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 > 第1323章 奠基

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 第1323章 奠基

作者:南溪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30 15:02:50 来源:小说旗

礼拜天,天气有些阴,感觉温度又降了。

上午九点过,张铁军和张凤,徐熙霞,小柳,还有张铁兵和他的同学们集体出动,来到了海淀南路。

这一大片土地早已经被中关村管理办这边给迁好清出来了,整个地块上面这会儿就在南一侧有两个单位。

靠西是彩和坊小学,靠东是海淀医院。

整个老海淀镇就剩这哥俩了,区府和几百家单位一万多户居民都迁走了,比原历史上早了四年。

这会儿北四环西路还没有开始修建,这块地往北一直抵到了海淀路,和京大隔街相望,而南面隔着海淀南路就是人民大学。

海淀南路和知春路都是后来才修建的马路,是为了迎接亚运会在八几年的时候拆房子修的。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京城的人口密度实在是太大了,几乎每一条大马路原来都是住宅区,都是靠拆出来的。

那个时候路南一侧还是一片荒芜,修路的同时修建了海淀南路小区和知春里小区,就是给修路占了房子的居民建的。

算是最早的安置小区。

当时主要是为了方便亚运会吸引过来的那些外国人到颐和园这边旅游。

其实吧,感觉当时真不如直接修北四环了。

事实上也修了,就是没修完,当时从学院路到四元桥已经通车了,但是其他路段就一直弄到了零一年才算彻底修完。

也就是说,这块地的北侧那边,四环路的线路已经是规划好了的,建的时候需要给让出去。

那为什么划线的时候还要坚持整个地块呢?

那什么,主要是吧,四环路并不是在地块的最北头,在四环路和原来的后马路中间会有八十来米宽的一长条地被切出去。

后马路就是现在的海淀路,镇子后面的马路,后来感觉不好听,就给改成了现在的名字。

可别小看就这么一长条,那可是一百多亩地。

你不争我不争,最后就不知道会便宜谁了。对吧?

这块地就在京大南门小南门外面,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着名的京大第七食堂就在这个位置。哦,这会儿已经叫一洞天了。

一洞天加全聚德。

彩和坊小学原来是中央农业部的子弟学校,历史有点久远了,这会儿已经就是位于市郊古镇上的一所普通小学。

是的,海淀镇是一座货真价实的古镇,留存有不少的古迹和大小建筑。

至于为什么当初农业部会在这里建一所子弟小学,那就真的查无可查了,没有任何记载。那时候农业部在长虹桥,还是隔着挺远的。

以后镇子上的这些古迹,古建筑,都会迁移到彩和坊小学这边来,打造成一个古镇公园。就叫这个名字。

而小学会迁到西南角上重新建设,并入冠军学校小学部,名字还是叫做彩和坊小学。

至于医院因为处在地块的东南角上,对整个地块的规划修建都不会形成什么影响,所以也就没有变化,没有进行收购。

海淀区也需要这么一座医院。

真要是一起收购过来了,他们还得再找地方重新建一座,麻烦。

像医院,体育场馆,公园这些建筑设施都是有强制性的规定和要求的,是每一级政府都要完成的硬指标。

张铁军他们一家子到了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么一个基本情况。

他们是来参加东方世纪图书馆的奠基仪式的。

这个奠基仪式可是准备了有点时间了,主要是张铁军太忙,一直也没有时间来。

不过到也没什么,不耽误事儿,京城这边冬天本来也不能施工,早一天晚一天的也没啥影响。

这会儿也就是平整一下垫垫工程通道,建一些临时用房,往里搬施工设备这些,都是准备工作,顶多再挖点土方,估计也挖不了几天了。

说是图书馆,其实还有别的建筑,不可能一千多亩地就建一个图书馆,那就太夸张了。

是一个以图书馆为中心的大型建筑群,包括行政楼,会议(报告)中心,展览中心,图书中心,博物中心,历史文化中心(公园)等等。

还会有一部分商业和公寓楼,写字楼,还有必不可少的职工住宅。

老马准备的奠基仪式地址在整个地块的中心点,这里会是以后行政楼和会议中心的位置,规划有一个小型的公园式中心广场。

奠基点就在这个小广场的中心点。

临时的土路就从学校和医院中间进来,一直来到奠基点旁边,从这里往四周看和站在马路边上看那种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边已经来了不少人了。

