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剑武药仙 > 第76章 御驾亲征

剑武药仙 第76章 御驾亲征

作者:风起之黎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30 05:49:09 来源:小说旗

大周皇的泪水,如同断线的珍珠,一滴滴落在冰冷坚硬的石板上,溅起一圈圈细微的涟漪,却很快又被这无尽的寒意所吞噬。

他的心中,仿佛也有一片汪洋在翻涌,那是对过往的怀念,对未来的恐惧,以及对现状的深深无奈。

皇宫内,烛火摇曳,光影斑驳,每一道光线都似乎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兴衰更替的古老故事。

宫女太监们步履匆匆,却都保持着一种异样的沉默,仿佛连空气都被这沉重的氛围所压抑,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那封染血的情报,如同死神的判决书,无情地宣告了大周皇朝的末日。

大周皇读完之后,双手如同秋风中的落叶,颤抖不已,眼中的光芒仿佛被乌云遮蔽,瞬间黯淡无光。

他抬头望向那空旷而寂寥的宫殿,心中涌起的绝望和无力感,如同潮水般将他淹没。

然而,在这绝望的深渊中,大周皇却找到了最后一丝坚韧。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所有的痛苦和悲伤都吸入胸膛,然后化为坚定的力量。

他坐到那象征着权力与荣耀的龙椅上,提起笔,一笔一划地写下了那道诏书。

每一个字,都仿佛是他对大周子民的最后告别,也是他对这片土地的最后眷恋。

朕之子民们:

此刻,大周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妖兽潮压境,国运飘摇,灭亡的阴影已悄然笼罩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朕深知,作为一国之君,却无力挽回这倾颓之势,无法护佑你们周全,让家国遭受如此劫难,朕心之痛,难以言表。

然则,朕虽无能,却不愿见尔等无辜百姓随国运沉沦。

因此,朕特下此旨,命所有百姓即刻动身,逃离这战火纷飞之地,各自寻找一线生机,以延续我大周子民的血脉。

朕乃大周之皇,自当与国同休戚、共命运。

国在,朕在;国亡,朕亦不苟活!

为给百姓争取更多的逃离时间,朕决定亲自披挂上阵,御驾亲征,以血肉之躯筑起最后一道防线。

朕深知,此去凶险万分,生死难料。

但若有忠义之士,愿与朕并肩作战,共赴国难,明日清晨,请齐聚皇城门口。

让我们以血肉之躯,扞卫大周的尊严,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不屈的傲骨!

愿天佑大周,愿子民平安。

朕虽死,亦无憾矣!

诏书传开,皇城内外,一片哀鸿遍野。 百姓们或相拥而泣,或默默收拾行囊,准备踏上未知的逃亡之路。

而那些决定留下来与大周皇共生死的人们,则是以一种悲壮的姿态,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命运。

回到国子监的李苍缘也收到了这个消息,一时间,他心中犹如翻江倒海,五味杂陈,思绪纷飞,不知所措。

他呆立在原地,目光空洞地望着远方,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静止了。

各种情绪在他心头交织,有惊愕、有忧虑、有迷茫,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慌。

许久未露面的周月珠突然现身国子监,她的脸上带着一抹难以言喻的忧伤,那微微红肿的眼眸,仿佛藏着无尽的哀愁。

她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大周皇室即将随千剑宗撤离。

大周皇御驾亲征的决定,如同一把利刃,深深刺痛了她的心,让她陷入了无尽的伤痛之中。

她诚挚地邀请李苍缘、云墨松与张铁蛋三位挚友,希望能与他们一同离开这即将风云变幻的大周国,寻求千剑宗的庇护以确保安全无虞。

然而,面对这份深情的邀请,三人却各自有着难以割舍的责任与牵挂。

云墨松与张铁蛋相视一眼,眼中闪烁着坚定。

他们决定返回自己的村落,那里有他们的亲人,有他们自小到大的温暖记忆。

他们要肩负起带领村民们逃离这场灾难的重任,去寻找一片新的安宁天地。

李苍缘则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

他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安危,还要顾及年迈的陈老,以及远在镇北城的父亲。

他深知,一旦踏上这条离别的路,或许就再也回不到这个熟悉的地方,再也见不到这些并肩作战的朋友。

他的心中充满了不舍与挣扎,却一时找不到更好的出路。

最终,在这沉重的氛围下,四人做出了各自的决定。

他们明白,这一别,或许就是永别。

于是,他们紧紧相拥,眼眶中闪烁着泪光,互相道出了最真挚的祝福:“珍重!”

