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越红楼:开局成为贾府第一人 > 第554章 被冤枉了的林如海

贾敏不理会他,他便在那里苦思冥想,只可惜,一直到马车回到了家他都没想出个所以然来。

贾敏和林如海回家,黛玉自然来迎接,于是她便见着了一副魂不守舍模样的林如海,心内好奇不已,不知出门一次到底发生了什么。

又见贾敏面上挂着不明的笑意,只随着林如海这般的样子,黛玉便拉过了跟着他们一起去荣国府的周文音到一边小声问道。

“周妈妈,我爹这是怎么了?”

周文音不在马车内,却也是跟着走的,距离马车极近,也约么听到了几句贾敏和林如海讨论之事,只是事关姑娘家的大事,她不知如何与黛玉开口说。

老爷和太太说的事情事关姑娘,可是姑娘如今才多大,讲这些事给姑娘听,这合适吗?

可是她又知道黛玉的性子,遇见了这样的情形,便是必然要知晓的,犹豫之间,便听黛玉又问道。

“不仅是我爹,我娘瞅着也不怎么对劲儿,此番去外祖母家到底发生了何事,周妈妈,你可不能瞒着我,不让我知道!”

黛玉越想越觉得不对,于是在与周文音说话的时候,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丝连她自己都没察觉到的威严。

黛玉尚不觉如何,周文音倒是察觉了,心中暗道:“老爷和太太看着竟是还没有大姑娘靠谱。”

于是,她便也不再隐瞒,将她听到的贾敏与林如海的对话,与黛玉小声地说了,黛玉听了果然一脸的无奈。

她小声地对周文音说道:“别管我爹,他这也不知道从哪得来的毛病,这几年越发不靠谱了。”

对于黛玉之言,周文音觉得很是在理,便不再去想此事,待听了贾敏与她说着装一事,她先是惊讶,随即笑了起来说道。

“娘担心这些是不是早了些,我觉得我这些东西都极好,往日也做了许多,不用太过在意这些。

而且,外祖母也和我们说过,打扮是对自己的尊重,贵精不贵多。

若是一味素静不打扮,便是失礼,也是让人看轻自己。

可若是不管什么都戴在身上,那便与骤然大富之家无异,便是说不好听的,看着就像是房里被人胡乱堆砌的晾衣架子一般。”

贾敏见黛玉心中已有成算,也都在理,她没什么可教的,便笑着将史溁所赠的那块玉佩拿出,对黛玉说道。

“说是这么说,我知你不爱那些俗气之物,今日恰巧得了此物,便将它予了你,你出入佩戴,却是极好。”

黛玉见了心中纳闷,不知贾敏从何处得来,又思及林如海总是给她找各种各样的玉石,便以为是林如海找到的,心中暗道一声,果然不能让我爹手里有钱,这东西一看就知道花费必然不小。

黛玉口中答应下来,晚间却悄悄使人查账,翻看了几个月的册子,却没见林如海在府里支取银子,只当林如海是用的自己私藏起来的体己。

对林如海藏了这么多体己钱,没有给贾敏保管一事,黛玉在心里给林如海记了一笔。

对此林如海浑然不知,他还沉浸在对四年后黛玉有可能定亲,或者成亲一事的惊恐之中,不能回转。

他心中有事,自然便睡不着觉,辗转反侧的好一会子,将已经睡着的贾敏都给吵醒了,见几番劝说无果,贾敏直接将林如海赶去了书房,自己则是重新歇下,倒是睡了一个好觉。

话说妙玉回到她与邢岫烟一起住的院子里的时候,就发现诸姊妹都到了,只待她一人。

贾瑶与妙玉的关系更好一些,笑着上前言道:“妙玉姐姐要回乡怎么也不先和我们说一声,还是宝二哥哥回来说与我们听才知道。”

妙玉笑道:“离别之事总是伤感的,我知你们因为史大姑娘回家去,都觉得闷闷不乐,便不想招了你们几个伤心,所以才瞒着。”

妙玉见几人都盯着她瞧,便无奈解释道:“我今儿回了老祖宗,便是要请人去告诉你们的,咱们在一处待了这么些时日,若是我一声不吭地不辞而别了,岂不是辜负了我与你们之间的情谊。”

