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何时可以回去 > 第107章 局势突变与新局

我何时可以回去 第107章 局势突变与新局

作者:种一块地养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31 03:25:42 来源:小说旗

林墨在得知周边小势力态度动摇后,心急如焚,仿佛热锅上的蚂蚁,坐立难安。他深知,局势已然到了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稍有差池,台岛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林墨的书房里,烛火摇曳,映照着他紧锁的眉头和疲惫却又坚定的眼神。他在房内来回踱步,每一步都踏得沉重而有力,仿佛在丈量着台岛命运的走向。

经过与谋士们彻夜不眠的商议,他们决定先从朝廷内部入手,试图从这错综复杂的局势中撕开一道突破口。林墨挑选了最为得力且心思缜密的使者,命他带着满满几车的金银财宝,去贿赂那些在朝堂上有一定影响力,且立场相对中立的官员。这些官员,平日里在朝堂上虽不显眼,但关键时刻却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就如同棋盘上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棋子,却能在关键时候扭转局势。

使者身着低调却不失华贵的服饰,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趁着夜色的掩护,如鬼魅般秘密潜入京城。一进城,他便小心翼翼地按照精心拟定的名单,与那些被选定的官员们一一取得联系。这些官员们在得知使者来意与所携之物时,起初皆是面露惊惶,眼神中满是犹豫之色。毕竟,收受贿赂,进而干涉朝廷大事,这在律法森严的当下,一旦被发现,便是抄家灭族的灭顶之灾,他们心中十分清楚这其中利害。可使者却并不放弃,一次次上门苦苦哀求,言辞恳切间尽显台岛方面的焦灼与无奈。同时,那堆积如山的巨额财富就那般实实在在地摆在眼前,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在这般软磨硬泡与巨大利益的双重攻势下,官员们心中的防线开始一点点崩塌,最终还是动摇了。他们在密室中,对着使者信誓旦旦地承诺,定会在朝堂之上,寻机为台岛说话,用尽浑身解数从中斡旋,竭尽全力阻止朱棣出兵。

然而,命运的轨迹并未朝着林墨所期盼的方向延展。彼时,朝廷内部因台岛一事陷入了激烈的争论,各方官员各执一词,争论声在朝堂之上此起彼伏,久久不散。礼部尚书手持笏板,神色凝重,主张以怀柔之策安抚台岛,试图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陛下,台岛百姓亦是我大明子民,当以仁德感化,若贸然出兵,恐伤百姓之心,望陛下三思。” 而兵部侍郎则上前一步,言辞激烈,力主武力征讨,认为唯有强硬手段才能让台岛彻底臣服:“台岛公然违抗朝廷,若不武力镇压,何以彰显我大明威严?” 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整个朝堂陷入了一片混乱。

就在这朝堂之上因台岛之事闹得不可开交,各方势力暗流涌动、明争暗斗之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朱元璋,这位从乱世中崛起、历经无数风雨的帝王,在病榻上缠绵许久后,病情竟奇迹般地开始好转。他那原本孱弱的身躯,在御医们精心调理下,逐渐恢复了些许生气。一日,他缓缓从病榻上起身,在太监的搀扶下,步伐虽略显蹒跚,却带着往日的威严,重新踏入朝堂。当他听闻朝堂上因为台岛之事已然乱成一锅粥,各方势力为了自身利益相互倾轧时,心中顿时涌起一股难以遏制的恼怒。在朱元璋的心中,自己身为天下之主,台岛竟敢公然违抗朝廷的命令,无论其内心是否怀有反叛的心思,都绝不能姑息。在他看来,必须予以严惩,唯有如此,才能彰显朝廷的无上威严,让四方藩属不敢再有二心。于是,在朝堂之上,朱元璋目光如炬,扫视着众人,随后以不容置疑的口吻下达了一道震惊朝野的旨意:意欲屠灭台岛。

此旨意一出,原本庄严肃穆的朝堂瞬间炸开了锅,犹如平静湖面被巨石激起千层浪。一些久经历练、深知战争残酷的大臣们,脸上满是忧虑之色。尤其是在朱元璋大病初愈之际,国家民生凋敝,百废待兴,急需休养生息,实在不宜再动干戈。

