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荒野求生:主播你来真的呀! > 第513章 神秘礼器:甲图,上古禅让制的真相!

pS:首先,声明一点,目前关于这件龟背网格青铜器的来历和用途到底是什么,三星堆官方考古团队目前也并不清楚,没有确定的答案。

因此,本文所作出的猜想纯属小说脑洞,不要当真,更不要拿到三星堆博物馆官方账号下胡乱显摆,扰乱视听。

————————

“但我要说的不是这个,而是……”楚立轻轻吸了一口气,沉声说道:

“一件传说中的礼器!”

“一件见证过上古帝王禅登基的礼器!”

当楚立说出这个答案,包括对面和他连线的唐飞峰在内的众多网友纷纷疑惑道:

“礼器?”

“见证上古帝王禅让登基?”

“什么东西啊?”

唐飞峰更是直接质问道:

“主播,你到底说得是什么东西啊?”

“上古帝王禅让登基的仪式和所需要什么样的礼器,就连现代许多考古专家都不知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又凭什么说这件龟背网格青铜器是那种礼器?”

“而且,”唐飞峰反应非常快,立马抓住楚立话里的逻辑bug:

“你刚才还不是说三星堆文明很可能是来自西北方向游牧文明的外来文明吗?那怎么这会儿又说这件青铜器会是华夏上古帝王禅让登基的礼器?”

楚立闻言点点头,接着又摇摇头,正当所有人搞不清楚他到底什么意思的时候,他开口回答道:

“首先,关于上古帝王们的禅让登基所需的仪式和礼器,虽然没有完整的文字记载。但是仍有许多关键的片段在各大史书古籍中有所描述。”

“而其中,”楚立将那张龟背网格青铜器的张片在手机中放大,直至露出青铜网格下方的白玉龟板,才接着说道:

“有一件礼器被反复提及,从蒂尧时代一直到西周时期的周康王登基,都有这种礼器的纪录,那就是——”

直播间里的所有人都下意识屏住呼吸,等待楚立的答案:

“一件神秘的龟状礼器——甲图!”

楚立一字一顿的说出答案,还不所有人反应,他随即加快语速,讲出依据:

“竹书纪年中,关于帝尧禅让给帝舜时,有一段关键性的记载:

“‘二月辛丑昧明,礼备,至于日昃,荣光出河,休气四塞,白云起,回风摇,乃有龙马衔甲,赤文绿色,缘坛而上,吐《甲图》而去。甲似龟,背广九尺,其图以白玉为检,赤玉为柙,泥以黄金,约以青绳。检文曰:‘闿色授帝舜。’言虞、夏当受天命。帝乃写其言,藏于东序。后二年二月仲辛,率群臣东沈璧于洛。礼毕,退俟,至于下昃,赤光起,元龟负书而出,背甲赤文成字,止于坛。其书言当禅舜。遂让舜。’”

注意红色方框里的内容

随即,楚立对着镜头解释道:

“这段话的意思是,当时洪水已经平定,主要功劳归于舜,于是按照当时的禅让制度,舜就是第一候选人,但是帝尧打算择日再进行禅让,先不着急。”

“但接着就出现一件祥瑞:帝尧在首山修祭坛时,出现五个老头,对帝尧说:《河图》将来会告诉你(禅位给舜)的具体日期,知道我等身份的人是重瞳黄姚。”

“到了帝尧七十年二月份,河中突然发出光芒,风云搅动,有一匹龙马带着一件形似宝甲的东西,赤色的纹路,绿色的底质。龙马来到祭祀礼坛,放下宝甲就离开了。”

“这件宝甲形状好像大龟一样,背部周长九尺,白玉作为外层,赤玉作为内层,覆盖黄金作为涂饰,再用青绳进行约束,这件宝甲上有文字:‘当传位于帝舜’。”

“帝尧当时将这句话记录下来,藏在图书馆。两年后,帝尧率领群臣将玉璧沉于洛水,完成仪式就要离开时,有一只大龟背着书而出,龟壳上的纹路好像文字一般,来到祭坛前停下来。龟背上的书写着:应当禅位给舜。于是,帝尧就让位给帝舜了。”

楚立侃侃而谈:

“抛开这段记载中出现的这段祥瑞,是否是一次逼宫的政变。但就说这次出现的宝甲,其材质和尺寸和三星堆的龟背网格青铜器就非常像!”