听她如此说,几人这才罢休,因着得到的消息晚,几人也没有时间准备,便一合计,将各自房中备着的一些丸药取了来。

妙玉自己也注意到了来回路上,怕是要面临换季,总有所感,见诸位姊妹的心意,她不禁微微红了眼眶。

只是她乃是个要强的人,将自己心内涌动的情感压下,面上依旧笑着与几人交谈,直到所有人都齐了,宝玉这才发现妙玉说要回乡,邢岫烟竟是看着比妙玉自己都要紧张。

不仅亲自上手和妙玉一起打点,更是一直都跟在妙玉身边,宝玉看在眼里,却未曾说出来,上次黛玉和史湘云还在的时候,柳嫂子的女儿来送点心,穿着和邢岫烟身上穿的裙子相差不多的颜色。

史湘云最快笑着说看着两人的裙子像是一样的,惹了黛玉好一番冷脸,在他们散去后,拉着史湘云说了好一会子的话,他怕黛玉和史湘云再争执起来,便悄悄地躲在门外,便听到黛玉和史湘云说话要想好了再说。

那时他便记住了,以后时时刻刻留心,因而他只坐在旁边喝茶,并不多说话。

妙玉这里的茶叶极好,不知是她打发丫鬟出去买的茶叶好,还是泡茶的方式独特,这里的茶喝起来,总有一种清幽的感觉。

贾瑶每每在心里想的不行,便拉着他来,借着他的名义蹭茶喝,他知妙玉早就看出其中故事,只是佯装不知。

“哎哟!”

妙玉看完了丫鬟整理的箱子,转身要去别处,就和跟在她身后的邢岫岩撞了一个满怀,两人站不稳就要摔倒,丫鬟们急忙去扶。

贾瑛和贾瑶等都站起来,看着两人极为关心,贾瑛素来沉稳,她第一个出声询问。

“快扶他们俩起来,看看可有扭到什么。”

然后,她又唤妙玉和邢岫烟身边的丫鬟拿了软垫来,让两人坐下,见两人就要检查,宝玉急忙避了出去。

上上下下一检查,见妙玉无事,只是邢岫烟擦红了脚腕,几人方放下心来,贾瑶一抬头见宝玉已经躲出去了,便笑着让丫鬟将宝玉叫进来。

妙玉这会子也不收拾东西了,看着满脸通红的邢岫烟问道:“好端端的,你跟在我后面不吭声作甚,幸而我没压着你,不然可如何是好?”

邢岫烟也知道刚才是自己跟得太近,才导致的意外,她不好意思道:“我就是想看看她们准备的怎么样,你这次一走几月,我心里担心得很。”

邢岫烟还是第一次说出这样关心之语,妙玉先是愣了一下,随后见说这话的人反倒先脸红了,便也笑了起来。

思及自己此番远行,这偌大的院子里便只有邢岫烟一人居住,未免冷清,也怕邢岫烟性子软和,管不了下面的人,于是,便托诸姊妹照应邢岫烟。

妙玉所请,众人哪有不答应的,好一番计量,最后众人一致决定,让邢岫烟搬到贾瑛的住处去同住。

她们如今算是正经的表姊妹,邢岫烟搬过去再合适不过。

待众人告辞散去后,妙玉又安慰了邢岫烟一阵子,见邢岫烟好了一些,这才歇下。

不想第二日一早,妙玉就见门口有丫鬟来报,说是林姑娘遣人来了,妙玉与黛玉之间总觉得异常亲近,见是黛玉的人,便急忙叫人请进来,来的人,妙玉自然认得,便是黛玉身边的丹羽。

丹羽笑着进来,问了妙玉好,随后将黛玉的一封信,与使她送来一物拿了出来,妙玉收了信,没有立刻就看,却先看了黛玉送来的东西。

是一对护膝,上面用的是全真的样式,不奢华,却极为精致,妙玉认得这是黛玉的手法,惊讶地去看丹羽,却见丹羽笑道。

“这件护膝本是我们姑娘给姑娘您准备的生辰礼,可巧今年姑娘不在京城,我们姑娘想着,本就快做完了,这东西不比别的,在路上赶路总能用上,便加急赶了一宿,可算是赶了出来,便遣了我送来,还望姑娘不要嫌弃。”

妙玉拿着这对护膝,脑海中便浮现出黛玉夜里点着灯熬夜的样子,心中感激非常。

“替我谢谢你们姑娘,劳她挂心了,等我回来,一定去拜见。”

丹羽笑着应了,妙玉留她多待一会儿,她笑说还有话要带给贾瑶,妙玉这才放她去了。

妙玉整顿好了行囊,便带着人离开了,因着史溁担心路上有什么山匪等劫路的,便将从那次宫变后,府里训练出的一些有武艺的小厮派了过去,又嘱咐驾车的管事,只许走官路,不许走小路。

且每到一处,必然要先去府衙拿荣国府的帖子请了当地差役护送,不许怕麻烦,而闷头赶路。

史溁一直送到门口,这才回来,忽闻贾政与王氏一起上门,急忙赶回荣庆堂,不知二人一起到来所为何事,毕竟自从分家之后,只有贾政回来过几次,王氏这还是第一次。

他们二人如此,毕竟要说的事情不小,自己得好生应对,思量间便回到了荣庆堂,果然见了贾政与王氏在此等候。

史溁落座便问及贾政与王氏二人此来有何事,贾政略一沉吟,开口向史溁说道。

“母亲,眼下有这样一件事,我心里拿不定注意,便过来问问母亲的意思。”

史溁见他说的含糊便问道:“是什么样的事,如何拿不定注意?”

