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那叫一个 “热闹”,喊杀声震得人耳朵都快麻了,士兵们扯着嗓子嗷嗷叫,兵器碰撞的声音就跟过年放鞭炮似的噼里啪啦。林墨站在那儿,看着这乱糟糟的场景,心里别提多愁了,就像装了块大石头,沉甸甸的。他心里明镜似的,光靠打打杀杀,就算赢了,那也是惨胜,两边都得掉一层皮,老百姓更是得跟着遭殃,简直就是人间炼狱。思来想去,只有坐下来好好谈,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能让大家都松口气。
于是,林墨跟屁股着了火似的,快马加鞭赶回京城。一见到朱元璋,“扑通” 一声就跪下了,那动作快得像闪电:“陛下啊,您可知道,现在边境和外族打得那叫一个昏天黑地,再这么打下去,咱大明可就吃不消啦!依臣看呐,得派使者去和外族和谈,用和平的法子把这乱子给平了。”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眉头拧成了个麻花,眼睛眯着,陷入了沉思。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悠悠地开口:“爱卿这话倒是在理,可外族那帮人精得跟猴儿似的,和谈哪有那么容易哟?” 林墨一听,往前跨了一大步,胸脯拍得 “砰砰” 响:“陛下您就放一百个心吧!臣对两边的情况多少还是有点了解的,再加上我这张嘴,那可是能说会道,保证把事儿给您办得漂漂亮亮的!臣主动请缨,去外族营帐和他们谈!” 朱元璋瞧着林墨那自信满满的样子,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半,点了点头说:“行,那就把这事儿全权交给你了,可得小心着点儿,给咱大明争点面子,捞点好处回来!”
林墨领了命,那叫一个兴奋,跟中了彩票似的。他麻溜地挑了几个机灵的手下,又带上了一堆看起来就很值钱的礼物,哼着小曲儿就踏上了去外族营帐的路。一路上,他脑袋就像个小马达,转个不停,一会儿琢磨着外族会出啥难题刁难他,一会儿又想着自己该怎么见招拆招,那认真的劲儿,就像在准备一场大考。
好不容易到了外族营帐,林墨刚一露头,就感觉气氛不对劲儿。外族士兵们跟一群恶狼似的,手里拿着兵器,眼睛瞪得老大,死死地盯着他,那眼神恨不得把他生吞活剥了。林墨心里 “咯噔” 一下,但脸上还是笑嘻嘻的,就像没事儿人一样。
外族首领坐在营帐正中间,翘着二郎腿,一脸傲慢,鼻孔都快朝天了:“哟,这不是大明的使者吗?你们大明杀我族人,抢我东西,现在还有脸来跟我谈和?” 林墨不慌不忙,先恭恭敬敬地行了个大礼,然后扯着嗓子说:“首领您先消消气,这边境冲突啊,真不是我们大明想看到的。两边的老百姓都盼着能过安稳日子,这天天打打杀杀的,大家都没法好好生活。我们这次来,就是想找个和平的办法,让两边的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外族首领听了,鼻子里冷哼一声:“哼,说得比唱得还好听!你们要是真想求和,就割让十座城池,再送一大堆金银财宝过来,不然,这和平可就没得谈!” 林墨一听,心里那叫一个气啊,脸都憋红了,但还是强忍着,脸上挤出一丝笑容:“首领,您这要求可有点过分了哈。割地赔款这种事儿,我们大明肯定是不会答应的。我们大明虽然爱好和平,可也不是好欺负的。您再看看现在这边境贸易,多红火啊,对两边都有好处。要是因为这点冲突,把这好事儿给搅黄了,多可惜呀!” 说完,林墨就跟个说书先生似的,滔滔不绝地讲起通商的好处,从物资交换到文化交流,再到经济发展,讲得头头是道,就差没手舞足蹈了。
外族首领听着听着,心里有点动摇了,可又拉不下脸,还想再刁难刁难林墨:“你说的这些,谁知道是不是真的?我凭啥相信你啊?” 林墨一听,眼睛一亮,跟变魔术似的,从怀里掏出一份精心准备的通商新方案:“首领,您看看这个,这可是我专门为咱们这次和谈准备的,绝对诚意满满!”
外族首领接过方案,眼睛扫了一遍,心里暗自琢磨:要是真按这个方案通商,我们族能得到不少好处,还能学到大明的先进技术,对发展肯定有帮助。可就这么轻易答应了,以后在族人面前还怎么混?不行,还得再刁难刁难他。
于是,外族首领眼珠子一转,又开始提条件了:“你们大明每年得给我们进贡珍稀药材,还得派工匠来给我们建宫殿,不然,这事儿可就没完!” 林墨听了,差点没笑出声,心想:这首领还真会狮子大开口啊!但他还是耐心地回应:“首领,这珍稀药材呢,咱们可以在贸易里公平交易,大家都不吃亏。至于派工匠建宫殿嘛,等咱们两边关系处好了,这都不是事儿,好商量好商量。”
就这么着,你一言我一语,两人争论得面红耳赤,从白天吵到晚上,谁也不让谁,和谈就这么陷入了僵局。林墨回到营帐,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眼睛盯着帐篷顶,心里琢磨着:这可咋办呢?得想个办法打破这僵局啊。突然,他一拍脑门,坐了起来,脸上露出了坏笑:“有了!”
