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墨在台岛的日子就像上紧了发条的时钟,一刻也不敢停歇。他每日天不亮就起身,穿梭在各个防御工事建设现场,仔细检查每一处细节,亲自指导工匠如何加固城墙、优化了望塔布局。他还频繁地与外交使臣们商议,如何进一步稳固与周边小势力的合作,力求为台岛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然而,平静之下,一场风暴正悄然酝酿。
京城之中,朱元璋的病情急剧恶化,生命垂危。这个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朝堂上掀起了惊涛骇浪。往日里还维持着表面和谐的各方势力,瞬间撕下伪装,露出了狰狞的獠牙,开始了一场激烈的权力角逐。燕王朱棣野心勃勃,他暗中集结军队,准备不顾太子朱标等一众主张和平的大臣的反对,强行出兵围剿台岛。朱棣心中算盘打得精明,他深知若能成功剿灭台岛,不仅能立下赫赫战功,还能借此机会在军中树立绝对威望,为自己日后争夺皇位增添重要筹码。
陈风的密探们乔装成形形色色的人物,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中日夜潜伏,时刻留意着朝廷的一举一动。终于,他们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紧急情报,快马加鞭,马不停蹄地赶回台岛。林墨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手中正端着的茶杯猛地一颤,滚烫的茶水溅出,打湿了他的衣衫,而他却浑然不觉,脸色瞬间变得铁青,眼神中透露出从未有过的忧虑。他深知,这场危机来得迅猛且棘手,稍有不慎,台岛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林墨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传令召集蓝玉、陈风、苏羽等核心成员,在议事厅紧急商讨对策。议事厅内,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烛火在沉重的空气中摇曳不定,映照着众人严峻的面容。蓝玉率先站起身,他的拳头紧握,关节因用力而泛白,语气中充满了愤慨:“朱棣这等行径,分明是趁乱谋取私利,全然不顾天下苍生和朝廷大局!主公,既然他们要挑起战争,那我们便毫无畏惧地奉陪到底!这些时日,我们日夜加固防御工事,士兵们也训练得极为刻苦,个个都憋着一股劲儿。凭借这些,我们定能让朱棣的军队有来无回,让他知道我们台岛不是好惹的!” 蓝玉越说越激动,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的身体微微前倾,似乎随时准备奔赴战场。
林墨微微摇头,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片刻后,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沉稳:“蓝将军,你的勇气和决心令人钦佩,但硬拼绝非明智之举。我们虽然做了诸多准备,但朝廷军队兵力雄厚,装备精良,真要正面开战,即便我们能侥幸击退他们,自身也必将遭受惨重损失,台岛多年来的发展成果也可能毁于一旦。当下,我们必须冷静下来,另寻他法,想办法分化他们的阵营,从内部寻找转机。” 林墨一边说着,一边用手轻轻敲击着桌面,每一下都仿佛在权衡着利弊。
这时,年轻的谋士苏羽站起身来,他身姿挺拔,眼神中透着聪慧与自信。“主公,” 苏羽的声音清脆而坚定,“我有一计。我们不妨充分利用太子朱标与朱棣之间日益加深的矛盾。太子朱标向来主张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我们可以暗中派遣一位能言善辩、心思缜密的使者,秘密前往京城,与太子朱标取得联系。向他表明我们台岛上下一心,对朝廷忠心耿耿,绝无反叛之意,只是想在这乱世中寻求一方安宁,休养生息。希望他能念及百姓的安宁和朝廷的稳定,出面阻止朱棣的鲁莽行动。” 苏羽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试图让众人更清晰地理解他的计策,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期待着主公能够采纳他的建议。
林墨听闻此计,眼睛瞬间一亮,仿若黑暗中寻到了曙光,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了些许欣慰的神色,内心暗自思忖,此计实在是妙不可言。他深知此事干系重大,丝毫不敢懈怠,于是陷入了一番极为慎重的考量之中。他在脑海里将麾下诸多可用之人逐一过了一遍,权衡利弊,反复斟酌。最终,他的目光落在了一位名叫张逸的使者身上。张逸平日里便饱读诗书,腹有诗书气自华,那出口成章的口才在众人之中堪称出众。而且他心思细腻如发,总能留意到旁人忽略的细节,更擅长揣摩人心,仿佛能看穿他人内心的所思所想。