随后,他们各自踏上了不同的旅程,带着对未来的不确定,也带着对彼此的深深挂念,各奔东西,渐行渐远。

黄司业缓缓步入李苍缘的视线,他的步伐虽稳,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哀伤。

他走到李苍缘面前,没有多言,只是轻轻地将腰间的乾坤袋解下,郑重地递到了李苍缘的手中。

这乾坤袋,对于黄司业而言,不仅是储物之宝,更是他多年心血的凝聚,里面藏着他收集的珍稀药材、典籍以及种种珍贵的修行资源。

“恭喜你成为大比第一,”黄司业的声音平静而深沉,仿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无尽的情感,“虽然这份祝贺来得有些晚了,但请相信,你的才华与努力,我一直都看在眼里。”

他微微一顿,目光变得更为深邃,仿佛要穿透眼前的迷雾,直视那即将到来的悲壮时刻。

“这些东西,是我这些年来全部的家当了。我无儿无女,也无其他亲人,如今大周将倾,我身为国子监的司业,自当与皇室共存亡。这些身外之物,留着也无用,不如就全部留给你吧,作为你未来道路上的助力。”

李苍缘闻言,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悲痛。

他深知黄司业的决定意味着什么,那是对大周国的忠诚,也是对国子监职责的坚守。

他试图开口劝阻,但黄司业只是轻轻摇了摇头,眼中闪烁着坚定与决绝。

“无需多言,臭小子。我意已决,明日便将随大周皇一同赴死。这是身为国子监司业的使命。”

黄司业的话语中充满了悲壮与豪迈,仿佛他已经超越了生死,看到了更远的境界。

那一刻,李苍缘仿佛看到了黄司业身上绽放出的光芒,那是一种超越生死的伟大与崇高。

他紧紧握住手中的乾坤袋,眼中闪烁着泪光,却也充满了对黄司业的敬仰与不舍。

李苍缘踏着沉重的步伐回到居所,心中满是对陈老的愧疚。

这些日子,他沉浸在修炼的海洋中,几乎忘却了时间的流逝,也忽略了身边最亲近的人。

此刻,当他推开那扇熟悉的门,映入眼帘的是陈老更加斑白的头发,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刺眼,他的心猛地一紧,一股酸楚涌上心头。

陈老背对着他,正小心翼翼地擦拭着一件战甲,那战甲虽已斑驳,却仍透露出昔日的辉煌。

旁边,两把双刀静静地躺在桌上,刀身反射着微弱的光芒,仿佛诉说着它们曾经伴随主人征战四方的故事。

这一幕,让李苍缘瞬间明白了什么,眼泪不自觉的眼眶中打转。

陈老缓缓转过头,目光与李苍缘交汇的那一刻,他眼中的坚韧似乎瞬间瓦解,泪水如断线的珍珠,无声地滑落在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上。

他的声音低沉而哽咽,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底深处挤出,带着无法言喻的情感:“

“公子啊,李将军和那些英勇的兄弟们,他们依旧坚守在镇北城,那是我们的根,也是我们的魂。

我这把老骨头,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

如今,你已成长为大周国的比武状元,你的成就让我倍感欣慰,也让我看到了大周国的希望。

可是,大周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我虽年迈,但心仍热血。

我深知,镇北城多我一人不多,少我一人不少,但这份对国家的忠诚,对兄弟的情谊,让我无法坐视不理。

我渴望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能与他们并肩作战,共同守护这片土地,即便最终要一同倒下,那也是我心中最圆满的结局。

公子,你长大了,未来的路还很长,你要坚强,要带着我们的希望,继续前行。而我,就让我去追寻那些曾经的战友,去履行我未竟的誓言吧。”

