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秘途之路 > 第10章 信访难题,以心破局

秘途之路 第10章 信访难题,以心破局

作者:不吃蝗虫的蚂蚱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31 17:27:11 来源:小说旗

在曙光镇政府忙碌的日常中,苏然迎来了职业生涯中最棘手的挑战——处理刘大爷的信访问题。那是个酷热难耐的午后,风扇在头顶吱呀作响,却驱不散办公室里沉闷的气息。同事小李皱着眉,一边整理文件一边对苏然说:“苏然,那个刘大爷又来上访了,土地纠纷的事儿,闹了好些年都没解决,这回上面把这烫手山芋分给你了。”

苏然心里一紧,深知这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但还是坚定点头:“行,我先好好了解下情况。”

当天,苏然就见到了刘大爷。老人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眼神里满是疲惫与愤怒。“你们到底管不管?我的地被占了,补偿款拖了这么多年,每次都说解决,结果呢?”刘大爷的声音沙哑,带着多年积攒的委屈与不甘,在狭小的办公室里回荡。

苏然赶忙起身,把一杯热茶轻轻放在刘大爷面前,脸上挂着温和的笑,语气轻柔却坚定:“刘大爷,您先消消气,坐下来慢慢说,我刚接手您的事,一定会负责到底。”然而,多年四处奔走信访的经历,已让刘大爷对这类承诺习以为常,他眉头紧皱,眼神里满是怀疑与不信任,继续诉说着自己的遭遇,言辞愈发激烈。

送走刘大爷,苏然明白,要彻底解决问题,必须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摸得清清楚楚。他决定从查阅档案入手,即便这意味着要翻阅几十年前的老旧资料。

第二天,苏然早早来到镇档案室。档案室里弥漫着陈旧纸张的气味,堆积如山的文件摆满各个角落。他向管理员说明来意后,一头扎进浩如烟海的档案中。起初,查找工作困难重重。由于年代久远,档案分类杂乱,很多资料缺失或字迹模糊。苏然蹲在满是灰尘的角落,一页页翻看,汗水很快湿透了后背。大半天过去,他只找到一些零散文件,对整个事件的了解不过是冰山一角。

但苏然没有放弃。他仔细梳理每份找到的文件,把相关信息记录下来,再顺着线索继续找。终于,在第三天下午,他找到了一份关键文件——当年土地流转的详细合同和会议纪要。从这些档案里,苏然了解到,几十年前村里为发展经济,引入一家农产品加工厂,租用了包括刘大爷在内多户村民的土地。合同明确规定了租金标准和租用期限,可执行过程中,因企业经营不善和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租金开始拖欠,合同到期后土地也没能及时归还。

掌握这些关键信息后,苏然知道,档案里的信息还不够全面,他还需要更多一手资料。通过多方打听,他得知当年负责土地流转的主要是两位村干部,王伯和赵叔,如今都已退休在家。

苏然先去拜访了王伯。王伯住在村子东边一座宁静的小院里,院子里种满了花草。苏然说明来意后,王伯陷入回忆:“唉,当年为了引进那个厂子,可费了不少心思。本想着能带动村里发展,谁知道后来出了这档子事。当时签合同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挺正规的,没想到企业经营会出问题。”苏然认真听着,不时提问,详细记录下王伯回忆的每一个细节,包括当年谈判的一些关键对话、对企业的预期以及后续租金拖欠后的处理情况。

从王伯家出来,苏然又马不停蹄地赶到赵叔家。赵叔身体不太好,坐在院子里晒太阳。苏然礼貌地打过招呼,耐心询问当年的情况。赵叔叹了口气说:“当时我们也一直在协调,找企业沟通,可他们困难重重,我们也没办法。后来时间一长,大家都有些力不从心了。”赵叔还提到,当时村里为了安抚村民,也做过一些努力,只是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努力渐渐没了下文。

走访完两位退休干部,苏然还不满足。他又通过老人们的回忆,联系到了当年参与土地测量和合同签订见证的一位村民——张大爷。张大爷虽然年事已高,但记忆力很好。在张大爷家昏暗的堂屋里,张大爷指着墙上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说:“看,这就是当年签合同的时候,大家都满怀希望,没想到……”张大爷详细讲述了土地测量的过程,以及村民们当时的想法和态度,这让苏然对整个事件有了更立体的认识。

经过多日奔波,苏然终于掌握了足够多的信息,开始制定解决方案。他提出调解方案:镇政府出面帮企业协调银行贷款,解决资金问题,企业拿到贷款后立即支付拖欠刘大爷的租金并归还土地;村里为感谢刘大爷,为他提供免费农业技术培训、优先享受扶贫政策等福利。

当苏然把方案告诉刘大爷时,刘大爷态度有所缓和,但仍心存疑虑:“你说的这些能做到吗?我凭啥相信你?”苏然目光坚定地看着刘大爷:“刘大爷,我向您保证,我说到做到。要是做不到,您随时来找我。”为让刘大爷放心,苏然还邀请他参与调解过程,全程监督。

然而,方案在刘大爷家人那里激起千层浪。刘大爷的儿子刘强得知后,火冒三丈。第二天一大早,他气势汹汹地来到镇政府,一脚踢开苏然办公室的门:“你就是苏然?你这方案明显偏袒企业,我爸的损失怎么办?今天你必须给我个说法!”苏然赶紧起身,微笑着招呼刘强坐下,耐心解释:“强哥,您先别激动,这个方案是我多方考虑的结果,目的是让双方都能接受,尽快解决问题。”但刘强根本听不进去,他拍着桌子怒吼:“少跟我来这套,今天要是不重新改方案,这事没完!”说完,摔门而去。

苏然深知,刘强的愤怒源于对父亲的深切关心和多年问题未解决的积怨。傍晚,他再次来到刘大爷家。刘强看到他,脸色一沉,转身就要进屋。苏然赶忙叫住他:“强哥,我知道您对方案不满意,我今天就是来听您想法的,您有什么顾虑,都跟我说。”

在院子里,刘强打开了话匣子:“我爸辛苦一辈子,就指望这点地,现在地没了,钱也没拿到,以后生活怎么办?你这方案,企业损失最小,我爸呢?”苏然认真听完,诚恳地说:“强哥,我理解您的担心,这个方案里对刘大爷的保障确实还不够完善。我回去再和各方沟通,一定把保障刘大爷晚年生活放在首位。”

可事情远比想象复杂。刘大爷的儿媳也加入反对阵营。她在村里逢人就说苏然的方案不公平,还鼓动其他村民一起向镇政府施压。一时间,村里议论纷纷,苏然的工作面临巨大压力。

面对困难,苏然没有退缩。他挨家挨户拜访刘大爷的亲朋好友,详细解释调解方案的初衷和后续改进方向。得知刘大爷一家生活困难,他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他们申请了临时救助。

日子一天天过去,苏然的努力渐渐有了成效。刘强开始主动与苏然交流,分享想法和担忧。刘大爷的儿媳态度也逐渐缓和,不再四处抱怨。

经过近半个月不懈努力,刘大爷的家人终于被苏然的诚意和坚持打动。在最终的调解会议上,刘强看着苏然,郑重地说:“苏干部,之前是我们不对,太冲动了。这段时间看你为我们家忙前忙后,我们信你。”

最终,刘大爷在调解协议上签下名字。那一刻,苏然心中的重担终于落下。这场信访难题的圆满解决,不仅让他赢得刘大爷一家的信任,也让他在基层工作的道路上更加坚定了为群众服务的决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