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我,吕奉先,真不想拜义父 > 第112章 威震河东!

三国:我,吕奉先,真不想拜义父 第112章 威震河东!

作者:世家千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31 04:44:54 来源:小说旗

河东之地,本是一片富饶祥和之所。

肥沃的土地上,庄稼茁壮成长。

村落间炊烟袅袅升起,百姓们过着平静而安宁的生活。

然而,美好的一切,在匈奴铁骑踏入的那一刻,被彻底打破。

河东陷入了无尽的黑暗与绝望之中。

匈奴曾是北方的游牧民族,素来以勇猛好战、劫掠为生。

呼厨泉率领着匈奴大军,如同一股黑色的洪流,汹涌地扑向河东。

他们的铁骑所到之处,尘土飞扬,遮天蔽日,马蹄声如雷,仿若要将大地踏碎。

“匈奴来了!匈奴来了!”

随着一声声惊恐的呼喊,河东的百姓们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

他们纷纷丢下手中的农具,扶老携幼,试图逃离即将到来的灾难。

只可惜两条腿,又怎能快过匈奴的铁骑。

呼厨泉骑在一匹高大的战马上,身披黑色的铠甲,头戴狰狞的头盔。

只露出一双赤红的眼睛,散发着令人胆寒的光芒。

他看着眼前惊慌失措的百姓,嘴角勾起一抹残忍的冷笑。

手中的长刀高高举起,大声喊道:“杀!一个不留!”

随着呼厨泉的命令,匈奴士兵们如饿狼一般,冲向百姓,手中的兵器肆意挥舞。

一时间,苍茫大地陷入了一片血海之中。

百姓们面对如狼似虎的匈奴,毫无还手之力,只能纷纷跪地求饶。

“饶了我们吧,我们都是无辜的百姓啊!”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颤抖着跪在地上,向呼厨泉磕头哀求,脸上满是恐惧与绝望。

呼厨泉仿若未闻,眼中的赤红愈发浓烈。

他猛地一挥长刀,老者的头颅瞬间飞起。

鲜血如喷泉般涌出,溅落在地上,染红了一片土地。

“不!”一位年轻的妇人,怀中抱着年幼的孩子,看到这一幕,发出凄厉的惨叫。

她的眼中满是愤怒与悲痛,然而,痛苦又怎能阻挡匈奴的暴行。

呼厨泉驱马来到她的面前,冷冷地看着她。

妇人惊恐地后退,脚下一滑,摔倒在地。

她紧紧地将孩子护在怀中,眼中满是哀求:

“求求你,放过我的孩子……”

呼厨泉不为所动,举起长刀,狠狠地砍了下去。

妇人的身体缓缓倒下,孩子的哭声在空气中回荡,显得如此无助而凄凉。

呼厨泉看着眼前的惨状,心中的愤慨却愈发强烈。

他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当年汉军屠戮休屠的场景。

无数的族人在汉军的铁蹄下丧生,家园被摧毁,亲人离散。

从那时起,呼厨泉的心中便充满了对汉军、对大汉百姓的仇恨。

今日,他要将多年来积压在心中的仇恨,全部宣泄在大汉百姓身上。

“勇士们,你们的亲人,当年也曾如此哀求汉军,可汉军何曾放过他们!”

“今日,便是让汉人偿还的时候!”

呼厨泉一边疯狂地砍杀着,一边大声咆哮着。

他的声音在血腥的战场上回荡,充满了疯狂。

在呼厨泉的带领下,匈奴士兵们愈发疯狂。

他们烧毁房屋,抢夺财物,将百姓们的生活彻底摧毁。

整个河东,陷入了一片火海与血泊之中。

村庄被夷为平地,田野里的庄稼被践踏得不成样子。

到处都是百姓的尸体,一片狼藉,惨不忍睹。

呼厨泉仿若魔神降临,在这片土地上肆意地宣泄着他的愤怒与仇恨。

他的双手沾满了鲜血,身上的铠甲也被鲜血染红。

然而,他丝毫没有停手的意思。

呼厨泉要让大汉百姓,为当年汉军的所作所为付出惨痛的代价。

匈奴营地之中,金银珠宝堆积如山,璀璨的光芒刺痛人眼。

丝绸锦缎散落一地,尽显奢华。

不远处,粮食堆积得如同小山一般。

那是河东百姓辛勤劳作一年的心血,如今却成了匈奴的战利品。

匈奴士兵们围聚在财物与粮食旁,目光中满是贪婪。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野蛮的笑容,伸手肆意翻弄着那些珍宝,炫耀着自己的“战果”。

