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我,吕奉先,真不想拜义父 > 第125章 诛太傅,杀弘农王,董卓倒行逆施

洛阳,巍峨的宫殿在阴霾笼罩下显得格外压抑。

董卓端坐在朝堂之上,满脸怒容,一双铜铃般的眼睛仿佛要喷出火来。

下方,公卿们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整个朝堂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死寂。

“关东那群逆贼,竟然敢起兵反抗我!”董卓猛地一拍龙案,站起身来,怒吼道。

公卿们吓得纷纷跪地,浑身颤抖,无人敢出声辩解。

董卓的目光如恶狼般扫视着众人,最后落在了袁隗身上。

袁隗身为太傅,乃袁家的顶梁柱,在朝堂上地位尊崇。

他被董卓残忍的目光,盯得冷汗直冒。

“袁隗,你可知罪?”董卓冷冷地问道,声音中透着无尽的杀意。

袁隗心中一紧,强作镇定,伏地叩首道:

“老臣不知何罪,还望太师明示。”

董卓威压深重,冷哼一声:

“关东联军以讨伐我为名起兵,袁氏子弟多有参与,你会不知?”

“你袁家世代受汉室厚恩,却暗中与逆贼勾结,该当何罪?”

袁隗心中暗自叫苦,连忙辩解道:

“太师明鉴,老臣对汉室忠心耿耿,对家中子弟的所作所为并不知晓。”

“他们的行为,实非老臣所能控制啊。”

李儒匆匆走进朝堂,附耳禀报:

“启禀太师,大事不好!”

“袁术已被推举为关东联军盟主,正率领大军向洛阳逼近。”

董卓脸色变得更加阴沉,怒不可遏地咆哮道:

“好你个袁氏,竟然如此大胆!”

“今日我若不惩治你们,如何震慑朝堂,如何让天下人知晓背叛我的下场!”

说罢,他大手一挥,下令道:

“来人,将袁隗、袁基即刻推出午门斩首!”

袁隗如遭雷击,瘫倒在地。

袁基也是一脸惊恐,拼命挣扎,却被士兵们死死按住。

“太师,饶命啊!”袁隗声泪俱下,苦苦哀求。

董卓不为所动,眼神中满是决绝。

“太师,此事万万不可啊!”有几位胆大的公卿壮着胆子上前求情。

然而,董卓根本不予理会,他要让所有人知道,背叛他的代价是何等惨重。

袁隗被西凉兵拖出朝堂,不禁仰天悲叹:

“袁氏何辜,遭此大难!汉室衰微,天下苍生将何去何从啊!”

袁基破口大骂:“董卓,你这乱臣贼子,不得好死!”

片刻之后,午门外传来两声惨叫,袁隗、袁基的首级被呈了上来。

董卓看着两颗鲜血淋漓的头颅,脸上露出一丝狰狞的笑容:

“这就是与我作对的下场!”

朝堂上一片死寂,公卿们吓得面如土色,无人敢再言语。

董卓的暴行,如同一场噩梦,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从今往后,谁要是敢与关东逆贼勾结,诛连九族!”

董卓冷冷地扫视着众人,目光中充满了威慑。

众人纷纷伏地叩首,高呼:

“太师英明,我等定当忠心耿耿,不敢有二心。”

董卓怒发冲冠,如同一头发狂的猛兽,宣布退朝。

从朝堂归来后,他在府中不停地咒骂:

“袁术逆贼,竟敢挑头组建联军!”

“我待他不薄,他却如此忘恩负义,公然与我作对!”

仆役们吓得瑟瑟发抖,大气都不敢出,纷纷躲在角落里,生怕被董卓的怒火波及。

李儒匆匆走进来,脸上却依旧保持着沉稳。

他微微躬身,轻声道:“董公,且息雷霆之怒。儒有一计,或可安天下。”

董卓猛地转过头来,一双虎目瞪着李儒:“哦?文优有何计,快说!”

李儒直起身子,神色冷峻,缓缓道:

“如今关东起兵,打的是扶持弘农王的旗帜。”

“只要弘农王还在,他们便师出有名。”

“若除了弘农王,断了他们的旗号,联军便名不正言不顺。”

“关东内部定会人心惶惶,不攻自破。”

董卓眼中闪过一丝阴狠的光芒,随即狠狠点头:

“好!此计甚妙。就依你所言,杀了弘农王!”

