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登凤阙 > 第一卷 护国寺 第04章 恩义

登凤阙 第一卷 护国寺 第04章 恩义

作者:锦瑟轻寒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4-01 11:56:5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夏侯纾心里清楚,这崖壁上的几棵松树,不论是哪一棵,都承受不住他们两个人的重量。好在男孩年纪尚小,体格尚未发育完全,体重轻。而她自己是女子,又习过武,体态也很轻盈,倚着几棵松树稍作停留还是可以的。

“别看了。”夏侯纾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警戒。

男孩似乎有所悟,停止了哭泣。

随后,夏侯纾抱着男孩,借助腰间绳子的力量,脚下一用力,腾空而起,成功抓住了上面的一棵松树,脚则踩在崖壁上凸起的石块上,那是再好不过的借力点。

男孩再也忍不住好奇,忐忑地睁开眼睛,然后目睹夏侯纾带着他再次腾空而起,仿佛长了翅膀似的,最后落在的石板路上。

夏侯纾刚站定,人群里立刻发出一片隆重的掌声。没人再质疑她的年龄、性别和能力,有的只是一派劫后余生的庆喜与赞扬。

夏侯纾没心思关心其他,只是暗自松了口气,她扶着男孩站稳了,方低声询问道:“你还好吗?”

男孩还沉浸在夏侯纾带着他腾空而起的感觉中,竟毫无反应。他母亲赶紧跑过来拉着他仔仔细细检查了一遍,见他仍然没有反应,带着哭腔道:“这孩子不会是吓傻了吧?”

众人心中一惊,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那妇人求证的目光一一从旁边人的脸上划过,随即又崩溃大哭起来:“我苦命的儿啊,你可不要吓我啊!”

在妇人迫切而激烈的摇晃下,男孩终于慢慢回过神来。听了母亲的问话,他恍恍惚惚地摇摇头。随后又看向夏侯纾,眼神里突然像是被什么东西点燃了一般,闪出一丝亮光。

此刻的夏侯纾在他眼里简直就是神仙一般的人物。

他从前在说书先生那里听过,许多江湖豪杰武艺高强,会飞檐走壁。他一直以为这样的人大多是那些胡须拉碴的魁梧大汉,哪知道竟会是一个明媚温和的姐姐,而且看上去比自己大不了几岁。

“没事就好。”判定男孩只是轻微擦伤,夏侯纾彻底放心了。她收回了自己的手,开始解系在自己腰间的牵牛绳。方才抱着男孩落下去的时候,因为突然增加了男孩的重量,她没掌控好力度,腰间被牵牛绳狠狠勒了一下,硌得生疼,但也还在承受范围之内。当着这么多企图看她笑话的人,她并未表现出来,只是眉头微蹙。

这时,一直胆战心惊的妇人终于放松了心中紧绷的弦,激动地拉着儿子就在夏侯纾面前跪下,她大声道:“民妇何罗氏,家住京城西郊何家村。承蒙姑娘大恩,救了我儿一命。民妇一家老小不胜感激,此生必当结草携环以报!”

说着她又拉了拉男孩,“季儿,赶紧谢过这位姑娘救命之恩!”

男孩经母亲提醒,赶紧跪下冲着夏侯纾磕头,嘴里大喊着:“小人何季,谢过神仙姐姐救命之恩!”

夏侯纾听到“神仙姐姐”几个字时颇有些忍俊不禁,可是看着何罗氏,她又很头疼。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她哪里敢坦然接受何家母子俩如此大礼,而且,她的母亲也在远处看着呢。

她赶紧伸手将何罗氏扶起来,推辞道:“大婶不必客气,举手之劳而已,你千万别再给我磕头了,这不是折煞我了吗?”

何罗氏脸上神色激动万分,心中有千言万语,万般感激。如此天大的恩情,她觉得这辈子都还不清,只得一边哭哭啼啼地说着感谢的话,一边不住地给夏侯纾磕头。

偏生围观之人看热闹不嫌事大,一个劲地夸她们一个侠肝义胆,一个知恩图报。

夏侯纾实在看不下去了,她搀扶何罗氏的手狠狠用了一把力,总算是将她拉起来了,又转身去扶何季。

何罗氏人虽然站起来了,但依然心潮澎湃。她胡乱抹了一把眼泪,看着夏侯纾郑重地说:“姑娘不顾艰险救了我儿一命,于我们家便是如同再造。此等大恩大德,民妇一家没齿难忘。敢问姑娘芳名,家住何方?民妇去到护国寺,一定多添香油钱为姑娘祈福。他日回到家中,告知族老,必当亲自登门重谢!”

尽管南祁民风淳朴,但女子的名字却不能随便告知外人。至于家族背景,夏侯纾更是不便言明。

夏侯氏门庭显赫,族人皆是衣食无忧,但却留有祖训,教导子孙后代务必心怀黎民众生,切不可居功自傲,失了人心。

为了这句祖训,越国公府每年春送种子、夏送凉茶、秋送粮食、冬送木炭,四邻称赞。平日里施医赠药、搭棚施粥、捐建善堂等更是不计人力物力和财力。他们这么做,不求功,不为名,只图个问心无愧,从来不期待能有什么回报。

今日夏侯纾自告奋勇的冒险营救何季,也是秉持初心,做不到见死不救。所以面对一心要报恩的何罗氏,她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为了尽快脱身,她赶紧将解下来的牵牛绳递给云溪,请她交还给韩姓老者。看到手里的牵牛绳,她突然有了个想法。

“举手之劳,不足挂齿,登门重谢更是不必。”夏侯纾对何罗氏说完,便将视线移向站在远处的老者,继续道,“你若要谢,便谢这位老伯慷慨借绳,不然我也无法施救。”

何罗氏顺着夏侯纾的视线看过去,饱含善意地向老者微微颔首,然后又道:“这位老伯要谢,姑娘的大恩更应该重谢!”

