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岳氏传奇之逆世护宋 > 第14章 波谲云诡战与和

岳氏传奇之逆世护宋 第14章 波谲云诡战与和

作者:若楚0210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9 14:32:23 来源:小说旗

第十四章 波谲云诡战与和

宋金谈判起波折

宋高宗赵构采纳了岳飞和岳凌霄的建议,决定与金国就联合抗蒙一事展开谈判。朝廷选派了经验丰富的礼部侍郎周望作为首席谈判代表,岳飞和岳凌霄则在幕后为其出谋划策。

金国的谈判使团抵达汴京后,双方在富丽堂皇的宫殿中展开了首次会面。金国使者完颜昌一脸傲慢,率先开口:“我大金此次诚意满满,愿割让边境三城予大宋,只求共同抗蒙。不知贵国意下如何?”

周望不紧不慢地回应:“完颜使者,割让三城虽为厚礼,但联合抗蒙兹事体大,我大宋需周全考虑。况且,过往宋金之间多有摩擦,我朝不得不谨慎行事。”

完颜昌脸色一沉,不悦道:“周侍郎,如今蒙古势大,对大金和大宋皆是威胁。若不联合,恐唇亡齿寒。难道大宋甘愿坐视大金被灭,而后独自面对蒙古铁骑?”

周望微微一笑,从容说道:“完颜使者所言不无道理,但大宋亦有自身考量。我朝需金国明确承诺,联合期间,不得有任何损害大宋利益之举,且战后如何划分利益,需有详细条款。”

完颜昌皱了皱眉头,思索片刻后说:“这个自然。只要大宋真心联合,我大金愿与大宋歃血为盟,共击蒙古。战后所获土地,可按出兵比例划分。”

然而,谈判并非一帆风顺。在商讨具体军事部署时,双方产生了严重分歧。金国希望大宋出兵二十万,直捣蒙古侧翼,而大宋认为此计过于冒险,且自身兵力分散亦有风险。

周望严肃地说:“完颜使者,出兵二十万非小事,我大宋需权衡利弊。况且,如此大规模出兵,后勤补给亦是难题。贵国是否能提供相应支持?”

完颜昌不耐烦地说:“周侍郎,大金自身也有难处,哪有多余物资支援大宋?大宋若想获取更多利益,自然要多付出些。”

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谈判陷入僵局。周望无奈之下,只能暂停谈判,进宫向赵构汇报情况。

朝堂激辩定决策

周望将谈判情况详细告知赵构,赵构听后眉头紧皱,随即召集大臣们商议。

丞相赵鼎率先发言:“陛下,金国向来不讲信用,此次联合恐有诈。即便承诺割地,战后能否兑现亦未可知。且让我大宋出兵二十万,风险太大,臣以为不可答应。”

枢密使张浚却反驳道:“丞相此言差矣。如今蒙古崛起,已成大患。若不与金国联合,待金国灭亡,大宋将直面蒙古。况且,金国承诺割地,若能成功击退蒙古,对大宋亦是扩充领土的良机。”

这时,岳飞站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联合抗蒙本身并无不可,但金国的条件需谨慎斟酌。出兵二十万风险过高,且金国不愿提供后勤支持,这无疑是让大宋独自承担巨大风险。我们可与金国协商,适当减少出兵数量,同时要求金国在后勤方面给予一定协助。”

岳凌霄也说道:“陛下,臣赞同岳飞将军所言。此外,我们还可利用谈判拖延时间,加紧了解蒙古的军事部署和战略意图。同时,进一步加强自身军事建设,即便联合不成,也有足够实力应对蒙古。”

赵构沉思良久,缓缓说道:“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朕以为,可再与金国谈判,争取更有利的条件。若金国执意不肯让步,我们也不能贸然答应。岳飞、岳凌霄,你们负责加强军事准备,以防万一。”

蒙古动向引警觉

在宋金谈判陷入僵局之时,岳飞和岳凌霄并未放松对蒙古的关注。他们派出的密探陆续传回重要情报,显示蒙古正在大规模集结兵力,似乎准备发动一场大规模战争。

岳凌霄看着手中的情报,神色凝重地对岳飞说:“岳兄,蒙古此次集结兵力规模庞大,其目标恐怕不仅仅是金国。我们必须提醒朝廷,早做防范。”

岳飞点头,说道:“没错。我们即刻进宫,向陛下奏明此事。”

两人进宫后,将蒙古的动向详细告知赵构。赵构听后大惊失色,说道:“没想到蒙古竟有如此大动作,若其绕过金国,直接攻打大宋,该如何是好?”