李儒领命,带着几个心腹,匆匆前往弘农王刘辩的居所。

刘辩自从被董卓废黜皇位后,便被幽禁。

他每日望着高高的围墙,心中满是无奈与悲哀,曾经的帝王尊严早已荡然无存。

守门的侍卫见李儒前来,虽心中不安,但也不敢阻拦。

“郎中令,不知今日前来,所为何事?”刘辩强作镇定,问道。

李儒眼中没有丝毫怜悯,冷冷地道:

“弘农王,实不相瞒,董太师听闻关东联军以扶持你为名起兵,心中不悦。”

“为了天下太平,只好委屈你了。”

刘辩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涕泪横流道:

“郎中令,孤已被废黜皇位,对董太师再无威胁。”

“还望郎中令念在往日情分,在董太师面前为孤求情。”

“孤愿从此隐姓埋名,绝不再过问世事。”

李儒不为所动,一挥手,身后的心腹立刻上前,将刘辩团团围住。

刘辩惊恐地看着他们,拼命挣扎:

“你们要干什么?我是汉室宗亲,你们不能杀我!”

李儒淡淡道:“弘农王,莫要怪我,都是董太师的命令。”

说罢,他示意手下动手。

几个大汉走上前,将刘辩按倒在地。

刘辩拼命反抗,却敌不过众人的力量。

“苍天啊,我刘辩何罪之有?”

刘辩仰天悲叹,泪水模糊了双眼。

他想起自己短暂的帝王生涯,想起曾经的荣华富贵。

如今却要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心中满是凄凉。

不一会儿,刘辩便没了动静。

李儒看着刘辩的尸体,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随即转身,带着手下离开。

回到董卓府中,李儒向董卓复命:

“董公,弘农王已除。”

董卓满意地点点头:

“很好,关东联军没了旗号,看他们还如何兴风作浪。”

弘农王刘辩“病逝”的消息传出,满朝文武人人自危。

公卿私下里议论纷纷,恐惧与愤怒在暗流涌动。

周毖和伍琼身为朝中大臣,与袁隗交情颇深,又曾对弘农王心怀同情。

他们时常私下相聚,谈及此事,皆摇头叹息,对董卓的暴行深感愤慨。

李儒收到举报,神色凝重,向董卓进言:

“董公,周毖和伍琼对您处死袁隗和弘农王一事颇有微词。”

“他们私下里时常聚在一起,言语间满是怨愤。”

董卓怒目圆睁,脸上的横肉因愤怒而抖动:

“什么?这两个逆贼,竟敢在背后非议我!”

“我对他们不薄,他们却如此忘恩负义!”

说罢,他猛地一拍长案,站起身来,怒吼道:

“来人,即刻将周毖、伍琼给我逮捕!我倒要问问,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很快,士兵们便将周毖和伍琼带到了董卓面前。

二人见董卓一脸怒容,心中一紧,扑通一声跪地。

周毖战战兢兢,声音中带着几分惶恐:

“太师,不知我们犯了何罪,为何将我们逮捕?”

董卓目光深沉,冷哼一声:

“哼,你们还装糊涂?”

“有人密报,说你们对我处死袁隗和弘农王之事心怀不满,私下里大发牢骚。”

“可有此事?”

伍琼连忙辩解道:“太师,都是谣言!我们对太师忠心耿耿,绝无此意。”

董卓怒视着二人,大声道:

“我董卓初入朝时,你们说应该拔用善士。”

“我听从你们的建议,重用贤才,不愿违背天下人心。”

“而你们举荐的人上任之后,全都起兵来反对我。”

“我董卓何时对不起你们!”

“你们恩将仇报,在背后说我坏话,今日若不惩治你们,如何能服众?”

周毖和伍琼听闻此言,心中绝望,今日怕是在劫难逃了。

“太师,我们真的是冤枉的啊!求太师明察!”周毖声泪俱下,拼命磕头。

“是啊,太师,我们对您一片忠心,绝无背叛之意。”伍琼也哭喊道。

董卓不为所动,一挥手,下令道:

“来人,将他们拖出去,斩了!”

士兵们立刻上前,将周毖和伍琼拖出大堂。

周毖和伍琼拼命挣扎,却无济于事。

“董卓,你这乱臣贼子,你不得好死!”伍琼愤怒地大骂道。

“苍天啊,为何如此不公!”周毖仰天悲叹。

片刻之后,大堂外传来两声惨叫,周毖和伍琼的首级被呈了上来。

董卓看着两颗鲜血淋漓的头颅,脸上露出一丝狰狞的笑容:

“这就是背叛我的下场!看谁还敢在背后议论我!”