“龟这件背网格青铜器周大约236公分,按照夏朝度量标准,一尺大约24.9公分。恰巧大约是九尺长!”

【注:《中国度量史》给出的数据,作者吴承洛。此数据结论有争议,因目前未出土夏朝官方标准度量尺子。】

“而且,”楚立从唐飞峰发来的众多照片里挑出其中一张龟背网格青铜器检测时的细节照:

“你们看,这件龟背网格青铜器被发现时,除了外层的青铜网格和里面的白玉龟板外,下边还覆盖着许多大块金器!”

“这又恰巧符合《竹书纪年》中记载的‘泥以黄金,约以青绳’的描述!”

看到左下角的黄金了吗?

直播间里的观众们闻言都睁大眼睛去看楚立指出那张带着黄金的检测图,议论纷纷:

“【事与愿情】:这是真专家【大拇指】”

“【伶鹜】:还说不是洛书河图?这就是河图洛书无疑,最早的传国重器!【握拳宝宝】”

“【锯末蘸酱】:现在人有点多度解读了,不过就是当时的一件工艺品或是祭品。跟现在当代工艺品有什么区别。现在的一个暖壶几千年后后人也会编造出现在人不知道的用处和不一样的妙处。”

“【喜欢水莲花的蒋瑶】:蜀川的烤鱼就是两个网子夹着烤!我在烧烤店见过铁的【滑稽哭泣】”

唐飞峰这时有点坐不住了,连忙争辩道:

“哎,等等!”

“主播,你这个不对!时间就对不上!这件青铜器不可能是帝尧时期的产物!”

唐飞峰赶忙又找出几张照片发了过来,楚立打开一看,发现里面都是些检测报告。

果然,唐飞峰解释说道:

“我们团队通过对这件龟背网格青铜器进行碳14检测,发现这东西顶多是3200年-3000年前期间制作成的。”

“那时候是殷商后期啊!不是你说的上古帝尧时期啊!”

直播间的观众们听到唐飞峰这么说,也开始纷纷发弹幕道:

“【喜欢土佐犬的陈娇娇】:什么?只有三千多年?还和殷商同时代?!靠!我白激动了,还以为三星堆是夏朝呢!【哭笑】”

“【响马招花】:我不管!三星堆就是华夏最早的文明起源地。【滑稽大哭】”

“【用户】:本来就是!那个官方up主说话不清楚,不是三星堆只有三千多年,而是这个挖出龟背网格青铜器的坑,填埋时间只有三千多年。整个三星堆最早检测约5000年前的人类活动痕迹!就这,目前三星堆考古挖掘面积还不到整体的千分之三!【滑稽骄傲】”

“【光明大道的田二麦】:当心又被西八国人抢去了!【大笑】”

就在大家以为关于这件龟背网格青铜器的来历又陷入迷茫时,楚立只是简单看完这些检测报告照片后点点头道:

“没错啊,我也没说这件龟背网格青铜器就是帝尧禅让的那一件啊!”

他随即解释道:

“我的意思是,上古时期帝王禅让一直出现这种龟状礼器,但——”

他两手一摊:“我又没说这种龟状礼器一直都是一件啊!”

啊?

什么意思?

楚立的一席话,让许多反应慢的观众一时间大脑宕机了,没理解他是什么意思。

随即,楚立继续解释道:

“除了帝尧禅位给帝舜时,出现这样一件龟状礼器外,《竹书纪年》又接着记载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帝舜十四年,卿云见,命禹代虞事。”

“就是在帝舜十四年时,帝舜向上天举荐大禹,代替虞舜执政。”

楚立解释道:

“当时虞舜还健在,没有退位,但大禹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摄政王!到底是斗争胁迫,还是一派和谐?”

