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我,吕奉先,真不想拜义父 > 第126章 董卓的真正大敌,不是温侯?!

晋阳城,处处洋溢着宁静与温馨。

吕布一身的疲惫,在踏入家门的瞬间,便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他满心惦记着家中两位有孕在身的夫人,脚步匆匆,向着内院走去。

严茹正半倚在榻上,手中轻抚着微微隆起的小腹,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

蔡琰跪坐在软垫上,手中摆弄着针线,为即将出世的孩子缝制小衣。

“夫人,昭姬,我回来了。”吕布的声音低沉而温和,带着几分宠溺。

严茹闻声,抬起头来,眼中满是欢喜:

“夫君,今日的政务可还顺利?”

蔡琰也放下手中针线,快步迎上前:

“夫君,你回来了真好。”

吕布笑着走近,先握住严茹的手,轻轻拍了拍。又看向蔡琰:

“孩子们今日可乖?”

严茹微微点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红晕:

“都好着呢,也就夫君回来的时候动了几下,像是在和夫君打招呼呢。”

蔡琰也笑着回答:“是啊,小家伙在肚子里可安静了。”

说话间,下人已摆好了晚膳。

吕布扶着蔡琰起身,三人一同来到食案前。

食案摆满了严茹和蔡琰平日里爱吃的菜肴,香气扑鼻。

蔡琰看着满案的美食,却没什么胃口,轻轻叹了口气。

吕布关切地问道:“昭姬,怎么了?是饭菜不合口味吗?”

蔡琰轻轻摇头,有些无奈地道:

“不知为何,最近总是没什么胃口,看到好吃的,也提不起兴致。”

吕布伸手,轻轻摸了摸蔡琰的头,亲昵地安抚道:

“别担心,许是孕期的缘故。多少吃一点,才有力气,也对孩子好。”

严茹殷切地叮嘱:

“妹妹,听夫君的话,多少吃些。养好了身体,孩子才能健健康康的。”

说着,她亲自为蔡琰盛了一碗汤,递到她面前:

“来,先喝口汤,暖暖胃。”

蔡琰接过汤碗,看着严茹和吕布关切的眼神,心中满是感动。

她轻轻抿了一口汤,脸上露出了笑容:“嗯,真好喝。”

用完晚膳,三人坐在庭院中,享受着春日夜晚的宁静。

月光如水,洒在他们身上,勾勒出一幅温馨的画面。

吕布看着两位夫人,心中满是幸福:

“夫人,昭姬,我想为孩子们准备些礼物,你们觉得如何?”

蔡琰眼睛一亮,兴奋地道:

“好啊,我可以做一支笛子,等孩子长大了,就可以吹着玩。”

严茹也笑着回应:“我就做些手工,给孩子做个布老虎。”

吕布想了想,正色道:

“我就做两个拨浪鼓吧,不管男孩女孩都会喜欢。”

三人相视一笑,各自忙碌起来。

吕布找来木材和工具,开始制作拨浪鼓。

他的双手无比灵巧,精心地雕琢着每一个细节。

蔡琰挑选了一根上好的竹子,开始制作笛子。

她自幼精通音律,制作笛子对她来说,虽有些难度,但却充满了乐趣。

严茹手中针线飞舞,不一会儿,一个可爱的布老虎便初具雏形。

制作过程中,三人还不时互相打趣,气氛轻松愉快。

吕布看着蔡琰制作笛子时专注的模样,笑着道:

“昭姬,等孩子长大,你可得好好教教他们。”

蔡琰白了他一眼,娇嗔道:

“那是自然,就怕夫君到时候嫌吵。”

吕布忍俊不禁:“怎么会呢。”

在欢声笑语中,礼物渐渐完成。

吕布举起手中的拨浪鼓,轻轻摇晃,发出清脆的声响。

蔡琰将笛子放在唇边,轻轻吹奏了一段简单的旋律。

严茹拿起小老虎,仔细端详,脸上满是满意的笑容。

“希望孩子们会喜欢。”吕布眼中满是期待。

严茹和蔡琰也点头,眼中闪烁着母爱的光芒。

三人围坐在一起,气氛温馨而融洽。

渐渐地,吕布的神色变得凝重起来:

“夫人,昭姬,我恐怕不久后就要出征了。”

严茹微微一怔,眼中闪过一丝失落,但很快便恢复了温柔的笑容:

“夫君,你放心去吧。”

“我会照顾好昭姬,也会照顾好肚子里的孩子。”

蔡琰豁达地一笑:

“夫君,男子汉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

“我们不会拖夫君后腿的。”

“只是夫君要记得,不管走到哪里,这里都是你的家,我们都在这里等你。”

吕布伸手,将两位夫人轻轻拥入怀中:

“有你们这样的贤妻,是我的福气。”

“等我平定了战乱,一定好好陪伴你们,再也不分开。”