而在营地的一侧,一群汉奴正被皮鞭无情地驱赶着。

他们衣衫褴褛,形容憔悴,每走一步都显得极为艰难。

皮鞭抽打在他们身上,发出“啪啪”的声响,留下一道道血痕。

然而他们不敢发出丝毫反抗的声音,只能默默忍受着非人的折磨。

呼厨泉的目光落在那些从汉人百姓家中抢夺来的铁锅、农具之上,眼神中先是闪过一丝疑惑,继而转为愤怒。

“这些汉人,竟如此奢侈!”

“铁,在我匈奴,那是打造兵器的珍贵之物,他们却用来制成这些耕种的器具!”

铁是力量的象征,是征服天下的关键。

匈奴人长期生活在草原,资源匮乏,铁器稀少,每一件铁制兵器都无比珍贵。

如今看到汉人竟将如此宝贵的铁用于日常耕种,呼厨泉心中满是嫉妒与不甘。

“若是我匈奴有这么多铁器,何愁不能称霸天下!”

呼厨泉握紧了拳头,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

旋即,他的脸上露出一丝狰狞的笑容:

“不过也好,这些汉人的农具,很快就会成为我匈奴的利剑,助我踏平更多的汉地!”

正当呼厨泉沉浸在自己的野心之中时,一名信使匆匆跑来。

他神色慌张,声音颤抖地汇报道:

“不好啦,大王!有人劫掠了我们的粮队!”

呼厨泉的双眼瞬间瞪得滚圆,眼中燃烧着熊熊怒火:

“在河东,还有人敢动我的东西?”

匈奴已经制霸了河东,他们在这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将河东变成了自己的猎场。

在匈奴的肆意屠戮下,无数村庄化为灰烬,县城沦为废墟,百姓惨遭杀害。

呼厨泉本以为,如此血腥的手段。

足以让汉人彻底屈服,让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都对匈奴心生恐惧,不敢再有丝毫反抗之意。

然而,如今竟有人敢公然劫掠匈奴的粮队,无疑是对他权威的极大挑战。

“是我杀得不够多吗?”呼厨泉的声音低沉而狠厉。

他的双手紧紧握拳,关节泛白,心中的愤怒几乎要将他吞噬。

“我要让这些不知死活的汉人知道,反抗我匈奴的下场!”

他猛地转身,对着周围的匈奴士兵们大声下令:

“集合所有兵马,把那些敢反抗的汉人,一个不留,全部杀光!”

匈奴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翻身上马,手持兵器,如同一群恶狼汇聚。

马蹄声如雷,尘土飞扬,天地陷入了一片紧张而肃杀的气氛之中。

呼厨泉骑上他那匹高大的战马,目光阴冷地望着远方。

匈奴骑兵发出如狼嚎般的嘶吼,在广袤的荒原上回荡,充满了野蛮与残暴的气息。

在斥候的引领下,呼厨泉风驰电掣般赶到战场。

原本正在劫掠匈奴粮队的汉人,听闻如恶魔降临般的马蹄声,顿时慌乱起来。

他们纷纷舍弃手中抢夺的物资,如惊弓之鸟般疯狂逃窜。

呼厨泉勒住缰绳,放眼望去,只见眼前这群人衣衫褴褛,装备简陋。

根本不是大汉的正规军,甚至连郡兵的影子都算不上。

呼厨泉仔细打量一番,不禁怒极反笑。

来袭的汉人原来竟是一群民兵,说得直白些,就是匪寇。

“好大胆,区区匪寇也敢和我大匈奴作对!”