“《竹书纪年》上关于这年的记载写的很隐晦,重点只提到又一次祥瑞:”

“龟鳖咸出其穴,迁虞而事夏。舜乃设坛于河,依尧故事。至于下昃,荣光休气至,黄龙负图,长三十二尺,广九尺,出于坛畔,赤文绿错,其文言当禅禹。”

他随即对着镜头解释道:

“意思就是当时的龟啊,王八啊,全都趴出巢穴,离开虞舜的势力范围,而为夏部落做事。”

“于是,帝舜在河边设祭坛,依照当年帝尧的经历,河中再次发出光芒,又有一黄龙背着图出现在祭坛旁。长三十二尺,宽九尺,红色的纹路镶嵌绿色图案。上面的内容是:当禅位给大禹!”

“这件事发生后,帝舜虽然没有正式禅位,但是大禹已经成为实际的王朝掌控者了。”

接着,楚立继续道:

“最后,关于洛书河图最着名的说法就是大禹治水时,有神龟背着书出现在洛水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划天下为九州。”

“又是神龟负书!好熟悉的套路 !”

他笑了笑,语气平静道:

“让我们来看看史书中是怎么描述这段历史的。《竹书纪年》中这么记载:”

“禹观于河,有长人白面鱼身,出曰:“吾河精也。”呼禹曰:‘文命治水。’言讫,授禹《河图》,言治水之事,乃退入于渊。禹治水既毕,天锡玄圭,以告成功。夏道将兴,草木畅茂,青龙止于郊,祝融之神降于崇山。乃受舜禅,即天子之位。洛出龟书,是为《洪范》。三年丧毕,都于阳城。”

楚立背完这段《竹书纪年》中的原文,随即向着镜头解释道:

“这段话的意思是,到了大禹还未发迹的时期,又出了一件祥瑞:大禹正观察河水时,出现一个肤色白皙,但身体像鱼一样的人浮出水面对大禹说:我是河里的精怪。接着,这个人大呼:文命啊!(大禹的名字)你当治理水患啊!”

“这个精怪喊完话,就送给大禹《河图》,上面写得治水的道理。精怪做完这些事就消失在水中了。但大禹后来就从罪臣之子(大禹父亲鲧治水失败被帝尧杀了)一跃成为治理水患的重臣。”

“后来,大禹治水成功,他的部落夏兴盛起来,出现各种祥瑞,有青龙停在王都的郊外,有祝融神降临在崇山,于是大禹接受帝舜的禅让,登基成为天子。”

大禹治水

“洛水出现的那部神龟献的书,就是《洪范》。给帝舜服丧三年结束后,就定都阳城。”

随即,楚立深吸一口气,才对着镜头解释道:

“竹书纪年这段内容,很隐晦。大家看这段内容:‘夏道将兴,草木畅茂,青龙止于郊,祝融之神降于崇山。乃受舜禅,即天子之位。’”

“‘青龙止于郊’,这句话可以理解为神话中的青龙止足于王城之外,但还有另一种说法更符合历史现实……”

楚立顿了顿,沉吟片刻,才继续说道:

“那就是当时有一支信仰青龙图腾的部落,逼到了帝舜的王城之外!”

此话一出,直播间里顿时乱成一锅粥!

“【叶落时″思念】:卧槽!原来所谓的上古帝王禅让都是这个样子吗?好刺激!【滑稽流鼻涕】”

“【头像蜈支洲岛的胡天福】:最简单的道理,历史虽然可以任人打扮,但人性不会变,但凡正常人的谁会相信尧舜禹会和平禅让。【不屑】”

“【杏花春雨上小楼】:性格邪恶的人看什么都愿意往邪恶里想,反过来,性格善良的人看什么也都愿意往善良里想。【鲜花】”

“【(′?`*?】:那种年代所有的更迭都是血腥的!部落制度文明更崇尚弱肉强食。【饮茶】”

楚立看了眼这些弹幕内容,摇摇头,继续讲解道:

“当时,大禹因为负责治理水患,这是国家级大工程,需要集中当时所有部落联盟的力量才能搞起来!”

“所以,大禹在协调管理各个河段流域的过程中,本身就是权力不断集中的过程。遇到不听话的部落,那就打!遇到听话的部落,就收纳为手下。”

“当水患治理完毕,大禹自身所掌握的人脉和势力,已经事实上成为当时的第一人!”

“而他手下的部落中,恰好有这么一支非常着名的部落,正是信仰青龙图腾!”

