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墨历经数月的艰苦跋涉与艰难周旋,终于成功完成了与外族的和谈。当签下那份象征和平的协议时,他心中满是如释重负的喜悦,怀揣着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好消息,意气风发地踏上归朝之路。归途中,他满心期待,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百姓安居乐业、田野生机勃勃的美好画面,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炊烟袅袅、孩童嬉笑的祥和场景。可现实却如同一记重锤,无情地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他沿着蜿蜒曲折、尘土飞扬的官道缓缓前行,一路满心期待能见到归朝后熟悉的繁荣景象,可映入眼帘的却只有一片衰败之景,心中不禁泛起一阵酸涩。沿途的农田大多荒芜,干裂的土地像是被岁月撕开的一道道伤口,纵横交错,触目惊心。杂草在这些干裂的缝隙中肆意丛生,在凛冽的寒风中瑟瑟摇曳,发出细微的声响,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这片土地的荒芜与寂寥,又像是在向过往的行人发出无力的求救。
偶尔能看到几个身形瘦弱的农夫,他们穿着破旧不堪、打着密密麻麻补丁的衣衫,在田间艰难地劳作着。那衣衫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随时都会被风吹散。他们手中的农具破旧而又沉重,木柄上的漆早已剥落殆尽,露出粗糙的木质纹理,每挥动一下,都伴随着他们沉重的喘息声,显得那么吃力。他们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沧桑与疲惫,一道道皱纹像是被生活的刻刀狠狠划过,深陷的眼窝中满是无奈与迷茫,他们直起腰,望着这片贫瘠的土地,眼中尽是对生活的无力与绝望,那眼神中透着深深的无助,仿佛被命运的巨手死死扼住了咽喉,看不到一丝希望的曙光。
林墨望着沿途一片衰败的景象,心中一阵刺痛,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揪住。他快步上前,拉住一位正步履蹒跚路过的老农,眼中满是关切,急切地问道:“老人家,您看这曾经肥沃富饶、本应是麦浪翻涌的农田,怎么如今都这般荒芜凄凉了呢?” 老农脚步一顿,缓缓抬起头,浑浊的双眼满是无奈与沧桑,重重地叹了口气,声音沙哑且带着几分苦涩:“唉,公子有所不知啊。这几年,老天爷像是故意和我们这些庄稼人作对,不是大旱,就是暴雨洪涝,再加上那可恶的病虫害,收成一直糟糕透顶。种下去的粮食,收成都少得可怜,大伙家里的存粮早就见底了,如今都快吃不上饭了,每天都是饥一顿饱一顿地挨着。” 林墨紧紧盯着老农那被岁月与苦难刻满皱纹、憔悴不堪的面容,深陷的眼窝仿佛藏着无尽的辛酸,心中满是同情,那股酸涩的滋味瞬间涌上心头。与此同时,他的眼神变得坚定而炽热,暗暗在心底发誓,一定要为这些在苦难中挣扎的百姓做点什么,绝不能让他们再如此艰难地生活下去 。
归朝后,林墨顾不上一路的舟车劳顿,衣袂上还沾染着旅途的尘土,便一刻也没耽搁,心急如焚地立即进宫面见朱元璋。踏入宫殿,殿内庄严肃穆,他整理了一下略显凌乱的衣衫,恭敬地行过大礼后,神色凝重,一脸严肃,语气中满是忧虑地说道:“陛下,臣此次归朝,一路之上,亲眼目睹百姓们正饱受饥饿之苦,沿途的农田大多杂草丛生,一片荒芜之态,庄稼收成极差。如此下去,百姓难以饱腹,民心不稳,长此以往,恐会动摇我大明的根基啊。” 朱元璋听闻此言,原本威严的面庞瞬间眉头紧锁,脸上写满了忧心忡忡,眼中透露出对江山社稷的担忧,急切地问道:“爱卿可有良策?” 林墨心中早有盘算,此刻胸有成竹,昂首挺胸,有条不紊地回答:“陛下,臣在归途中,反复思索,想起现代的一些农业技术,或许可以在我大明一试。比如间作套种之法,便是在同一块土地上,依据科学的计算,按照一定精准的行、株距以及占地的宽窄比例,种植不同种类的农作物。如此一来,各类作物能够各取所需,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从而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此外,改良农具亦是关键,更先进实用的农具,必定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让农事劳作更加轻松高效。”