呼厨泉暴跳如雷,愤怒的声音在旷野中回荡。

匈奴铁骑纵横天下,无人可挡。

这群乌合之众竟敢挑衅匈奴的威严,实在是自不量力。

突然,弥漫的烟尘中,一杆大旗缓缓升起。

旗面随风舞动,上书一个硕大的“徐”字。

字迹笔力遒劲,仿若蕴含着无尽的力量。

在风沙漫天的战场上,显得格外气势逼人。

紧接着,一员大将骑着矫健的战马,如黑色的闪电般从烟尘中疾驰而出。

此人身材魁梧,身披玄铁重甲,仿佛坚不可摧的壁垒。

他手中紧握着一柄开山大斧,斧刃宽阔而锋利,寒光凛冽,让人望而生畏。

在汉军大将身后,三十名精锐骑兵整齐列阵。

他们身着统一的铠甲,铠甲上的鳞片紧密相连,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三十余骑犹如一把锋利的匕首,刺入敌人的心脏。

“吾乃徐公明,谁敢与我一战!”

徐晃高举战斧,声如洪钟,震得大地都为之颤抖。

呼厨泉心中的怒火更旺,双腿用力一夹马腹。

战马嘶鸣一声,如离弦之箭般朝着徐晃冲去。

他手中的长刀高高举起,带着呼呼的风声,直劈向徐晃。

试图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汉人,斩于马下。

徐晃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轻蔑的笑容。

他猛一挥手,手中的战斧划破长空,带出一道耀眼的弧线。

身后的铁骑如潮水般涌出,势不可挡。

他们呐喊着,冲向匈奴骑兵,无畏气势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吞噬。

徐晃一马当先,冲入匈奴骑兵阵中。

他手中的开山大斧挥舞得虎虎生风,每一次挥动,都带起一阵强烈的劲风。

斧刃所到之处,匈奴士兵纷纷倒下,血花四溅。

徐晃犹如猛虎入羊群,所向披靡,无人能挡。

他的笑声豪迈而畅快,在战场上回荡。

与敌军的哀嚎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悲壮的战歌。

呼厨泉终于冲到了徐晃面前,眼中闪烁着疯狂的光芒,手中长刀狠狠劈下。

徐晃毫不畏惧,举起战斧迎击。

“当”的一声巨响,犹如洪钟鸣响,火星四溅。

呼厨泉只觉手臂一阵剧痛,整个人差点从马上跌落。

他心中大惊,没想到这个汉人竟有如此神力。

自己全力一击,竟差点连一斧都接不下。

徐晃激战正酣,凭借勇猛多次占据上风。

但眼见匈奴骑兵源源不断地涌来,己方兵力悬殊,深知不可久战。

他目光如炬,迅速扫视战场,心中有了决断。

瞅准匈奴骑兵阵脚稍乱的时机,徐晃猛地将手中开山大斧一挥,高声喊道:

“兄弟们,撤!”

三十精锐骑兵听闻号令,迅速且有序地聚拢在他身边。

他们一边奋力抵挡着匈奴骑兵的进攻,一边缓缓向后撤退。

撤退途中,徐晃命人点燃了抢夺来的匈奴粮草。

瞬间,熊熊大火冲天而起,粮草堆成了一片火海,浓烟滚滚,遮天蔽日。

浓郁的麦香与焦糊之气混杂在一起,扑面而来,令人闻之揪心。

匈奴人见粮食起火,顿时慌乱起来。

这些粮食可是他们辛苦劫掠而来,是他们在草原上生存的重要物资。

他们纷纷舍弃追击,不顾一切地冲向燃烧的粮草。

试图将火扑灭,拯救那些即将化为灰烬的口粮。

一时间,匈奴阵营中乱作一团,呼喊声、救火声此起彼伏。

呼厨泉气得暴跳如雷,挥舞着长刀,大声咆哮:

“绝不能放过此獠!都给我追,先别管粮食!”

徐晃竟敢在匈奴面前如此嚣张,劫掠粮队又全身而退,实在是对呼厨泉的奇耻大辱。

必须将其斩杀,方能消他心头之恨。

有匈奴士兵面露犹豫,指着燃烧的粮草问道:“粮食怎么办?”

