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是袁术袁公路 > 第46章 佞臣进谗言 忠将陷冤屈

我是袁术袁公路 第46章 佞臣进谗言 忠将陷冤屈

作者:烽火戏诸侯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3 05:30:34 来源:小说旗

徐荣此时已抵达荥阳,然而城中兵士寥寥,不足两千人。他的心中满是对董旻的担忧,这担忧如同一团乌云,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董旻虽行事莽撞、刚愎自用,但毕竟是董卓的亲兄弟,在这个任人唯亲被视为理所当然,甚至是一种良好品德的汉末士族时代,董旻的身份举足轻重。徐荣深知,若是董旻遭遇不测,自己恐怕也难以置身事外。

他一边有条不紊地派人安排城防,命士兵们检查城墙的防御工事,准备好滚石、檑木、弓箭等守城器械,将城内的青壮年组织起来,协助士兵守城;一边派遣得力的探子,快马加鞭地去探查董旻的消息。他满心期许着董旻能够旗开得胜,凯旋而归。但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将领,他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万一董旻兵败,他必须提前谋划应对之策。

为了补充军中的物资,徐荣派遣上千士兵带着民夫前往袁术的大营,整理收缴来的钱粮。这些钱粮对于如今兵力薄弱的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而他自己则留下了近两千兵士,坚守在荥阳城中,时刻关注着城外的动静。

徐荣的谨慎和未雨绸缪没有白费。没过多久,前方就传来了董旻战败的噩耗。听到这个消息的瞬间,徐荣的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董旻刚愎自用的痛恨,又怀着一丝希望,盼望着他能平安归来。他深知,董旻是董卓的亲兄弟,在这个时代,任人唯亲的现象屡见不鲜。从汉室以来,皇室分封兄弟为天下侯国,汉初皇室旁系诸侯王势力日渐膨胀,让汉室天子头疼不已,直到武帝推行推恩令才有所好转;司马氏建立晋朝后,同样分封子弟。“举贤不避亲,上阵父子兵,兄终弟及”等观念深入人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董旻的身份就像是一道无形的枷锁,束缚着徐荣。

再者,徐荣原本认为,即便董旻战败,凭借着数万西凉健儿的勇猛,起码也能带回万人,这样一来,荥阳就有足够的兵力坚守,等待董卓的援兵。在收到董旻败北的消息时,他就已经快马加鞭向董卓求援了。然而,现实却如同一记沉重的耳光,将他的希望彻底击碎。

徐荣远远地看见董旻向着荥阳狼狈败逃而来,身边的士卒竟然不足一千。他微微皱眉,心中惊骇不已。数万大军去追逐两万败军,竟然落得如此惨败,这实在是他始料未及的。他深知,如今的荥阳城兵力空虚,一旦袁军乘胜追击,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急忙下令,紧闭城门,不许任何人打开。

董旻赶到城前,看到城门紧闭,而袁军眼看就要追来,顿时大怒。他正要大声呵斥,这时城门缓缓打开。他心中一喜,以为徐荣改变了主意,急忙下令军士进城。原来,徐荣本先是命令王方在城门接应董旻,想着王方本是董旻的部将,或许可以安抚董旻的情绪,让他冷静下来。可没想到董旻竟然败得如此惨烈,袁军又紧追不舍,他担心袁军乘机夺城,于是临时改变命令,不许开城门。

然而,徐荣忽略了西凉军中复杂的派系林立的局面。王方是董旻一派的核心成员,他心里清楚,董旻一旦战死,自己在军中必定会被边缘化,甚至可能在激烈的派系争斗中惨死。权衡再三,他最终还是决定违抗徐荣的命令,下令开城。董旻进城后,王方急忙上前说道:“将军,荥阳已不可守,我们必须即刻离开。”

董旻心中明白,如今的荥阳只有两千兵士,根本无法抵挡紧追其后的袁军。他无奈地点点头,随即同王方穿城而逃。

此刻,徐荣身着一身白色轻甲,身姿挺拔地站在城墙上,神色却难看至极。他眼睁睁地看着袁军顺着董旻逃跑的路线,如潮水般杀进城中。尽管他已经命令弓箭手放箭,一时间,城墙上万箭齐发,箭雨如蝗般射向袁军,可袁军人数众多,前赴后继,终究是无可奈何。

就在徐荣焦急万分之时,探子匆匆来报:“将军,董将军和王将军带着本部兵马从西门逃走了!”

“什么,竖子误我!”徐荣听闻,顿时大怒。他万万没想到,董旻和王方竟然如此不顾大局,弃城而逃。他心急如焚,急忙下令撤退。可此时袁军已经大部分进城,董旻和王方又带走了五百原先荥阳城中的军马,整个荥阳重镇只剩下一千五百多士兵,而且还要分散守护四个城门。再加上董旻和王方这一逃,城中人心惶惶,士兵们士气低落。袁军一进城,城中守军便一哄而散。

徐荣刚一下城墙,就与赵云狭路相逢。论统帅数万大军,在决战旷野之上,此刻的赵云远远不是徐荣的对手。但若是单骑决战,徐荣拍马也比不上赵云。两人交手不到十个回合,徐荣便被赵云打落马下,士卒们一拥而上,将他生擒。随着徐荣被擒,荥阳彻底落入袁术手中。如此一来,汜水关的门户大开,已难以坚守。

