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觉醒恋爱系统,我发动世界大战 > 第186章 让文化源远流长的秘密

初夏的阳光斜斜地穿过雕花窗棂,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几片浮动的尘埃在光束中悠悠打转。

张楚山坐在藤编椅上,阳光正好落在他棱角分明的侧脸,暖意沁入肌肤。

这本应是令人放松的时刻,可他紧蹙的眉头和微微抿起的唇角,内心满是纠结与困惑。

他垂眸沉思良久,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袖上的纹路,脑海中不断盘旋着那个困扰已久的问题:为何明国是一人之明国,而继承明国制度的清国,却能是一族之清国?

明明从表面的制度来看,二者似乎并无天壤之别。

思索无果后,他抬起头,眼中带着几分惭愧与求知的急切,望向端坐在主位上的杨奇伟:“还请教主宽恕,我实在无法理解,为何明国是一人之明国,清国是一族之清国。”

杨奇伟半阖的眼睑下眸光微动。

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

他思索着站起身来,檀木座椅在他起身时发出轻微的吱呀声。

杨奇伟踱步到楠木书桌旁,案头摆放的文房四宝还带着墨香,他修长的手指拂过泛黄的书页,最终拿起那本《论语》,封皮上的烫金字迹在阳光下微微闪烁。

“你是读书人,儒家的《论语》《中庸》等书籍,应当烂熟于心吧?”

杨奇伟拿着论语,语调平稳,带着几分循循善诱的意味。

他将书轻轻翻转,露出扉页上的批注,眼神深邃得如同深潭。

张楚山连忙起身,恭敬地拱手,挺直的脊背却因紧张绷得笔直:“回教主,我自幼便研习儒家经典,四书五经早已熟记于心,时常反复诵读批注。”

杨奇伟将书轻轻放回桌上,发出“咚”的轻响。

他指尖叩了叩桌面,目光如炬地盯着张楚山:“那你可曾想过,上古时期百家争鸣,诸子思想如璀璨星河照亮天下。为何时至今日,唯有儒家依旧长盛不衰,独领风骚?”

张楚山神色变得凝重,他低头沉思,食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下巴,片刻后抬起头,目光坚定:“因为儒家的学说历经数代改造,最契合统治者的利益。”

“自上古至今,儒家早已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修改得面目全非。”

“就像明太祖朱元璋删改孟子的诸多言论,改得与原意大相径庭。”

“墨家、道家杨朱等学派,因不符合统治者的需求,遭到打压,渐渐走向消亡。”

杨奇伟微微颔首,负手踱步,长袍下摆随着步伐轻轻摆动:“不错,任何一种文化能源远流长,从不是因为它有多伟大神圣。”

“唯一的根源,便是它能为统治者所用,是服务于统治的工具。”

“诸子百家发展至今,唯有儒家屹立不倒,墨家、杨朱之流近乎绝迹。”

“可遥想当年,天下人的追求,不是墨家兼爱非攻,就是杨朱贵己为我,连儒家都曾被二者压制。”

“明国现在的文化,便是如此,一切都在为统治者服务。”

“清国的文化,同样如此。”

“为了从根本上杜绝不同的声音,统一思想,统一文化,清国自立国至今不过百余年,却已经进行数以百计的文字狱。”

“因此遭受处死,或者受刑的人,难以计数。”

说到此处,杨奇伟停顿片刻,端起案头的青瓷茶盏,轻抿一口,热气氤氲间,他目光变得锐利:“但儒家宣扬的仁义忠孝,天子代天牧民之说,不过是说给普通百姓,说给被统治者听的。”

“其目的,是以最小的代价,从百姓手中攫取最多的财富。”

张楚山闻言先是一愣,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随即又陷入新的思索。

他眼睑微垂,思索数秒,眼中闪过一丝光亮:“教主曾说,一个国家主要由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构成。”

“如果儒家学说是讲给被统治者的故事,那是否存在讲给统治者,或者统治者集团的故事?”

