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越红楼:开局成为贾府第一人 > 第555章 巧婢心思

王氏以前在府里的时候,每次到宝玉房中都要寻丫头们过问宝玉的事情,宝玉不觉有什么,只带着书童李贵去了。

今日王氏与贾政一来,宝玉屋里的丫鬟们就都知道了这件事。

有不在屋内的,也都被人找了回来,就等着王氏过来询问这一遭,她们回来以后,立刻收拾了屋里的东西,又各自寻了活计来做。

所以一直到宝玉和王氏进来的时候,她们都在忙碌,王氏知道她们必然是有准备的,也不戳穿。

只寻了几处平时不收拾,这么一会子时候,收拾不好的地方检查了,见她们做的可以,便也没有多为难屋内的丫鬟。

“玛瑙,嗯,你到了宝玉屋里应该改了名字,你如今叫什么?

王氏在屋内的椅子上面坐下,点了站在众人前面居首位的玛瑙出来回话。

又因为事多,她没问宝玉到底给玛瑙改了什么名字,因而先问玛瑙之名,再问其他。

玛瑙恭敬上前跪拜,口中搭道:“二爷给我起的名字叫似锦。”

“四紧?”

王氏一时摸不清这是哪两个字,于是追问了一句。

“有什么出处吗?”

玛瑙因回答道:“是出自一句诗,若待上林花似锦,二爷当时正读到这首诗,便给我起了这个名儿。”

王氏听了在心里记下,准备等回去使人问问这句诗是什么意思,点头说道。

“上林花似锦?那必然是花团锦簇的,听着倒是个热闹的名字,那就先这样吧,宝玉既喜欢,就随他去。”

玛瑙跪在王氏面前,王氏仔细地观察了她的神色,见玛瑙对自己谦卑顺从,并没有仗着老太太的势,在自己面前耀武扬威,心中满意几分。

宝玉在荣国府里住着,玛瑙又是老太太身边曾经的大丫鬟,她不想为难,便笑着叫她起身站着回话。

“你起来吧,说说宝玉最近都吃了什么,用了什么?

口味可有什么变化,我瞧着你带着她们做的不错,可见是用心了的。”

玛瑙依言起身,笑着对王氏说道:“二爷如今最爱吃的还是糟鹅掌鸭信。

如今正是糟鹅掌的好时候,咱们已经选了好的备下了。

点心也是如从前一般,喜吃松瓤鹅油卷酥。”

似锦顿了顿,然后说道:“二爷这季做了四十套新衣裳,用的都是上用的缎子,和从前一样。

只是如今二爷读书写字多了,文房四宝费的多些,也都及时让小厮们去采买了,都是二爷喜欢用的样式。”

王氏见似锦句句都是宝玉,且没提老太太心中对似锦的态度愈发满意了,她笑着拉过似锦,又摘下自己头上的金簪子赏给似锦,夸她能干。

了解了宝玉的近况,王氏便让一屋子的人都散了去,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她则是去了宝玉的卧房,今日是袭人当值,她便和似锦一起,跟在王氏身后进了宝玉卧房。

宝玉的卧房此刻被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王氏在床边坐下感受了一下,果然软硬适中,宝玉睡在此处不会难受。

王氏将宝玉屋内里里外外都看了个遍,似锦与袭人二人和王氏带来的丫鬟彩萍跟在身后,看了半日,贾政那边还没有消息传过来说要回去,王氏乐得多在宝玉屋里多待一会儿。

现在宝玉屋里的事情都由似锦来管着,那些小丫头们虽然都畏惧王氏,可是到了要紧的时候,还是得来寻似锦来拿主意。

王氏便放了她去料理,袭人则是留了下来,似锦离开,这内室里就剩下王氏、彩萍还有袭人三人。

袭人上次就没找到机会和王氏搭话,这回有了机会,她急忙好言好语地奉承着,见王氏进门来只微微抿了一口茶,便揣摩出王氏可能不喜欢壶里泡的茶,急忙寻了宝玉素日说过在王氏处喝的茶出来换了,亲自奉给王氏。

袭人原是老太太指过来的,可也排在当初的英红之后,在英红出去养病时,还是王氏亲口提了袭人做总管丫鬟,虽然提了袭人不久,她便随贾政一起去了平安州,可是事关宝玉,她比别的事情都伤心,因而王氏对她也算是有印象。

王氏后来打探过史溁将袭人换下,又拨了玛瑙过来的原因,心中对袭人颇有意见,这做人奴婢的,不应该有这么大的心思,袭人之举,便是排除异己。

王氏听了对袭人很不喜欢,此刻见袭人小心翼翼地侍奉自己,口中说的不是为自己某前程的话,而是都是宝玉做学问的事情,事事讲的详细,心中那种不耐烦淡了一些,她也想知道宝玉详尽的事,便笑着予袭人坐下说话。

