力的时候,千万不能轻易表露这样的想法。

祖孙二人各自陷入了长久的沉思之中。

朱元璋心中明白,朱雄英所说的话虽然切中要害,但现在的确还不是进行改革的最佳时机。

当下的大明,对外战争依旧频繁,北方的最大敌人尚未剿灭,周边的一些国家也不时地进行挑衅,国内还时常遭受天灾**的侵袭,局势并不稳定。进行改革需要一个稳定的国内外环境作为支撑,否则很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动荡。

此外,朱雄英目前也只是粗略地阐述了自己的想法,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成熟的体系。治国理政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项改革措施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之后再付诸实施,才能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

到那时,说不定自家大孙的想法会更加成熟和完善,考虑得也会更加周全。

还是要好好保护好大孙儿,不行再多给他派几个得力的护卫,确保他的安全。再者,大孙能有这样敏锐的政治觉悟,说明他有着非凡的潜力,应该让他接受更全面的教育。说不定再过个一年半载,大本堂的教育就不太适合大孙了。这样也好,吴王府届时也快修建完成了。

到时候,精心挑选几个懂事且有能力的人,为大孙配一套文武班底,再多聘请一些老师为他授课讲学,好好培养他。对,就这么办!

朱元璋思绪万千,一时间竟有些走神。直到听见朱雄英急切地呼唤他,才回过神来。

“皇爷爷,皇爷爷,您觉得怎么样!” 原来,朱雄英刚刚向朱元璋提出,希望能让姚广孝给自己讲几堂课。但当时朱元璋正陷入沉思,没有留意朱雄英说的话。此时被朱雄英这么一问,朱元璋不由得一愣,脸上露出错愕的神情,问道:“什么怎么样?”

朱雄英无奈,只好耐心地又重复了一遍,说道:“孙儿看刚才那个道衍和尚与常人有些不同,学识渊博,谈吐不凡,很想听他讲几堂课,皇爷爷觉得如何?”

朱元璋一听,原来是这么回事。他心想,这个道衍和尚确实懂得不少,让他教导自家大孙子,倒也没什么坏处。于是便说道:“那就五天安排一次课吧。你在大本堂学习的时间还不长,还是要多花些时间在大本堂,巩固基础。”

朱雄英听后,心中十分高兴。原本他还担心朱元璋会不同意自己与和尚交往。现在看来,老朱还是很开明的嘛。

他并不知道,朱元璋已经因为他之前所展现出的思想和潜力,打算从多个方面培养他,对于他表现出的好学态度,自然是大力支持。

他兴奋地说道:“那第一堂课就安排在明日下午吧!还请皇爷爷派人告知他一声,让他提前做好准备。” 朱雄英已经迫不及待了,若不是还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他甚至想今天就去听姚广孝讲课。

“这是自然。至于教学的地点,就在文渊阁西苑吧。” 朱元璋点了点头,随即招来一个太监,吩咐他前去传旨。

文渊阁距离大本堂并不算远,作为皇家藏书楼,这里收藏了海量的珍贵典籍,为皇室成员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阁内配备了多个房间,既适合讲学,也便于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且具有一定的私密性。朱雄英对这个安排十分满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