三人又聊了一会儿,吕布扶着严茹和蔡琰躺下,为她们盖好被子。

他坐在床边,轻轻抚摸着她们的头发,与她们聊起了天下太平的日子。

“等天下太平了,我们就在城外的庄园中,种种花草,养养孩子。”

“每天都能一起吃饭,一起散步,享受宁静的生活。”

严茹靠在吕布的肩头,轻声说:

“嗯,我盼着那一天早日到来。到时候,一家人团团圆圆,多好。”

蔡琰点头,憧憬道:

“我们的孩子,会成长在太平盛世,一辈子平平安安。”

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紧接着,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

“温侯,郭嘉求见。”

吕布轻轻起身,为两位夫人掖好被角,而后走出房间。

郭嘉站在庭院中,月光下,他一袭青衫,神色恭敬。

见吕布出来,他立刻行礼:“温侯。”

吕布微微点头:“奉孝,这么晚了,有何事?”

郭嘉声音洪亮:“关东士族联盟起兵,推举袁术为盟主!”

吕布剑眉一挑,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他挥了挥衣袖,朗声道:“诸位,随我去书房详谈。”

言罢,他大步朝书房走去,步伐沉稳有力,尽显大将风范。

贾诩镇定自若,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

戏志才嘴角挂着一抹淡淡的笑意,似是早已料到这一切,从容地迈着步子。

众人鱼贯进入书房,屋内顿时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凝重的气息。

吕布落座,吩咐仆役上了一盏香茗和几盘点心。

仆役手脚麻利地将茶点摆放好,茶香袅袅升腾。

众人围坐,目光纷纷投向吕布。

吕布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目光扫向众人,沉声道:

“诸位,且说说如今局势,该如何应对?”

戏志才微微欠身,神色认真:

“诸侯联军兵多将广,声势浩大,不可小觑。”

吕布嘴角泛起一丝不屑的冷笑,眼中闪过一抹睥睨之色:

“土鸡瓦犬罢了,更何况盟主还是袁术。”

戏志才微微一怔,眼中闪过一丝疑惑,追问道:

“袁术当盟主怎么了?”

吕布将茶杯重重一放,冷哼一声:

“汝南袁氏,看似名门望族,实则冢中枯骨罢了!”

贾诩微微点头,赞同道:

“温侯所言极是,袁术虽出身名门,却无雄才大略。”

“为人刚愎自用,又喜好虚名,确实成不了大器。”

戏志才饶有兴致地看着贾诩,追问道:

“文和,你这么确定?”

贾诩轻抚胡须,不疾不徐地分析道:

“袁术居心叵测,却无远见卓识。”

“他在南阳时,横征暴敛,致使百姓苦不堪言,失了民心。”

“如今虽被推为盟主,但其麾下诸侯各怀鬼胎,貌合神离。”

“他既无驾驭群雄之能,又无统筹全局之智,所谓联盟必不能长久。”

吕布大笑道:“英雄所见略同!”

贾诩话锋一转,又道:

“不过,虽说袁术成不了大器。”

“但他此番联合诸侯起兵,给董公添一点麻烦,还是能做到的。”

郭嘉眼中一亮,兴奋地道:

“如此一来,温侯的机会,也就到来了!”

戏志才突然打破了原有的讨论节奏,抛出自己的观点:

“温侯在并州壮大,董卓必然加倍防范温侯加入联军!”

贾诩听了戏志才的分析,突然爽朗一笑,打破了紧绷的气氛。

吕布疑惑地看向贾诩,问道:“文和,因何发笑?”

贾诩收住笑容,神色变得严肃起来:“董公的心腹大患,另有他人!”

一句话,吊起了众人的胃口。

吕布眼中闪过一丝好奇,“哦?”了一声,等待着贾诩的下文。

郭嘉思绪翻涌,脑海中迅速闪过董卓身边的诸多人物,却一时难以猜到究竟是谁能让董卓如此忌惮。

戏志才也陷入了冥思苦想,可想来想去毫无头绪,最终也放弃了猜测。

贾诩不假思索,沉稳开口:“皇甫义真!”

众人不禁齐声惊呼,面露震惊之色:“竟然是他!”

皇甫嵩,字义真。

他在朝中素有威名,曾多次立下赫赫战功,在军中威望极高。

贾诩轻咳一声,开始解释:

“诸位想想,皇甫义真手握重兵,且在军中根基深厚。”

“他曾大破黄巾,威名远扬,天下皆知。”

“董公虽权倾朝野,但对皇甫义真一直心存忌惮。”

“若皇甫义真起兵讨伐,以他的威望和实力,定能一呼百应。”

“试想一下,汝南袁氏在东,皇甫嵩在西。”

“他们要是联合,董公焉能不惧?”

“温侯在并州虽有发展,但还不至于让董公倾尽全力来对付。”

“相反,董公会竭尽所能,拉拢温侯!”

吕布恍然大悟,心中佩服贾诩的远见卓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