朱元璋听后,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期待,缓缓说道:“爱卿所言,听起来倒是有些道理。这关乎百姓生计,兹事体大,朕准你试行,务必让百姓早日摆脱饥饿,莫要辜负朕的一番期望。” 林墨跪地谢恩,领命之后,不敢有丝毫懈怠,马不停蹄地开始筹备起来。他深知此次任务艰巨,意义重大,于是亲自深入各个村落,精挑细选了一批在农事方面经验丰富、踏实肯干且思想较为开明的农民,作为试点对象。随后,林墨带着新购置的农具和精心挑选的种子,风尘仆仆地亲自前往农田。他站在田埂之上,望着眼前这片即将承载新希望的土地,心中满是憧憬,暗暗发誓一定要将这新的种植方法成功推行,改变百姓的困境,准备全身心投入,指导农民们实施新的种植方法。
当林墨带着造型新颖、构造精巧的新农具,以及一袋袋饱满、色泽鲜亮的种子来到农田时,正在田间闲聊、或是做着些简单农活的农民们,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吸引,纷纷撂下手中的活儿,从四面八方快步围拢过来。他们的脸上,满是疑惑与好奇交织的神情,目光紧紧锁定在林墨带来的这些“新鲜玩意儿”上。一位身着粗布麻衣,脸上刻满岁月痕迹的中年农夫,下意识地挠了挠那顶破旧的草帽下满是汗珠的头,带着几分犹豫与怀疑,开口问道:“公子,你说的这啥间作套种,真有你说得那般神奇?咱们祖祖辈辈,从老祖宗那时候起,就守着这几亩薄田,一直都是按老法子种地,可从来没听说过还能这么个种法嘞。”他的话音刚落,周围的其他农民也纷纷七嘴八舌地附和起来:“是啊是啊,这能成吗?可千万别耽误了咱们一年到头就盼着的这点收成,不然这日子可咋过哟!”
林墨嘴角上扬,露出一抹温和的笑意,目光诚挚地看向围拢过来的农民们,耐心解释道:“乡亲们呐,你们尽管放宽心。我既然提出了这个新法子,还把大家召集到这儿来,那肯定是有十足把握的。在遥远的海外,有不少国家都尝试了这种新的种植方法,无一例外都取得了大丰收。这些地方的气候、土壤条件和咱们这儿虽不完全相同,但这方法都能成功,咱这儿肯定也没问题。只要大家依照我的指导,严格按照步骤操作,我敢拍着胸脯保证,今年的收成绝对比往年多上一大截!” 尽管林墨语气笃定,言辞间满是自信,可农民们祖祖辈辈都遵循着传统的种植方式,一时实在难以完全信服。他们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着,眼神里满是怀疑与犹豫。不过,看着林墨那诚恳的模样,朴实憨厚的农民们还是决定给这个年轻人一个机会,试一试这从未听闻过的新种植法。
林墨卷起衣袖,蹲下身子,手中紧握着玉米种子,神色专注而坚定。他微微倾身,一边将种子轻轻埋入松软的泥土,一边提高音量,好让围在四周的农民们都能听得清楚:“大伙瞧好了,咱们先把玉米种在这儿,这间距可得把握好喽,每株间隔大约一尺,这样既能保证玉米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又能充分利用土地。”说着,他拿起一根木棍,在地上比划着距离,留下一道道清晰的印记。
示范完玉米的种植,林墨又拿起一旁的大豆种子,继续说道:“等玉米种好后,就在这玉米的间隙里,种上大豆。大豆的根瘤菌能固氮,给土壤增加肥力,而玉米呢,又能为大豆遮些荫,它们俩相互搭配,空间和养分都能充分利用,都能长得壮实。”
农民们围成一圈,里三层外三层地将林墨紧紧围住,一双双眼睛紧紧盯着他的一举一动。有的农民微微皱着眉头,眼中满是疑惑,小声地和身旁的人交头接耳;有的则伸长了脖子,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尽管大家心里对这种从未见过的种植方法仍存疑虑,但看着林墨那认真细致的模样,也都不由自主地跟着学了起来,纷纷拿起种子,按照林墨的示范,小心翼翼地在土地上播种。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墨每天都泡在农田里,指导农民们进行农事操作。他还根据土壤的情况,改良了农具,让耕地变得更加轻松高效。然而,新的种植方法实施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由于农民们对新方法不熟悉,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种子的间距把握不好,导致有些农作物生长不良;施肥的量也掌握不准,影响了作物的生长。
面对这些问题,林墨并没有气馁。他耐心地和农民们一起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他还从附近的村子里请来了一些有经验的老农,一起探讨,共同改进。经过一番努力,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农作物也开始茁壮成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田里的景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荒芜的土地上,如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农作物。玉米杆粗壮挺拔,上面结满了饱满的玉米棒;大豆植株繁茂,豆荚沉甸甸地挂满枝头。农民们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惊喜和期待。