看样子是说不通了。

夏侯纾最怕麻烦,对此很是无奈,只得暗自叹了口气。

何罗氏并未察觉出夏侯纾的不耐烦,只当她是不好意思。她赶紧擦了擦眼角的湿润,又说:“民妇的丈夫跟着人学着做生意,经常外出。此次来护国寺上香,只因我丈夫出门两月未归,音信全无。家里公婆姑嫂都忧心不已,也派了人去打听,却一直没有消息传回来。我与季儿无计可施,便来护国寺祈福,惟愿佛祖保佑他平安归来。不料竟遭此险难。若非姑娘相救,只怕我儿性命不保,我也只能随着一起去了。姑娘救的,并非我儿一人,而是我们母子二人啊!若是姑娘执意不肯告知姓名,民妇如何心安?”

来这护国寺的人,多多少少有些缘由。尤其是这个特殊的时节。若非必要,谁会冒险跋涉?

连续听了两个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的故事,夏侯纾免不了再一次心软,更加不忍直言拒绝。但她也不希望何罗氏大张旗鼓搞什么报恩,越国公府并不需要她这点不足挂齿的善举来提升美誉度。

她只想赶紧结束这里的一切,遂拿目光向钟玉卿求助。

不远处,钟玉卿静静地看着这一切,从头到尾都没有多余的话语。此刻她看穿了女儿的心思,便缓步走过去,出言解救道:“既然大家都没事了,罗夫人也不必如此执着,就当是结个善缘吧。”

何罗氏抬头看向钟玉卿,满脸困惑。她见钟玉卿身上的衣着和配饰十分讲究,又转头看了看夏侯纾,立刻明白这是母女俩。

钟玉卿将何罗氏的反应看在眼里,不紧不慢地说:“小女向来良善,今日出手相救,不过是出于本心。只是她小小年纪,哪里担得起你如此重谢?你若觉得心有不安,不如日后多做善事,也算是为小女积功德了。”

何罗氏听完一阵欣喜,立马又跪下来向钟玉卿磕头致谢,连连道:“夫人有女如此,至纯至善,当真好福气。民妇此生必当多行善事,以告姑娘救命之恩,夫人宽仁之义。”

饶是平日里被人跪惯了的钟玉卿,看到何罗氏这架势也不由得皱了皱眉。

谁也不愿意在这狭长的山道上接受一对刚从生死边缘拉回来的母子跪拜致谢,何况旁边还有一干驻足观望的香客。

夏侯纾担心这事会一直僵持下去,忙提醒道:“何家大婶,你看,你谢了我,也谢了我母亲,这事到此便算是了结了。你也无需再说什么报恩的话。我瞧着何季应该是受了好大的惊吓,你们可得好好照看着,山高路滑,别再出什么意外了。”然后又指了指后面的围观者,“后面还有好多香客等着要去护国寺进香呢,咱们也别一直挡着路,耽误了他人。”

何罗氏喜极而泣,赶紧站起来往里面靠了靠,让钟玉卿和夏侯纾等一行人先行上前,又吩咐仆从收拾好随身携带的包裹细软。她想了想,又从包袱里摸出一个荷包来,稍微打开瞧了瞧,走过去亲自塞到韩姓老者手里,诚恳道:“感谢老伯今日出手相助,小小心意,还望你不要嫌弃。”

韩老头不明所以,低头看了看那荷包,上好的布料上绣着一枝色彩艳丽的牡丹花,他心想这哪是他这样出身贫苦的人曾见过的,赶紧就要还回去,却被何罗氏制止了。

他愣了愣,按照何罗氏的意见颤颤巍巍打开来,便见里面是白花花一袋碎银子,瞬间觉得那荷包有千斤重。他神色慌张,想都不敢多想,几乎是出于本能地递了回去,连连拒绝道:“老朽并未帮上什么忙,愧不敢当,夫人还是拿回去吧!”

何罗氏抿了抿嘴,俯身揽了老者身后面黄肌瘦的小女娃,仔细打量了一会儿。

“瞧这女娃儿生得多么周正,是个美人坯子,就是命苦了些,瘦弱得令人生怜。”何罗氏柔声道,继而又抬头望着老者,接着说,“这娃儿如今虽然还小,但过不了几年就长成大姑娘了。老伯就不要推辞了。进了香回去,你们祖孙先找个地方安顿下来,也给女娃儿买点补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别耽误了。”

老者低头怜爱地望着孙女,捧着荷包的手一下子不知该继续伸着,还是收回来。

何罗氏身后的丫鬟眼尖,立刻走上前将荷包轻轻推回,柔声道:“我家夫人是真心实意地想感谢你们,请你们务必收下这份微薄的谢礼。就算是为了孙女的福祉,也请你们不要推辞。”

老者再次瞧了瞧瘦小的孙女,含着泪向何罗氏道谢,又让孙女给何罗氏磕头,双方相互致谢了好一阵。

后面的香客见已无大事,也渐渐流动起来,继续向着山上前行。

钟玉卿的身份摆在那里,因而鲜少遇到这样执着难缠的人,此刻她也是大松了一口气。她像是害怕何罗氏继续跟上来似的,赶紧拉着夏侯纾快步往前走了一段距离。

确定何罗氏母子已经被远远地甩到了后面,钟玉卿才松开女儿的手,叮嘱身后的侍女庆芳:“吩咐下去,不管那对母子如何追问,任何人都不许透露我们的身份,免得惹火烧身。另外,再封二十两银子给方才借牵牛绳的那对祖孙,也是可怜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