袭人受人冷眼多了,察言观色的功夫也见长,哪里不知王氏这是见她有用才施以恩惠,不过,她所求的便是如此,笑着应了,却未曾坐下,走到王氏身后为她揉肩。

“二爷这些时候,对读书之事喜爱了不少,主动寻了不少书回来,便是晚上也不曾停歇。

便是闲暇时候,二爷也多和北静王爷一起讨论问题。”

王氏听得连连点头,见袭人说的这样明白,她便好奇地问袭人道:“宝玉现在在读哪本书,你可知晓?”

袭人回忆了一下,记得宝玉与她们几个说过,先生讲的好似叫‘中庸’,且说了先生将那些枯燥的篇章讲得极为有趣,便笑着回答王氏道。

“我不识得几个字,也就能看看账目,却也听二爷说,已经念到了四书中的中庸。”

王氏对学问也不怎么懂,只知历来科举之人都要将四书五经读透,宝玉如今读的是正经书,她听了高兴,便笑着对袭人说道。

“如此才好,我原见宝玉不怎么喜欢,心里还发愁,不想他大了懂事了,也能做些正事。”

袭人见王氏笑得开怀,胆子更大了一些,笑着对王氏说起了宝玉和几个姊妹之间的趣事,王氏心里惦记着宝玉的这个爱和女孩子玩在一起的毛病,也听得认真,只见袭人说道。

“太太,现在经常来府里住着的是史大姑娘,邢大姑娘,还有老太太使人接回来的妙玉姑娘,林姑娘原也在府里住上几回,只是姑老爷放心不下,也没住两日。”

宝玉也到了提前相看婚事的时候,王氏没明着说,也盘算多日了,更是因为分家后,与薛王氏之间大吵一架,姐妹之间撕破了脸不说,还动了手。

想到当时薛王氏这个从小就不如自己的妹妹,那副得意讽刺的嘴脸,王氏便下定决心,一定要给宝玉找个好妻子,将来宝玉光宗耀祖了,给她挣回凤冠霞帔,到时她一定要去看自己妹妹的脸色,必定十分精彩。

要想给宝玉寻一门好亲事,那必然是要在达官显贵之家寻找,离得近的便是他们贾史王薛四家,还有就是贾敏嫁去的林家。

林如海现在不比从前,身上有了伯爵,连带着贾敏都是伯爵夫人,有了这么一层关系,王氏心中将那些对贾敏的成见,都忘到了脑后。

上次贾敏生产,她也确实是被家中事情缠住了走不开,她忙完事情后,从去林家贺喜的下人口中得知了林家门庭若市的情况,只恨自己当初让油糊了心窍,竟然没去。

薛家她是肯定不会考虑了,她现在只要一想到薛王氏那张脸,就觉得闹心,王家这一代便没有合适的人,便只剩下史家和林家可以略微考虑一二。

听袭人主动提起两个姑娘,王氏便装作不在意地问道:“史大姑娘从小便常来府上住,宝玉与她是玩惯了的,可是他们姊妹两个又拌嘴了?”

史湘云的性子爽直,与宝玉一样深得老太太的宠爱,他们二人脾气却都不小,也因为小事吵过嘴,不过两人吵过之后,没多久气便都消了,也不记仇。

王氏以此作引,想袭人多说一些,袭人笑道:“史大姑娘一直都是这个性子,这两年性子倒是好些了,总共也就拌了两回嘴,不到一个时辰便都好了,也不用人劝。”

见王氏只看着她,又说道:“说到这里还有一件好事要告诉太太。”

王氏不知喜从何来,便疑惑地问她:“这能有什么好事,你且说来听听?”

袭人笑道:“二爷自进学,便少往姊妹们的卧房里面闯了,便是去三姑娘那里,也都是只去书房,坐坐便走的。”

王氏不想宝玉有如此转变,心中称奇,她们从小时候便没扳正的毛病,如今竟这么莫名其妙的好了,王氏心中除喜不自胜外,又对这位周先生的本事佩服不已。

“他总归是好的,如今不使人为他操心,我便心安了。”

袭人见王氏如此高兴,也笑着说道:“要说还是太太有福气,原我也是听说了卫家二爷便被家中的落魄姊妹缠上,闹出许多事情来,想着多劝二爷几句,不想二爷不是那样的人,白担心了一场。”