贾政犹豫着说道:“今日我下衙的时候,给国子监讲经的于翰林找到了我,说听闻宝玉天资聪慧,想收了他做学生。”

王氏也跟着说道:“于翰林还说,若是宝玉拜入他门下,宝玉便也可以去国子监读书了,不必费心寻找名额。”

王氏觉得当初贾珠就是在国子监里面读书,十三岁便中了秀才,那国子监必定是个极好的去处,因而有了这样的机会,她不想放过,又怕史溁不知其中利益,直接拒绝,便将可以从中得到的好处赶快说出。

史溁听了便是一皱眉,她先不问那突然冒出来想要收徒的于翰林是什么人物,而是问贾政把宝玉天资聪慧一事是如何传出去的,现在又有多少人知晓。

“听着倒是一件好事,不过,咱们家与那位什么于翰林没什么来往,他是如何得知宝玉之事。

我见先生收徒都是先见了面,亲自考校一番,见果然有天资,这才会收下。

宝玉整日在家里学堂读书,他们二人也没见过面,怎么就敢这么笃定地上门提出收徒一事?”

贾政被史溁问住,他和于翰林见面,于翰林首先就是对着宝玉一顿猛夸,说什么宝玉大才,不该被埋没在家中学堂里,应该到英才云集的国子监,那才是有才之人该去的地方。

言语之间又多谈及到国子监读书的好处,贾政便不可避免地动了心,一直到回到家中,都反复念叨此事。

不过,他因为宝玉之事与史溁详谈过,知道史溁的打算,又见宝玉在周先生的教导下,果然进步神速,便又不怎么确定。

他苦思了一夜,不曾做出决断,便将此事与讲给了王氏听,又将自己的考虑告诉给了王氏,王氏衡量半日,便说她心里赞同宝玉去国子监,贾政心中仍有犹豫,便带着王氏一起过来,好商议此事。

不想史溁一语中的,贾政没想那么多,也回答不出。

“这......于翰林倒是没和我说过......”

史溁见贾政这副样子,多半是被人一说,他脑子一热就过来了,便叫人去荣禧堂将躲在屋里不知道在搞什么的贾赦叫来。

贾赦总上朝,应当知道这于翰林到底是怎么回事,期间史溁只问及贾瑜、贾琚几个孩子,对王氏急切的眼神,只作看不见。

没一会儿,在自己书房里面不知做什么的贾赦,就被史溁派去的碧玺唤了过来,一来他便开口说道。

“母亲换我来何事?我正在找书呢,不想听着丫头说是急事,我这就赶来了。”

史溁因将贾政方才所说的事情与贾赦说了,直言问贾赦可听说过那于翰林是什么人。

“确是有要紧事要问你,你二弟说,朝中有一位姓于的翰林找到他想要将宝玉收入门下,你对此人可有印象?”

贾政如今见着贾赦那种别扭的感觉少了许多,这件事又事关宝玉的前程,他不去想其他,也跟着问道。

“大哥,那于翰林学问如何,我离京几年,并不怎么认得他。”

贾赦也皱眉思索起来,他打交道的多是六部之人,也多有宗室勋贵,不过,管人读书这回事,他也总共就是在做大学士那个时候,看了几眼,也不怎么熟悉,可是全家人现在都指着他,他只好挖肠搜肚一般,想自己有没有听谁说过于翰林什么。

贾赦皱眉想了一会儿,突然想到他在从行宫回来后,好似听去查三皇子母家的陈裕说过那么一次,这位于翰林好似在给三皇子做老师。

“呃......我想起一件事,那于翰林应该是当今指派给三皇子讲经的,他除了翰林院和国子监之外,便只做这个了。”

“三皇子?你确定么?”

