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红色家庭的我,在汉东巅峰对决 > 第141章 省委常委会(3)

四、文化铸魂:培育新时代廉洁基因

制度的刚性约束需要文化的柔性滋养。我们要从三个维度重建政治文化生态:

1. 破除“办案指标论”的功利思维

取消各级纪委年度办案数量考核,建立“质量优先”评价体系。对于连续三年零错案的地区,给予党风廉政建设专项奖励。开展“纪检老兵口述史”工程,用祁裴景铄、高阁等同志的遭遇警示后人 。

2. 弘扬“慎初慎微”的修身传统

在全省开展“每日三省”教育活动:一省是否存先入为主之念,二省是否守程序正义之规,三省是否怀敬畏戒惧之心。将“纵使权谋算尽,不失赤子之心”的精神品格纳入纪检干部培训教材 。

3. 建立“容错纠错”的宽松环境

对于因客观条件限制导致的办案瑕疵,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按照“三个区分开来”予以容错。设立“纠错英雄奖”,表彰主动发现并纠正错案的集体与个人。把每年祁高阁同志蒙冤日定为“全省纪检警示日” 。

五、面向未来:书写汉东省纪检工作新篇章

同志们,祁高阁案的平反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在此,我宣布实施三项战略性工程:

1. 历史积案清零工程

组建由退休法官、高校学者、群众代表构成的“特别复查委员会”,对十八大以来所有申诉案件进行交叉评查。建立“终身负责追溯制”,对确属冤假错案的,既要纠正结论,也要追究原办案人员责任 。

2. 智慧纪检建设工程

投入5亿元建设省级大数据监察平台,打通公检法、审计、税务等28个系统的数据壁垒。开发AI辅助研判系统,对案件线索进行“机器初筛、人工复核”双层过滤,减少人为干预空间 。

3. 年轻干部淬火工程

实施“纪检新苗”计划,每年选派百名年轻干部到信访窗口、贫困山村、企业车间轮岗锻炼。建立“师徒传承制”,安排老纪检人结对培养青年干部,既要传授办案技巧,更要传承政治操守 。

同志们,今天的会议注定载入汉东省党风廉政建设的史册。让我们以祁高阁案的平反为契机,以刮骨疗毒的勇气推进纪检体制改革,用制度的铜墙铁壁守护公平正义,让每一个党员干部都感受到:在汉东这片热土上,忠诚不会被辜负,汗水不会被埋没,冤屈有处申诉,正道永远畅通!”

田国富接话说:“同志们,刚刚沙书记的话既是为裴景铄、祁高阁同志恢复名誉、匡正党纪,更是要刀刃向内、直面问题。

作为纪委书记,我深知这场平反背后承载的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沉浮,更是对党内监督体系的深刻拷问。

沙瑞金书记已从省委全局视角作出重要部署,而我要聚焦纪检系统自身,谈三个核心问题:如何让监督者受监督?如何让专业者更专业?如何让制度长出牙齿?

一、破茧:从裴景铄、祁高阁案看纪检权力的异化与重构

裴景铄、祁高阁同志蒙冤停职,暴露了纪检系统长期存在的“三重悖论”:

程序正义的缺失。办案过程中存在“先定后查”的思维定式,个别人员将《纪律处分条例》异化为“口袋罪”,甚至以“组织需要”为由掩盖程序漏洞 。

裴景铄、祁高阁案中,关键证人证言被选择性采信、同步录音录像资料“意外丢失”,这些操作暴露出监督权自身的失控风险。

政治生态的扭曲。某些干部把纪检工作等同于“政治站队工具”,把办案数量异化为“晋升筹码”。

祁高阁被构陷,恰逢某专项巡视期间,有人为突击完成“打虎指标”,将正常履职行为歪曲为“对抗改革” 。这种功利主义导向,背离了纪检工作的初心。

救济渠道的梗阻。

祁高阁申诉期间,曾遭遇“三不”困境——材料递不上、领导见不到、听证开不成。个别纪检干部以“维护组织权威”为名,对申诉材料层层设卡,致使纠错机制形同虚设 。

重构路径:

建立纪检权负面清单。即日起,全省纪检系统实行“八严禁”:严禁以纪委名义干预司法个案,严禁未经审批跨级办案,严禁隐匿申诉材料,严禁以“谈心谈话”代替正式笔录,严禁选择性使用证据,严禁超期留置,严禁泄露举报人信息,严禁将初核线索作为定案依据。

推行“一案三查”机制。对每起案件同步审查办案质量、审查权力运行轨迹、审查被调查人权利保障情况。祁高阁案中失职的3名纪检干部已被移送司法,下一步将倒查当年审批流程中的集体决策责任。

二、立制:打造“不能腐”的监督生态链

针对当前监督体系“上级监督滞后、同级监督软化、下级监督虚化”的症结,重点推进三大工程:

(一)同级监督破冰工程

上个月吕州的纪委书记对市委书记开展同级监督的实践,已为全省作出示范 。

下一步将:

建立省委常委会监督台账。对省委班子成员履职情况实行“季度报备、半年评议”,重点监督“三重一大”事项决策、个人事项报告、家属从业情况。纪委书记列席书记专题会时,对存疑议题拥有一票暂缓权。

创新“双报告”制度。省纪委每月向省委提交《政治生态评估报告》,同时向中央纪委对口联系室提交《监督权运行专项报告》,破解“只对下监督、不对上负责”的困局。

(二)基层监督强基工程

借鉴福建省“点题整治”经验 ,在全省推开“三问于民”行动:

问需于民定选题。依托“廉洁汉东”App开通“基层痛点”征集通道,对群众反映集中的“村霸保护伞”“吃拿卡要”等问题,由省纪委挂牌督办。

问计于民优机制。在乡镇纪委试点“观察员制度”,邀请老党员、退伍军人、教师组成第三方监督组,对扶贫资金发放、征地拆迁等事项全程跟踪。

问效于民评优劣。案件办结后,向举报人和涉案群众发放《满意度测评表》,满意度低于60%的案件自动触发复查程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