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 > 第91章 银子都去那里了

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 第91章 银子都去那里了

作者:老子到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2 13:48:58 来源:小说旗

“是啊,皇爷爷,人干吃不胖是因为肚子里长蛔虫,但是一个国家六千万人忙活了十几年;

老百姓依旧困苦,朝廷依然国库亏空,你猜这是为什么?”

朱雄英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深意:

“大明开国这十几年,没有什么天灾,最多局部有点动乱,但是今年都洪武十六年了;

这六千万人口忙活十几年的钱去哪里了?”

他微微皱起眉头说道:

“皇爷爷,您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朱元璋听到自己大孙的话,脸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幽幽地说道:

“大孙,咱明白你说的话了,一个人干吃不胖是肚子里有蛔虫,一个国家几千万人忙活十几年;

百姓穷苦,国库亏空,那这个国家里也一定有一群大蛔虫。”

朱标听到这里,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的心中涌起一阵不安,这空印案和胡惟庸案才过去几年;

自己这好大儿,是想撺掇他皇爷爷兴大狱啊。

想到这里,朱标连忙上前一步,脸上露出严肃的神情,说道:

“雄英,不得妄言,国家大事自有朝中百官处理,你一个**岁的娃娃掺和个什么劲?”

“父王,我说掺合百官的事情了吗?”

朱雄英抬起头,看着自己的父亲,眼神中带着一丝倔强:

“我只是想要告诉皇爷爷和你,大明六千万百姓的劳动成果被利益集团侵占了;

并且还是合法侵占的。”

“就算大明律法,都管不了他们。”

朱雄英的声音在宫殿内回荡,字字句句,如重锤般砸在众人的心间。

朱元璋听到自己好大孙的话,原本沉稳的坐姿瞬间有些松动,脸上满是震惊与急切,连忙问道:

“大孙,你认为这银子都去哪里了?”

朱雄英听到朱元璋问话,神色变得格外庄重,一本正经地说道:

“还能,去那里,第一个就是那些世家大族,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可不是随便开玩笑的。”

他微微抬起下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笃定。

宋濂听到朱雄英的话,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连忙摇头说道:

“那还有什么千年的世家,那些门阀世家早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了。”

“就比如我们大明这一朝,最多有点商人,小地主。”

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肯定,“那些财阀、世家早就湮灭在唐末、南宋和元朝了。”

朱元璋听到这里,缓缓点了点头,对宋濂的话表示赞同。

朱雄英看到连朱元璋都开始认可这个事情,脸上闪过一丝无奈,说道:

“皇爷爷、宋师,一个国家的财富不会凭空出现或者消失,只会转移。”

“以南宋中后期为例,一年的国家收入高达一万万贯。”

“这可是,比我们大明去年的一千七百万两银子岁入高出不少,因此,这片大地上曾经有很多银子;

这些银子哪里去了。”

“你们或许会说,被前元给带走了,但是这次北伐我们可是把北元彻底给灭了。”

“前元宝库里,银子和珍宝折合现银,也就八百万两银子左右。”

“那就有一个问题了,中原大地上的银子哪里去了,您们能想的到吗?”

他微微停顿,眼神在朱元璋和宋濂脸上来回扫视,“或许,你们也想到了!”

“就是那些死灰复燃的千年世家,他们经历过大汉末年的征战,也经过过五代十国的洗礼。”

“隋朝初期,五姓七望就是典型,他们隐藏起来的力量比朝廷都强大。”

“当然,唐末他们又被皇朝屠杀一遍。”

“但是,宋朝的海运又让他们再次富庶起来。”

“包括元朝也一样,只要他们交税,元朝朝廷就不会对他们斩尽杀绝,苏州的苏家和沈家就是如此。”

“他们掌握这大量的物资,无论是盛世,还是乱世,他们都在榨取这这片土地上的钱财。”

“哪怕到了王朝末年,主脉族人遭遇屠杀,他们的支脉在新朝依然可以快速崛起。”

“要不了多少年就会复苏、崛起,成为新的主脉。”

“所以,这些千年的世家从来没有消失过,这是改头换面,在新朝继续积累财富。”

“新朝要复苏,需要他们的帮助,就不会苛责他们。”

“所以,他们无论是盛世还是乱世,都在积累。”

“比如,世修降表的老孔家,我敢打赌,把他们家抄了,能搜出来三千万两银子都打不住。”

“清河崔家,也不会少于一千万两银子。”

他的脸上露出一丝自信,仿佛对这些家族的财富了如指掌:

“南岭张家、福建郑家,家产恐怕都在千万两以上,这才是真正的富可敌国。”

朱雄英看到朱元璋听到自己所说的话后,整个人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连忙着急地说道:

“皇爷爷,你想干嘛,这是人家几百上千年,祖辈传下来的。”

“虽然原始积累很血腥,但是到我们大明这一代,这些银子早就洗干净了。”

“您可不要无缘无故,打他们的主意。”

朱元璋听到自己大孙的话,努力压制住内心的冲动,脸上依旧黑沉沉的,说道:

“大孙,你这是什么意思,告诉咱他们这些家族的银子富可敌国,然后又给皇爷爷这么说;

你不会闲着这么无聊吧!”

朱雄英听到朱元璋的问话,轻轻叹息一声,脸上露出无奈的神情,说道:

“皇爷爷,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财富的分配机制出了问题。”

“我们大明执行的标准是士农工商,士最贵,商最贱。”

“但是,这些大商人真的那么贱吗?”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质疑:

“人家一年赚几十万两银子,逍遥快活的时候,我们大明的百官和皇帝;

还在哼哧哼哧干活呢?”

“您还认为,商人不配您收税,商税只收取三十税一。”

“这是谁给大明出的商税制度,就是把朝廷当成要饭的。”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愤怒:

“那些大商人一年营业额百万两银子,然后就给朝廷交三万多两银子的税收;

自己能赚几十万两银子,这分配机制是不是有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