呼厨泉怒目而视,恶狠狠地道:

“有汉人的地方,就有我匈奴人的口粮!先把这些汉人解决了,何愁没有粮食!”

说罢,他一马当先,率领着骑兵朝着徐晃撤退的方向追去。

匈奴骑兵凭借着马匹的优势,在草原上疾驰如飞,紧紧咬住汉人的尾巴。

徐晃清楚匈奴骑兵的厉害,丝毫不敢懈怠,拼命催促着士兵赶路。

一路上,他们马不停蹄,人困马乏。

但为了摆脱匈奴的追击,众人都强撑着疲惫的身体,咬牙坚持。

待汉军疲惫不堪,脚步渐渐沉重之时,呼厨泉眼中闪过一丝残忍的光芒。

他看准时机,猛地一挥手中的令旗,大声下令:“突击!”

匈奴骑兵们听闻号令,如饥饿的恶狼般冲向汉军。

他们挥舞着兵器,口中发出阵阵狼嚎般的叫声,杀得汉军鬼哭狼嚎。

汉军士兵们虽奋力抵抗,但因体力不支,渐渐陷入了绝境。

徐晃心急如焚,发现前方是河东卫氏镇守的安邑。

他已别无选择,只能率领残军朝着安邑奔去。

安邑城高大坚固,城门紧闭。

徐晃来到城下,大声呼喊:

“我乃河东义军徐晃,被匈奴追杀至此,恳请开门相助!”

城上的卫凯低头一看,见徐晃等人狼狈不堪,身后匈奴骑兵气势汹汹,心中暗自思忖。

匈奴残暴,若不开门,徐晃等人必将葬身匈奴之手。

但若开门,又恐得罪匈奴,违背之前与匈奴的约定。

犹豫片刻后,卫凯念及同是汉人,且徐晃英勇抗敌,最终还是下令打开城门。

徐晃心中一喜,赶忙率领士兵冲进城中。

呼厨泉追到城下,见城门紧闭,气得暴跳如雷:

“卫凯,你竟敢打开城门,忘记了我们的约定了吗?”

卫凯面色平静,对着城下的呼厨泉拱手道:“左贤王自重。”

他的语气不卑不亢,虽面对匈奴的威胁,却毫无惧色。

呼厨泉哪肯罢休,破口大骂:“我重你母!”脸上青筋暴起,一副要吃人的模样。

卫凯依旧镇定自若,缓缓道:“温侯要来河东了。”

呼厨泉先是一愣,随即破口大骂:“我温你爹!”

但骂完之后,他身旁的一名汉人谋士赶忙凑到他耳边,小声提醒道:

“左贤王,温侯,就是飞将吕布。”

呼厨泉心脏猛地一阵震颤,吕布之名,如雷贯耳,其勇猛善战,威震天下。

若吕布真的来到河东,以他的实力,匈奴很可能遭遇危机。

呼厨泉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一刀砍了谋士,咬着牙道:

“不早说!”

呼厨泉杀了人,恶狠狠地盯着紧闭的城门。

城中的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

守军们严阵以待,手中紧握兵器,汗水从额头不断渗出,滴落在冰冷的城墙上。

协助守城的百姓们满脸惊恐,眼中满是对匈奴残暴的担忧。

卫凯深吸一口气,转身对着身旁的将领们道:

“诸位,如今匈奴大军压境,我等虽据城而守,但终非长久之计。”

“为了河东百姓,为了一方安宁,我欲与呼厨泉谈判。”

“若能说服他退兵,可解我安邑之危。”

将领们听闻,纷纷面露担忧之色。

其中一位年长的将领上前一步,拱手道:

“卫公,呼厨泉残暴凶狠,反复无常,此番前来,定是不达目的不罢休。”

“与他谈判,怕是凶多吉少,还望卫公三思啊!”

