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 > 第96章 沈丰进宫

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 第96章 沈丰进宫

作者:老子到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2 13:48:58 来源:小说旗

“我怎么看,还能怎么看。”

“陶大人无非是拖延之术罢了,毕竟陶大人的家里就是一个庞大的江南士族;

未来陶大人让他们出去祸祸,可能吗?”

“那都是一群吃喝享乐之辈,让他们去大明之外开辟土地,”

朱雄英皱着眉头,眼中闪过一丝厌恶,语气中满是不屑。

“他们恐怕送礼、托关系也不会去。”

“所以,最终还是那些家境贫寒的读书人,承担了这些重担。”

“然而,他们也是不会反对朝廷重开稷下学宫的那帮人,陶大人争取的这点时间,”

朱雄英稍作停顿,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

“只不过,是为了完成世家、大族的利益重新分配而已。”

“等他们准备好,大明的稷下学宫,还能开得起来吗?”

朱元璋听到自己大孙的话,缓缓转头,看向吏部尚书陶凯,神色冷峻,声音低沉却威严十足:

“陶大人,你可是朝廷的吏部天官,吃着朝廷的俸禄,这屁股可不能坐歪了。”

他微微眯起眼睛,眼中闪过一丝警告的意味,“要不然,真的很危险。”

朱元璋这句话一说,陶凯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立马怂了下来,低下头不敢直视朱元璋的目光。

李善长这个时候向前一步,双手抱拳,朗声道:

“陛下,如果真的要重开稷下学宫,恐怕需要召集全国的各派学说的传人来京。”

“同时,也要让各地的府兵打起精神来。”

他微微皱眉,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严防那些世家、大族生事。”

朱元璋听到自己的老伙计李善长这么说,轻轻叹息一声,脸上浮现出一抹疲惫:

“善长啊,这事情就交给你来办吧!” 他摆了摆手,神色间满是信任:

“还有,把玄武大道那块地平整出来,把稷下学宫慢慢建造起来。”

李琪听到朱元璋的安排,连忙上前一步,急切地说道:

“把土地平整出来就可以了,那学宫还是孙儿自己建造吧,工部干活太慢,我可等不起。”

几个朝中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还是没有挡住朱雄英;

这稷下学宫重开,终究是提上了日程。

一群人整整在勤政殿忙活了一个多时辰,殿内灯火通明,众人时而激烈讨论,时而低头沉思。

才把敲定稷下学宫需要的人才给选定了下来,然后,由吏部尚书陶凯出面,向全国发榜文。

就在这个时候,二虎神色匆匆,再次走进勤政殿向朱元璋禀报道:

“启奏陛下,京城首富沈丰带到。” 他微微躬身,声音洪亮,“他现在,就在大殿外边候旨。”

“那还等什么,二虎,带这位沈丰进来。” 朱元璋神色平静,摆了摆手说道。

当沈家家主沈丰走进勤政殿,一眼看到端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扑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

高声呼喊:

“吾皇万岁,大明万年。”

朱元璋却是一脸淡定,神色平静地看着跪在地上的沈丰,不紧不慢地说道:

“沈丰是吧,起来回话。”

“你可是咱京城的首富,更是江南地区的首富,咱问你,这朝廷的商税收多少合适?”

沈丰听到朱元璋的话,浑身猛的一哆嗦,原本就颤抖的身体更加剧烈,扑通一声再次跪倒在地;

脸上满是惊恐,哭喊道:

“草民有罪,不该赚那么多银子,草民愿意把我们沈家的百年积累全部捐给朝廷。”

他声音带着哭腔,不断磕头,“还请陛下饶恕草民一家吧。”

朱元璋听到这里,一脸威严,脸色瞬间变得阴沉,声音冰冷:

“怎么,难道你们沈家有偷税漏税,干了坏法害民的事情,用得着你沈丰这么做。”

“启奏陛下,草民经商每年都把税银交足的,也不曾干过坏法害民的事情。”

沈丰连忙抬起头,眼中满是惶恐,“只是,这些年赚的银子有点多了,担心龙颜震怒。”

“因此,沈家愿意把家产全部捐给朝廷。”

朱标看到这沈丰一脸惊慌的样子,和朱元璋对视了一眼,。

随后,朱标的目光又落在沈丰身上,神色温和地说道:

“沈丰,我大明依法治国,你们沈家不拖欠商税,也没有坏法害民、鱼肉乡里;

不用担心朝廷会为难沈家。”

“父皇和孤今天安排你进宫,就是想问问,这大明的商业目前毛利多少,纯利多少。”

“有没有什么额外的成本,大明定的商税,是否有不合适的地方。”

“请你过来就是让你畅所欲言的,你要是有隐瞒,导致未来朝廷定制的国策出现问题。”

他神色一凛,语气变得严肃起来,“那才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沈丰听到朱标的话,顿时明白了,这是朝廷想借助自己了解一下商业经营的现状。

想到这里,沈丰连忙说道:

“启禀陛下、太子殿下,既然如此,草民就知无不言了。”

他微微躬身,脸上露出一丝恭敬,“如有冒犯的地方,还请陛下和太子殿下恕罪。”

朱元璋看到这沈丰,总算被自己的好大儿安抚了下来,神色缓和了一些,郑重地说道:

“沈丰,你为国家建言献策,无论对错都无罪,今天在勤政殿上,你可以畅所欲言。”

“你说的事情,说不说在你,用不用在朝廷。”

“如果建言有功,朝廷自有封赏,如果建言导致朝廷遭受了什么损失,也和你无关。”

“但是,咱要了解的事情,你必须一五一十的给咱说出来。”

“咱知道,你们沈家的主业是丝绸,你来告诉咱,你织一批丝绸成本几何。”

“售价几何,利润几何,中间有没有其他的额外支出?”

“回禀陛下,我们沈家的主业的确是丝绸作坊,主要生意集中在江浙一带和京畿地区,;

当然,也有不少丝绸,被中间商贩卖到内地。”

“沈家从收购生丝到上等丝绸成品,平均一匹上等丝绸的成本在二两银子上下。”

“然后,沈家的绸缎行销售一匹丝绸,大概是六两到八两银子之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