卫若兰之二弟,便是现任卫伯夫人亲生子,卫伯夫人娘家远房亲眷来府里投奔,便是有意结亲,那家里两个女儿,同时缠上了卫若兰和卫伯夫人的亲生儿子。

卫若兰被她们搅和得心里烦,又怕真的被人算计了,将来必定受卫伯夫人钳制,便说要用心苦读,带了铺盖到了荣国府,如今就住在荣国府的客院里头。

卫若兰搬过来的原因就不是秘密,袭人并一众丫鬟小厮很快就知道了缘由,袭人这么一说,王氏顿时觉得心惊肉跳,那卫家的两个哥儿就是年长的卫若兰,也不过比宝玉大一些,就一经出现了这样的事。

荣国府内丫鬟这么多,又有邢氏之侄女邢岫烟和郎家那个妙玉在这里,若是也出了这样的事,那就不好收场了。

王氏想到这里不由得变了脸色,拉住了袭人的手,将她转到身前来看着袭人说道。

“我的儿,原是我错怪了你,我听人说因为你办事不利,老太太这才换了你下来,现在看来竟不是这样。

我瞧着她们就是嫉妒你办事妥当,故意挤兑你。

好孩子,这些小意思,你都不必放在心上,将来你自然比她们有福气。”

袭人见自己这番话说道了王氏的心里,不禁更加卖力起来,只说道。

“二爷虽然已经改了,却也素来爱往姊妹们身边闹,就怕别人说了闲话去。

二爷品性好,人又和善,若是有人乱嚼舌根子,说了什么歪话出去,传扬起来,二爷的一辈子名声该怎么是好呢。

便是后来澄清了,也终究不似没说过的好,我们这些在二爷身边伺候的人,总要替二爷注意着点儿。

就是有了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只管将我们这些人顶出去,不叫二爷出事。”

王氏听了袭人这话,心中又惊又叹,不想自己之前竟没有发现袭人这等有贤良心思的人,她一想到当初李姨娘便是用那样低劣的手段,引了贾政上钩,随后闹出如此事端来,心内更是百感交集,只对着袭人爱怜道。

“我的儿,我不常在宝玉身边,幸而宝玉身边有你,我也算是可以安心了。

你保了宝玉,便是保了我的命,往后的日子,我可是把宝玉交给你了,你放心,你对宝玉这样有心,我必然不会辜负了你的这番心意,便是将来奶奶进了门,我也是最信你的。”

王氏这样说,几乎是明着许诺了给袭人宝玉姨娘之位,袭人心中惊喜不已,但是她稳住心神,只说自己不求回报,更是不敢奢求能如此侍奉宝玉,王氏听了更是欣喜非常,拿出银子亲自赏了她,又嘱咐她事事多留心,下次若是有机会,还要和袭人这般说话。

史溁这边留了贾政,自然不可不说,贾赦将三皇子母家在行宫时,便开始四处笼络人的事情告诉给了贾政,贾政听了更是连连说自己绝不再与和三皇子有关的人家来往。

贾赦将这等隐秘的消息告诉给他,贾政便也将傅试、梅翰林等人落井下石一事说了出来,史溁皱眉道。

“他们二人和那年在咱们家谋职位的贾化一样,都是墙头草一样的人物,得志便谁都不看在眼里,又记恨当初比他有地位之人,待人不如意的时候,便要使人不得翻身才爽快。

如今傅家倒了,只剩梅翰林与贾化二人依旧跟从在忠顺王爷身边,也不知是个什么心思。”

贾赦想了想说道:“母亲所言极是,儿子以为忠顺王爷被当今训斥,他们二人现在看在忠顺王爷是添加血脉的份上,只是按兵不动。

可是内里应该起了别的算计,只是还未曾找到合适的踏板,暂时留在这里,等待时机。”

贾政听了赞同道:“大哥此言不错,别人我不知,可是对于那贾化,我倒是听说过一些事情。

他曾作诗句,‘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可见此人野心之大,不是安于一处之人。”

史溁听了叹道:“幸而后来听说了当初他错判了英莲与冯渊的案子,叫咱们家知道了,断了与他的来往,这才没有惹祸上身。”

贾政听了心中戚戚不已,“可见其人本性如此,当初此人对外曾经宣扬与咱们贾家是连了宗的,都被我澄清了,若是当时胡乱应下,现在怕是咱们贾家也要跟着受牵连。”

要说的事情都说完,史溁便派人去唤王氏,王氏对着袭人叮嘱了许多,随后和贾政上了回贾宅的马车,却在路过东府角门之时

见着贾蓉从外头骑马飞奔回来,面色焦急,因而命赶车的小厮将马车停下,叫了贾蓉来问出了何事。

就见贾蓉一脸急色,开口便对贾政说道:“政老爷,我去给我祖父送灵,到了地方时都没出事,只是我祖父的尸身下葬时却出了岔子,我这正急着去找赦老爷商议呢!”

