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1982:从相亲林黛玉开始 > 第6章 审稿

重生1982:从相亲林黛玉开始 第6章 审稿

作者:钟看不钟用z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29 20:58:23 来源:小说旗

几日后。

首都东四十二条21号。

“周编,近期的投稿都在这里了。";

“好的,你放下吧。”

周琦是去年一月调来华夏青年出版社的,负责《青年文摘》杂志的出版和编辑工作。

作为一名负责新刊物的编辑,他急切的想证明自己的水平,但是一直没有让他眼前一亮的投稿。

自从1980年恢复稿费以来,投稿的人数虽然多了些,但是能看得过去的稿子却不多,因为大多数人还是更加认可《人民文学》这类杂志,因为这个时候的《青年文摘》并没有多大的名气.

其实想想也正常,去年的1月才创刊,和一些老牌杂志比起来,其实并没有什么优势,甚至,杂志能坚持多久,也是个未知数。

翻看了前几封投稿,都很平淡。

无非是千篇一律的歌颂文,要不就是这两年流行的伤痕文学,但是无一例外,模仿的痕迹很重,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拆开下一封信,看着信中的字迹,不经意间皱了皱眉头。

能看出来,作者很认真的在书写钢笔字,但是有种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里泡枸杞的无力感。

瞄了一眼标题,却让他眼前一亮。

《我的资本家大小姐》

标题很大胆!

这是他的第一印象。

现在的大部分的文章标题,要不就是《改革春风吹满地》这类歌颂标题,要不就是扑面而来的伤痕气息。

最起码,这个标题会让人看了一眼就会想看下去的期待。

他这刻只希望内容不要让他失望才好。

粗略的扫了几眼,便让他重视起来。

从遣词用句到人物的视角转化,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不管是节奏的把控,还是人物心态的转变,那叫一个流畅。

另外,文章的切入点也很巧妙,代入感很强。

一口气看到中期,却让他有些失望,一眼就能猜到结局,恐怕男女主会死在农场的改造中,然后借此反映“特殊时期”给人民带来的伤害,引起深思。

不是说这类文章不好,但是总是有些千篇一律的味道。

文章中期,展示了夫妻二人因身份问题,被下放到农场后的悲惨生活,遭受了无数的白眼和折磨。

“估计这两人要熬不过去了!”

这让他想起来当年的自己,就是因为成份问题,被下放到农场,自己的老母亲就是在这段时间因病过世的。

他叹了口气,摘下眼镜,轻轻擦拭了有些湿润的眼眶。

接着看的时候,这才发现好像自己想错了,作者在这里来了一段大转折。

妻子在这里问丈夫:“因为我的成份问题,导致你从钢铁厂下放到农场,你后悔吗?”

丈夫为安慰妻子,说了这么一段话,

“首先,娶你,我从没后悔过!其次,不管是钢铁厂,还是改造农场,我都一视同仁。”

“革命目标一致,岗位分工不同!”

.......

“革命目标一致,岗位分工不同?”

“好好好!”

没想到作者能有这种觉悟!

最近这几年,因为上山下乡的问题,大把的青年回城面临安置问题,民间牢骚怪话多,踏实肯干少,如果人人都是这种想法,也不会搞出这么多乱子来。

不少安置青年,不满意安置岗位,上访,闹事,数不胜数,让各地zf都颇为头疼!

接着看到文章结尾,特殊时期过去,主角夫妻平反,女主已经出国的父母回到国内,打算接夫妻两人出国到国外定居,过上好的生活,却被两人拒绝。

然后男主引用了曾经慈溪告孙文书的一段话:

“如果你觉得xx不好,就要去建设它;

如果你觉得xx**,就去改变它;

如果你觉得同胞是昧无知,就从你开始,做一个中国人,从你开始改变身边的人,而不是一味地谩骂,抱怨,!

你所站之地,正是我中华!

你若如何,中华便是如何!

你若光明,中华便不黑暗!”

文章结尾的一句,更加让人动容。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至此,本文完!

......

看到这里,文章的主题一下就升华了!

震惊,周琦十分有十二分的震惊。

刚看开头,以为是歌颂爱情的文章,文章中期,转变为伤痕文学,描绘了特殊时期带给群众的苦难,原本以后以为会按伤痕文学就这么写下去,没想到到了后期转为了爱国主义教育,还顺带点了最近几年让人头疼的岗位分工教育。

文章标题为《我的资本家大小姐》,却展示了一位资本家的大小姐先是因为爱情留在了国内,又在工农阶级丈夫的影响下,向着爱国主义人士转变的全过程。

整篇文章并没有用很多华丽的词藻,但故事却不平淡,并且作者很大胆,用了几个转折,让人猜不透后续的走向。

这篇文章,是他这两个月以来,看过最好的文章了。

想必,一经发表,肯定会引起巨大的反响。

周琦拿着稿件,匆匆的向着总编办公室走去。

......

而另一边的钟卫华,却率先收到了《人民文学》的退稿。

由于寄信地址是填的家庭住址,所以就这么插在了门缝中。

一开门,“啪嗒”掉下来一个信封。

“这么快?”

他有些疑惑的捡起了信封。

没想到并不是退稿,而且压根没寄出去。

可能是由于邮票没贴稳还是什么原因,此时信件上的邮票不翼而飞,投稿到了邮局,又给退了回来。

“算了,还是等那边回消息再说吧。”

钟卫华叹了口气,将信封返回了书柜的抽屉中。

“卫华!卫华!”

楼下传叫喊声。

他探出头看了一眼,原来是初中时的死党江大桥。

“大桥,怎么了?上来吧。”

“来了。”

两人不仅是初中同学,更是发小,从穿开裆裤开始,便形影不离,但是不同的是,大桥的成绩比钟卫华好许多,所以初中毕业后,他考上了中专,并没有读高中。

中专毕业后,便分配到了工商局工作。

在这个年代,中专的录取率比高中低,很多成绩好的同学都选择了中专学校,毕业后国家分配工作,算得上是铁饭碗了。

打开门后,他熟门熟路的给自己倒了一杯水。

喝下一大口后,这才放下杯子,开口道:“怎么样?在艺术馆工作还习惯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