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后,我和前妻姐姐一起搞事业 > 第54章 成也配额,败也配额

俞名远眉头紧皱,捏着纸条的手微微有些颤抖,他竭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扭过头看向了第三排的吴为。

因为,从收到纸条的那一刻,俞名远就知道,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只有一个人能回答这个问题。

两个人的视线在空气中交错,似乎都读懂了彼此的想法。

俞名远定了定神,靠近话筒,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静一点:“马主任的这个问题有点难,我想发起一下场外求助。”

众人议论纷纷,没想到俞名远竟然要请外援了。

紧张的气氛被俞名远刚刚话里的“场外求助”给打破了,让压抑的会场有了一点喘息的机会。

“我想请轻纺城项目的发起者来解答刚刚的问题,是他第一次提出了轻纺城的概念,并搭建出了具体的框架,我相信,没有比他更适合回答这个问题了。”

场内窃窃私语不断,毕竟只有极少的人知道,轻纺城的规划并非是俞名远自己提出来的。

马望京面无表情,头却微微点了下,并未反对。

吴为站了起来,朝着中间那张桌子走了过去。

虽然只有几步路,却惹得众人纷纷侧目,不少座位靠后的人都站了起来,想看看这个人是何方神圣。

秦刚坐在第六排,跟自己调研室的同事坐在一起。

当他看见那个人坐到俞名远身边的时候,猛地一惊,嘴巴张得巨大。

此时秦刚才意识到,被他拦在门外的那个年轻人,当真是个妖孽。

“大家好,我是吴为。”吴为的声音低沉,穿透力却极强,让所有人都听得十分清楚。

“你这么年轻,是哪个部门的?”马望京坐直了身体,好奇地看向了吴为。

“我是南华大一的新生,明天入学。”

吴为看起来很年轻,但是那份异常的稳重反给他平添了几岁,所以大家都以为这个人只是长了一张有些幼态的脸,却没有想到人家是真的小。

全场一片哗然,无数人都倒吸一口凉气,根本无法相信刚刚那人的话。

大一新生,也就是刚成年。

“俞副市长,你莫不是开玩笑吧?”

“马主任,我认真的。在场的市委秘书长黄宇杰和招商局局长林远都能证实我刚刚的话。”有了吴为的加盟,俞名远明显淡定了很多。

黄宇杰和林远都参加了俞清秋的升学宴,目睹了轻纺城这个天才想法的诞生。

马望京强压着内心的震动,身体微微前倾,想要看清吴为的脸。

“你一个小朋友,懂什么纺织行业!”蒋清华的质问就直白了很多。

“略懂,略懂。”吴为丝毫不怯,慢悠悠地回道。

虽然场面很严肃,但是吴为的“略懂”引得大家忍俊不禁。

蒋清华吃了个瘪,脸色有些难看,厉声道:“你这么信口开河,到底知不知道现在纺织行业有多难?”

吴为看着色厉内荏、故作姿态的蒋清华,身体微微前倾:“难不难,得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看待问题。”

蒋清华刚想去拿话筒,质问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臭小子,却发现,话筒不见了。

只听见旁边的马望京拿着话筒,先开了口:“那就请吴为同学给我们好好说说。”

吴为看着一脸平静的马望京,他突然意识到,看起来最为中立的马望京很有可能是他们的队友。

“今年是03年,离我们刚刚进入wto刚刚过去两年,为什么我们的纺织行业会受到如此之大的冲击,大家有想过为什么吗?”

吴为没有直接回答刚刚马望京最后那个关于轻纺城主体结构的问题,而是先抛出了一个问题。

回头扫了一眼整个会场,吴为有些失望,因为他发现几乎所有人都很迷茫。

明明是一件对纺织行业利好的行为,为什么产生了逆向效果,这是大家都不能理解的。

全场安静了足足一分钟,当吴为准备放弃的时候,一只手在第六排举了起来。

“是不是因为配额?”秦刚的手是颤抖的,声音也是颤抖的。

一股无形的力量让他举起了手,因为秦刚认为,自己是知道答案的。

在调研室这么多年,他的工作简单和轻松,但是唯独对纺织行业的研究,他一直没有停止过。

“你声音太小,我听不见。”吴为有话筒,所以声音很大,但是秦刚就没有这个待遇了。

但是其实秦刚离得不远,吴为听得非常清楚,但是他想让秦刚告诉所有人。

“是配额!”脸憋得通红的秦刚大声地喊了出来,声音回荡在大厅上空,让所有人都听见了他的答案。

吴为看着这个有过一面之缘的大叔,面带微笑地说道:“大叔,你叫什么什么名字?”

“我叫秦刚,是调研室的。”

“谢谢你,刚刚你说的对,就是因为配额!”

秦刚心神激荡,原来一直以来他的心中所想是对的,终于有人认可了他的观点。

“那你帮我解释下,什么叫做纺织品配额?”

此时的秦刚手上终于有了话筒,他振作了下精神,让自己平静下来:“配额是一种双边协定,规定了每年度准予进入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纺织品服装的类别和数量,相当于是一种提前的采购协议。”

“那不是好事吗,相当于提前预定了明年的产量,难道对整个行业不是一个利好吗?”吴为明知故问道。

秦刚终于不再紧张了,他的声音重新恢复了沉稳:“原先是好事,我们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的优势就会放大,能让我们获得更好的竞争力。但是加入了世贸协定,也就意味着所谓的固定配额就成了一个摆设,我们的产品必须在国际市场跟其他地区和国家进行公开竞争,导致原有的市场份额受到了极大挤压,从而让出口份额一落千丈。”

可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配额制度既成就了曾经的中国纺织业,也同样在今天,摧毁了它赖以生存的基石。

只是秦刚不知道的是,在两年之后的2005年,《纺织品和服装协议》终止,已经形同虚设的纺织品配额制度正式被彻底废除。

“配额的红利即将消失,这碗大锅饭不香了,我们该何去何从?”

吴为振聋发聩的提问让与会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但凡对纺织业有些概念的人,都能理解刚刚关于配额的解释对纺织业的重要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