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 > 第110章 一年三熟的诱惑

刚上任的沈括,听到朱元璋的话,连忙说道:

“启奏陛下,您的真言非常对,目前的确不能在市场上买天,不过,如今正是商税变革;

还有各地地方商税局,大量安排人手的时候。”

“他们做了一辈子的商人,都没有一个孩子能有一官半职、光大门楣的;

如今,可以安排一部分大明商税部的官员给到他们。”

“让他们,低价售出自己的粮食;

并且陛下可以颁下圣旨,在国家有难的前提下,赚黑心钱的商人虽然不违反律法,但是私德有亏。”

“对于这些人,虽然他们有能力进大明商税部;

但是,因私德问题,不能入朝为官。”

吏部尚书陶凯听到沈括这么说,连忙插话道:

“沈大人,如此做事恐怕有点不妥吧;

你们这些大商人可是掌握了不少银子,如今国事如此艰难,不应该慷慨解囊吗?”

“都到现在来,竟然还想着拿这些粮食卖钱。”

朱雄英看着吏部尚书陶凯在那里,站着说话不腰疼,脸色顿时黑了下来。

“陶大人,您老没事吧?”

“大明商人的粮食都是买来的,按照大明律法,商业经营买卖自由;

朝廷没有权利管他们。”

“现在沈大人号召全国的商人低价卖粮,本身就是个好事情,你非的让人家把粮食给捐了;

他们恐怕都要破产了,到时候,大明直接进入商业萎靡,损失你陶大人能承担的起吗?”

吏部尚书陶凯直接不说话了,至于户部右侍郎沈括听到朱雄英的话,也是颇为感动;

连忙向朱元璋施礼道:

“启奏陛下,微臣一定联系大明全国各地的大商人;

今年粮食销售价格,只有比平常售价还低两成的份上,才有资格进入新组建的大明商税部。”

“毕竟,商人不义就做不到执法为公;

这也是微臣给他们的一道选择题,微臣估计,在全国商人的努力下,我们可以多扛一个月。”

“但是距离新粮食下来,最快也得五个月时间;

微臣尽力了。”

朱元璋看到这沈括一介商人,竟然给大明解决了一个月的口粮;

还真是出乎自己的所料。

想到这里,朱元璋看着沈括说道:

“沈括,你做的很不错,这段时间你把这件事情办妥当吧;

接下来的问题,咱已经有办法解决了。”

然后,朱元璋向自己的好大儿朱标点了点头。

朱标接到信号,一脸郑重的说道:

“诸位臣公,你们应该知道,越靠近北方,我们大明的粮食亩产量越低;

到了长城以北,一年只能种一季农作物。”

“所以,在过去,一旦草原上遭灾,他们就会南下打草谷,所以,很长一段时间;

我们大明的北方边境一直不稳定。”

“如今,朝廷的到消息,大明以南的那几个小国家水稻种子撒在地上;

就可以自己长出来,最关键的是,一年可以三熟。”

“你们没有听错,一年可以收获三次,那地方对于大明简直就是个宝地。”

朱标话音一落,不少官员呼吸顿时急促了起来。

衍圣公孔希学第一个呼吸粗重的让不少人都听到了,他震惊的说道:

“太子殿下,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这世界上,真有宝地一年可以收获三次稻谷,这对大明就是一个福音啊。”

“衍圣公说的不错,这的确是个好消息。”

“今日,我们的议题就是,是不是拿一些大明的丝绸、瓷器、大明的各种宝贝;

然后,派遣商船南下,换一些粮食回来。”

“至于东南海面上的那些海盗,由大明舰队护卫的粮船,给他们胆子也不敢找事吧。”

孔希学看到朱标面对这种好地方一点都不激动,连忙说道:

“不不不,太子殿下;

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士之滨、莫非王臣。”

“他们在南洋建国,征得我们大明同意了吗?”

“那里,就是一片乱臣贼子组建的国度,我们应该把那一年三熟之地收回来。”

朱标直接惊呆了,古怪的看着衍圣公孔希学,仿佛是第一次认识他;

这货可是大明的衍圣公,怎么也这么暴力了?

难道这所谓的三熟之地,吸引力真的这么大吗?

想到这里,朱标再次说道:

“衍圣公,我们大明也不能这么暴躁吧,看到一点好东西就抢,我们可是礼仪之邦。”

“更何况,那里可是父皇宣布的不争之国;

贸然兴兵,恐怕史官对父皇这一朝,又要颇有微词了。”

史官王玮听到朱标的话,连忙说道:

“太子殿下多虑了,我们史官只会这么记载,大明洪武年间,三省大旱;

洪武大帝朱元璋派遣舰队前往真腊、缅国、占城等国家,进行友好交流。”

“然而,这五六个国家见证到大明的强大后;

直接要求整个国家加入大明,然而,洪武大帝朱元璋屡次拒绝。”

“并且保证他们国家会岁岁平安,奈何这几个国家的国主,死心塌地要加入大明;

大明皇帝朱元璋无奈,在某年某月某日,接受了几国国主的要求。”

“从此,中南半岛成为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朱元璋看到史官王玮都放弃了原则,古怪的笑了起来,然后看着朝中的百官说道:

“各位大人,说实话,那地方确实挺好的;

屁大点的地方,每年产出的粮食竟然不比大明少多少,并且他们还是因为他们没有用心种田的原因。”

“暴殄天物,这也太浪费了。”

“南边的那几个国家要是想加入我们大明,咱肯定是欢迎的;

但是,怎么做到这一点,还需要诸位臣公集思广益。”

鸿胪寺卿方子深这个时候,出班说道:

“启奏陛下,当初制定不征之国国策的时候,南边的七八个国家可是答应过;

每年来我们大明的京城朝贡的。”

“现在除了占城国,剩余的几个国度已经三年没有来了,这就是在破坏盟约;

藐视天朝,他们这是想造反啊。”

“既然如此,大明的天兵就该降临,剿灭这些叛逆之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