杨奇伟赞许地微笑,缓缓坐回座椅,端起茶盏的动作优雅从容:“皇帝之所以是皇帝,不是因为他生来是皇帝,而是因为天下人认为他是皇帝。”

“那么,天下人为什么会认为他是皇帝,应该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

“因为他掌握权力,而权力来源于整个统治集团的效忠。”

“故而,我将统治集团内部的所有人,以他们对皇帝权力的影响力为核心,划分为三个层次。”

“一:决策集团。”

“这是皇帝想要维持统治不可或缺的集团,一旦失去他们的支持,皇帝的权力将受到严重打击。”

“甚至可能就此消亡。”

“比如,清国初期的多尔衮,对于顺治皇帝便是如此。”

“故而为了维持统治,或者说保护自己的权力,顺治必须满足多尔衮的种种利益诉求。”

“顺治元年授多尔衮为皇叔父摄政王;顺治五年尊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

“历史上诸如此类的例子,数不胜数。”

他顿了顿,伸手蘸了蘸茶水,在桌面上轻轻划出几道痕迹:“其二:利益共同体集团。”

“利益共同体集团与决策集团又有不同,他们是皇帝维护统治的重要基础,但对皇帝自身的权力影响有限。”

“如明国和清国的官僚,贵族,都可以说是皇帝的利益共同体。”

“但他们主要是依附于皇帝的附庸者,而不是决策者。”

“其三:名义上的利益共同体。”

“何为名义上的利益共同体?”

“自古以来,天下百业,唯有读书贵?”

“为什么,还不是因为读书能当官,当官才能有钱有女人。”

“但是!”

“在没有获得功名,或者说没有得到官职前,读书人也不过是普通百姓,被统治阶层的一员。”

“他们只是拥有一个看似美妙的前景,可以迈入统治者的圈子。”

“这些人对皇帝而言,几乎没有多少影响力。”

“明国立国初期,朱元璋分封子嗣前往天下各地就藩,这些子嗣掌握当地军政大权。”

“对当时的皇帝而言,他们便是决策集团,拥有影响皇帝权力的重要影响力。”

“可朱棣造反成功后,为了防止后来人效仿自己,剥夺了明朝藩王几乎所有的军政大权。”

“自此以后,明朝宗室从决策集团,降为了利益共同体。”

“可即便如此,历代明国皇帝都对自己的皇室亲戚戒备万分。他们虽然是利益共同体的重要组成,且是皇族,实际影响力却远不如一个当地官员。”

“一个皇帝的权力是否稳固,从来不在于他是否残暴,是否邪恶。”

“而在于他的利益共同体规模,以及决策集团的大小。”

“决策集团越小,皇帝的权力越集中,也就越稳固。”

“利益共同体,以及名义上的利益共同体越大,皇帝的支持者就越多,权力也就越发稳固。”

“一个皇帝想要维持权力,必须满足利益共同体,以及名义利益共同体,也就是支持者的利益诉求。”

“而一旦皇帝无法满足支持者的诉求,其权力必将受到影响。”

张楚山越听越激动,双眼发亮,猛地站起身,藤椅在青砖地上拖出刺耳的声响。

他连连鼓掌,脸上满是敬佩与欣喜:“我明白了,我明白教主为什么说明国是一人之国,清国是一族之国。”

“虽然理论上,官僚、贵族、皇族都是皇帝的支持者,双方有共同的利益诉求。”

“但崇祯皇帝刻薄寡恩,明朝财政系统崩坏,他无法满足官僚的利益诉求,甚至连军饷,俸禄都无法足额发放。”

“因此,崇祯有负官僚,军队,有负自己的支持者,官僚和军队因此生出怨言。”

“皇族本应该是皇帝的支持者,可各地藩王郡王早已经被剥夺了军政大权,虽富有,却没有影响力。”

“他们对当地的影响,甚至不如当地官僚。”

“这也是我圣教能在河南,山西,陕西攻无不克的原因。”

“皇帝有负天下人,故天下人无不背弃皇帝。”

“清国之所以是一族之国,便是因为清国自立国之初,便采取以天下奉养满族,自满族选拔官僚的政策。”

“虽然清国的官僚中也有其他民族,但这些人占比很小。”

话音落下,张楚山恭恭敬敬地向杨奇伟深深鞠躬,额头几乎要触到地面,声音中满是真诚的敬佩:“教主洞悉天下大势,谋略高深,我等实在难以企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