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 第十七章 伯言,我甚爱之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十七章 伯言,我甚爱之

作者:许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1 04:01: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

“陆伯言!这不是你玩笑嬉闹的地方,还不道歉?”

迎着陆儁严词厉色,被唤做陆伯言的少年置若罔闻,他只抬眸不卑不亢与袁术对视,衣袖轻挥,侃侃而谈。

“今汉室衰微,天下大乱,各路诸侯纷纷崛起,逐鹿中原。

袁公既得传国玉玺,又将据江淮之地,坐观九州时局,以待天下有变,难道就毫无进取之心?”

“陆伯言?”

袁术笑了。

还当是谁呢?原来是你,陆逊!

火烧连营七百里,蜀国菁华,付之一炬。

东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军政在手,总揽朝纲。

平静注视着面前十二岁的陆逊,他眸中锋芒潜藏,仿佛看到这位白衣少年在历史长河中波澜壮阔的一生。

“锵!”

只听金铁之声响彻大殿,长剑斫前桌案,袁术板正了身姿,满面忠君爱国之相。

“我祖上四世三公,世食汉禄,若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

诸君,不必试探,再敢言此事者,有如此案!”

眼看这一副大汉忠良拔剑四顾,要为国除贼的做派,陆儁被唬的嚎呼拜倒。

“袁公饶命!伯言小孩子不懂事,望您不要与他计较。”

倒是近旁的陆逊毫无惧意,他眉头深锁,眼中满是古怪,这反应怎么和预料中相差如此之大?

此刻袁术不接他的话,只得把原先准备好的说辞谋划,硬生生憋在嗓子眼,闷死腹中。

然而还没等他重新想好下一步答话,袁术已收剑入鞘,笑吟吟打量陆儁。

“陆郎安心,童言无忌,我自不会放在心上。”

他说着眸光落于陆逊,“不过伯言所言,倒是颇有见识,小小年纪就有此才华胆略,我甚爱之。”

他手按剑柄,残破的桌案餐盘在脚边散碎一地,凛凛然逼视陆儁。

“待此番平定江东,我欲效仿先秦稷下,重开学宫,以我袁氏家传《孟氏易》广募天下英杰,再现门生遍天下之盛况。

今我甚惜伯言之才,欲让他提前入学,收为弟子,不知陆郎可舍得?”

“这......”

陆儁一时间怔住!

明明刚还喊打喊杀,再敢言之,有如此案!怎么一句话的功夫,又甚爱之?

不过他反应不过来,有人已回过味来,抢身上前躬身下拜。

“逊幼年丧父,流离失所,今蒙袁公不弃,愿拜入学宫,相助老师,共图大业!”

“好!”

袁术满意颔首,亲自下阶将之扶起,“今得伯言,何愁大事不成?

汝尚年幼,且回寿春于府上读书,待我归来再议开设学宫之事。

既陆小郎君与你为伴,便一道同行,届时都于学宫进学。”

话音未毕,又看向陆儁吩咐,“陆郎不妨将汝母一并接来寿春,我当替陆康兄赡养之,也免小郎君下次藏橘却无法侍奉母亲的思亲之情。”

“这...嗯,袁公所言甚是。”

陆儁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眼前这两人又一副师慈徒孝的架势,前后来回变脸之快,直让他目不暇接。

不是,我们是在一块谈话的吧?我怎么就跟不上呢?

......

直至宴会终了,于陆家归途的马车,陆儁才找到机会相询。

“伯言,我知你自小聪慧,远非常人,可今日这般,实在冒险。”

“伯父所言,我岂不知?适才相戏耳。”

陆逊眉眼含笑,揶揄反问,“您都说了童言无忌,老师若与我一稚童计较,岂非令天下诸侯耻笑?

且今宴会之上,世家林立,贤达满座,可当我发问之时,除了伯父你,可有一人拦我?”

迎上他耐人寻味的眸光,陆儁略一思量,竟果真如此,更为惊疑。

陆逊也不卖关子,耐心为他解释,“方今我等与老师合则两利,愿意追随他共治江东,非为一时之谋,乃图长远也。

可他心中究竟有何志向,未来所图何为,犹未可知也!

今日宴上,我故意问出此话,非为我也,而是替吾等世家试探。

当此之时,我骤然发问,其身侧一无谋主策划,二无思虑周详之机,方可得见其心。

若其喜形于色,以为坐拥江东,得我等支持,便有称帝之资,可见金玉其外,鼠目寸光,该早做打算,另谋明主。

若其勃然色变,立志匡扶汉室,则偏安一隅,限江自保,可与之共谋深远,他在江东一日,吾等便为臣一日。”

“那今日......?”

回想宴会上袁术与陆逊前后反常的古怪表现,陆儁直觉事情并非这般简单。

“我与他说传国玉玺,要助他一臂之力,他慷慨激昂,不惜拔剑相向,也要做那大汉忠良。

可事后呢?翻脸就告诉我说要广开学宫,招募天下英杰,还邀请我为弟子入学。”

思及此处,这位白衣如雪的丰神少年,不顾形象在车内抚掌而笑。

“外托勤王之名,内怀非常之志!

老师这样的妙人,是能做大事的。”

见他二人聊的开心,年仅七岁的小陆绩也凑上来,小大人般插话。

“是呢,让我同去看顾伯言侄儿上学读书,还不忘请兄长带上母亲以解思亲之情,可见袁公很看重我们。”

“......”

见他二人又聊上了,陆儁只感一阵无言。

“看重?我怎没觉得?其他世家如顾雍、步骘之流,皆有官职封赏,独我因伯言之语被吓唬一番,一无所得。”

听他这般说,陆逊似笑非笑,陆绩则眨巴着眼睛,二人表情皆有些微妙,似乎一切尽在不言中。

见陆儁尤不自知,还欲追根究底,陆逊适时换了话题,压低了声音。

“况且叔祖父之死,我陆氏近半族人惨死庐江,我可没忘。

当年老师派兵攻我庐江,无非要粮而已,本是诸侯间攻伐,时常有之而并无私仇,破城之后吾等追随叔祖父投诚便是。

结果孙策带着兵马硬是围了整整两年,其消耗靡费,远甚所得,寿春城里早就不想打了。

分明是他孙策因早年拜访叔祖父,叔祖父不见,常衔恨之,才致使劳民伤财强攻两年也要破我庐江,以成自身名望功绩。

破城之后更是派兵杀戮,害我近半族人,此仇不共戴天,如何不报?

如今他不知怎地讨得老师欢心,收为义子,除非我等愿意抛却江东之地、祖宗基业,另觅他处投奔。

否则,我若不展现才能,借此与老师更为亲近,将来又要如何制他,而护陆家,以待复仇?”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