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四合院之这个男人没有外挂 > 第3章 艰难岁月

四合院之这个男人没有外挂 第3章 艰难岁月

作者:八大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1 17:16:15 来源:小说旗

反复确定东西藏的够严实,仔细擦了擦嘴,确保没人发现自己吃过东西后,又拿出烟锅子吞云吐雾。

且将就吧,虽然现在香烟还没有凭票购买,但哪怕最便宜,七分钱一包的经济烟,也不是他一个农村娃娃抽得起的,得亏原身也有些烟瘾,自留地种了十来颗烟叶,虽不能抽的过瘾,但加上佣兵收入和薅后爹羊毛,节约点,也勉强够日常消耗。

物资匮乏的当下,能有口烟抽不错了,要什么自行车啊。

一锅烟抽完,把烟锅子塞到腰间,又包了些烟叶在身上,从虎皮褥子翻身而起,却觉得屁股蛋一阵冰凉,脱下来一看,脸瞬间黑了下来。

淦,昨儿个还好好的,这是刮哪了?

这他么,总不能就这么露着腚穿出去吧,脸还要不要了。

还算合身的裤子,家里就这么一条,想打个补丁吧,连针线都没有,没办法,只好找出前两年的裤子换上,哪怕不合身,也肯定比漏腚强不是。

在柜子里找出旧裤子换上,巫马还算满意的点点头,颇为欣慰的想着,除了冷了点,其实还行,起码补丁要比之前的裤子要少两个。

七分裤的造型也足够时尚,算是走在潮流尖端了,不错,不错。

自我欣赏一番后,这才施施然赶往村里的食堂,路上不少相熟的村民相互打着招呼,光岸伟正的纷纷表示,今天也要为了大炼钢做出自己的贡献呀。

比如,多砍几棵树,多挖几块土云云。

巫马也随大流,含含糊糊附和几句,已表示自己也是如他们一般,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想要为大炼钢抛头颅洒热血好青年。

或者少年。

跟着人群,在食堂里找个搪瓷缸,接过所谓的早饭,果然不出所料,依稀见底的棒子面糊糊,就这玩意,放后世,猪都得报警说虐待动物。

免费的不要白要不要,巫马毕竟穿越来个把月,该习惯的早已习惯,也不嫌弃,咕咚咕咚喝完,准备跟大部队一起到山里砍树。

炼钢嘛,没有燃料怎么办,只能砍树喽。

至于铁矿石?那是想也不敢想,那么珍贵的物资,都是集中供应国营大厂的,他们村自从各家各户的铁器收缴以后,所谓的炼钢原料,基本就是随便在山上捡些石头瞎烧烧,炼出来就算赚。

炼不出来,那,那就炼不出来呗。

怪象迭生的时代,离谱的操作反而显得如此平常。

可惜的,不提开荒,就连村里原本那些熟地都没种过来,为了炼钢,为了政绩,留下的农业人口实在太少,也难怪有持续三年的‘灾害’了。

跟在人群后,巫马拿着石制的斧头比划两下,深深觉得要是穿越在石器时代,这玩意说不定可以当某个部落传承之宝。

生不逢时啊,石斧君。

“喂,喂喂,巫马,听到赶紧来村委会一趟,城里给你发电报了。”

“巫马,听到赶紧到村委会一趟,城里给你发电报了。”

.......

相熟的村民好奇的看着巫马,“唉,巫马,你城里有亲戚?”

巫马也是一头雾水,挠挠头道:“我不知道啊?”

从小到大,哪怕他爹死之前,也从没跟他说过,自己还有城里亲戚啊?

“巫马,没听到广播么,赶紧去村委会去,今天上午算你一半工分。”大队长气喘吁吁的小跑过来,眼中的羡慕甚至可以溢出来了,“你小子可以啊,还有城里亲戚呢。”

巫马嘴角抽搐,就一个城里人发个电报,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至于么。

别说,还真至于!

城里人那是什么概念,在五、六、七十,甚至八、九十年代,城里人代表了什么?

那是非农业人口,吃皇粮的好伐啦。

人民公社可以看做是斯大林发展模式在国内上留下的一个痕迹,核心就是农业剪刀差,剥削农业,支持工业。

换个简单易懂的词汇。

农奴庄园!

当然,形式要好得多的多,起码没有慈父的《麦穗法令》那样严苛。

‘哪怕私藏一颗麦穗,都应该被枪毙。’

你细品...

这年头的城市户口跟农村户口的差异是极其巨大的,不客气的说,这时候的阶级是完全锁死的,甚至比印度的种姓制度还要严苛。

城市户口免费的粮和屋,农村户口无尽的税和苦,跃迁的途径,也只有那几条,日子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绝望。

城里人,哪怕是扛大包的临时工,只要勤快点,养活一家三四口人都不是什么难事,可农村人呢,光是三粮五钱,就够人受的。

49年建国初期,国家一穷二白,经济是一贫如洗,是领袖高胆远嘱,困难面前他相信群众依靠农民,号召全国民众必须以粮为纲,大力开荒种地,深挖洞广积粮,以农村带动城市,以农业促进工业,以农养工,农工结合。

于是,全国人民吃的粮食,开支的经费,包括基本建设,如扒河治水,修桥补路,造电站建水库等等,都由农民来承担,且都是无偿奉献。

为了加快国家建设,58年提出‘大炼钢’,‘人民公社’以生产队为单位,向农民征收名为“三粮五钱”。

何为三粮?就是公粮,议价粮,征购粮。

公粮就是不计报酬无偿奉献,支援国家。

议价粮也叫爱国粮,就是低于市场价,按规定数量必须上交国家。

征购粮也叫余粮,就是跟市场同价也按规定数量必须卖给国家,一斤不能少。

所以农民一年苦到头,最后所剩无几,年成好的还能糊嘴,灾害年还要饿肚子。

再看五钱,就是农业税,公积金,公益金,村提留,乡统筹。

当时工人平均工资每月24元(一类地区),农民干一天10工分,价值5分钱,市场鸡蛋每个8分钱,农民干一天挣不到一个鸡蛋钱,这还不算农民根本没有的鸡蛋票。

老百姓真叫老百姓,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不管收成好坏,必须首先把国家这碗装起来。

农民无怨无悔,每年要到粮站交两次,当时都是土路坑坑洼洼,交粮时没有手扶机械,都是平板车,小车挑抬推拉,最多老牛助阵。

交粮场景也壮观,一片车牛行人,都在排长队等候,好天交粮也快,阴雨天就糟了,有的不合格要来回跑几次,标准是晒干扬净,有时候几百斤粮食拌来拌去好容易卖掉了,再经三粮五钱七除八扣,基本空手回家。

所以,自从1958年,内阁通过户口管理登记条例以后,全国城乡二元化就已经形成壁垒。

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连新生婴儿的户口都得随着母亲,从那以后,成为城里人,就成了无数农村人无上的追求。

连那些农村的大婶,教育小孩时,都会说,好好读书,长大后做一个城里人。

光是巫马穿来后,就听说了不少,不是这个村里的村花找了个城里五十多的工人;

要不本村最健壮的男子汉,找了个偏瘫的城里姑娘,家里人喜笑颜开的送过去当了上门女婿;

再不然就是哪个村的姑娘走大运,找了个只瞎一只眼的城里少年,引得同村少女妒忌不已,伙同几人暗中揍了一顿云云。

突出一个离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