史溁听到贾赦提起三皇子,脸色愈发严肃了,开口问贾赦,贾赦确定了陈裕确实是这么说的后,点了点头,说道。

“可以确定的,这件事又不是秘密,只是咱们家之前没关注过这个,所以才觉得不确定。”

史溁点头,见贾政的眉头已经皱了起来,便知他虽然迂腐,却也知道与皇子扯上关系的利害,于翰林的这般行为,已经引起了贾政的警觉。

贾政已经反应过来,可是王氏却没有,她眼中焦急之色愈发明显,史溁不给她开口的机会,便对贾政说起宫里的元春的九皇子。

“政儿,当今如今正值壮年,膝下皇子不少,除了将要成人的三皇子和四皇子之外,六皇子,八皇子还有咱们家娘娘所出的九皇子也都在。

我上次进宫和娘娘也谈及宝玉的前程一事,娘娘说不急,须得一步一步稳抓稳打,我觉得娘娘极有眼光,你觉得如何?”

贾政得知那于翰林与三皇子有这般联系之后,心中的那种担忧将喜色尽数冲散,又听史溁提起元春所出九皇子,更是心中一动。

当今年岁不大不小,往后的事情谁都说不定,而且,太上皇新丧,这一朝算是才开始,行事更应该小心谨慎,这个时候与三皇子扯上一丝关系不是好事。

而且,贾政思及九皇子正在健康长大,也没听说有什么缺陷,顽疾,将来也是有可能坐上那个位置的,因此便做出了决定。

王氏原是看到了好处,她急于将宝玉培养成才,好彻底稳住自己的地位,不想差一点就落入别人的圈套之中,更是心头猛跳。

她不由得想到,若是她和贾政没有来荣国府走上一遭,说不定在自己的劝说之下,贾政便答应了于翰林这件事,那才是真正的后悔莫及。

宝玉投入于翰林门下,不就相当于选择了三皇子,连带着别人也会认为贾政是三皇子一派的人。

贾政的行为势必要让人以为这是宫里元春的意思,就是她的好外孙,九皇子也会被人划入三皇子旗下,低人一头。

元春是正一品贤妃,那三皇子的生母,不过是一个没有封号的妃子,哪有元春身份尊贵,一旦有了联系,三皇子将宝玉握在手中,三皇子的生母便可以借此要挟元春与她方便,她这便是叫元春在宫里难做。

王氏心中暗道:“这三皇子看着不声不响,心中倒是好歹毒的算计,自己莫要遂了他的心意。

而且,若是将来九皇子能......那自己岂不成了承恩侯夫人,那时自己是当朝太后之母,皇帝的亲外祖母,除了元春还有谁能比自己尊贵?”

思及此处,王氏与贾政相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的意思,两人统一了意见,便由贾政开口说道。

“娘娘慧眼,我等不及,宝玉在家里进学极好,至于于翰林......我便回绝了此事。”

史溁念及宝玉身上的那宣扬的人尽皆知的祥瑞之兆,开口说道:“你也不必强硬地回绝,反倒是得罪了他,他门中学生必然不少,若是记恨在心,找你麻烦便不妥了。

你只需对他说,家中祖母疼爱,不舍得宝玉出外进学,且宝玉还小,一切都等宝玉成年再说。”

贾政听了觉得史溁这个说法极好,京中谁人不知,宝玉是其祖母的心头肉,说是家中老太太不舍得顺理成章,自己不会因此得罪了于翰林和三皇子。

有了这样好的借口,于是,贾政满口答应下来,恰巧宝玉和水溶他们下学,来荣庆堂请安,宝玉并水溶、卫若兰以及贾家子弟们进来,几人都是生的极好模样。

水溶身上有王爵,卫若兰更是卫伯府上的嫡长子,这么一论起来,宝玉的身份最低,不过此时看来,宝玉在两人之中,未曾逊色,贾政见了愈发满意。

贾环虽然比宝玉差些,不过在一众贾氏子弟中,亦十分出挑,贾政十分欣慰,只叹自己后继有人。

因着贾政和王氏在这里,水溶几人也没多待,史溁知王氏心疼宝玉,便叫王氏和宝玉去宝玉屋里,只留贾政在此说话。

贾政本想多教导一下宝玉,奈何史溁这边不放人,只得作罢。

王氏见了宝玉心中慈母之心爆发,到了宝玉屋里,只搂着宝玉说他高了瘦了,宝玉心中亦惦记着王氏,见王氏说着说着就要伤感,他急忙出言哄了起来。

王氏这才笑了起来,见宝玉身后书童李贵手中提着书箱,便问及今日可有功课,得知了宝玉今日先生给留了不少功课。

王氏急忙便推了宝玉出去,让他去寻水溶他们几个做功课,自己则是留在宝玉屋中,叫了宝玉屋内伺候的一干丫鬟小厮们过来,问及宝玉起居之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