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觉醒购物商城,我助大唐统一天下 > 第264章 未来的计划

贞观十二年十月十八,高丽半岛全部被大唐征服。

随后,整个半岛被李靖他们按照朝廷早就定好的计划,开始准备互相迁移百姓。

半岛上的原高丽、百济、新罗人,大概要迁出将近一半人口,这些人会被分散到大唐各道,和那些原来的大唐子民混居。

而从大唐内部,会迁过去大批人口,至少也要比当地百姓多一些,要占据绝对优势。

经过一番大战,高丽半岛如今还剩余的所有人口,大约有四百多万,也就是要迁出大约两百万人,迁过去将近三百万人。

其实这样做,会让高丽半岛的人口密度比关内道和河南道的人口密度都大,很可能过十几年几十年后,这里会地少人多。

不过眼下还不是考虑那么多的时候,总不能直接把整个半岛的人口全部迁出来吧。

不过只要以后所有孩子全部都去书院里学习汉语汉字,用文化同化这些半岛人,经过两三代后,所有人都会成为大唐子民。

到时候如果半岛人口密度大,导致地少人多,就可以逐渐继续往东北方向扩张,反正那边如今还有很多蛮夷小国和女真部落,甚至再往东北和北方,还有大片土地。

只不过,那边的天气会很冷,希望那个时候大唐会研究出更好的保暖衣服和耐寒的粮食种子,让他们能够在更冷的北方生存下去。

长孙无忌被任命为高丽总督,不过他只负责政务处理。

薛万彻率领五万大军留守高丽,负责此地军务,他麾下带着几个优秀的年轻健将,各自领几千人驻守在几个重要的城池,负责整个半岛的安全。

李靖、李绩、尉迟敬德、程咬金等等这些将军带着其余人马,尽数还朝。

此战,大唐将士伤亡三千多人,共击杀敌军三十多万人,连带消灭叛乱者八万多人,高丽百姓因战乱死伤二十多万人。

大唐将士回程之前,收拢了原来的大隋军队民夫们的骸骨,烧成骨灰装进坛子,带回幽州,择地建设陵园,将骨灰葬进陵园,立碑纪念。

此战战死的将士,因人数不多,朝廷下令尽力收集尸体,运回幽州和莱州,在这两地各自建立一个陵园,立纪念碑,享受香火供奉。

同时,朝廷下令在长安、洛阳建立英烈园,纪念大唐建国以来,为大唐战死的所有将士,供奉香火。

李靖他们率领着大军,从高丽回朝,从十月二十,一直走到十二月初,这才回到长安。

彼时大唐陛下李世民,携带太子承乾,各位皇子,所有大臣勋贵们,在长安城外迎接,给了将士们极高的礼遇。

大唐从此不用再受东北高丽骚扰,从此危害大唐的那些各个蛮夷,目前基本上已经消灭完了。

从此大唐可以安心发展,只等着农业和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口达到一定数量,军事力量增加到一定标准,就可以开始逐步朝着其他方向扩张。

比如南方各地,再往南的那些国度,各处岛屿。

比如西北方向,那些西域小国,还有更远处的那些阿拉伯人。

如今限制大唐扩张的,依然是人口。

就像西域,现在大唐去攻打,必然可以轻松打下来,但是打下来之后呢?

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人口去填充,大唐守不住那些地方,就像曾经历史上的那样,不过是白白死伤无数英烈罢了。

贞观十二年年底,经过李世民和那些重臣多日商讨,朝廷颁布了一系列政令,重新规划了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

预计从贞观十三年到贞观十七年,这五年时间大力发展大唐的基础建设。

从东海道征发更多的倭国人,从高丽半岛征发一定数量的高丽人、百济人、新罗人,征发原本的吐蕃人、吐谷浑人、突厥人,用以建设大唐的道路。

不但要修建水泥路,而且还要一点点的修建铁路。

东北方向需要修建从幽州到营州、平州、辽东、平壤、泗沘、金城的道路,以便半岛融入大唐。

北方从丰州往北修建,一直到北海边上,沿路还准备修建几个小城,从内地迁移百姓过去,并派驻军队,主要用来控制北边的草原。

几千年来北方游牧民族一直都是中原大地敌对势力,而且还是最具有威胁的势力,甚至许多次覆灭中原汉族王朝的都是北方游牧民族。

所以在孟南柯的提议下,必须加强对北方草原的控制,要源源不断的从内地迁移百姓到北方草原,永远保持压倒性优势,直到北方游牧势力被全部消灭或者融入大唐。

西北方向从兰州、凉州、甘州、瓜沙二州、庭州、玉门关,一直走到龟兹、于阗、疏勒、碎叶。

这一路相对来说不太好修建,因为有很多地方属于干旱少雨的沙漠,连人喝的水都不好找,更别提搅拌水泥要用到的大量的水。

不过沿着丝绸之路,把不好走的土路换成宽大平坦的水泥路,以后往中亚方向扩张就能省了很大的麻烦了。

这边还有不少西域小国,修建道路的同时,也要逐步消灭征服这些地方。

至于南方,从岭南到南召、真腊、安南,沿路多山川河流,恐怕比西北方向还要困难,不过有那么多人呢,就慢慢修建,道路修到哪,就控制到哪里。

同时这五年要加大科研力度,物理研究院和化学研究院那边,要在民生方面加大投入。

在孟南柯的设想中,他提供资料给他们,争取三年内研究出来铁轨用的钢材,蒸汽机车,内燃机,汽车,发电厂等,并投入生产。

贞观十八年前大唐的主要干线上要行驶火车和汽车,重要的城市里要使用上电灯。

贞观十八年到贞观二十二年,大唐所有的城市都要逐步通电,并且通水泥路。

去往东北方向、北方、西北方向、南方这几条重要路线,要建成通车,缩短运送物资和军队的时间,便于大唐朝廷对于这些地方的控制。

到贞观二十二年,人口争取至少达到一亿,占到全世界人口六成以上,耕地面积最少达到五亿亩,并大力发展副业,保证百姓们肉食供应,让饮食多样化,保证百姓身体强健。

军队占比百分之一,扩军到一百万,然后拿下中亚地区,控制产油地带,拿下南召、真腊、安南,建立产粮基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