文化部,建设部,新闻出版署,工商总局,税务总局,武警总部,武警消防总队都来了。

京城市委市府四套班子,文化局,城建局,新闻出版局,工商局,税务局,京城武警总队,武警京城消防总队。

还有广播电影电视部,文物局,博物院,博物馆,京城图书馆,中央外联部信息中心, 等等吧,区里还有一堆部门呢。

电视台和报社那就更不能少了,只要在京城有驻点的都来了。

远远的就看到一大群人等在路边,张铁军一下车就直接被围住了。

别人都先没搭理,张铁军先是快步走到武警杨司令员面前立正敬礼:“校长好。”

张铁军在国防大上学那年,杨司令员是国防大的副校长,虽然两个人现在平衔,但是礼数不能少,哪怕跨军种了也是一样。

话说除了部委和武警杨司令员他是一个也不认识,也记不住。光是听介绍就听的脑瓜子嗡嗡的。

就握手吧,反正握就对了,脸都要笑麻了。

张凤就比他自然多了,比较适应这种场面,跟在张铁军后面一个一个握手问好。图书馆是基金会投建并运营,她是主人。

至于小柳她们就完全是过来看热闹来了,不用走这个流程,直接混在人群里在一边看着憋笑。

哦,京城图书馆就是后来的国家图书馆,这会儿还没有改名。

京城图书馆还承担着国家总书库,国家书目中心,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国家典籍博物馆等多重职能,是图书上网的组织和管理单位。

以后东方世纪图书馆建成运营以后,也是要服从这边的管理和领导的,要进行并网。

“实在是抱歉,麻烦大家了,礼拜天也没能让你们好好休息。”握了一圈手,张铁军冲所有人抱了抱拳,表达了一下歉意。

别看一个一个都笑的像烂杮子似的,一个比一个热情,心里说不上怎么骂呢。这也是人之常情。

张铁军暗搓搓的瞪了一眼老马他们,这破事儿弄的,还不提前通知自己。

老马也冤哪,这么大个事儿他肯定是要通知相关部门,结果不就这样了?人也不是他请过来的,他有这能量吗?

其实也真怪不到老马他们,这事儿转一圈儿还得说到张铁军自己身上来。这不是刚刚履新了嘛,这事儿是要通报的。

监察部独立办公可不是小事儿。

监察部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二七年的人民监察委员会,曾经在六九年被撤销。它也可以说是纪检委的前身。

一直到八六年,国家决定恢复监察部建制,全新的监察部在八七年七月挂牌,那时候是独立办公的,是在九三年和纪检委进行了合署。

在原历史中,这一合署就是二十五年,成为级别最高的隐形大部。

这会儿刚刚合署了不到三年,大家也是刚刚稳当了不到三年,又独立办公了。这能是小事儿?

可以说是全员警惕,各种私下里的聚议,讨论。

主要是这个部门太特殊了,这可不是一个部门合署不合署那么简单,这是国家在某个方面的态度和下一步可能性动作的大问题。

这个部门在历史上,代表的意义就不一样。这是个杀人的机关。就这么说吧,二七年成立的时候有十名成员,有八个是烈士,一人失踪,无一叛变。

这个部门的存在理念就和其他所有部门都不一样,她的存在只有一个目的,保障组织的纯洁性。

“曹书记。”张铁军在人群中看到了一张熟悉的脸,赶紧打了声招呼快步走了过去:“曹书记,你怎么躲在后面来了。”

“我就是来看个热闹,也没想打扰你,反正早晚也是要见面的。”曹书记笑着和张铁军握了握手:“你忙你的就好。”

“您老可别这么说,这不是打我脸吗?以后我可是你的兵。”

“可不敢这么说,你是主任,我一定尽力配合你的工作。”

曹庆则,原纪检委副书记,兼监察部部长,现在就任新的监察部党委书记。

“我从知道这个消息就在头疼,见到您老这头疼一下子就好了一半,”

张铁军笑着说:“本来我是想去拜访您的,这不正好赶上礼拜天了,真没想到您能来。我是真愁啊,要啥没啥就给了点儿人。”

曹书记也笑:“这就是挺好的情况了,八七年组建的时候八个人四台车,其中四个人还是司机,全是光杆司令,现在的条件不知道要好多少了。”

“反正有您在我就安心了,让我干活可以,摆弄这些事实在是头疼。”