“这支部落就是——防风氏!”

楚立一字一顿的说道,然后许多网友包括对面的唐飞峰听到“防风氏”,似乎立马意识到什么,纷纷激动的发弹幕问道:

“【尘世平安】:啊!防风氏,我知道的,被大禹斩杀的巨人一族!【龇牙】”

“【你个哈哈】:听说防风氏一截腿骨就要用两辆车拉!这才是真·抱大腿!【震惊】”

“【海蓝色心雨】:我姓汪,传说我们汪姓先祖就是防风氏。但我身高只有1米5。【猫猫叹气】”

楚立看了眼弹幕,点点头:

“不错,正是后来各种史书中记载的那个被大禹斩杀的防风氏!”

“防风是风姓国之一,是人文始祖伏羲氏的后裔,汪姓的始祖。而伏羲氏正是以青龙图腾为信仰!”

“防风氏精通术数,通晓天文地理,曾辅佐大禹治理水患,立下大功并被大禹封为诸侯!但却在最后取得胜利的时候,突然被大禹斩杀。”

大禹会盟诸侯,斩杀迟到的防风氏

他说道:

“所有史料关于防风氏的记载非常统一:就是大禹登基后,在会稽山召开联盟大会,防风氏迟到了,大禹以此为借口,将防风氏斩杀!”

“至于大禹为什么会用这么不经推敲的理由斩杀一位功臣,我们待会儿再讲。”

楚立将话题再次引到帝舜禅让上来:

“防风氏带着部落逼到帝舜的王城郊外了,我相信这种兵临城下的感觉,一定让帝舜感到很刺激!”

“而接着,又发生了一件让帝舜彻底放弃抵抗的事件!”

“那就是《竹书纪年》中的下一句:‘祝融之神降于崇山’!”

楚立随即解释道:

“很多兄弟可能听不太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表面上是祝融之神降临在崇山。好像是在说祥瑞,对吧?”

但楚立接着摇摇头,语气也带着一丝沉重:

“但我们只要稍微细想,就明白了,祝融掌管火。祝融之神降临崇山,换句话说,就是崇山失火被烧了!”

“整座山都被烧了!”

“但为什么崇山一被烧,帝舜就立马同意禅让了呢?”

楚立随即解释道: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尚书·虞书·舜典》中记载: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随即,楚立解释其中的人物关系:

“不管是《史记·五帝本纪》还是《尚书·虞书·舜典》,这两部书中记载的内容基本一致:”

“就是舜还在做帝尧的臣子时候,请求帝尧把共工流放到幽陵,以便改变北狄的风俗;把驩兜流放到崇山,以便改变南蛮的风俗;把三苗迁徙到三危山,以便改变西戎的风俗。在羽山将鲧诛杀,以便改变东夷的风俗:惩办了这四个罪人,天下人都悦服了。”

楚立摇了摇头:

“其中,被杀死在羽山的鲧,是大禹的亲爹。被流放到崇山的驩兜,也是大禹的亲族,都是因为当时治水不利被处罚的。”

“但还记得吗?”楚立竖起一根手指:

“我们之前提到《竹书纪年》关于帝尧禅位给舜时说过,舜之所以成为禅位第一候选人,就是因为他是平定洪水的主要功臣!”

“换句话说,当时具体负责治工作的共工,鲧,驩兜这三个倒霉蛋都是舜的手下,因治水不利被推舜出去当背锅侠了!”

“现在,鲧的儿子大禹,一边派出部队兵临城下,一边将亲戚被流放囚禁的崇山一把火给烧了!”

“这时候,帝舜就明白了,如果自己不主动禅位给大禹,那么大禹就要主动找他清算报仇了!”

“所以,最后帝舜才按照帝尧之前的那一套经历,再次安排一次禅位仪式:元龟负图出水,图上面写着应该禅让的人名。”

“不过,还是大禹最狠!禅让制就是从他这里给断了,直接变成家天下了!”