卫凯微微摇头,目光中透着坚定与决然:

“我又何尝不知其中凶险,但身为河东卫氏之后,守护一方百姓,乃我毕生之责。”

“若能以我一人之险,换取河东百姓的平安,卫凯万死不辞。”

说罢,他转头望向城下的匈奴大军,眼神中毫无惧色。

城下的呼厨泉愈发恼怒,挥舞着长刀,大声喊道:

“卫凯,你这缩头乌龟,有本事就下城来与我一战,躲在城里算什么英雄好汉!”

卫凯心中一动,对着呼厨泉高声回应道:

“左贤王,我今日便与你谈上一谈。”

“只要左贤王释放被俘虏的河东百姓,我能劝说温侯退兵。”

“从此双方罢兵言和,如何?”

呼厨泉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

“想和我谈条件,下城墙来!”

“你若不敢下来,休怪我匈奴铁骑踏平安邑!”

卫凯眉头紧皱,心中暗自思忖。

此番下城,极有可能遭遇不测。

但若不下城,又难以达成和解,拯救河东百姓。

他的内心在挣扎,目光在城上的守军与城外的匈奴大军之间来回游移。

守军们见卫凯面露犹豫之色,纷纷上前劝说:

“卫公,不可下去啊!呼厨泉狼子野心,定会加害于您。”

百姓们也在一旁苦苦哀求,希望卫凯不要冒险出城。

卫凯缓缓转身,看着身旁的徐晃,郑重地道:

“徐将军,我若遭遇不测,劳烦足下率军守城,定要护得城中百姓周全。”

徐晃双手抱拳,神色坚毅,大声应道:

“卫公放心,晃定当竭尽全力,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卫凯点了点头,心中稍感宽慰。

他整了整衣衫,昂首挺胸,迈着坚定的步伐朝着城门走去。

城上的守军们望着卫凯离去的背影,心中满是震撼与敬佩。

卫凯此去,吉凶未卜,但他却为了百姓,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这条充满危险的道路。

城门缓缓打开,卫凯独自一人,正气凛然地走出城去。

城外的阳光洒在他身上,勾勒出他高大而坚毅的身影。

守军们屏住呼吸,紧张地注视着这一切。

百姓们也纷纷涌上城头,望着卫凯的背影,眼中满是钦佩与感激。

河东卫氏一直以来都守护着他们,如今卫凯更是以自己的生命为赌注,为他们争取和平的希望。

真是大公无私!

呼厨泉见卫凯真的出城而来,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

他驱马向前,来到卫凯面前。居高临下,眼神中充满了轻蔑与傲慢。

卫凯毫不畏惧地迎上呼厨泉的目光,不疾不徐地道:

“左贤王,我今日前来,只为了河东百姓。”

“只要你释放被俘虏的百姓,我以卫氏之名起誓,定能劝说温侯退兵。”

呼厨泉冷哼一声,道:“你能保证,飞将军吕布一定退兵?”

卫凯微微一笑,成竹在胸地道:

“左贤王,温侯虽勇猛,但亦重情义,顾全大局。”

“如今若能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他又何乐而不为。”

“况且,我卫氏在河东经营多年,与温侯亦有交情,此番劝说,定能成功。”

呼厨泉听了,心中暗自思量。

他清楚吕布的厉害,若真的与吕布正面交锋,匈奴未必能讨得好果子吃。

如今卫凯提出这样的条件,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卫凯微微仰头,继续道:

“左贤王,此番匈奴所获的粮草、物资,皆无需归还。”

此言一出,呼厨泉眼中顿时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

那些劫掠而来的物资中,有大量中原先进的铁器。

若能将其带回匈奴,凭借这些铁器打造兵器、装备军队。

匈奴实力必将大增,崛起之日指日可待。

待神州大地陷入更深的战乱,匈奴铁骑定能纵横边疆,称霸一方。

这等诱惑,实在难以抗拒。

呼厨泉仍故作镇定,冷哼一声道:

“哼,你这汉人,莫不是在诓骗本王?怎知你所言真假?”

“飞将吕布,当真会因你一言而退兵?”

