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大明鹤来堂佚案录 > 第四章 赶路

大明鹤来堂佚案录 第四章 赶路

作者:王烟臣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01 18:47:42 来源:小说旗

长夏风日清。

对于庄稼汉而言,秧苗已经插好,一年中难得的农闲时分开始了。

老少爷们烫一壶绍兴老酒,唱唱耘秧山歌,是很适意的活动。

王家大房拥有几千亩好地,主要的作物是水稻和棉花,还有小麦,夏收之后,须要犒赏一下庄户。

在村中打谷场上搭了棚,再请村子善烹饪的妇人来相帮,席面上六个冷盆,三汤三炒是必须的,跟喜宴的区别只是少了一道寓意着甜甜蜜蜜的八宝饭。

王恒代表辰玉大兄赶往不同的村子,连吃了三天,小才作为长随,分担了一些敬酒的差事,吃讲祈的仪式才圆满结束。

又过几日,二房奶奶周氏生的小赞虞百日,王衙前大办酒席,热闹了数日,王宅门前车如流水马如龙,王恒人前迎宾,忙得脚不沾地。

这十几日大鱼大肉,小才吃的油反(吴语),清清淡淡地喝了两天粥才养回来,他道:“朱夫人调令一大家子这许多产业,当真不容易,王三老爷如今赋闲在家,料理田产,官面往来派他是再合适不过的。”

王恒笑道:“大姆娘用我,是长辈吩咐小辈,我只有听从的份,就是根大叔同我说甚么,我也只当是他同僚,从来都是有商有量的。若是用我爹,还要与他做些官样文章,旁人不说,根大叔听他,还是他听根大叔的?”

小才摇头道:“王三老爷也不十分老,正当壮年,难道就此困在家中。”

王恒蹙眉道:“现下他脱了官袍不久,身上还有着官气,自然是不容易,时间久了,姿态放低,总还有他的差事。”

辰玉公子自华亭回府,知七郎从书院归来,预备着九月里去南京国子监坐监,上门来指点了王恒一番。

辰玉公子点明王恒是荫监,不必很在时文上用功,去了南监应酬必然多,第一要务是学作诗,纵不能一口气吃成胖子,学成一个才子,也要格律不差,文辞通顺,用典蕴藉。

辰玉公子随身带着他少年时读过的王维摩的五律诗,李太白的七绝,老杜的七律,让王恒细细读了,七日交一首诗去南园别业给他评点。

王恒学问稀松,作诗更是差强人意,勉强交了两期《咏荷》《咏红菱》,算算日子已是八月初八,便跟朱夫人告了几日假,同小才去云间县吃喜酒去也。

小才备的贺礼是两匹上好湖绸,王恒的贺礼是一幅镇湖苏绣。

因是出远门,让王家船夫天蒙蒙亮就启程,州桥河埠头启航,从幽深苍碧的致和塘,摇到水面开阔的盐铁塘。

盐铁塘经过新丰市,向南迤逶迤而去,在黄渡汇入吴淞江。

舟行吴淞江多时,午后才到达云间县城。

王恒让船夫回太仓,与小才步行三里路,来到东湖,问过路的老丈,说是进茉花庄,要从此处乘摆渡船进去。

近黄昏的天光,归人匆匆,渡船上挤满了人。

王恒与小才上船得早,各自占了个座位,后来的人,挤得一双脚都悬空着。

有个穿长衫的老先生,开口一口苏白:“诸位看官,苏州府吴江县出了一桩奇案,姨太太淫奔丧命,三文钱小隙奇冤。”

吴江县与云间县是邻县,往来极密切的。

这位老先生看样子是个说书先生,三言两语勾起了一船人的好奇。

老先生被挤得脚都站不直,便道:“看官,让我一脚之地,同诸位分说分说这吴江奇案。”

众人纷纷让出一块空隙,老先生的屁股很快,马上坐了下来。

众人便道:“吴江奇案,说来听听。”

那老先生捋了捋胡须,笑道:“这吴江奇案,官府还在审理,待我问清楚了,再说与诸位听。”

小才偷偷笑道:“这说书先生甚是滑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