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汉风云之少年王莽 > 第147章 经筵辩论

大汉风云之少年王莽 第147章 经筵辩论

作者:挺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2 01:44:45 来源:小说旗

太子宫建筑有甲观、画堂、丙殿和后堂。位置在长乐宫内,附属建筑先后有思贤苑、博望苑,在长安城覆盎门外。

太子宫内,今天是经筵日,十分的严肃。阳光斑驳地洒在甲观的大殿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与焚香的气息。

刘欣端坐于高位,面容肃穆而专注。

大殿两侧,廷臣们或站或坐,手持经卷,神情各异,分别有王莽,师丹,孔光。马宫,刘歆,刘向,杨雄,班稚,王仁,王闳,即在此旁听的董贤,王寰。

则备茶粥和点心,以供廷臣们小憩时享用,整个太子宫内,一片庄重而和谐的景象。

西汉的帝王教育而言,廷臣入内殿讲经乃偶尔行之,不是常制,且无侍讲之名。

师丹手持书卷,声音洪亮地解释道:“《诗经》中写道:‘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刘欣提出了各种疑问,师丹都一一解答,此诗却有所不同,偏偏选中丑陋、狡黠、上位者连老鼠也不如,诗人不仅痛斥,以免玷污‘人’这个崇高的字眼。至于所刺的‘在位者’是谁,所刺何事。”

孔光讲解《尚书》,马宫讲解《春秋》。

刘欣听着《尚书》,向孔光提出疑问:“为何《尚书》有两个版本,起于孔鲋‘鲁壁’藏书,另外一个由秦末伏生所传?”

孔光拿起案上的粥茶喝了一口,清了清嗓子,解释道:“孔鲋藏书其字迹不清晰以及不正统,真正正统的是至今流传久久的《尚书》。”

刘欣点头。

然而,刘歆却不甘沉默,走了出来反驳道:“光禄勋,此言差矣。孔鲋藏书在断墙中得到古文,《逸礼》有三十九篇,《书》有十六篇。天汉之后,孔安国没来得及翻译,左氏丘明所修的《春秋》都是古文旧书,多的有二十多篇,藏在秘府,隐秘没有公布。与原书相差很大,便公布旧藏,校订旧文,用这三种书,校订学官传授的经传,经有的脱简,传有的错编。”

此话一出,殿内马宫、师丹、刘向以及孔光纷纷皱起眉头,心中暗想:这个刘子骏到底想干什么?难道他想否定现在的《尚书》吗?

王莽在一旁看在眼里,心想:这个刘歆啊,真是不惜得罪在场的人,也要证明是对的,只不过现代考证说明了。两者都有瑕疵。

师丹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刘子骏虽言之凿凿,孔鲋所藏之书,字迹模糊,流传千年的尚书相提并论?伏生所传之尚书,历经秦火而存,其珍贵程度,岂是孔鲋藏书可比?”

刘歆毫不退让,眼中闪烁着对真理的执着:“孔鲋藏书其价值不可小觑。且不说《逸礼》三十九篇,《书》十六篇之珍贵,单就其内容而言,与现传尚书多有不同,伏生所传,难道就不存在错漏之处?学术之道,贵在求真,而非盲目崇古。”

二人你来我往,言辞犀利,大殿内的气氛一时变得紧张而热烈。大多数人,马宫、刘向、孔光等,均倾向于支持师丹的观点,认为伏生所传的尚书历经时间考验,更值得信赖。

刘歆的坚持,在他们看来,想要推翻的现在尚书成果,动摇到儒家的根基。

王莽见状,刘歆虽有才学,但今日之举,若任由事态发展,恐怕会引发不必要的纷争。

王莽缓缓起身,轻声说道:“子骏见解,确有其独到之处。孔壁之书与伏生所传尚书,各有千秋,今日之辩,无需过于执着。”

刘歆神色稍缓,深知王莽此言,既是对自己的解围,随后退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不再言语。

师丹也知适可而止,便也坐下,不再追究。

刘欣见辩论告一段落,便开口说道:“今日之经筵,实为难得,诸位各抒己见,本宫以为,学问之道,贵在争鸣。孔壁之书与伏生所传尚书之争,不妨并存共赏。

此言一出,大殿内一片哗然,廷臣们纷纷点头称是。刘欣的这番话,既体现了胸襟与气度,又彰显了对学术自由的尊重与鼓励。

太阳渐渐西斜,大殿内的光线也变得柔和起来,经筵终于接近尾声,刘欣宣布散场,廷臣们纷纷起身告退。

王莽走在最后,刘欣叫住了他。

刘欣面露忧郁,眉宇间透露出一丝挥之不去的阴霾,“老师,近来学生因为一件事而烦恼。”

王莽微微一笑,那笑容中蕴含着深邃的智慧与从容。“殿下,臣已略知一二。您是不是在为上次加冠大典之上的日食而烦恼?”

刘欣点了点头,神情更加凝重。“请老师指点迷津。”

王莽悠悠地开口:“请殿下放心吧,日食乃自然天象,古往今来,多有发生,并非殿下一人所独见,殿下聪慧仁厚,深受陛下喜爱,朝中大臣也都认可殿下的德行和才能,身为储君,岂能因区区天象而动摇心志?”

刘欣眉头微微舒展,心中的疑虑仍未完全消散。“老师所言极是,加冠之日出现日食,非同小可。民间已有流言四起,称此乃上天警示,预示这个太子之位难以稳固。”声音中带着一丝苦涩与无奈。

日食虽异,却也是自然规律之一。殿下若能借此机会,秉持初心,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以恭敬之心侍奉陛下,以谦逊之心对待同僚,又何惧流言蜚语,殿下当知,真正的力量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心,定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王莽踱步到窗前,望着渐渐暗下来的天空,继续说道。

刘欣望着王莽,眼中闪烁着感激与敬佩的光芒。“老师一番话,犹如醍醐灌顶,令学生茅塞顿开。学生定当铭记在心,不负老师厚望。”

王莽眼中满是欣慰与期待。“殿下能如此想,乃国家之幸,百姓之福。臣愿随侍左右,共谋国事,为殿下分忧解难。”

此时,大殿内更加昏暗,刘欣向着王莽深深一拜,然后转身离去,脚步也变得轻快有力起来,王莽的话,彻底解开了他的心结。

另外一边,刘向迈下台阶,一脸阴沉,看到前面的逆子刘歆,从背后踢了他一脚,骂道:,你这是要干什么,想和众人为敌吗?

刘歆转过身去摸了摸屁股,理直气壮的说道:,有何不可,本来就是如此,父亲为何又跟这些人同流合污?

此话一出,刘向只能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这个儿子真是越来越难管了,转念一想,还是随他便吧,将来还不知道要走多远,随后默不作声,转身离去。

…………………………

夜色依旧深沉,新都侯府书房内的灯光却似乎更加明亮。

自从日食之后,外面流言四起,不管是长安还是三辅,人心惶惶,都说刘欣不能担任这个太子之位,原涉站在面前,汇报近来的长安内外情况。

王莽坐在椅子上,翻看着史记低头说道:,命令王盛,在最近的长安日报上,有意无意的登上这件事,将这些事闹得越来越大最好,还有那个贲丽找到了没有?

原涉继续说道:,已经找到了。

王莽抬起头抚摸着书本:,很好,给他慢慢透露一些事情,然后咱们静静等待着。

原涉点点头,立马转身去执行。

书房内更显寂静,只有王莽一人沉浸在权谋的棋局中,轻抚着书脊,贲丽,这个关键的棋子,已被悄然安置在棋盘上,只待时机成熟,便可发挥关键作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