卫凯面色平静,拱手道:

“左贤王,卫某以卫氏家族百年声誉起誓,若有半句虚言,愿遭天谴。”

“温侯重情重义,亦深知百姓疾苦,若能以和平之策化解纷争,他定会应允。

呼厨泉沉思良久,终于咬了咬牙,道:

“好!本王便信你这一次。”

“若你食言,休怪我匈奴铁骑踏平安邑,让河东生灵涂炭!”

卫凯心中一喜,却依旧神色沉稳,道:

“左贤王放心,卫某定不负所托。”

“为表诚意,我二人可歃血为盟,以证今日之约。”

呼厨泉点头应允。

当下,便有匈奴士兵取来牛羊之血,盛于铜碗之中。

卫凯与呼厨泉各自抽出佩刀,划破手指,将鲜血滴入碗中。

二人双手交握,仰头痛饮下象征着盟约的血酒。

至此,双方达成约定。

呼厨泉承诺退兵,并释放被俘的河东百姓,而卫凯负责劝说吕布罢兵。

歃血为盟后,呼厨泉大手一挥,高声下令:“退兵!”

匈奴大军缓缓转身,如潮水般退去,马蹄扬起的尘土渐渐消散在远方。

卫凯望着远去的匈奴大军,心中的一块巨石终于落地。

他转身,迈着沉稳的步伐朝着安邑城走去。

安邑城头上,守军们早已翘首以盼。

当他们看到卫凯安然归来,顿时沸腾起来。

“卫公回来了!卫公平安无事!”

欢呼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百姓们也纷纷涌上街头,眼中满是激动与喜悦的泪水。

他们望着卫凯的身影,如同看到了黑暗中的曙光。

卫凯踏入城门的那一刻,百姓们纷纷跪地,高呼:

“卫公大恩,我等没齿难忘!”

声音汇聚在一起,如同汹涌的浪潮。

卫凯赶忙上前,扶起身边的百姓,眼中满是温和与关切:

“诸位快快请起,卫某不过做了分内之事,护佑百姓,乃我职责所在。”

随后的日子里,被匈奴逮捕的百姓络绎归来。

他们与家人相拥而泣,整个安邑城沉浸在喜悦与团圆的氛围之中。

卫凯的名字,在河东大地迅速传开,成为了百姓心中的守护神。

街头巷尾,人们都在传颂着他的英勇事迹。

称赞他以一己之力,换来了河东的和平与安宁。

安邑城,也在历经匈奴围城之险后,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卫凯清楚徐晃英勇非凡,是不可多得的将才。

便有意邀请他留下,一同守护河东:

“徐将军,自匈奴退去,城中百姓皆对将军的英勇赞不绝口。”

“如今河东局势虽暂得安稳,但仍需良将守护。”

“我河东卫氏,在此地经营多年,根基深厚,麾下亦有不少豪杰之士。”

“卫某诚心邀请将军留下,与我等一同保境安民,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徐晃微微皱眉,神色凝重地道:

“卫公,承蒙您的厚爱,徐某感激不尽。只是……”

徐晃顿了顿,目光中透露出一丝坚定,“卫氏,没有保境安民之能!”

此言一出,顿时一片寂静。

卫凯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有惊讶,也有不甘。

他直视着徐晃的眼睛,问道:

“徐将军何出此言?”

“我卫氏世代守护河东,为百姓做了诸多实事,怎能说没有保境安民之能?”

徐晃长叹一声,缓缓道:

“足下的为人徐某敬佩不已,卫氏在河东也确实威望颇高。”

“但此次匈奴来犯,城中兵力捉襟见肘,应对艰难。”

“卫氏虽有守护百姓之心,却在军事防御上有所欠缺。”

“若下次再有强敌来袭,卫氏恐难以为继,保百姓周全。”

卫凯听后,沉默不语。他低下头,陷入了沉思。

徐晃所言,并非毫无道理。

此次匈奴入侵,确实让卫氏的军事短板暴露无遗。

卫凯心中虽有不甘,但也不得不承认徐晃的判断。

许久,他抬起头,眼中满是无奈与遗憾,道:

“徐将军,您所言极是。卫氏在军事上确有不足,日后定当加强。”

