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 > 第112章 对付南洋的阳谋

“因此,大明首要任务是征用江浙、福建、两广一带的商船;

让他们去占城国购买粮食。”

“并且向安南国和占城国派出使臣,让他们在大明购买粮食期间,不得开战;

更不得威胁大明的商队。”

“至于东南海面海盗的事情,我们大明毕竟还有近二十艘横渡重洋的战舰;

他们攻打倭国或许不够,但是收拾一下东南海面的小猫贼,还是绰绰有余的。”

“更何况,我们大明的舰队不是在训练吗?”

“刚好趁着这个机会,也当一次实战演习了,不知道安南国给不给这个机会。”

诸位朝臣听到吏部尚书陶凯的话,连忙说道:

“陶大人的话,再合适不过了;

还请陛下咱熄雷霆之怒,先把占城国的粮食运回来,救济百姓;

等到倭国之战结束,再兴起兵戈。

朱元璋看到朝臣已经统一意见,目光直接落在信国公汤和身上说道:

“三弟,看来你得出趟远门了,一路为咱们大明的商船护航;

商船的事情,咱安排户部尚书吕昶去办。”

“你带着将士先熟悉一下水师的海上航行和登陆作战,也算是为攻打倭国积累一些经验。”

“上位放心,末将一定办好此事。”

汤河的话音一落,吕昶也出班说道:

“启奏陛下,户部这就安排下去,保证一个半月内;

把占城国的粮食运到大明的各个大仓,保障大明的粮食安全。”

就这样,即将爆发的粮食危机很快就解决了。

退朝之后,朱元璋带着太子朱标,和朱雄英来到了勤政殿,他一直在唉声叹气;

直呼可惜了。

朱雄英自然知道朱元璋是什么意思,古怪的看着朱元璋说道:

“皇爷爷,饭要一口一口吃,孙儿给你的那张地图很大,我们慢慢来吧;

别说那安南,除了树立榜样的占城国,以后整个南洋所有国家都是我们的。”

“甚至都不需要战争去解决,在大明各个世家和大族之中,他们对土地有一种天然的热情。”

“当时候,我们可以派遣大量的老百姓去南洋各国开垦土地;

这样,不但有源源不断的粮食,流入大明,还稀释了南洋各国的人口组成。”

“比如,这安南国也就两三百万人,而我们大明可是有七八千万人;

我们如果让一百万人去安南种田,凭着我们大明百姓的勤奋,以后安南八成的粮食都是我们的。”

朱标听到自己好大儿的话,直接无语了,连忙说道:

“我说雄英啊,你这办法是不是有点不靠谱了,那安南国王李家一脉又不是大傻子;

咱们大明要是派去一百万人,那安南还是安南吗?”

朱元璋听到朱雄英的话,也是直呼搔主意。

朱雄英却是不紧不慢的说道:

“西平侯沐英的大军,在镇南关集结,大明未来上百艘战舰在海南岛的港口停泊;

安南又侵占了占城国的土地,他们本身就理亏。”

“他们敢不同意吗?”

“我们大明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只是爱种地而已,当然,他们安南要是不喜欢让我们种地;

我们大明也可以把他们种地里。”

“我们大明的百姓去种他们的地,会给他们地租,他们安南的王室还不乐疯了;

要知道,他们这把可是发财了。”

“南洋诸国看到我们大明并没有恃强凌弱,还给安南王室上交不少田税;

他们的抵触自然就会降低不少,加上我们大明远洋舰队的慰问。”

“他们一定会开开心心的,请我们大明去种地的;

到那个时候,大明中央银行和大明的贸易船队同步推动。”

“可以把给南洋各国王室交的粮税,也收回来大半,如此下来,就做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

“皇爷爷,父王,有的地方需要打打杀杀;

比如倭国那些混蛋玩意。”

“有些地方,只需要经济战争就可以了,到时候,南洋各国王室得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毕竟,我们大明到时候会同步推行另外一个国策,那就是生孩子。”

“生一个孩子,国内百姓免税一年,国外的百姓免税五年。”

“嘿嘿,海外的那些土地税,我们压根就不需要收,我们需要的是大明各个市舶司的商税;

还有海外各国,大明人口的膨胀。”

“这样下去,要不了五十年,南洋各国的百姓,有八成都是大明的子民;

到那个时候,就真正完成了和平演变。”

“南洋各国王室,也只能象征性的存在了;

听话的话,每年赏给他们几根骨头,不听话的话,被暴民冲击了算他们自己倒霉。”

朱元璋听到朱雄英的话,感慨的说道:

“大孙啊,你这主意还真是够损的,布局长达五十年;

不过,这办法是不是太慢了。”

“你小子在草原上,可是直接天花开路的,怎么到了南洋各国,竟然花费五十年来同化他们?”

“这是不是有点太费劲了?”

朱雄英看着自己的便宜爷爷一副不解的样子,叹息一声说道:

“皇爷爷,草原的情况和南洋有本质的不同;

南洋各国是孙儿心中的粮仓,需要大量人手完成垦荒,那些土地才能长出来粮食。”

“所以,绝对不能兴起屠杀;

更何况,我们大明将士的生命,没有必要浪费在本身就不想抵抗的国度里。”

“既然如此,通过种田、人口、大明中央银行和贸易占领他们的国土;

才是针对南洋诸国最好的办法。”

“这一次汤爷爷回来后,咱们大明的粮食危机就可以解除了。”

“孙儿,最近又研究了一个好东西,听说墨家的这一代家主墨尘已经进京;

到时候,孙儿要和他一起探讨一下。”

就这样,朱雄英也离开了奉天殿。

朱元璋看着朱雄英的背影,叹息一声说道:

“标儿,咱们前边十几年的谋划好像错了,咱这大孙如今才九岁,就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对待前元,不惜用上天花也要对他们施展雷霆一击。”

“对南洋这些盛产粮食的小国,又可以布局五十年,用以给大明准备一个长期稳定的粮仓;

对于倭国,又可以摒弃一切道义,去抢夺他们的金山、银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