陈老的话语,如同一股暖流,温暖了李苍缘的心房,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他知道,无论前路多么艰难,他都要为了大周国,为了那些英勇的将士们,勇敢地走下去。

夜幕降临,大周皇独自站在城楼上,望着那灯火阑珊的皇城。

他的身影在夜风中显得孤独而高大,仿佛是一尊不屈的雕像。

他的心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深深不舍,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坚定与决绝。

他知道,明日过后,这片土地或许将不再属于大周,但他的精神,他的勇气,他的决心,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国子监内,灯火通明,众人汇聚一堂,气氛却异常沉重。

许祭酒、四位司业、陈老、林监正等一众人物,以及许多李苍缘未曾谋面的面孔,他们或为师长,或为前辈,或仅是擦肩而过的同仁,此刻却因共同的命运而紧密相连。

酒香四溢,却难掩心中的悲壮与不舍,因为明日,他们将随大周皇共赴国难,以生命践行忠诚。

李苍缘缓缓起身,手中酒杯微微颤抖,那是对即将离别的不舍,也是对众人英勇无畏的敬仰。

“诸位,”他的声音虽轻,却清晰地穿透喧嚣,“在这短暂的相聚时光里,我深感荣幸能与各位并肩。

你们中,有人曾以智慧启迪我心,有人以德行树立榜样,即便有些面容我还未曾熟悉,但我知道,我们都是这大周的一份子,心中燃烧着同样的火焰。

我深知,此刻任何劝阻都是对诸位决心的亵渎,是对这份悲壮的轻视。

因此,我不会说‘不要去’,而是想说——请允许我,以一个学子的身份,一个晚辈的姿态,明日送诸位一程。”

李苍缘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那是对未来的无畏,也是对前辈们的深深敬仰。

“让我们今夜畅饮,铭记此刻的相聚,让酒成为我们之间最后的纽带,连接着生与死,过去与未来。

明日,无论前路如何,我都将铭记诸位的英勇与牺牲,带着这份记忆,继续前行。”

言罢,李苍缘深深一揖,杯中的酒,仿佛也承载了他所有的敬意与不舍,缓缓洒落,融入这片即将见证历史的土地。

第二天清晨,晨曦初破,大周皇身披耀眼的金色战甲,头戴璀璨的皇冠,腰间天子剑熠熠生辉,他步伐坚定,神色决然,仿佛一尊不屈的战神,缓缓走出皇宫的大门。

他的身影在晨光中拉长,每一步都踏出了无尽的威严与悲壮。

身后,五千禁军如同钢铁洪流,尽管禁军统帅苦口婆心,试图劝阻那些不必赴死的勇士,但仍有四千余人,他们目光坚毅,英姿飒爽,无一人退缩,誓要随大周皇共赴国难。

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对家国的忠诚与对胜利的渴望,仿佛一群不畏生死的雄鹰,即将展翅翱翔于战场之上。

当大周皇带领着这支英勇无畏的队伍踏出皇宫,整个皇城仿佛都为之震动。

那些还未逃离、不愿逃离大周国的百姓,以及刚刚逃到、或是路经皇城的流民,纷纷自发地聚集在街道两旁。

他们衣衫褴褛,面容憔悴,但眼中却闪烁着对皇上的敬仰与对未来的希望。

突然间,所有人齐刷刷地跪倒在地,那“恭送大周皇”的高呼声响彻云霄,如同滚滚雷声,震撼人心。

这呼声汇聚了无数人的情感与期盼,是对大周皇的敬仰,也是对大周国未来的祝福。

大周皇望着眼前这震撼人心的一幕,眼眶不由自主地泛红。

他强忍着即将夺眶而出的泪水,微微颔首,向这些忠诚的子民表达着最深的感激与敬意。

他的心中感慨万千,既有对未知战场的忧虑,也有对子民深情的感动,更有对家国未来的坚定信念。

在一片恭送声中,大周皇继续大步向前,他的身影越来越高大,仿佛成为了所有人心中的精神支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