“但卫某仍希望将军能留下,以将军之才,定能助我卫氏弥补短板,更好地守护河东百姓。”

徐晃站起身来,对着卫凯拱手行礼,道:

“卫氏大恩,徐某一定会报!只是徐某志在四方,渴望在更广阔的天地施展抱负。”

“且并州狼骑威名远扬,徐某听闻温侯吕布素有大志,治军有方,心中向往已久。”

“此次若能投奔温侯麾下,或许能实现徐某的抱负,还望卫公谅解。”

卫凯看着徐晃坚定的眼神,知道他心意已决,难以更改。

他微微点头,遗憾道:

“既然将军心意已决,卫某也不便强求。”

“只望将军日后若有机会,能念及河东百姓,多多关照。”

徐晃再次拱手,铿锵道:

“卫公放心,徐某定不会忘记卫氏的恩情,若有需要,徐某定当竭尽全力。”

徐晃略叙几语,告辞离去。

卫凯望着徐晃远去的背影,心中满是遗憾。

像徐晃这样的英雄豪杰,不会轻易屈居人下,他们有着自己的追求和抱负。

不久之后,并州狼骑浩浩荡荡进入河东。消息传来,整个安邑都为之震动。

卫凯不敢有丝毫懈怠,赶忙精心准备,在城下设宴,邀约温侯吕布。

城中的官员和百姓,早早地等候在道路两旁。

当并州狼骑的身影出现在远方时,卫凯的心跳不禁加快。

他看着如黑色洪流般的铁骑,整齐划一,气势磅礴,心中暗自惊叹。

吕布骑着赤兔马,威风凛凛地走在队伍前列。

他头戴束发紫金冠,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

手中方天画戟闪烁着寒光,犹如战神下凡。

卫凯赶忙迎上前去,恭敬地行礼:

“河东卫凯,恭迎温侯大驾光临!”

吕布微微点头,目光扫视着周围的人群,神色冷峻:

“在下既已率军前来,自当为河东百姓除去匈奴祸患。”

“且速速提供匈奴情报,随我迎战匈奴。”

卫凯不慌不忙,脸上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从容道:

“将军不必了。”

吕布眉头瞬间紧皱,眼中闪过一丝诧异,反问道:

“什么不必了?”

卫凯微微昂首,语气平静却透着自豪:

“匈奴已经退兵!”

此语一出,周围众人皆是一惊。

吕布更是瞪大了眼睛,重复道:“退兵了?”

他实在难以相信,残暴贪婪的匈奴,竟会轻易退兵。

一名年轻书生从卫凯身后走出,神色骄傲,高声道:

“不错!卫公冒着生命危险,亲赴匈奴阵列,与匈奴左贤王和谈。”

“凭借非凡的胆识与智慧,成功化解了河东的危机!”

吕布目光转向书生,神色冷峻,问道:“足下何人?”声音低沉,带着一股无形的压迫感。

书生连忙拱手行礼,恭敬答道:“在下贾逵,乃河东人士。”

吕布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开口道:

“既有和谈之事,可有和谈书?”

贾逵不敢怠慢,赶忙从袖中取出早已备好的和谈书,双手奉上。

吕布接过,展开细细研读。

只见他的脸色愈发阴沉,眼中的怒火渐渐燃起。

待看完和谈书,吕布猛地将其摔在地上,霸气十足地喝道:

“哪有国家长吏为贼寇叩头之理!”

贾逵脸上露出震惊之色,下意识地反驳道:

“这怎么是叩头?”

卫凯为了河东百姓,忍辱负重,与匈奴和谈,乃是大义之举,怎会被吕布如此曲解。

吕布义愤填膺,大声斥责道:

“匈奴在我大汉境内肆意肆虐,烧杀抢掠,屠戮百姓,犯下滔天罪行。”

“河东的官员,竟向贼寇乞降求和,这不是叩头是什么?”

“如此卑劣行径,简直是我大汉的耻辱!”

