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我,吕奉先,真不想拜义父 > 第121章 招贤纳士,寒门子弟崛起

魏续匆匆走进来,神色带着几分急切,高声禀报:

“温侯,张济来访!”

吕布稳如泰岳,嘴角微微上扬,淡然道:

“说张济,张济到。”

郭嘉脸上露出爽朗的笑容,道:

“天助温侯也,张济此番前来,倒是省了我们一番周折,正好可以与他当面谈一谈。”

吕布微微点头,随即起身,决定亲自出迎。

张济此来,无论是敌是友,并州都掌控了绝对的主动权。

府衙外,张济身着一袭华服,虽面带微笑,眼神中难掩一丝紧张与谨慎。

他身后,贾诩和张绣静静伫立。

贾诩神色平静,目光中透着洞悉一切的睿智。

张绣英气逼人,如松而立,尽显年少的风采。

吕布大步走出府衙,立刻迎上前去,脸上带着热情的笑容,让人如沐春风。

张济见吕布亲自迎接,心中受宠若惊,连忙上前行礼:

“温侯,张某冒昧来访,还望恕罪。”

吕布连忙扶起张济,正色道:

“张将军客气了,今日将军到访,实乃我并州之幸。”

说罢,他的目光落在儒士身上,见此人气质不凡,心中已然猜到几分。

贾诩似乎察觉到了吕布的目光,微微拱手,神色恭敬却不失风度:

“在下贾诩,字文和,久闻温侯大名,今日得见,实乃荣幸。”

吕布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道:

“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今日相见,果然名不虚传。”

随后,吕布又将目光投向张绣。

张绣上前一步,抱拳行礼:“张绣见过温侯。”

吕布看着张绣,眼中满是赞赏之色:“好一个英武的少年!”

张绣心中一暖,脸上却依旧保持着谦逊:

“温侯过奖了,张绣不过是一介武夫,还望温侯多多指教。”

寒暄一番后,吕布将张济等人迎入府衙。

众人分宾主落座,气氛融洽。

张济见吕布如此隆重相待,不再藏着掖着,开门见山:

“温侯,张某今日前来,是特意向您表明心意。”

“张某对河东绝无染指之心,这一切,都是李儒从中作梗。”

吕布微微颔首,神色平静,眼中透着洞悉:

“张将军磊磊落落,我信得过。此次之事,我也明白其中曲折。”

张济心中感激,接着道:“董公的任命,着实让张某为难呐。”

吕布高坐主位,看似不经意地打量着张济。

实则试图从他的神态中,捕捉到一丝关于其来意与心思的线索。

然而张济面色沉稳,波澜不惊,让吕布瞧不出任何破绽。

他微微侧头,余光悄然看向郭嘉。

郭嘉不动声色,轻轻摇了摇头,传递出同样难以捉摸的信号。

吕布心中暗忖,此事怕是棘手,一时之间竟有些不好处理。

他的目光落在了张绣身上,只见张绣举手投足间尽显少年的朝气与锐气。

吕布心中一动,不禁开口道:

“贤侄如此出众,不如留在太原任职,为我并州出一份力。”

张济沉毅的脸上猛地一动,他膝下无子,多年来一直将张绣视若亲生,寄予厚望。

如今吕布如此看重张绣,无疑是一个改变张绣命运、甚至影响整个家族走向的绝佳契机。

他略作思索,看向张绣,语重心长道:

“绣儿,今后你就跟着温侯,好好效力。”

张绣心中一阵激动,然而少年的倔强与对叔父的忠诚让其不愿轻易表露。

他昂首挺胸,神色坚定,带着一股蓬勃的意气道:

“我誓死追随叔父,怎能在温侯帐下任职呢?”

张济脸色骤变,厉声训斥道:

“放肆!温侯如此看重你,这是你的福分,还不快快谢恩!”

张绣不为所动,果断拒绝。

一时间,场面陷入了僵局。

张济骑虎难下,神色尴尬。

吕布并未动怒,反而微微一笑,语气轻松地问道:

“足下为何不愿意加入并州,莫非是并州的酒,不够烈吗?”

