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 > 第125章 改革科举

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 第125章 改革科举

作者:老子到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2 13:48:58 来源:小说旗

“赶紧起来,就算是高兴,也得注意一点仪态。”

哪知道,薛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说道:

“启奏陛下,老臣无能啊;

皇长孙殿下,这才两个月时间,就发明了水泥、蒸汽机、手推犁。”

“还有那飞天的壮举,都让他稷下学宫装备研究院的院长实现了,老臣可是工部尚书;

这些年竟然一样出彩的活都没有做出来,老臣无能啊。”

朱元璋看到这工部尚书薛祥,直接在百官面前破防了,叹息一声说道:

“咱这大孙就是个神童,最近他捣鼓出来的玩意,随便一样都是国之重器;

这种级别的宝贝,哪有那么容易,轻易就研发出来。”

“你薛祥这些年,虽然没有什么开创性功绩,但是也算是称职;

赶紧起来,作为朝廷大臣,坐在地里哭成何体统。”

薛祥看到自己逃过这一劫,这才从地里爬了起来。

这个时候,百官都沉默了起来,因为,今天这皇长孙朱雄英给到大伙的惊喜太多了;

一个个的发明和技术革新,看的大家都浑身直打哆嗦。

朱雄英自然了解他们的想法,毕竟面对自己这个开挂的穿越者,对他们进行的降维打击;

他们不迷茫才怪。

但是这一步必须要走,大明想要强大必须要开民智而强国;

想要开民智首先就要开启这些官员的智慧,不能让他们整天在衙门里尸位素餐。

想到这里,朱雄英看着百官说道:

“诸位大人,皇爷爷说本殿下是神童,我还实话告诉你,本殿下还真不是;

我或许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却不是决定性作用。”

“价值不可估量的水泥,是从工部征用的大师傅王六郎,带着二十个工人没日没夜研究出来的。”

“蒸汽机,和南山铁矿的蒸汽机炼铁系统、手推犁,还有即将成功的船用蒸汽轮机系统;

这些都是,稷下学宫工程院院长墨尘院长,带着数百学子做出来的。”

“还有,就算在此刻,装备研究院的院长陶成道,还在改进我们的大炮和火铳;

一旦完成,那可是能提升大明军队五倍以上战力。”

蓝玉本来听到别的没什么反应,当他听到自己外甥孙正在让人研究新式火炮的时候;

再也忍不住了,连忙问道:

“皇长孙殿下,此事可是真的,能提升大明军队五倍战斗力,你知道这代表什么程度吗。”

“梁国公,本殿下告诉你一组数据你就知道了;

陶院长在大明传统青铜火炮的基础上,采取一体成型的钢铁炮管。”

“炮弹不再是实心铁球,而是黄铜外壳的锥形炮弹,这东西打出去后会炸开;

新一代洪武重炮,可以把三寸宽,一尺长的开花炮弹打出去两里地。”

“炸开之后,杀伤范围十丈有余。”

“这威力可是增加了数十倍,但是这牵扯到工艺改革问题,南山铁矿的部分钢铁材质比较好;

已经达到千炼钢标准,因此铸造炮管,我们已经有合格的原材料了。”

“但是这黄铜炮弹,需要把现有的黑火药威力加强;

还得制造一种叫工业母机的东西,我称之为车床。”

“这个突破很难,需要高强度的合金,因此需要大量的矿石实验,用来制造出更坚硬的钢铁;

这种特殊钢铁,必须可以削铁如泥,如此才能制造出符合要求的炮弹。”

“这是一个漫长实验的过程,需要一点点的突破。”

“或许炮弹需要技术迭代,但是火铳改版成燧发枪的技术积累,却是足够了;

这也是陶院长正在攻克的技术。”

“燧发枪下线之后,这玩意可以射击三百步,两百步外可以击穿牛皮护甲。”

“不管,最难的就是枪管和子弹制造,靠人工手搓,无法量产;

但是只要我们的第一代工业母机突破后,这些东西都不成问题。”

蓝玉听到朱雄英的话,顿时泄气了,他以为这玩意都快造出来了,没想到还早着呢。

朱雄英看到蓝玉和诸位将军开始泄气,却是一脸郑重的说道:

“诸位将军,任何技术都不是一蹴而就,就可以造出来的。”

“随着我们冶炼技术的越来越先进,我们终会把新一代燧发枪和洪武大炮造出来。”

“本殿下今天说这么多,就是向大家解释我从来不是什么天才;

而是,我们大明本就有各式各样的天才。”

“只是千百年的儒家独尊文化,把他们给压制了,所以,我们中原的科学技术才会停滞不前一千多年;

这就是本殿下执意要重开稷下学宫的原因。”

“有些人到现在,还抱着自己怀里的四书五经不放,本殿下早就告诉过你们;

儒家对朝廷的贡献很大,但是只是在识字、明理层面。”

“靠儒家学说推动技术进步,这绝无可能。”

“因此,诸位大人不要抱着老黄历不放了,今天百官和诸位大人都在;

皇爷爷和父王也在,我作为大明的皇长孙,正式向朝廷提一条建议。”

“以后,不懂数算之道的,不可入户部;

如果需要去大明商税局任职,就必须有过从商经验。”

“想要去工部任职,除了读儒家经义,还必须通过稷下学宫工程院的考试;

或者你认为,自己对于营造的手艺比墨家巨子墨尘更强也可以。”

“去河道上为官的官员,必须懂得治河;

否则就回家抱孩子去。”

“我们大明各个衙门不需要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不对,只会读书的可以去编书,去书斋里修史。”

“至于,去地方当县令的,你总得会断案吧;

你要是只会之乎者也,连断案都不会,那朝廷把一县百姓交给他,那百姓们可就要倒血霉了。”

朱雄英这话一出,百官脸色惨白。

衍圣公孔希学差点没有气的跳起来,这皇长孙他怎么敢的,他这是要刨了我们儒门的根啊;

他是不是疯了。

想到这里,孔希学出班奏道:

“启奏陛下,儒家在中原这片土地上行教化之道,从来不敢懈怠过;

千百年来,儒家入仕的官员,可是出了不少名臣。”

“纵观历史,我们儒门的贡献没有任何一家学说可以比的,所以,让儒门学子去学习其他学说;

这是不是不太合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