“后面这件龟状礼器在关于夏朝的文献中,一直到商汤灭夏,《竹书纪年》才再次出现:‘又有黑龟,并赤文成字,言夏桀无道,汤当代之’的仪式。”

楚立感慨道,随即接着说道:

“好,我们再说回之前被大禹斩杀的治水功臣——防风氏。”

“这个部落因为是伏羲氏的后裔,所以掌握很多在当时很先进的知识,不仅辅佐大禹成功治理,还曾帮助大禹编写传说中华夏第一部法典——《夏律》!”

楚立摇摇头有些遗憾道:

“虽然目前几乎没有任何明确关于夏朝的文物和带典籍,但史书上记载的叔向对子产说的:‘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的说法。也佐证了夏朝前期已有了法典的说法。”

但接着,楚立话锋一转:

“但就因为防风氏能力太过出众,加上治水时的功劳又太大,威望极高。而且当时逼迫帝舜时,防风氏也参与了,有禅让相关经验。”

“如果继续实行禅让制度,那么下一任的首领几乎板上钉钉的就是防风氏了!”

“大禹想要将君主的位子传给儿子,世世代代把控在自家手里,因此防风氏就是最大的一个障碍!”

“所以就因为部落联盟时,防风氏迟到这一件小事,大禹二话不说当着所有部落首领的面就斩了防风氏,杀一儆百,让其他首领见到自己就胆寒。”

“到这一步,大禹再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启,才没有人跳出来反对。从此,实现了家天下。”

说完,楚立叹息一声:

“唉!可怜防风氏,青龙一族正统传人,而且救万民于水火,立下大功,最后死得如此荒唐!”

直播间里的观众们听到这句话,不禁纷纷发问:

“【垮起个猫脸】:龙好像是黄帝打败蚩尤,炎黄九黎合体才创立的图腾吗?怎么变成是伏羲了?伏羲应该比黄帝要早吧?【滑稽流鼻涕】”

“【会飞的】:这个主播只是拍拍脑袋推理而已,商周都没搞清楚,何况三皇五帝,夏。【鼻孔朝天】”

“【喜欢岛村乐器的常平安】:黄帝骑的是熊猫,后面变成了蚩尤骑熊猫,黄帝驯养的就是熊猫。【叼花的哈士奇】”

楚立解释道:

“关于龙腾图的说法,现在不管是历史传说还是民间大众,一般都认为轩辕黄帝是龙腾图的创始者。”

“而龙腾图也是来自黄帝蚩尤大战后,将各个部落的腾图收集融合后创立形成的。”

“但是,”楚立伸出两根手指:

“关于真正的龙腾图,还有另一种说法,那就是伏羲氏才是真正的龙腾图创立者!”

“《山海经》载:雷泽有雷神,龙首人颊,鼓其腹则雷。就是在讲伏羲氏,有龙相。”

“司马贞补写的《史记·三皇本纪》言伏羲氏‘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这种记载暗示了伏羲氏在龙图腾形成中所起的主导作用。春秋《左传》曰‘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

楚立一边在手机屏幕上开始写写画画,嘴里一边讲解道:

“民间传说,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但蛇有灵,就是龙了。”

“伏羲氏在观察天文现象时,针对天文和气候的变化,制定了伏羲历。而这个历法中,其实就隐含了华夏龙腾图的诞生!”

“大家看!”

楚立说完,就将自己刚制作好的图片发到直播间,然后介绍道:

“上边五个图形是‘龙’字的五种甲骨文写法,下边的三种图形则是东方苍龙七宿的星象图!你们对比一下!”

手绘龙字甲骨文和苍龙七宿星象图,大家凑合看!

楚立指着下方的苍龙星图对着镜头向直播间里的观众们解释道:

“上古伏羲氏在制定天文历法时,发现苍龙七宿的出没和季节降雨相互对应,而降雨对应着农耕。”

“因此,龙成为当时伏羲时代农耕文明最主要的腾图!”

“东方属木!”

“因此,《纬书》有言:伏羲氏首德于木,为百王之先。伏羲氏即是青龙,青帝。”

青龙——伏羲氏!