张绣年少气盛,心中傲气顿生:

“若温侯觉得我必须为并州出力,那就拿出些本事来,让我心服口服!”

吕布豪气纵横,仰头大笑:“好一个有胆识的少年!”

张济大惊失色,连忙喝道:“侄儿,不可无礼!”

张绣锋芒毕露,毫不退缩:

“只要温侯能胜我,我心甘情愿留下侍奉温侯!”

吕布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正欲答应。

徐晃挺身而出,铿锵请战:“温侯,让末将与他一战!”

吕布微微犹豫,看向徐晃。

徐晃神色诚恳,抱拳道:

“自投效温侯以来,徐某寸功未立,实在羞愧。”

“今日愿与狂儿切磋一二,也好为温侯分忧。”

吕布点了点头,转而问张绣:“贤侄,意下如何?”

张绣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睥睨的神色:

“等我胜了此獠,再战温侯不迟!”

吕布不禁称赞道:“好!好一个张狂又有胆识的少年!”随即答应下来。

张绣挑衅地看向徐晃,目光中充满了斗志。

徐晃泰然自若,神色沉稳,根本没把张绣放在眼里。

众人移步演武场,阳光洒在宽阔的场地上,映照着众人坚毅的面庞。

张济、吕布、郭嘉等人静静伫立,目光紧紧地盯着场中的两人。

张绣手持长枪,身姿矫健,枪尖闪烁着寒光。

徐晃手持大斧,威风凛凛,斧刃厚重而沉稳。

随着一声令下,张绣率先发难,长枪如蛟龙出海,直刺徐晃咽喉。

徐晃不慌不忙,侧身一闪,手中大斧顺势一挥。

带起一阵呼呼风声,向着张绣拦腰砍去。

张绣连忙跳开,两人你来我往,瞬间战作一团。

长枪与大斧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火星四溅。

场边众人看得目不转睛,纷纷为两人精湛的武艺喝彩。

吕布目光紧紧追随着场中的一举一动,看到张绣精妙绝伦的枪法,如游龙出海,变幻莫测。

他不禁高声称赞:“好枪法!张绣年纪轻轻,竟有如此枪法造诣,实乃难得的将才!”

张济神色虽紧张,但眼中也难掩对张绣的自豪。

他看向徐晃,只见徐晃挥舞大斧,大开大合。

每一次挥动都带着开天辟地之威,斧风呼啸,气势骇人。

张济也不禁点头称赞:“徐晃的斧法刚猛霸道,有万夫不当之勇啊!”

场中,徐晃越战越勇,气势愈发强盛,手中大斧舞动得虎虎生风。

每一击都似要将大地劈开,撼动乾坤。

张绣虽被强大的气势所震撼,但他骨子里的倔强与坚韧让他血战不退。

他咬紧牙关,眼神坚定。

手中长枪如灵蛇般游走,巧妙地抵挡着徐晃的攻击,寻找着反击的机会。

两人你来我往,转眼间已激战三十回合,招招致命,惊险万分。

场边众人看得目不转睛,大气都不敢出。

终于,在一次激烈的交锋中,徐晃开天辟地一斧,将张绣震退。

张绣收枪而立,内心翻江倒海。

他虎口发麻,对徐晃的实力感到由衷的震撼。

张绣走上前,抱拳行礼,真诚地道:

“徐将军,在下佩服佩服!今日一战,让我见识到了真正的高手风范。”

徐晃收起大斧,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道:

“贤侄不必气馁,我年长你数岁,多了些历练。”

“再过几年,等你阅历渐丰,怕就不是你的对手了。”

张绣听后,心中一阵感动。他犹豫片刻,问道:

“将军,我斗胆问一句,您觉得自己比之温侯如何?”

徐晃眼中闪过一丝傲然,自信地道:

“若与温侯交手,三十合之内,徐某不败!”

张绣只觉心神震颤,难以置信地道:

“怎么可能?将军已是天下无双的猛将,温侯竟比您还厉害?”