到了收获的季节,农田里一片繁忙的景象。农民们忙碌地收割着庄稼,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当一担担粮食被挑回村子时,大家都惊呆了。今年的粮食产量,比往年翻了好几倍。农民们纷纷围在林墨身边,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公子,多亏了你啊,要不是你,我们今年还不知道该怎么过呢。”“是啊,公子,你真是我们的大恩人。”
林墨看着农民们开心的笑容,心中也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消息很快传开,周边的村子也纷纷效仿,新的农耕法在多地迅速普及开来。各地的粮食产量大幅提升,为大明的粮食储备添砖加瓦。
然而,林墨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深知,农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他开始研究如何进一步改良土壤,提高土地的肥力;如何培育更优良的种子,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他还组织农民们成立了农业合作社,让大家互相交流经验,共同发展。
在林墨的努力下,大明的农业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新。不仅解决了百姓的温饱问题,还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朱元璋得知此事后,对林墨大加赞赏:“爱卿,你为我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这农业革新,不仅关乎百姓的生计,更关乎我大明的未来。望你继续努力,为我大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林墨跪地谢恩:“陛下过奖了,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过,臣还有一事想向陛下启奏。如今农业发展起来了,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还不够畅通。很多农民辛苦种出来的粮食,却卖不上好价钱。臣建议,在各地设立农产品交易市场,让农民们能够更方便地销售自己的农产品,同时也能促进各地的经济交流。”
朱元璋听后,沉思片刻,点头道:“爱卿所言极是。此事就交由你去办吧,务必办好。” 林墨领命后,又开始了新的忙碌。他四处奔走,考察各地的市场情况,制定合理的交易规则,组织人员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
在建设市场的过程中,林墨又遇到了不少困难。资金短缺、土地征用问题、人员调配等,每一个问题都需要他去解决。但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一一克服了这些困难。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第一批农产品交易市场终于建成并投入使用。
市场开业那天,场面热闹非凡。各地的农民们带着自己的农产品来到市场,琳琅满目的农产品摆满了摊位。商人们也纷纷赶来,与农民们进行交易。市场里人声鼎沸,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看着这繁荣的景象,林墨心中充满了欣慰。
随着农产品交易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大明的农业经济进一步繁荣起来。农民们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着提高。林墨的名字,在大明的土地上广为传颂,成为了百姓心目中的英雄。然而,林墨知道,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将继续探索,为大明的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