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 > 第126章 百官惊慌

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 第126章 百官惊慌

作者:老子到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2 13:48:58 来源:小说旗

朱元璋看到时机已经成熟了,看着孔希学幽幽地说道:

“孔希学,你可是圣人家族的当代家主,还被封为衍圣公。”

“既然你认为这些未来各个岗位上的官员,不需要懂这些百家学说,那我们做个实验吧;

明天开始,你去太医院当值半个月,只要你能不出医疗事故,咱就按你说的办。”

衍圣公孔希学听到朱元璋测话,他直接傻眼了;

让自己读读圣贤书、骂骂当朝者,这个自己在行,但是让自己去治病救人,不是让张飞绣花吗?

想到这里,孔希学连忙哭丧着脸说道:

“陛下使不得啊,微臣不懂医术啊,这给人看病如何使得?”

朱元璋听到这衍圣公孔希学的话,只是笑笑不说话。

朱雄英却是再次开口了。

“衍圣公大人,你这不是知道,不懂医家知识不能去做太医吗?”

“那你也应该知道,不懂术算之术无法算账吧;

这不会算账的学子,要是最后去了户部任职,这不是滑天下之大讥吗?”

“你不是不知道这些,你只是为了儒门的声望,宁愿大明的百姓受苦,哪怕黄河决口、苍生罹难;

也不管你们老孔家的事情不是吗?”

“朝廷有没有先进的装备给军队保家卫国,从来不是你们老孔家考虑的问题;

毕竟,就算未来大明也和历史的历代王朝亡了,你们老孔家还可以换一个东家。”

孔希学听到朱雄英的话,浑身冷汗直流。

然而,朱雄英的话还是没有停下,他继续说道:

“你们老孔家可以这山望着那山高,但是,我们老朱家不可以,我们未来输了;

就是身死族灭,所以为了这个国家稳定,为了大明尽量延长国祚。我们没得选。”

“科举制度必须改革,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

那就是,想要当大明的官,识字、明理只是基础。”

“你想当什么样的官,就必须掌握什么样的技能和知识,要是连一技之长都没有;

趁早回家抱孩子去。”

朱雄英这话一出口,连太子朱标都沉思了起来;

至于不少武将看向这群文官的眼神,直接意味深长起来。

毕竟,自己只是朝廷的将军,只要会打仗就可以,但是这些文官以后恐怕要惨了;

搞不好,以后会有一波只会读死书的进士,只能去书斋教书。

想到文官集团要面临的问题,不少武将都笑了起来。

百官都是神情紧张的看向朱元璋,毕竟,最终的决定权在这位洪武大帝手里。

朱元璋看着他们焦急的眼神,却是一脸淡定的说道:

“看到这一幕,咱就想起了前几天,户部出现了一件大事情,那就是开国以来的商税;

竟然只有百分之三,朝廷直接成了要饭的。”

“最后,咱和户部尚书吕昶、吏部尚书陶凯、韩国公李善长等几位大臣商量了半天;

才发现,当初制定商税的时候,竟然没有一个臣工懂商业经营。”

“导致,大明每年损失千万两以上的商税;

自从那个时候,咱就明白了一句话,专业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否则,就非常容易出现不可挽回的大事情。”

“咱大孙今天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咱要是派一个不懂治河的官员去当河道总督;

想想都可怕,真要是黄河危机,就凭一个不懂治河的河道总督,能治理黄河吗?”

“朝廷不能等到未来黄河决口了,再去改变;

明年春闱大考,就的加上除开儒门知识的基本考试,还会增加技能考试。”

“朝廷,将会把需要的官员缺口放出来;

让进士们去自己应聘。”

“自己擅长做什么,就去应聘什么官职。”

“诸位臣工可有异议?”

“不少官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敢搭朱元璋的话茬,没得办法;

刚才衍圣公孔希学已经为大家试过了,差点被这朱扒皮拉去干太医,这谁遭得住。”

朱元璋看到百官没有异议,再次说道:

“既然大家没有异议,那就这样定下来了。”

说完这句话,朱元璋看向刑部尚书开济说道:

“开济,你安排刑部最强的断案能手十人,加入稷下学宫开设刑罚课程。”

“必须保障完成教书育人,其余各部衙门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

去稷下学宫去教书,安排学子提前进入学习。”

“等到他们明年开科取士以后,还得考各科学问,当然,稷下学宫的其他学说也在他们的选修之列。”

“总之,以后大明的官员都得是会下蛋的母鸡;

那些中看不中用的家伙,全部给咱清理出去。”

“今天,年底之前,户部必须对全大明的七品以上官员进行摸底;

合格的留下,不合格的全部赶回老家种地去。”

朱元璋这话,吓得百官浑身一个哆嗦,愤愤在心里问候起朱雄英的老母。

然而,这一切都没有用,随着朱元璋的一声令下,他们不得不认怂。

朱元璋说完这些话后,也不管他们乐意不乐意,就让他们散朝理政去了。

朱元璋看着朱雄英感慨的说道:

“雄英,你今天还真是够直接的,就这么撕开了他们身上的遮羞布;

他们恐怕要急眼了,毕竟,你这和拆了孔家店没有什么区别了。”

朱标看着自己的好大儿也是苦笑一声说道:

“雄英,父王还以为你会在稷下学宫建成之后,再给他们摊牌,没想到这么快就给他们摊牌了;

他们恐怕要在下面做小动作了。”

朱雄英看到自己的皇爷爷和父亲,看向自己都一脸严肃,却是满不在乎的说道:

“那又如何,二十多万京营大军镇守京城;

百姓安居乐业,并且日子过的一天比一天好。”

“他们想复制隋朝末年的事情,恐怕远远做不到。”

“第一,他们可是投资了不少倭国的战争资金,未来刮倭国,比刮大明的老百姓挣得多;

简单的加减法他们还是会算的。”

“第二,就算他们想闹事,也没有任何用处;

他们的实力不够,百姓基础也不够,老百姓只要有口吃的,谁愿意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造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