徐晃看着张绣震惊的表情,缓缓道:

“温侯之勇,天下皆知。他的武艺,早已超凡入圣。”

“我虽不才,但与温侯多次切磋,深知他的实力。”

“能在他手下支撑三十回合,已是我竭尽全力。”

吕布看向张绣,眼中带着期许:

“贤侄,可愿留在并州,与我共创大业?”

张绣心中犹豫了一下,想起之前的拒绝,又看了看徐晃,心中的倔强渐渐消散。

他神态毅然,抱拳道:

“温侯,之前是我年少轻狂,不识泰山。如今我愿追随温侯,效犬马之劳!”

吕布大喜,连忙扶起张绣:“好!从今往后,你我便是一家人。”

宴会在热烈的氛围中继续,酒香四溢,觥筹交错。

吕布端起酒盏,站起身来,神色庄重而坚定,目光扫过众人,缓缓道:

“今日与张将军和诸位相聚,实乃快事。但在欢乐之余,我心中仍有一事牵挂。”

“河东百姓皆是我大汉子民,我曾承诺护他们周全,绝不可任由西凉兵劫掠。”

张济脸上露出敬佩之色,豪爽道:

“温侯放心,我张济虽为西凉将领,但也知百姓疾苦。”

“我定会约束部下,保河东百姓安宁。”

张绣也站起身来,语气坚定地道:

“我叔父一言九鼎,说到做到,温侯尽管放心。”

吕布欣慰地点点头,举起酒盏:

“好!有张将军这句话,我便放心了。来,我敬张将军一杯!”

张济连忙起身,双手举杯,恭敬地道:

“应该是我敬温侯,温侯心系百姓,这份胸怀,让我等钦佩不已。”

说罢,两人一饮而尽。

吕布放下酒杯,余光落在贾诩身上:

“如今我并州推行均田,百废待兴,正缺乏能吏。”

“以文和之才,若能相助,必能让并州如虎添翼。”

“不知张将军能否忍痛割爱?”

张济转头看向贾诩,真诚地道:

“只要文和答应,我自然不会阻止。”

“文和文韬武略兼具,当有更广阔的天地施展抱负。”

吕布站起身,走到贾诩面前,微微躬身,礼贤下士道:

“先生,布求贤若渴,还望先生能留在并州,助我一臂之力。”

贾诩微微一笑,神色平静,委婉推辞道:

“温侯厚爱,诩感激不尽。只是诩才疏学浅,恐难当大任,还望温侯谅解。”

吕布却不气馁,笑着调侃道:

“张将军已经辞退足下,足下要是不愿意在并州任职,还能到哪里去呢?”

张济笑了笑,慷慨道:

“文和,你就答应吧。跟我回去,只会埋没你的才华。”

“在温侯这里,你定能大展宏图。”

贾诩抬眼望向吕布,只见吕布目光诚恳,充满了期许。

他又看了看张济,张济的眼神中同样满是信任与支持。

温侯是一位有抱负、有胸怀的英雄,并州在他的治理下,正蓬勃发展。

张济的理解与成全,也让贾诩倍感温暖。

思索片刻,他终于松口:“承蒙温侯和张将军厚爱,诩愿为并州效力。”

吕布大喜,连忙道:“太好了!有先生相助,何愁并州不兴!”

他端起酒盏,再次敬向贾诩:“先生,今后还请多多指教。”

贾诩也端起酒杯,回敬道:

“温侯客气了,诩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温侯重托。”

宴会的气氛愈发热烈,众人纷纷举杯,为贾诩的加入而庆祝。

吕布与张济、张绣、贾诩等人,相谈甚欢。

从天下局势到并州的发展,从军事谋略到民生治理。

无所不谈。

吕布目光坚定而诚恳,直视着张济的眼睛,郑重承诺道:

“将军此番前往河东,只需一心好好治理,对百姓负责即可。”

“朝廷的诸多指令,大可不必理会,其中多是李儒擅作主张,与天下民生相悖。”

张济心中一震,抬眼望向吕布,只见他神色坦然,毫无虚意。

吕布这番话,不仅是对他的信任,更是一种对天下苍生的担当。

张济心神凛然,拱手道:

“温侯如此信任张某,张某定当不负所托。”

吕布微微颔首,继续道:

“只要将军一直在河东,我保你无虞。”

“往后不管李儒施出什么奸计,我都会向董公解释清楚。”

“力保将军周全。”

张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起身,深深一揖,感激道:

“多谢温侯!如此大恩,张某没齿难忘。”

宴会在一片和谐融洽的氛围中结束,众人纷纷离场。

吕布回到府中,与郭嘉一同复盘今日之事。

郭嘉神色轻松,分析道:

“依我看,张济有侍奉温侯之心,只是仍有所顾忌。”

“毕竟他久在西凉阵营,如今转投,难免瞻前顾后。”

“但他连侄儿张绣都留下了,足见诚意,不可能蛇鼠两端。”

吕布微微点头,赞同道:

“不错,张济为人磊落,我观其言行,并非虚情假意。”

“只要我们徐徐图之,拉拢他不成问题。”

两人又商议了许久,制定了后续的策略,才各自安歇。

翌日清晨,阳光洒在晋阳,给这座城市镀上了一层金黄。

张济早早起身,收拾行囊,前来告辞,去往河东上任。

吕布得知后,亲自前来送行。

他看着张济,眼中满是期许:

“张将军,此去河东,万事小心。若有任何难处,尽管派人告知。”

张济拱手行礼,道:

“多谢温侯挂念,张某定当在河东好好治理,不负温侯所托。”

吕布微微点头,随后拿出一份文书赠予张济:

“这是我为你准备的一点心意。”

张济看着十万石军粮的调遣文书,心中震惊不已:

“温侯,如此厚礼,张某实在受之有愧。”

吕布微微一笑,道:

“钱财都是身外之物,给什么都不如给粮食好。”

“你上任河东,缺的就是粮食。”

“有了这些粮食,可解百姓和军队的燃眉之急。”

张济心中感动万分,再次拱手行礼:

“温侯大恩,张某定当铭记在心。日后若有差遣,张某万死不辞。”

吕布拍了拍张济的肩膀,道:“好,我等你在河东的好消息。”

张济转身,翻身上马,向着河东的方向疾驰而去。

张绣匆匆赶来,脚步急切,神色间满是焦急。

他本想为叔父张济送行,却不想还是晚了一步。

望着空荡荡的城门,张绣轻叹了一声,低声自语:

“叔父真是毛毛躁躁!”

吕布的爽朗笑声传来:“哈哈哈哈,他是怕你忍不住跟着回去。”

张绣转身,看向吕布,神色坚定,朗声道:

“生逢大世,丈夫当为国效力,怎么可能因儿女情长而羁绊!”

吕布眼中满是赞赏之色,拍了拍张绣的肩膀,道:

“好!果然是英雄出少年。”

“既然如此,随我去训练并州狼骑吧,让你见识一下我并州的精锐之师。”

张绣心中一振,能见识传说中的并州狼骑,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

他用力点头,跟随着吕布,向着训练场走去。

来到训练场,放眼望去,只见乌泱泱的一万精骑整齐排列,战马嘶鸣,气势磅礴。

这些骑兵身着黑色铠甲,手持长枪,神色冷峻,仿佛一把把利刃,随时准备出鞘。

张绣望着眼前的场景,心潮澎湃,只觉热血涌上心头。

他从未见过如此精锐的部队,每一名骑兵都散发着强大的气息,让人望而生畏。

吕布转头看向张绣,声音朗朗:

“从今天起,你便跟着他们一起训练。”

“我相信,以你的天赋和努力,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狼骑将领。”

张绣神态傲然,抱拳道:

“多谢温侯信任,绣定当刻苦训练,不负温侯所望。”

吕布求贤若渴,持续广纳贤才。

河内的郝萌、曹性慕名来投,吕布大喜,当即接纳。

他向朝廷举荐张杨为河内太守,几番周旋,任命终获通过。

自此,各方人才汇聚,吕布的势力稳步扩张,并州上下一片振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