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 > 第95章 这个世界很大

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 第95章 这个世界很大

作者:老子到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2 13:48:58 来源:小说旗

“当年,前元的那些鞑子,只要给咱们家留下一袋米,就不会有洪武大帝朱元璋。”

“只会,有一个顺民朱元璋了。”

朱元璋说到这里,再次叹息一声,脸上露出一丝欣慰,说道:

“大孙,咱大概理解你的意思了,如今的大明百姓,虽然仍然算不上丰衣足食。”

“但是饿死人的事情,基本也不存在了。”

“百姓不愿意造反,那些抵触重开稷下学宫的官员、世家、地主哪怕集体抵制也没有任何用处。”

他微微冷笑,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只能是,雷声大雨点小罢了。” 他

“他们闹的小了,各地地方官和三法司就能处理。” 他

“如果真要造反,他们没有百姓的基础,也绝无可能挡得住大明的百万大军。”

朱雄英看到朱元璋终于明白过来了,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连忙说道:

“皇爷爷,您既然想明白了,还担心什么?”

“重开稷下学宫的好处,连国子监祭酒周海周大人都知道;

还有几位老大人,也明白了这百家争鸣的意义。”

“我们,还等什么?”

“要知道,干这事情只有开国君主才能做到,一旦发展到文官集团开始影响军队的地步。”

“就再也没有,干这事情的基础。”

朱元璋听到自己好大孙的话,微微皱眉,脸上露出一丝犹豫,连忙说道:

“大孙,咱明白你的意思了,朝廷需要这些知识、学说可以小规模引进,没必要搞这么大阵仗吧。”

他微微摊开双手,试图寻找一个折中的办法。

“如此,依靠儒门发展起来的百官、世家、地主等,也不会抵抗的太厉害。”

“这样做的话,更有利于国家的统治。”

国子监祭酒周海听到朱元璋的话,眼睛顿时一亮,仿佛抓到了什么救命的稻草,连忙说道:

“陛下,您这办法最为合适,既能解决大明遇到的问题。”

“还不会造成儒门的反弹,影响到大明的根基,这简直是一举两得。”

朱雄英看到这周海,已经开始退而求其次,脸色一沉,也不装了,沉声说道:

“皇爷爷,您难道忘了三个时辰内,可以朝游东海暮苍梧的事情了。”

“这个世界很大,孙儿估摸着是大明的几十倍。”

“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我们要把大明铸造成日不落帝国,但是没有朝游东海暮苍梧的手段,想都别想。”

“商朝时期传下来的古籍,曾经有商朝人在和周武王的军队战败后,向北而去。”

“他们先是上北数千里,然后建造大船穿越过一片海峡。”

他一边说着,一边在空中比划着,仿佛在描绘着古人的迁徙路线。

“踏上一片陆地,他们从陆地上一直朝南走,陆地延绵数万里。”

“这比大明大了数倍,传说有人思乡心切;

他们到达最南端的天涯海角之后,又向曾经的故土返回。”

“他们整整用了三代人的时间,才回到了曾经祖先居住的土地上。”

“皇爷爷,一个个小小的倭国,都有那么大储量的金银矿。”

“那片绵延数万里的土地上,到底有多少财富,恐怕我们想都不敢想。”

“当然,前元的成吉思汗建立的四大汗国,皇爷爷应该也知道,但是那位大汗在巅峰时期;

屠灭上百个国家,一直打到欧罗巴的多瑙河区域,横跨一万多公里。”

“这是多大的国土,如果我们大明固步自封,靠海风吹动那些木船。”

“一辈子恐怕也走不了那么远。”

“毕竟,就算是巅峰时期的前元,靠马蹄也管理不了这么浩瀚的土地,所以,他们的仗白打了。”

“如果我们要是有一天能制造出日行五千里,甚至一万里的飞机,那一切都有了可能。”

“您忘了,王叔们以后终究是要分封到海外的。”

他微微转头,看向朱元璋,眼中满是期待:

“甚至那些公侯勋贵,也可以把他们派遣出去,为大明开疆扩土。”

“这一切的根基都在重开的稷下学院,墨家被压制一千多年的木鸾技术,该升级一步了。”

“到那个时候,飞机的面世并非没有可能。”

他微微扬起下巴,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

“甚至,孙儿希望我们大明的水师战船终有一天,可以变成钢铁铸造的战舰。”

“这些战舰一天可以行驶千里以上,哪怕大海中有三五万里的航道;

我们三四个月的时间也可以跑一圈。”

他微微比划着,仿佛在规划着未来的航海蓝图。

“皇爷爷,这个世界一直都在变,而中土大地一千多年来;

王朝一直在轮回,从来没有变过。”

“通过,成吉思汗和商朝时期的那代先辈我们已经知道,这个世界上,国家众多。”

“我们一直固步自封,但是在足够的时间尺度下,总会有那么几个国家会造出新一代的战舰。”

“到那个时候,我们大明何以自处。”

陶凯听到这里,也完全愣住了,脸上写满了惊愕,心中暗自感叹:

“这皇长孙一个九岁的孩子,连朝游东海暮苍梧的事情都整出来了。”

“还有,这个世界的构成,他娘的几万里的大陆,都被他整出来了,话说,这三代时期的古书内容;

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想到这里,陶凯连忙上前一步,脸上露出焦急的神情,说道:

“皇长孙殿下,诸王分封的事情,还早着呢。”

他微微摆手,试图让朱雄英冷静下来。

“这事情,是不是一样一样的办。”

他微微眯起眼睛,仿佛在谋划着什么。

“毕竟,如果朝廷能从倭国带回来大量的金银,那也可以把大明内部的这些世家、大族;

整到外边祸祸那些金毛鬼去。”

“这样,大明的动荡也可以轻一点。”

“微臣,请求暂缓重开稷下学院。”

他微微躬身,语气中带着一丝恳求。

朱元璋看到自己的大孙,一番长篇大论之后,连吏部尚书陶凯都松口了;

微微转头,直接看向朱雄英,脸上露出一丝无奈,说道:

“元芳,你怎么看,不对,串台了;

大孙,你怎么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