卫凯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怎么也没想到,吕布会对和谈之事如此反感。

他赶忙上前一步,试图辩解:

“温侯,此事另有隐情。”

“当时匈奴势大,若不如此,河东百姓必将生灵涂炭。”

“卫某此举,实乃为了保全百姓,不得已而为之啊!”

吕布威压深重,盯着卫凯,决然道:“汉贼,纳命来!”

他手中的方天画戟如一道黑色的闪电,带着凌厉的风声,刺向卫凯。

卫凯躲避不及,那锋利的戟尖瞬间穿透了他的胸膛。

他瞪大了眼睛,脸上满是难以置信与绝望,口中喃喃道:

“我……我一心为了百姓……”

话未说完,便缓缓倒下,鲜血在地上蔓延开来,染红了一片土地。

周围众人见状,皆惊恐万分。

贾逵更是呆立当场,泪水夺眶而出。

他怎么也想不到,卫凯为了河东百姓,费尽心力,却落得如此下场。

吕布看着倒在地上的卫凯,心中的怒火并未完全消散。

他环顾四周,大声道:

“我吕布绝不允许有向贼寇低头的汉臣!今日之事,便是警示。”

“今后,若有谁敢与外敌妥协,卫凯便是下场!”

卫凯的尸体横陈在安邑城门前,鲜血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刺目。

郡兵们呆呆地望着眼前一幕,手中的兵器不自觉地滑落,脸上满是震惊与茫然。

他们跟随卫凯已久,一直将其视为河东的支柱,却未曾料到。

瞬息之间,他们的主心骨便倒在了吕布的方天画戟之下。

河东的百姓们,此刻也纷纷围聚过来。

他们原本听闻吕布到来,心中满是期待。

以为这位威名赫赫的温侯,能给河东带来长久的安宁。

然而,眼前的血腥场景,让他们的希望瞬间破碎,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惶恐。

妇孺们躲在人群后,瑟瑟发抖,眼中满是恐惧的泪水。

老人们摇头叹息,低声议论着突如其来的变故。

年轻的男儿,虽然心中愤怒,但面对吕布如战神般的威严,也只能敢怒不敢言。

吕布缓缓抬起头,目光冷峻地扫视着周围的郡兵和百姓。

他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的怜悯,只有坚定与决然。

“即日起,河东由我守护!”

吕布的声音如洪钟般响起,在安邑城的上空回荡,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霸气。

“谁敢侵犯河东,出卖河东利益,无论天高地远,吕某都会诛之!”

他的话斩钉截铁,每一个字都仿佛重锤,敲击在众人的心头。

并州狼骑们,整齐地排列在吕布身后。

他们身着黑色战甲,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冰冷的寒光。

听到吕布的誓言,狼骑们纷纷举起手中的兵器,齐声狂啸:“杀匈奴,杀匈奴!”

呼声仿若汹涌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气势磅礴,摇山振岳。

他们的眼中燃烧着熊熊的战意,只要吕布一声令下,便会毫不犹豫地冲向任何敌人。

贾逵僵在当场,目光呆滞地望着卫凯的尸体,泪水模糊了双眼。

他心中充满了悲愤与无奈,想要为卫凯辩驳。

可惜在吕布的威严之下,自己的话语必然无力。

河东大地,残阳似血,将这片饱经磨难的土地映照得愈发肃杀。

吕布率领着并州狼骑,如同一股黑色的洪流,汹涌地奔腾在旷野之上。

滚滚的铁骑声,仿若雷霆万钧,无情地践踏在弱者的心头,令大地都为之震颤。

吕布骑在赤兔马上,身姿挺拔,仿若一座巍峨的山峰,不可撼动。

他的眼神冷峻而坚毅,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霸气,仿佛世间万物皆在掌控之下。

吕布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念与意志,不会因为任何人的劝阻,任何事的变故,而产生丝毫动摇。

并州狼骑是吕布亲手打造的精锐之师,如同饥饿的恶狼,渴望着战斗的鲜血。

他们在草原上驰骋,在沙场上厮杀,早已将战争视为生命的一部分。

真正的狼骑,不会停下嗜血的步伐!

和平若是靠妥协与和谈换来,便是懦弱的表现,是对大汉尊严的出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