于是,以宰相李善长为首的一批大臣,神色凝重地站了出来。李善长,这位跟随朱元璋多年,为明朝开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元老,此刻更是言辞恳切,声音中满是赤诚:“陛下,您历经病痛折磨,大病初愈,龙体尚未完全康复,此时出兵,长途谋划调度,恐劳神伤身,于陛下龙体安康不利。且台岛之事,并非毫无转圜余地,或许还有和平解决的办法。出兵征战,一旦开启,便是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田园荒芜,饿殍遍野。陛下心怀天下苍生,想必也不愿看到如此惨状,不必急于一时,还望陛下三思而后行啊。” 他说罢,眼眶泛红,声泪俱下,身后一众大臣也纷纷跪地,恳请朱元璋收回成命 ,场面极为动容。

朱元璋听后,眉头微微皱起,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不悦之意。朝堂之上,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所言虽句句在理,可他却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错综复杂。这些日子,他一直在暗中留意各方势力的动向,尤其是燕王朱棣,在这场关乎朝廷决策的争斗中,朱棣的种种表现让他心生警惕。朱棣一心想要出兵台岛,言辞恳切,看似是为了朝廷的安危着想,可朱元璋何等精明,他心里清楚,这背后恐怕不仅仅是如此简单。朱棣怕是想借此机会,在战场上扩充自己的势力,积攒人脉与威望,毕竟手握重兵,天高皇帝远,到时候可就难以掌控了。而这一切,已经对太子朱标的地位构成了巨大威胁,太子乃国之储君,地位不容有失。朱元璋在龙椅上缓缓坐下,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陷入了久久的思索。他深知,若是不妥善处理此事,日后朝堂恐生大乱。思索再三,朱元璋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然,他决定借此机会,将朱棣分封出去,远离这权力的中心,以保朝廷的安稳和太子地位的稳固。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而压抑,殿内烛火摇曳,将众人的身影拉长。朱元璋高坐龙椅,神色威严,目光如炬,缓缓开口,声若洪钟:“燕王朱棣,朕念你一心为朝廷着想,平日里对朝堂事务多有建言,忠心可鉴。此次特封你为藩王,前往边疆镇守。那边疆之地,关乎我大明安危,形势复杂。望你到了封地之后,能恪尽职守,操练兵马,保我大明边疆安宁,不负朕之厚望。” 朱棣听后,心中猛地一沉,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甘与失落。他深知,自己筹备许久、满心期许出兵台岛一展宏图的计划,如今彻底泡汤了。而且被分封到遥远的边疆,远离朝堂权力中心,短期内想要再插手朝堂之事,谈何容易。但皇命难违,他只能强压下内心的波澜,跪地谢恩,声音恭敬却又带着几分无奈:“儿臣遵旨,定当竭尽全力,守护边疆。”

而林墨这边,当听闻朱元璋病愈的消息瞬间,一颗心便不受控制地高高悬起,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攥住。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朱元璋那威严冷峻的面容,以及他病愈后可能采取的种种行动,心中满是不安与惶恐。待又得知朱元璋竟生出屠灭台岛之意,林墨更是如坠冰窖,全身的血液仿佛都在那一刻凝固,心中猛地一紧,只觉大难临头,仿佛能看到那遮天蔽日的战船、杀气腾腾的士兵向着台岛汹涌而来。

可就在他满心忧虑、绞尽脑汁却依旧无计可施之时,命运像是突然开了个玩笑,又一则消息不期而至 —— 朱棣被分封出去。这消息乍一听,在这紧张压抑的氛围里显得如此突兀,却又宛如一道刺破阴霾的曙光,刹那间照亮了他灰暗的心境。林墨的眼睛陡然一亮,脑海中思绪如电般飞转,他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瞬间意识到,局势或许还有转机。也许朱棣的分封背后隐藏着诸多变数,而这些变数,说不定正是扭转乾坤、拯救台岛于危难的关键所在。

他在书房中来回踱步,眉头紧锁,脑海中不断复盘着过往的种种细节,试图从其中寻找到破局的关键。片刻后,他果断下令,召集麾下最为得力的谋士们。待众人到齐,他挥手示意众人坐下,而后缓缓开口,将当下的局势以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谋士们也纷纷各抒己见,有的主张主动出击,以攻为守;有的则提议先按兵不动,观察局势变化;还有的建议暗中联络各方势力,结成同盟。林墨认真倾听着每一个人的意见,时而点头,时而沉思,在心中权衡着利弊。

商讨持续了整整一夜,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众人仍在热烈地讨论着。林墨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看着眼前这群忠心耿耿的谋士,心中满是感动。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必将充满艰难险阻,但只要他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想出应对之策,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就在众人讨论之际,负责监察沿海防御的士兵匆匆来报,发现数艘不明来历的船只在台岛附近海域徘徊,形迹十分可疑。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原本就紧张的气氛变得更加凝重,林墨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台岛的安危之上,一场新的危机似乎正在悄然逼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