董旻和王方领着千余败军,一路马不停蹄地过了虎牢关,向着洛阳奔逃而来。一路上,残兵败将们神色疲惫,脚步踉跄,马蹄扬起的尘土仿佛也带着无尽的颓丧。王方跟在董旻身旁,看着董旻紧锁的眉头和满脸的憔悴,心中暗自盘算着,他深知这次大败,自己和董旻都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必须想办法摆脱困境,而将责任推到他人身上,无疑是一个自保的好办法。

终于,王方按捺不住,忧心忡忡地对董旻说道:“将军,今日我们败北,主公必然怪罪,我等恐有杀身之祸啊。”王方的声音低沉而焦虑,在空旷的行军队伍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颤抖。

董旻心中明白王方所言不虚。虽然董卓平日里对自己颇为亲善,但董卓毕竟是西凉军之主,自己此次造成西凉军如此大败,五万大军如今只回来千余人,董卓就算再想保自己,恐怕也难以逃脱军法处置。他满心懊悔,此刻只恨自己当初没有听从徐荣的建议,他望着远方,神色黯淡,长叹一声:“我实在是糊涂啊,当初若听徐荣之言,何至于此。”

“将军,听说徐荣被俘虏了?”王方又小心翼翼地说道,他微微抬头,目光偷偷观察着董旻的反应,就像一只狡猾的狐狸在试探猎物。

“愧对徐荣啊。”董旻长叹一声,心中满是愧疚,他想起徐荣当初苦劝自己的场景,那时的他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根本听不进去。

“将军宅心仁厚,但徐将军可未必对将军死心塌地。”王方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他故意停顿了一下,像是在给董旻时间消化他的话,又像是在酝酿着更惊人的言论。

“此话怎讲?”董旻疑惑地问道,他转过头,紧紧盯着王方,心中涌起一股不安,他不明白王方为何突然这么说。

“将军知道,徐将军与董璜公子向来亲善。”王方开始娓娓道来,他的声音不高,但在这略显寂静的行军途中,却格外清晰,“这次大胜袁军时,徐荣就是怕将军立功太大,才不许追击。他心里想的,恐怕是董璜公子的地位,而不是咱们这支军队啊。”王方一边说,一边摇头,脸上露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将军执意追击,恐怕也是因为徐荣暗中报信给袁术,才会遭此大败。他就是想看着将军失利,好让董璜公子在主公面前更有话语权。”

“徐荣怎敢如此,借他十个胆子,恐怕他也不敢。”董旻难以置信地说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愤怒,他虽然对徐荣的一些行为有所不满,但从未想过徐荣会背叛。

“将军大谬,袁术和袁绍可是亲兄弟,尚且因名望之争暗通主公。”王方振振有词地说道,他向前凑近了董旻一些,似乎这样能让他的话更具说服力,“将军和董璜公子之争,关乎军政大权。自古帝王之家无亲情,王侯之争无仁慈,在这乱世之中,为了权力,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徐荣如果支持董璜公子,怎么会不敢做此事。他平日里就和董璜公子走得近,这一点将军难道没有察觉吗?”

董旻听后,心中不禁有些动摇,他微微点头默认,可还是有些疑惑:“可是,徐荣现在被俘,这又怎么解释?如果他真的背叛,为何会被袁术俘虏?”

“将军,这其中的缘由再简单不过。”王方信誓旦旦地说道,他的眼神坚定,仿佛他所说的一切都是亲眼所见,“徐荣见事情弄巧成拙,原本他以为能让将军小败,借此打压将军,没想到将军大败,他的计划也乱了套。他怕事情败露,主公追究起来,他吃不了兜着走,干脆投降袁术。我听闻袁术俘虏徐荣后礼遇有加,不曾关押,这就是证据啊。袁术为何要如此厚待一个俘虏?还不是因为徐荣早与他有勾结。”

“确定?”董旻还是有些将信将疑,他对徐荣的印象一直不错,虽然两人之间有些矛盾,但他实在难以相信徐荣会做出这样的事。

“千真万确。”王方斩钉截铁地回答,他拍了拍胸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我在袁术军中安插了眼线,这消息绝对可靠。将军,我们不能再被徐荣蒙蔽了,他这是要害我们啊。”

“可恨徐荣贼子!”董旻大怒,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烧,他想起自己当初对徐荣的信任,想起徐荣在军中的威望,越想越觉得王方的话有道理。他紧紧握着拳头,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若不是他从中作梗,我军何至于此!我定要将此事如实禀报主公,让他得到应有的惩罚。”

“将军,此事刻不容缓。”王方趁热打铁地说道,“我们必须赶在徐荣那边有所动作之前,让主公相信我们。否则,一旦徐荣在袁术那边编造出对我们不利的言论,主公听信了他的话,我们可就万劫不复了。”

“你说得对。”董旻咬牙切齿地说道,“我这就将王方之言添油加醋地汇报给了董卓。他一边说着,一边加快了马的速度,仿佛迫不及待地要将这个“真相”告诉董卓,以洗清自己的罪责,同时也让徐荣为他的“背叛”付出代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