第二天一大早,天边才泛起鱼肚白,林墨便已起身,精心整理好衣冠,他眼神中透着坚定与自信,周身散发着昂扬的斗志,精神抖擞地朝着外族首领的营帐走去。一路上,他脚步轻快且沉稳,脑海中不断复盘着昨晚思索出的应对策略,暗自给自己打气。
踏入营帐的那一刻,林墨脸上便挂着亲和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阳,暖人心扉,让人无端生出几分好感。他身姿挺拔,犹如苍松屹立,举止间尽显从容淡定,丝毫不见面对外族首领时应有的紧张与局促。只见他大大咧咧却又不失礼貌地往前迈了一步,双手微微抱拳,微微欠身行了个礼,而后扯着清亮的嗓子开口道:“首领,我深知您对我们大明仍存有疑虑,毕竟过往边境上那些大大小小的冲突,你来我往,刀光剑影,让彼此之间难免心生间隙,这都是人之常情,我完全理解。不过,一直这么僵持下去也不是个事儿,两边的百姓都眼巴巴盼着能过上安稳日子呢。您看这样可好?咱们不妨先签订一份为期一年的和平协议,在这一年里,双方严格按照新拟定的通商方案展开贸易往来。我们大明准备开放几处重要的通商口岸,到时候贵方的特产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大明,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好物也能源源不断运往贵地。如此一来,既能让贵方切实体验到这通商方案的益处,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又能给双方一个相互了解、增进信任的缓冲期。大家在生意往来中多接触、多交流,误会自然就少了。待一年期满,要是两边都觉得合作顺畅、成效显着,百姓们都从中受益,日子越过越好,届时再深入探讨长期合作的具体事宜,扩大通商规模也好,开展文化交流也罢,都好商量。您觉得这样安排如何?”
外族首领听闻,微微眯起眼睛,原本满是傲慢与不屑的神色间,此刻悄然闪过一丝思索。他那粗壮的手指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由兽皮铺就的座椅扶手,发出沉闷而又规律的声响。在这略显昏暗的营帐之中,他的脑海里如走马灯般,不断权衡着利弊。这方案乍一听,确实可行,一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却足以验证这通商方案是否真如眼前这个大明使者林墨所言那般有利可图。而且,即便后续合作出现什么差池,自己也不至于在族人面前丢了颜面,毕竟只是尝试性质的合作。一番深思熟虑的权衡之后,外族首领紧绷的神情终于缓和了些许,缓缓点了点头,用他那略带沙哑却又透着几分威严的声音开口说道:“行吧,看你这几日态度诚恳,事事都为此次和谈用心谋划,就按你说的办。”
经过整整一夜的唇枪舌剑,营帐内的气氛紧张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林墨凭借着对局势的精准把握、缜密的逻辑思维以及三寸不烂之舌,不断地权衡利弊,剖析其中的利害关系。外族首领也并非等闲之辈,反复试探,提出各种苛刻条件。好在林墨早有准备,见招拆招,最终双方终于达成了一致,签订了和平协议。那一刻,林墨只觉浑身的力气都被抽干了,长舒了一口气,心中那沉甸甸的大石头总算是落了地。他心里明镜似的,这份协议不过是暂时稳住了局面,往后的日子里,还有数不清的难题在等着,以后的路还长着呢。
回到大明后,林墨顾不上一路奔波的疲惫,马不停蹄、迫不及待地进宫去见朱元璋。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中,林墨口若悬河,将和谈的经过详细道来,从外族营帐剑拔弩张的氛围,到对方提出的种种刁难,再到自己如何巧妙周旋、据理力争,讲得绘声绘色,还添油加醋地描述了一些关键细节 ,听得朱元璋龙颜大悦,哈哈大笑:“爱卿啊,你可真是给朕长脸了!这次和谈成功,你可是头功!往后可要继续用心,把和外族的关系处好咯。”林墨赶忙“扑通”一声跪下,恭敬地谢恩:“陛下放心,臣必定殚精竭虑、尽心尽力,绝不让您失望!”
从那以后,林墨就像个大忙人,整天忙着边境贸易和和平建设。他三天两头就往外族跑,和外族首领称兄道弟,还带着外族的人在大明到处参观,又是看工厂,又是看农田,把外族的人看得眼花缭乱,对大明的先进技术羡慕得不行。在林墨的努力下,边境地区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老百姓们又能安心做生意、种庄稼了,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舒坦。
不过,林墨心里清楚,这和平来得不容易,说不定哪天又会出什么幺蛾子。但他一点也不害怕,反而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就盼着能再遇到点挑战,好让他大展身手。毕竟,他可是要带着大明走向繁荣富强的男人,这点小困难,根本难不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