林墨亲自将张逸唤至跟前,神色凝重,言辞恳切地说道:“张逸,此次任务绝非寻常,它关乎台岛的生死存亡,是我等能否在这乱世之中站稳脚跟的关键所在。你此去务必万分小心谨慎,容不得半点差池。见到太子朱标后,一言一行都要格外注意,一定要言辞诚恳,推心置腹,让他真切地明白我们的立场和破釜沉舟的决心,切不可有丝毫的隐瞒与懈怠。” 张逸面色庄重,郑重地点点头,声音坚定有力:“大人放心,属下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言罢,领命而去,身影迅速消失在夜色之中。
张逸精心乔装打扮,身着一袭质地精良却款式朴素的商服,头戴一顶普通的毡帽,将自己彻底扮作一位奔波于各地的普通商人模样。他的行囊中,放置着从台岛费尽周折寻来的珍贵礼品,皆是当地特有的奇珍异宝,价值不菲。这一路,他风餐露宿,翻山越岭,不仅要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小心躲避各处的匪盗与关卡盘查,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踏入了京城的繁华之地。
抵达京城后,张逸凭借着事先周密的计划与巧妙的安排,通过层层人脉关系,费尽心思,终于成功与太子朱标取得了联系。当见到太子朱标那一刻,张逸赶忙恭敬地双膝跪地,行了一个大礼,动作不卑不亢却又尽显敬重之意。随后,他抬起头,目光诚恳,言辞恳切地说道:“太子殿下,我台岛上下臣民,一心向国,皆愿为朝廷效力,即便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绝无半点反叛之心。如今燕王此举,贸然出兵,兵戈一起,战火纷飞,恐会引发不必要的战乱。届时,生灵涂炭,百姓必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还望殿下三思而后行,以天下苍生为重啊。” 张逸的声音饱含深情,语调抑扬顿挫,每一句话都仿佛是从内心深处迸发而出,他微微低下头,身体微微前倾,静静等待着太子朱标的回应。
太子朱标听后,原本温和的面容瞬间变得神色凝重,双眉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心中十分清楚,朱棣此次若出兵成功,在朝廷中的威望和势力必将如日中天,急剧膨胀,这对自己稳坐多年的太子之位无疑将构成巨大的威胁。而且,太子朱标向来主张以和为贵,心怀天下百姓,不愿看到百姓因战争而家破人亡、颠沛流离。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百姓们在战火中哭泣的模样,内心痛苦挣扎,经过一番艰难且痛苦的权衡,太子朱标咬了咬牙,握紧了拳头,下定决心在朝堂之上再次与朱棣据理力争,哪怕面对的是自己的亲弟弟,为了天下苍生,为了自己的信念,他也绝不退缩。
朝堂之上,气氛紧张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夕。太子朱标挺身而出,言辞激烈地指责朱棣:“燕王,如今父皇病重,朝廷局势动荡不安,百姓人心惶惶。在这关键时刻,你却执意出兵,难道不是想借此机会谋取私利,为自己争夺皇位铺路?台岛之事,本可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何必大动干戈,让无数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太子朱标的声音洪亮,在朝堂上回荡,充满了威严,他的眼神紧紧盯着朱棣,毫不退缩。
朱棣也不甘示弱,向前一步,反驳道:“太子殿下,你此言差矣!台岛贼子野心勃勃,他们占据一方,拥兵自重,若不趁早剿灭,日后必成朝廷的心腹大患。本王这是为了朝廷的长治久安,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何谈谋取私利?你如此袒护台岛,莫非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朱棣的言辞犀利,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挑衅,他微微扬起下巴,一副咄咄逼人的样子。
两人在朝堂上你来我往,争论不休,互不相让。其他大臣们也分成两派,各自支持一方。支持太子朱标的大臣们纷纷站出来,指责朱棣的鲁莽和自私,言辞激烈,义愤填膺;而支持朱棣的大臣们则力挺朱棣,强调台岛的威胁必须尽快消除,慷慨激昂,振振有词。一时间,朝堂上乱作一团,争吵声、辩论声此起彼伏,仿佛要将屋顶掀翻。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际,林墨又得到消息,周边一些原本与台岛合作的小势力,在朝廷的威逼利诱下,态度开始动摇。朝廷许以丰厚的赏赐和官职,试图让这些小势力倒戈,共同对抗台岛。林墨意识到,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了,他必须尽快想出新的应对之策,才能化解这场迫在眉睫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