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是袁术袁公路 > 第40章 酸枣歃血立盟 诸侯讨董兴师

公元190年,凛冬的寒风如刀刃般割过大地,大汉的江山在董卓的残暴统治下摇摇欲坠。此时,天下诸侯收到了袁术以天子之名发出的讨董檄文,纷纷响应,一时间,车辚辚马萧萧,十八路诸侯各率精锐之师:第一镇,车骑将军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诸路军马,多少不等,有三万者,有一二万者,各领文官武将,投洛阳来。

酸枣之地,一时间营帐林立,军旗猎猎作响。各路诸侯的军队鱼贯而入,士兵们盔甲鲜明,刀枪在日光下闪烁着寒光。曹操的军队步伐整齐,士气高昂,他们带着对董卓的满腔怒火,渴望在战场上一展身手;孙坚的江东子弟兵,个个身强体壮,操着吴地口音,眼神中透着无畏与果敢;还有韩馥、刘岱、孔伷等诸侯的部队,虽来自不同地域,但都怀着同样的信念——讨伐董卓,拯救汉室。

营帐之中,气氛热烈而紧张。诸侯们围坐一团,商议着讨伐大计。首先要确定的便是盟主之位,这关乎着整个联盟的指挥权与凝聚力。

“诸位,”兖州刺史刘岱站起身来,双手抱拳,目光扫视众人,神色郑重,“袁绍袁本初,出身名门,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且袁将军素有威望,在士林中备受尊崇。此次会盟讨董,袁将军也是积极响应,号召力非凡。我推举袁将军为盟主!”他声音洪亮,话语中满是诚恳,言罢,还特意看向袁绍,微微点头示意。

此言一出,不少诸侯纷纷点头称是。冀州刺史韩馥率先附和,他轻轻拍了下桌子,说道:“刘刺史所言极是,袁氏一门显赫,袁本初更是人中龙凤,由他来统领我等,必能让讨董大业事半功倍,我韩馥第一个支持!”韩馥向来与袁绍有些交情,且深知袁绍在士大夫阶层的影响力,此时表态,既是真心认可,也有几分想要攀附之意。

北海太守孔融轻抚胡须,微微颔首:“袁本初之名,如雷贯耳,其为人处世也多有可圈可点之处。由他担任盟主,可使我等师出有名,号令得以统一,此事可行。”孔融以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着称,他的这番话,无疑为袁绍增添了不少分量。

袁绍坐在一旁,神色平静,眼中却隐隐透着期待。他身着一袭黑色长袍,身姿挺拔,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举手投足间尽显世家子弟的风范。他深知盟主之位对自己的重要性,这不仅是荣誉,更是掌控天下局势的关键。此刻,听到众人的推举,他心中暗自得意,但多年的处世经验让他懂得要保持谦逊。

然而,话音刚落,便有人提出异议。陈留太守张邈皱了皱眉头,站起身来,双手抱在胸前,说道:“诸位所言虽有道理,但袁术袁公路同样出身袁氏,如今他据有南阳、汝南等地,兵强马壮,粮草充足。且此次讨董檄文,便是由袁公路率先发起,论实力与功绩,袁公路做盟主也当之无愧!”张邈与袁术交情匪浅,且他觉得袁术的实力和在此次会盟中的贡献不应被忽视。

此言一出,营帐内顿时炸开了锅。支持袁术的诸侯们纷纷出声赞同。东郡太守乔瑁站起身,激动地说道:“张太守说得对!没有袁公路的檄文,我们怎能如此迅速地齐聚于此?他的功绩不可磨灭,盟主之位,他应有一席之地!”乔瑁性格直爽,说话毫不避讳,此刻为了支持袁术,语气也变得强硬起来。

袁术坐在位置上,微微皱眉,脸上闪过一丝不悦。他身着华丽的锦袍,头戴金冠,本就自恃出身和实力,本以为盟主之位非己莫属,没想到会遭遇如此激烈的竞争。他轻轻咳嗽一声,提高音量说道:“我袁术自起兵以来,便一心为了讨伐董卓,还天下一个太平。如今我麾下将士众多,粮草无忧,足以支撑起这场战事。我认为,盟主之位,我实至名归!”他眼神中透着自信与骄傲,扫视着众人,试图从他们的眼中找到认同。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支持袁绍的诸侯强调出身和威望,认为袁绍能够更好地凝聚人心,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讨董联盟;而支持袁术的诸侯则看重实力和发起之功,觉得袁术有足够的能力带领大家在战场上取得胜利。

营帐内的气氛愈发紧张,双方言辞激烈,互不相让。有的诸侯甚至站起身来,挥舞着手臂,大声争辩,场面一度失控。袁绍依旧保持着镇定,但心中也开始有些焦急,他没想到自己的推举会遭到如此强烈的反对。袁术则满脸怒容,心中对那些支持袁绍的诸侯充满了不满。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时,曹操站起身来,他双手向下压了压,示意大家安静。曹操身着一袭灰色长袍,眼神深邃而锐利,他清了清嗓子,说道:“诸位,莫要再争了。今日我们齐聚于此,是为了讨伐董卓,拯救汉室,而非争权夺利。无论是袁绍还是袁术,都是袁氏子弟,都有能力带领我们。但此刻,团结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不应因盟主之位而伤了和气,让董卓有机可乘。”曹操的声音沉稳有力,他的这番话,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众人心中的怒火。

