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汉风云之少年王莽 > 第146章 加冠.不祥之兆

大汉风云之少年王莽 第146章 加冠.不祥之兆

作者:挺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2 01:44:45 来源:小说旗

春季正月,正值好时节,春暖花开。阳光温柔地穿透薄雾,洒在长安城的街市上,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辉。

高祖庙,晨曦中更显庄严与神圣。《三辅黄图》所言非虚,它坐落于汉长安城安门大街以东、长乐宫西南,占地广阔,约六顷三十亩四步,换算为现代计量,即是平方米的一方净土。

主殿巍峨,东西长69米,南北宽41.4米,气势恢宏,能容纳天地之浩渺。

庙内,便殿静谧,宛如高祖休憩时的悠然之地,莫过于那十口各重十二万斤的大钟,它们静静地悬挂在庙宇的深处,每当有重大仪式,便会响起,声震百里。

今日,正是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皇太子加冠典礼及谒拜高祖庙的庄严时刻。

砰……砰,砰

十口大钟在同一刻被敲响,砰,砰,砰,那深沉而悠远的钟声,穿透了薄雾,回荡在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

刘骜步伐沉稳,缓缓步入高祖庙。面容凝重,在高祖的灵位前,三跪九叩。

与此同时,刘欣身穿采衣、缁纚,在众人的服侍下,一步步走向庙内。

四周的乐声悠扬,一排排童子身穿采衣,高唱着:“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歌声回荡在庙宇之间,为这场加冠典礼增添了无尽的庄重与肃穆。

礼官的高声呐喊:“皇太子加冠!”

整个高祖庙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刘骜与刘欣身上。

刘骜亲自为刘欣带上冕冠,那冕冠上镶嵌着珠宝,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象征着皇权的尊贵与荣耀,声音在庙宇内回荡:“刘欣,你以后就是大汉的储君,肩负着传承汉室基业、守护万民安宁的重任。

刘欣听后,郑重地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这一刻起,他的命运将与大汉的兴衰紧密相连,必须承担起这份责任。

礼官再次高声宣布:“皇太子加冠礼成!”话音刚落,童子们的歌声也随之变得更加激昂。

刘骜与刘欣一同走出高祖庙。阳光透过云层,为他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庙宇外,早已等候多时的群臣见状,纷纷跪倒在地。

朕继承高祖宏大之业绩,德行不能安抚治理天下,百姓怨声载道,天不保佑,至今未有皇子,天下人心无不寄托,定陶王刘欣。仁爱孝顺,可继承天命,今册封刘欣为皇太子,封楚孝王孙刘景为定陶王,赐诸侯王、列侯金,天下当为父后者爵,三老、孝弟、力田帛,各有差。”

大赦天下,改元绥和。宋典手持诏书,声音洪亮的说道。

黑压压的一片,如同潮水般涌动,他们的声音汇聚成一股洪流,响彻云霄:“臣等恭迎皇太子!”

刘欣站在那高高的台阶之上,目光穿越层层跪拜的人群,更多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份认知让既激动又忐忑。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大典筹备进入**之际,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之间风云变幻,乌云密布,如同墨汁倾泻,迅速地吞噬了太阳的光芒。

那轮象征皇权至高无上的太阳,此刻竟被黑暗逐渐侵蚀,天地之间一片混沌。

强风骤起,吹得衣袂翻飞,大臣们面面相觑,惊骇难掩,纷纷抬头望向那片不祥的天空,此乃不祥之兆。

长安城内,百姓们也纷纷走出家门,抬头仰望这不寻常的天象,议论之声四起。“看啊,日食出现了,这可是不祥之兆啊!”“是啊。

人们的脸上写满了忧虑与不安,街头巷尾,家家户户,无不议论纷纷,心中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感愈发强烈。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面前,大典的筹备工作不得不暂时搁置。

刘骜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但很快便被坚定所取代,下令继续大典,但需在仪式中加入祈福环节。

大典继续,刘欣身着华丽的皇太子服饰,头戴冕冠,在祭祀官的引领下,

刘欣缓缓走向祭坛,祭坛之上,香烟缭绕,祭品罗列,手捧玉璧,虔诚地向天地宣誓。

就在这时,忽然一阵清脆的钟声响起,打破了沉寂。

那是来自庙内深处的钟声,宣告着加冠大典的圆满结束。

刘欣从祭坛上缓缓走下,神态依旧从容不迫,抬起头,望向那片被黑暗笼罩的天空,内心无比的忐忑不安。

夜幕降临,长安城内灯火通明,犹如繁星点点落入凡尘,每一盏灯火下都聚集着一群群议论纷纷的百姓。

街巷间,乃至每一户人家的门槛上,人们的话题都离不开白日里那场惊心动魄的日食。

“你们瞧见了没?那太阳就像被天狗咬了一口,一点点消失了。”一位老者捋着花白的胡须,神色凝重地对围坐在他周围的孩童们说道。

孩童们瞪大了眼睛,满脸的好奇与敬畏。

“可不是嘛,我听我爹说,日食乃是不祥之兆,预示着国家将有大事发生。”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青年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道。

话语立刻在人群中引起了一阵骚动,大家面面相觑,心中都不免生出一丝不安。

“呸呸呸,别胡说!咱们大汉朝国泰民安,哪有那么容易出事。”一个胖乎乎的妇人连忙打断了他,边说边用力地拍了拍手中的簸箕,似乎是想用这种方式驱散那不祥的预感。

“话虽如此,可今日皇太子加冠便遭遇日食,这总归不是个好兆头。”一个士子模样的年轻人摇着扇子,眉头紧锁,语气中带着几分忧虑。

引起了更多人的共鸣,大家开始低声交谈,议论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氛围。

宣室殿内,火光摇曳,映照着一张张或凝重或思索的脸庞。

刘骜的目光在群臣间缓缓扫过,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而微妙的氛围:,太常丞对于今天日食的事,为何不在预测之中?

队伍之中的太常丞身形一颤,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颤抖着嗓音:“陛下,微臣……微臣亦是不解,按古籍所载,日食之象虽有预兆,却难精确至时日,加之近日星象混乱,实在是无能为力啊。”说着,“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浑身颤抖。

太常丞,身为大典负责人,处置不当免除去官职,贬为庶民不得再录用,刘骜冷峻面容,直视着下方跪拜的太常丞

还有今日之事,日食乃天地异象,自古便被视为警示,但是区区日食,不足以动摇根本,诸位爱卿能够稳定人心,避免人心惶惶,知道吗?刘骜看向群臣们,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警示。

臣等谨遵陛下圣诏。

群臣鞠了一躬,纷纷退下,不敢再多说什么。

队伍落在队伍最后的刘向,没有离去,转身迈到刘骜案边,从兜里抽出一本奏书,放在案边。

刘骜结果奏书看了一看,里面都是写着一些自从王氏上位以来灾难频发,以及今天日食的关系。

刘向清了清嗓子,拱手说道:,陛下“《春秋》有云:‘日有食之,亦孔之丑。’日食是天谴,是对人间秩序的一种警告,请陛下警惕王氏,多多防备。

刘骜挥了挥手:,刘卿所说的都是子虚乌有,这些灾难怎能怪一个家族呢,朕已经知道了,你还是下去好好休息吧。

刘向无奈叹了一口气,只能低着头,转身离去。

刘骜望着眼前的奏书,今天这场日食,成为了他心中的一根刺,得想办法解决掉,一方面搞得人心惶惶,得安抚人心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