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 > 第109章 南下打草谷

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 第109章 南下打草谷

作者:老子到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2 13:48:58 来源:小说旗

“并且还带去了大明最好的造船技术,随着十八个民间造船厂的加入;

原本一年的工期,可以减少到三个半月的工期。”

“四个月的时间,这些新造的水师舰船,就可以在松江府码头完成集结。”

“陛下放心,我们工部一定不会误事。”

梁国公蓝玉听到薛祥的话,也出班说道:

“启奏上位,微臣这段时间也在和汤帅一起训练水师,我们现有的舰船刚好可以用于训练部队;

不会耽搁四个月后,水师的出发。”

朱元璋听到他们的话,稍微安心了一点,然后郑重的说道:

“你们都干的不错,不过,攻占倭国之后,必然需要治理当地,那么大两座金山、银山;

咱们大明总不能用当地人管理吧。”

“咱计划成立东瀛总督府,吏部尚书陶凯,如此管理倭国需要不少官员;

你安排一下吧!”

吏部尚书听到朱元璋的话,脸色顿时难看了起来,这能做一个地方总督的;

最起码也得是侍郎,或者是地方上的巡抚提拔吧。

但是,这可是去倭国当巡抚,这谁愿意去,不要看着倭国有金山、银山;

这可是无数文臣、武将入股过的。

谁要是敢打这倭国产生的利润,八成会死的很惨,毕竟,把一个人放在聚光灯下看;

能不出事情吗?”

想到这里,陶凯苦涩着说道:

“启奏陛下,远渡重洋去做官,恐怕想回大明一趟就比较难了;

微臣担心很多人会有抵触情绪啊。”

一旁一直看热闹的朱雄英听到吏部尚书陶凯这么说,古怪的说道:

“陶大人,总督可是特殊的官职,能被派外海外的总督,八成会加兵部尚书衔;

这可是大明的从一品大员。”

“这种位置都有人有意见,大明的官员不会读书读傻了吧?”

“我们大明九成以上的文官,可都是读圣贤书出来的官员,要是让他们去海外做官;

他们还唧唧歪歪的找事情,那就让都察院开始反贪。”

“只要查出来贪墨六十两银子的,全部剥皮萱草,本殿下相信一定有官员愿意去海外做官的。”

朱雄英这话一出,满朝官员浑身猛的一哆嗦,都在心里暗骂。

“这皇长孙朱雄英就是个狼灭,自己不愿意离开中原这花花世界,就开始反贪;

话说,都察院是这样用的吗?”

“真踏马的坑啊!”

朱元璋看到自己大孙的神助攻,也是叹息一声说道:

“你们都是科甲正途出身,当知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北宋的范仲淹,都知道以此诗句明志。”

“你们学习了这么多前贤古书,总不会连这些最基础的学识都不懂吧?”

朱元璋看着这群人还是在做缩头乌龟,目光落在左都御史詹徽身上说道:

“詹大人,你执掌都察院,从即日起,都察院加强大明官员的廉政建设;

凡是贪墨六十两以上的,直接把他们查处掉,按照大明律法处理;

该抄家抄家,该剥剥皮就剥皮。”

百官听到朱元璋竟然开始来真的,浑身猛的一个哆嗦,都在心里狂骂:

“朱元璋这个屠夫,他不会是来真的吧。”

想到这里,不少官员都是额头冷汗呼呼直冒。

朱元璋看到这一幕,再次对着吏部尚书陶凯说道:

“陶尚书,我们大明的官员如果有人愿意去海外做官,并且交出这些年的贪污所得;

可以连升两级,让他们带着家人去海外大明的飞地上做官。”

“要是他们是被都察院查出来的,就等着被砍头吧;

别说,咱不给他们生的机会。”

陶凯听到朱元璋的话,瞬间无语了,心里吐槽道:

“我的陛下啊,您老这是逼着他们去海外啊,这一手草料,一手大棒的玩,真的合适吗?”

不过,陶凯虽然心里这么想,嘴巴上仍然非常的诚实,连忙说道:

“谨遵陛下旨意!”

政策已经落实下去,那些人要被发配到海外,要看他们为官以后的所作所为的命数了。

就在这个时候,朱元璋再次看向户部尚书吕昶说道:

“吕大人,去年有三个省份欠收,咱免了百姓一年的粮税,这国库是不是有点撑不住了。”

“启奏陛下,南京、洛阳、北平的粮仓只能够消耗两个月的;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毕竟,去年大明三个省欠收,能稳定地方,让老百姓活下来已经不错了。”

“但是,粮库缺粮食的问题,还真得需要解决;

否则,万一今年再出点意外,大明就麻烦大了。”

户部尚书吕昶的话已一出口,满朝文武顿时紧张了起来,这不紧张不行啊;

这仓库的口粮可是有自己一口的。

现在只够吃两个月的,这还玩个屁的。

百官在奉天殿上叽叽喳喳的探讨了起来,毕竟,按照目前的情况,连京城都得两个月之后都的断粮;

这形势也太严峻了。

礼部尚书刘仲质连忙出班说道:

“启奏陛下,去年河南、江南省、湖广部分地区大旱;

目前粮食皆不足。”

“老百姓的余粮加上野菜勉强可以撑到新粮下来,但是朝廷的粮仓可是供给百官、军队;

还有大城市的老百姓的。”

“毕竟,像应天、北平、洛阳这种大城可是有不少没有土地的;

如果,我们的存粮食不足于扛到新粮下来,我们麻烦就大了。”

“微臣建议,通过粮船从两广地区调集一部分粮食,支援北方,只要能撑到新粮食下来;

我们就可以撑过去。”

朱元璋看到礼部尚书刘仲质这么说,摆了摆手说道:

“军粮已经由特殊仓库调拨,现在朝廷的粮仓还可以保证两个月的使用。”

“大明内部调集粮食,只有两个办法,第一个问那些大户买粮;

不过,朝廷面临的情况,他们也知道。”

“从去年到今年的粮食价格,已经涨了三倍,别说朝廷买不起,就算买得起也不能买;

这会让那些商人搜刮大量的银子。”

“户部右侍郎沈括,你说咱说的对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