贾政一听竟出了这样的事情,也不能当做没听到,马车还没驶出宁荣街,便又转了回来。

当时史溁刚换了衣服,贾赦也刚回到他的书房接着找书,就听人说贾蓉来了,贾政也跟着回来了,说是有极为要紧的事。

二人只得急忙收拾好了出来,就见到贾蓉红了眼睛坐在椅子上,一见着人就直接站了起来。

史溁见他几乎要左脚绊右脚,又见他身上孝服在赶路的时候脏的不行,急忙叫住了他,让他好好说话,稳定一下自己的情绪。

贾蓉扶着桌子憋了一会儿,才开口说道。

“老太太,赦老爷,政老爷,我祖父下葬的时候出事了!”

史溁与贾赦都是一惊,两人急忙问道。

“出了什么岔子?”

“人如今可是安葬了?”

贾蓉带着一丝哭腔说道:“还没安葬,我回去的时候,本是已经进了咱们贾家的祖坟,找到了当初太祖父留好了的地方。

不想那日我们抬着祖父的棺椁去的时候,遇见了山洪。

无数碎石夹着泥沙滚落下来,我们只好赶紧逃命,却也有好多人没能跑出来。

我是因为想到有东西忘在家里,走了半路,见着后面跑来的人才知道出了事。”

史溁听了心头巨震,直言问道。

“那你祖父的棺椁……是不是遗失了?”

贾蓉闻听此言更是觉得心痛不已,哭着答道:“是,抬棺椁的几人都被山洪埋了,一个都没出来。

我到那里去看的时候,那里除了一片荒草泥土石块,就什么都没有了,我也不知道我祖父的棺椁被冲到了哪里。”

说完,贾蓉在荣庆堂里痛哭起来,史溁、贾赦等人也是面色难看。

贾赦对贾敬这位哥哥是敬重的,在贾敬死后,还难受了很久,如今听说竟是连尸首都丢了,更是觉得接受不了。

他问贾蓉道:“咱们老家的祖坟,我在我爹去的时候去过,那不止一条路能走过去。

你们既然丢了敬大哥哥的棺材,又埋了族人进去,怎么不从别的路进去找?

还有这么远,你跑回来,如今那谁在那里主事?”

贾蓉哽咽道:“那山塌了大半,咱们能走的几条小路也都不能走了。

我使人报了官,可是那山洪不只这一处,衙门倒是看在咱们贾家的份上,派了人来,我也叫了咱们族里的人和下人们开挖。

可挖了几日都没找到,我爹……贾珍说,要我赶快飞马回来报信儿,咱们该怎么办,讨个主意出来。

老太太,赦老爷,政老爷,如今不只是我祖父棺椁丢了,就是祖宗们的坟也埋在底下,该怎么办啊!”

贾赦和贾政听了一惊,贾政惊得说不出话来,贾赦强忍着不安问道:“蓉儿你再说一遍,你太祖父和我祖父和父亲的坟也都埋了?”

事实如此,贾蓉不敢隐瞒,急忙点头应了,贾赦一拳头捶在桌子上,将桌子捶得极响。

“还能怎么办?那可是咱们贾家列祖列宗安息之地,如今出了这样的事情,就算是咱们贾家族人什么都不做,也要将祖坟修复好。”

史溁思索片刻说道:“修是一定要修的,缺少人手就花钱去雇。

只是这样的变故,咱们一家少不得都要亲自去祭拜。”

史溁转头对贾赦和贾政说道:“你们两个身上有职,需得先告假。

现在宫门应该还没落钥,你立刻收拾进宫一趟,当今陛下言明此事。”

想到他们贾氏子孙都要回金陵祭拜,史溁便对贾蓉说道:“你回去也是一样的准备,你出去又回来,也要去报备。

你儿子太小,这么赶过去怕是不妥,便托给忠闵伯照顾。”

贾蓉自然不舍得自己小小的儿子跟着奔波,一口答应了,就说要回去准备,告辞离开了。

贾政出去寻了王氏,也回去安排回金陵的事宜。

史溁更是将消息告诉给了诸人,又命人去林家报信,贾琏自不必说一并告假,便是宝玉等诸位姊妹也都要跟着一起去。

贾氏嫡支的族人如贾代儒,贾瑞,贾芸,贾芹,贾茴等人也要随行,学堂也不能继续开课,得告诉先生。

一时之间,几处府邸内事乱如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