营帐内渐渐安静下来,众人都陷入了沉思。袁术缓缓站起身来,他深吸一口气,开口说道:“孟德所言极是。今日我等齐聚,是为了讨伐董卓这个逆贼,而非争权夺利。既然大家如此看重袁绍,我愿让步,自愿为副盟主,协助袁绍共讨董贼,还我大汉太平!”他的声音虽然有些低沉,但却透着坚定。

此言一出,营帐内顿时安静下来,众人纷纷投来敬佩的目光。袁术的让步,不仅化解了这场纷争,也让诸侯们看到了他的大局观。

最终,袁绍被推选为盟主,接过象征指挥权的帅印,激昂陈词后,歃血为盟的庄重时刻终于来临。

营地中央,一座巍峨的祭台高高矗立,台基由巨石堆砌而成,每一块都需数人合抱,历经数日才搭建完成。祭台分三层,层层递进,彰显着天地人三界的庄严秩序。最上层平坦宽阔,可容纳数十人同时站立。四周的栏杆上雕刻着古朴的龙纹和云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神秘的光芒。

祭台之上,一尊巨大的青铜鼎散发着威严的气息。这尊鼎足有一人多高,鼎身刻满了上古的符文,承载着历史的厚重。鼎中燃烧着熊熊烈火,选用的是最上等的精炭,火势凶猛,热浪滚滚,仿佛要将这世间的邪恶都焚烧殆尽。青烟袅袅升腾,直冲云霄,向天地神灵传达着诸侯们的赤诚之心和坚定信念。

仪式开始,一位身着玄色长袍的老者,手持龟甲和蓍草,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上祭台。他的面容沧桑而肃穆,眼神中透着对天地的敬畏。老者先是将龟甲小心翼翼地放在火上炙烤,龟甲受热后,发出细微的爆裂声,裂纹逐渐显现。他俯身凑近,全神贯注地观察着裂纹的走向和形状,口中念念有词,每一个字都仿佛与天地的意志相呼应。紧接着,他又拿起蓍草,双手熟练地摆弄起来,蓍草在他手中上下翻飞,如同灵动的精灵。经过一番复杂而神秘的操作,老者缓缓抬起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神情,向着台下的诸侯们高声宣布:“大吉之兆,此乃天助我等讨董!”

台下的诸侯们听闻,顿时群情激昂。士兵们纷纷举起手中的兵器,齐声欢呼,声音如汹涌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响彻整个营地。欢呼声中,士兵们抬上一个巨大的铜盆,盆中盛着刚刚宰杀的牛马之血,鲜血在寒风中还冒着热气,散发着一股浓烈的腥味。

袁绍作为盟主,第一个登上祭台。他身着华丽的锦袍,外披一件黑色的披风,披风上绣着金色的麒麟图案,在风中猎猎作响。他的腰间佩着一把锋利的宝剑,剑柄上镶嵌着珍贵的宝石,闪烁着寒光。袁绍神色庄重,双手稳稳地捧起一碗鲜血,高高举起,面向苍天,大声说道:“此刻,我等十八路诸侯,齐聚酸枣,歃血为盟。皇天在上,后土在下,今董卓逆贼,祸乱朝纲,弑君篡位,残害生灵,致使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其暴行令人发指,其罪恶罄竹难书。我等身为大汉臣子,食君之禄,担国之责,岂容此贼横行!今日,以血为誓,以命相搏,必同心协力,共讨董贼。

盟誓之下,进则同进,退则同退,有难同当,有福同享。若有一人临阵脱逃,背叛盟约,必遭天下唾弃,神明降罪,家族蒙羞,身死族灭,永无翻身之日!愿以吾等热血,洗清华夏之污;愿以吾等生命,重振汉室之威。不破董卓,誓不罢休!绍今日与诸位诸侯立誓,必当竭尽全力讨伐董卓,若有违背誓言,背叛联盟,天人共戮!”言罢,仰头将碗中的鲜血一饮而尽,而后将碗重重地摔在地上,碗片四溅。

袁术紧跟其后,他身着一袭红色的长袍,头戴一顶镶金的冠冕,显得格外醒目。他拿起一碗血,同样高声立誓:“术愿辅佐盟主,共讨董贼,若有二心,万箭穿心!”说罢,也是一饮而尽。

其他诸侯们按照事先排好的次序,依次登上祭台。他们的服饰各具特色,有的身着厚重的铠甲,有的穿着飘逸的长袍,但此刻,他们的脸上都带着同样的坚定和决绝。

兖州刺史刘岱大步上前,他身材魁梧,声音洪亮:“岱愿为讨董先锋,冲锋陷阵,万死不辞!若违此誓,五雷轰顶!”言罢,将血饮尽。

北海太守孔融神情肃穆,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缓缓说道:“融虽不才,愿以笔为剑,以智为谋,为讨董大业出谋划策。若有负盟誓,天地不容!”说罢,将碗中的血喝干。

当最后一位诸侯饮下鲜血,整个祭台周围一片寂静,只有寒风呼啸而过的声音。突然,袁绍振臂高呼:“讨董!”声音如洪钟般响亮,打破了平静。诸侯们纷纷跟着高呼:“讨董!讨董!”声音汇聚在一起,震耳欲聋,响彻整个酸枣营地。士兵们也跟着齐声呐喊,手中的兵器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奏响一曲激昂的战歌。

此时,营帐外的寒风依旧凛冽,但诸侯们心中的热血却熊熊燃烧,他们坚信,在袁绍的带领下,定能推翻董卓的暴政,重振大汉的雄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