周毖和伍琼之死,让朝堂陷入了更深的恐惧之中。

满朝文武噤若寒蝉,无人敢再对董卓的行为提出异议。

董卓的暴行,让他彻底失去了人心。

……

洛阳城,司徒府。

王允端坐在书房之中,眉头紧锁。

手中的书卷早已被他搁置一旁,心思全然不在其上。

烛光摇曳,将他的身影拉得长长的,映在墙壁上,显得孤独而又落寞。

士孙瑞匆匆走进书房,脸上还带着几分未散尽的惶恐:

“司徒公,如今关东义士起兵,我们也应响应,匡扶汉室,刻不容缓啊!”

王允缓缓抬起头,目光望向窗外的夜空,沉默片刻后,缓缓道:

“老夫又何尝不知?只是如今还不到时候。”

士孙瑞心中一急,向前一步道:

“司徒公,还等何时?”

“太傅、弘农王皆死于董卓之手,朝野上下,人人自危。”

“如今正是天下共愤之时,我们若此时起兵,定能一呼百应。”

王允微微摇头,脸上露出无奈的苦笑:

“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董卓势力庞大,麾下西凉军勇猛善战,我们若贸然起兵,无异于以卵击石。”

士孙瑞心中一颤,声音哽咽:

“司徒公,难道我们就眼睁睁地看着董卓继续为非作歹,残害忠良吗?”

王允站起身来,缓缓踱步,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期许:

“再等等温侯,没有温侯,什么事都办不成。”

士孙瑞不禁叹息一声:“温侯虽勇,可能为我们所用吗?”

王允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精芒:

“董卓为人残暴,喜怒无常,对温侯也并非全然信任。”

“老夫已暗中派人与温侯接触,相信不久之后,温侯定会有所行动。”

士孙瑞心中稍安,但仍不免有些担忧:

“希望如此吧,只是等待的过程,实在煎熬。”

“汉室忠臣,无不流血流涕,我们怎能忍心看着他们失望?”

两人又商议了许久,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才各自散去。

……

关东大地,流言如汹涌暗流,肆意奔窜。

百姓们交头接耳,神色惊惶。

传闻,袁术起兵讨董,竟连累太傅袁隗惨遭董卓毒手。

彼时,袁术正于营帐中愁眉不展,听闻此讯,手中茶盏“啪”地坠地,摔得粉碎。

他呆立当场,脸上血色尽失,脑海中浮现出叔父和蔼却坚毅的面容。

“叔父……”

袁术喃喃低语,声音颤抖,“您一生忠义,却因我蒙冤受死,我……我有何颜面苟活于世!”

他踱步至营帐中央,缓缓跪地,面向洛阳方向,行了三跪九叩大礼。

营帐内,气氛沉重压抑,仿佛能拧出水来。

袁术起身,命人备好香案祭品。

他要为袁隗、袁基,还有袁绍举行祭典。

祭台上,香烟袅袅,烛光摇曳。

袁术身着素服,神色凝重,亲手摆放着祭品。

看着灵位上的名字,他的泪水再也抑制不住,夺眶而出。

“伯父、兄长,袁术无能,未能护你们周全。”

“今日以薄酒祭之,愿你们在天之灵安息。”

袁术声音哽咽,悲痛之情溢于言表。

营帐内的将士们,看着自家主公如此悲恸,也不禁动容。

他们纷纷跪地,为逝去的袁氏宗亲默哀。

悲痛的哭声在天穹下回荡,久久不散。

一员虎将大步迈入,正是孙坚。

孙坚一身戎装,威风凛凛:

“袁公,卓贼暴虐,残害忠良,我等身为汉室臣子,岂容他如此横行?”

“末将愿率麾下将士,追随袁公,共讨董卓,为太傅报仇雪恨!”

孙坚的声音坚定有力,透着一股勇往直前的气势。

袁术抬起头,看着孙坚,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与感动:

“孙将军,你……”

“袁公不必多言,”孙坚打断袁术,“此乃天下大义,末将义不容辞。”

袁术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情绪,道:

“好!有孙将军相助,何愁董卓不灭?”

“粮草、军饷,我自会筹备,孙将军只管放心出征。”

孙坚毅然点兵出征,先锋如猛虎出山,士气高昂。

联军军旗烈烈作响,在风中肆意飘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