岳飞赶忙说道:“陛下勿忧。臣已加强边境防御,布置了多重防线。但为以防万一,还需进一步调集兵力,充实边境。同时,我们可与金国加快谈判进程,若能联合抗蒙,自是最好。”

岳凌霄接着说:“陛下,我们还可尝试与蒙古周边的一些部落建立联系,了解他们的态度,分化蒙古的势力。”

赵构连忙说道:“就依你们所言。岳飞,你负责军事防御,尽快调集兵力。岳凌霄,你着手与蒙古周边部落联络,务必打探清楚蒙古的意图。”

起义余波扰后方

就在朝廷为应对蒙古和与金国谈判之事忙碌时,之前被镇压下去的农民起义又出现了余波。一些漏网的起义军残余势力重新聚集,他们在民间散布谣言,蛊惑人心,煽动更多对现状不满的百姓加入。

“朝廷只知道与金国谈判,根本不管我们百姓死活!”“土地都被豪强占了,我们没活路了!”这些谣言在一些偏远地区迅速传播,导致当地人心惶惶。

岳飞得知后,气愤地说:“这些人不思悔改,竟还在蛊惑百姓。必须尽快将他们一网打尽,以免造成更大危害。”

岳凌霄则冷静地分析:“岳兄,这些起义军残余能重新聚集,说明我们之前虽镇压了起义,但百姓的根本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我们在剿灭残余的同时,更要加快落实朝廷减轻赋税、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让百姓真正受益。”

岳飞深以为然,说道:“岳弟所言极是。我即刻派兵前往清剿,同时督促地方官员尽快落实相关政策。”

于是,岳飞派出岳家军的精锐部队,对起义军残余势力展开清剿。同时,朝廷也加大了对地方官员的监督力度,确保减轻赋税、抑制土地兼并等政策能够切实执行,安抚民心。

文化碰撞促革新

在应对外部威胁和内部动荡的同时,大宋国内的文化领域也在持续发生着变化。随着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日益激烈,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尝试进行文化革新。

在一场盛大的学术研讨会上,年轻的学者李阳慷慨激昂地说:“我们不能再墨守成规,只抱着传统经典不放。西方的科学知识和逻辑思维,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之处。我们应将其与儒家文化相结合,创造出更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文化。”

但也有一些老学究对此嗤之以鼻,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站起来反驳道:“荒谬!我大宋传承千年的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岂容这些外来蛮夷文化玷污?学习西方文化,简直是数典忘祖!”

李阳毫不退缩,回应道:“老先生,时代在变,我们不能固步自封。儒家文化虽好,但也需与时俱进。西方文化中的天文、地理、数学等知识,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为何不能学习?”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岳凌霄得知此事后,专门参加了一次这样的学术讨论。他说道:“各位,文化革新并非摒弃传统,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我们既要坚守儒家文化的精髓,如仁爱、礼义等价值观,又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才能繁荣发展,屹立不倒。”

岳凌霄的话得到了许多年轻学者的认同,在他的倡导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更加开放的心态看待文化革新,大宋的文化领域逐渐呈现出一种既坚守传统又勇于创新的新气象。

经济调整稳根基

面对经济领域出现的土地兼并和商业税等问题,朝廷在岳飞和岳凌霄的建议下,开始实施一系列调整措施。

赵构颁布诏令,严格限制土地买卖,规定每户拥有土地的上限,对超出部分予以征收高额赋税或强制收购,再分配给无地农民。同时,降低商业税,特别是对小商人的赋税,以促进商业的复苏和发展。

负责执行政策的户部尚书李纲,在朝堂上向赵构汇报进展:“陛下,限制土地兼并政策实施后,已有不少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百姓对此感恩戴德。但在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阻力,部分豪强抗拒政策,试图隐瞒土地数量。”

赵构严肃地说:“严查这些豪强,绝不姑息。务必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商业税调整情况如何?”

李纲回答:“陛下,商业税降低后,市场明显活跃起来,小商人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但财政收入短期内有所减少,还需寻找其他开源之法。”

岳凌霄上前说道:“陛下,我们可鼓励发展一些新兴产业,如手工制造业。同时,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规范税收,增加财政收入。”

赵构点头:“就依你所言。李纲,你负责落实这些措施,务必稳定经济,巩固我大宋根基。”

联合曙光现端倪

在岳飞和岳凌霄等人的努力下,宋金谈判终于出现了转机。金国在了解到蒙古的军事准备后,意识到自身压力巨大,不得不做出让步。

完颜昌再次与周望谈判时,无奈地说:“周侍郎,如今局势紧迫,大金愿意再割让一城,并在后勤方面为大宋提供部分粮草支援。希望贵国能尽快决定联合抗蒙之事。”

周望心中暗喜,但仍不动声色地说:“完颜使者,贵国诚意有所增加,但出兵数量仍需再议。二十万实在过多,大宋最多出兵十万。”

完颜昌犹豫片刻后,咬牙说道:“十万就十万,但你们必须与大金同时出兵,相互配合。”

周望见时机成熟,说道:“好,既然如此,我们可草拟盟约,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双方经过一番商讨,终于拟定了联合抗蒙的盟约。周望带着盟约进宫向赵构汇报,赵构审阅后,说道:“此盟约虽有风险,但目前形势下,或许是应对蒙古的良策。岳飞、岳凌霄,你们认为如何?”

岳飞和岳凌霄相视一眼,岳飞说道:“陛下,盟约既已签订,我们需做好充分准备。一方面,加强与金国的沟通协作;另一方面,自身军事防御不可松懈。”

岳凌霄也说道:“陛下,臣赞同岳飞将军所言。同时,我们要密切关注蒙古的动向,随时调整战略。”

赵构点头:“好,就按你们说的办。传令下去,做好联合抗蒙的各项准备工作。”

大宋在这波谲云诡的局势中,终于迈出了联合抗蒙的一步,然而前方等待着的,是与蒙古的激烈交锋,以及各种未知的挑战,大宋的命运,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中,又将走向何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