楚立一口气将关于龙腾图的另一种来历介绍了一遍,还不等他喘口气,弹幕中又出现一波驳斥他的留言:

“【跳染的头发】:胡说八道!主播将华夏的人文始祖黄帝三两句话剥夺龙腾图缔造者的身份,到底是何居心?!【愤怒】”

“【修仙贤贤者】:别用地摊文学武装自己的头脑了,你多读读书吧!【抠鼻】”

“【古莫子】:不对吧,乡党!额就是西北的甘谷县人,额这块儿是西平遗址,出土了一个大鲵纹陶瓶。专家说了,这才是伏羲人面龙身的原型,也是华夏龙腾图的原型!没错,龙腾图的原型是额这里的娃娃鱼!【狗头】”

而这时,还不等楚立开口解释,另一边和楚立对线的唐飞峰这时忍不住激动道:

“怪不得啊!”

“怪不得啊!”

“哈哈,这就全对上啦!”

他好似想清楚了某个一直困扰心头的问题一般,“砰砰”拍着桌子狂笑:

“黄帝的确不应该是龙腾图的创造者!”

他这话一出,接着,原本狂喷楚立的一波人又跑去他直播间开始狂喷!

但唐飞峰随即“啪啪”调出几张照片甩到直播间,然后声音带着几分不屑的说道:

“刚才喷主播整天看地摊文学的喷子们,好好看看,谁才是不懂装懂的那个!”

“黄帝按照历史记载,我们一般认为他出现的时代是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也就是距今不到5000年。”

说着,他点开第一张照片:

“这个是赤峰出土的红山玉龙雕饰,新石器时期距今约5000年到6000年!那时还没有黄帝呢!”

只见照片上是一条周身呈墨绿色的玉龙,玉龙以一整块蛇纹石质岫岩玉料圆雕而成,通体琢磨,光洁温润。

整条玉龙呈勾曲形,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并排有两个鼻孔,颈上有长毛,尾部尖收而上卷,形体酷似楚立刚写的甲骨文中的“龙”字。

红山玉龙,博物馆真品!

接着,唐飞峰又点开一张图片:

“这是豫州濮阳出土的蚌壳龙,距今有6000多年。年代更久远!

只见照片上是一堆贝壳组合百城的一条龙,龙身蜿蜒,头爪抽象而又形象!

呐,就这张!蚌壳堆龙形塑

“当时旁边还有一只蚌壳虎与之对应,龙虎之间是一位墓主人,身旁布置的上古北斗星象。可见主播说的龙来源自天文星象的说法,的确很有根据!

只见图片上是这座六千多年前古墓的俯视图,一座墓坑中,一具白骨夹在龙虎贝壳堆之间,脚踩上古北斗星象图。

西坡遗址——蚌壳龙虎北斗大墓

(上古北斗形状不是现在的勺子状,而是更接近骨头或榔头)

“还有最后这个!”

唐飞峰又点开一张照片,说道:

“阜新查海石堆塑龙,距今则高达7000至8000多年。”

阜新查海石堆塑龙

“还有谁说龙腾图起源于黄帝,嗯?!”

看到直播间里的屏幕上顿时全是666,唐飞峰这才笑呵呵的给楚立刷了一条金龙:

“立哥,继续说说我们这件龟背网格青铜器!”

“它到底是个什么来历?为什么那些上古帝王禅让也罢,造反也罢,都要搞一件这么个玩意儿?”

“我们三星堆出土这件龟背青铜器,又会是哪位上古帝王使用过的呢?”

————————

pS:七千字,爽不爽?!

本章有些烧脑,阅读也需要一定门槛。但我已经尽量写得直白了。

关于上古帝王之间的关系,经历和所作所为,都是参照《竹书纪年》、《春秋》、吕氏春秋》、《韩非子》、《左转》和《史记》等古籍。

关于禅让出现的仪式,祥瑞,以及那个始终出现的神龟负图,也都是从各大正史和《周易》《尚书》等典籍,我的翻译和理解应该比部分专家要正统一点。

关于文中出现的文物描述,都属真实出土文物,相关鉴定年代也都属实。

但是,关于所谓虞舜逼迫帝尧,大禹逼迫帝舜,大禹斩杀防风氏为儿子上位保驾护航等细节解读,只是我按照相关信息按人性和历史逻辑进行的推演。这部分属于小说脑洞,大家不必还真!

最后,关于这只龟背网格青铜器的真实作用和来历,不止是上古帝王的禅让礼器那么简单下一章再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