其他部委的领导们都过来和曹书记打招呼。

老头是湖南人,在四川待了大半辈子,又在中央纪检委待了七八年了,还是相当有威信的,人头也熟。

做这个工作你和别人不熟别人都会想方设法的和你熟悉起来,起码混个脸熟。

张铁军示意老马他们,赶紧开始,都在这看上热闹了。

奠基的场地已经收拾出来了,还搭了一个小主席台,台上台下摆了好多排塑料凳子,到处插着彩旗铺着红毯。

奠基的位置也挖好了,碑也立下去了,周围堆着一些沙子。

所谓的奠基就是一个形式。

大家一起拿着锹往碑坑里填些沙子照几张像片,后面的工作就是由工人接手了,这个碑会永远埋在这里。

形式是形式,讲话那是万万不能少的。

张铁军可不想上台,他其实也是过来看热闹的,这是张凤的主场。

现场的工作人员清一水的小帅哥小美女,都穿着统一的制服,也不知道老马他们是从哪寻摸过来的,估计是在外面请的。

大家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一排一排坐好,在呼呼的北风中仰视着主席台。

幸好今天是个大晴天,风也就是三四级的样子,要知道京城十月底这会儿五级风都是小风,七八级都很正常。

一吹一个透心凉。

更何况这还是在一片空地的中间,连点挡风的东西都没有。

各部局委的部长书记过来纯粹是给张铁军面子,他们也是不会上台讲什么话的,图书馆的管理单位是京城市文化局和新闻出版局。

包括工商税务什么什么的各个方面都是京城这边的市局管理,到也还不至于沦落到区局去。

区里今天也是纯属过来凑热闹的,难得的能和市里领导们这么近距离接触。

“别人来我都能理解,您老跑过来是干嘛?”坐好以后,张铁军小声问挨着他坐的杨台长,这老头也来了。

杨台长斜了张铁军一眼:“我是广播电影电视部的副部长,我是陪我们孙部长来的。你瞧不起谁呢?”

坐在一边的孙部长听了就笑。

孙部长和张爸同年,今年刚刚五十二岁,从这个级别来说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广电部改组以后,他去了文化部。

不像老杨,其实已经在等着退休了,现在完全属于是加班。超龄了。

可能是因为天气确实冷,哪怕这会儿已经快到中午是一天当中温度最高的那一段儿也还是不大行。

主要是在场的一大半都是老年人。

上台讲话的领导们讲的都比较干,也就是短,都没有像平时一样那么长篇大论,整个仪式进行的还是比较快。

很快就到了填沙的环节,这回上台讲话的不好使了,全是台下的大头目们出动,和张铁军,张凤一起去撮沙子。

现场还给大家准备了白手套,整的还挺正规的。

就是这些新锹仪式过后不知道会怎么处理,估计拿给工程部使用的可能性不太大。

像这种仪式,会成为日后铁锹厂的一个重要客源。

而且还不要质量,主要就是要好看就行。

张铁军曾经参加过不少这种奠基仪式,草海旅游项目什么的,记忆最深的就是渝城的巴南城,就是后来叫华南城的那地方。

他参与了整个项目的规划设计是一方面,主要就是那次奠基他撮多了土,锹直接断了。那时候他才知道原来奠基锹就是样子货,不能真撮。

“今天没什么时间了,完事儿你们把人都安排好招待好吧,我负责这边这些人,”张铁军找了个机会和老马说:“咱们明后天再说。”

“行,今天这个确实不适合弄别的了也,我都没想到能来这么多大人物。”老马苦笑。

“我职务变动了。”张铁军拍了拍老马的胳膊:“找个好地方,别落下谁,也别喝多了,把人都照顾好。”

“没事儿,放心吧。”老马自然不会在这些事情上出漏子。

姜阳光梁天他们那一帮子人张铁军就没时间搭理了,冲他们点点头算是打招呼。

已经从治金部离开就任京城市长的刘部长,现在的刘市长走过来:“铁军儿,今天你打算怎么安排?”

张铁军笑着点头:“安排,肯定安排,包各位领导满意。”

“别,原来你就是领导,现在你更是领导,你这么说我可就担心了。”刘市长开了句玩笑。

刘市长和张铁军算是老熟人了,这么多年一直在合作,在工业这一块联手做出了可以说相当耀眼的成绩,这会儿也是意气风发。

张铁军自然也明白这些人的意思,都想趁这个机会和自己坐下来聊聊,那就聊呗,要不然人家这大礼拜天顶着风过来帮场子不是白来了?

张铁军给张红燕打了个电话,叫她那边准备一下。

等到这边仪式结束,该说的该做的都差不多了,记者拍摄采访都搞好了之后,张铁军就带着大家去了自家俱乐部。

这不客户就来了?俱乐部的发展又创新篇章。

小柳和周可丽,徐熙霞没来,直接回家去了,都吵着今天这一趟出来亏了,早知道就不来了,啥意思也没有光灌了一肚子风。

张铁兵他们哥几个到是没啥意见,反正感觉挺好的,见到了这么多大人物,又见识了一遍张铁军的牛逼,都挺兴高采烈的。

要不是张铁军把人撵走他们还真挺想跟着到俱乐部再见识一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