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是袁术袁公路 > 第45章 陷阵破西凉 袁军定胜局

我是袁术袁公路 第45章 陷阵破西凉 袁军定胜局

作者:烽火戏诸侯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3 05:30:34 来源:小说旗

残阳如血,数万人的战场仿若修罗地狱,西凉军与袁军厮杀正酣,嘶吼声、兵器碰撞声、痛苦的呻吟声交织回荡,鲜血汩汩地渗进焦黑的土地,浓烈的血腥味在空气中肆意弥漫。狂风呼啸着席卷而过,扬起阵阵尘土,将这残酷的场景笼罩在一片混沌之中。

西凉军大多是骑兵,董旻权衡之下,命令2万步卒殿后,自己则带着两万骑兵(交战死伤5000)先行撤退。他心里盘算着,只要能保存骑兵的主力,日后定还有翻身的机会,此刻先撤,也不失为一种策略。然而,他千不该万不该,自己率先撤退。人心自古便是趋利避害的,袁术远远看到董旻的帅旗移动,顿时大喜过望,扯着嗓子高声呼喊:“董旻欲逃,诸军奋力向前,活捉董旻!”

“活捉董旻!”袁军将士们扯着嗓子齐声附和,声浪排山倒海,响彻云霄。这声音像一道凌厉的闪电,瞬间击中了董军的阵营。董军士兵听闻,下意识地纷纷将目光投向帅旗,果然看到它在缓缓后移。

那一刻,董旻心里“咯噔”一下,一股凉意从脊梁骨蹿上头顶,暗叫不好。他眼睁睁看着自己军队的士气如决堤的洪水,一泻千里,心中懊悔得恨不得抽自己几个耳光。“我怎么就这么蠢?怎么就这么轻易地让敌军发现了撤退意图?这下可好,全乱套了!”他的拳头攥得紧紧的,手背上青筋暴起,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打湿了他满是尘土的脸颊。

董军的骑兵们,原本骑在高头大马上,威风凛凛。可此刻,眼神里满是惊恐与迷茫。有的骑兵下意识地狠狠拉扯缰绳,马匹吃痛,前蹄高高扬起,发出阵阵嘶鸣,在原地慌乱地打转,搅乱了周围的队列。旁边的骑兵躲避不及,被撞得人仰马翻,摔倒在地的骑兵还没来得及起身,就被慌乱逃窜的马匹踩踏,发出痛苦的惨叫。

那些负责殿后的步卒,更是满心绝望。他们原本就身处战场最前沿,承受着袁军一波又一波凶猛的攻势。此刻,看到主帅和骑兵们都在撤退,只觉被全世界抛弃,满心愤怒、恐惧与绝望。一些步卒愤怒地将手中的长矛狠狠砸在地上,然后转身撒腿就跑;还有一些步卒被袁军的喊杀声吓得双腿发软,瘫倒在地,任由袁军冲上来将自己俘虏。

董旻的命令和判断力从战术角度来说,本不能算错。但关键在于,陷阵营实在是太凶狠、太凶残了。陷阵营的士兵们,每个人眼中都燃烧着战斗的火焰,他们如同一群从地狱中走出的恶魔,所到之处,边战边退的西凉军成片成片地倒下。他们仿佛不知疲倦,也不知恐惧,每一次挥刀,都带着致命的力量,简单干脆地收割着敌人的生命,凶悍之处,让人胆寒,根本无法阻挡。

袁军抓住这个机会,全力将陷阵营打开的裂口不断扩大。西凉军完全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阵型,士兵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很快,军队就呈现出大规模溃败的态势。

“稳住,稳住!若现在一溃,必定大败。”董旻一边往前撤退,一边不时回头观望。看到己方士卒边战边退,被陷阵营杀得片甲不留,几近溃败,他心中充满了不可思议。他声嘶力竭地大吼着,试图稳住军心,但此时骑兵已经开始逃跑,步军也早已被吓得胆寒,谁还会留下来抵抗敌人呢?

董旻看着自己的军队陷入混乱,心急如焚。他挥舞着手中的长刀,朝着那些逃跑的士兵冲过去,大声吼道:“都给我回来!我们不能退!”然而,他的呼喊声被淹没在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和杂乱的马蹄声中,根本无人理会。他心里又气又急,这些平日里跟随自己的士兵,怎么就如此不堪一击?难道自己真的要败得如此彻底?“我到底哪里做错了?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他在心底不断地质问自己。

一些原本还在坚持战斗的董军将领,看到士兵们纷纷逃窜,也感到无力回天。他们呆立在原地,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辛苦训练的军队在短短时间内土崩瓦解,心中满是无奈和绝望。有的将领长叹一声,缓缓放下手中的武器,任由袁军冲上来将自己包围。

而袁军则士气大振,他们如同汹涌的潮水一般,向着董军溃败的方向猛冲。陷阵营的士兵们更是一马当先,他们的身影在战场上穿梭自如,所到之处,董军士兵纷纷倒下。他们的呐喊声和厮杀声,让董军士兵的恐惧进一步加深。

“投降免死!投降免死!”袁军士兵们扯着嗓子大喊。这四个字,如同在黑暗中为那些惊恐彷徨的西凉军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成片的西凉军,在恐惧与求生**的驱使下,纷纷放下武器,选择投降。

董旻见此情景,肝胆俱裂。他满心不甘,心中怒吼:“怎么会这样?我董旻何时受过这般屈辱!那些西凉精锐,怎么就如此轻易地投降了?”他的双眼布满血丝,像是要滴出血来,看着曾经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士兵们纷纷投降,他的心仿佛被千万根针扎着。“是我害了他们,我对不起死去的弟兄,对不起大哥的信任!”他满心自责,懊悔自己的自大与轻敌。

他知道,这场战斗已经彻底失败了。无奈之下,他只能领着数千残兵,仓皇向北逃窜。

此时,天空愈发暗沉,厚重的乌云滚滚而来,似要将整个世界吞噬。狂风裹挟着沙石,打得人睁不开眼,地上的枯枝败叶被卷上半空,与漫天的尘土、血雾交织在一起,让整个天地都陷入一片混沌。

西凉军士兵们早已心惊胆战,他们拼命逃窜,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跌跌撞撞。有的士兵被脚下的石块绊倒,摔得满脸是血,还没等爬起来,就被后面潮水般涌来的人群踩踏。为了争得一条生路,他们甚至不惜自相残杀,完全不顾身后袁军的追击,将自己的背部毫无防备地暴露给了敌人。

董军的骑兵们,坐骑也因长时间的奔逃和惊吓而体力不支,脚步踉跄。一些马匹口吐白沫,轰然倒地,将背上的骑兵甩了出去。而那些失去了坐骑的骑兵,只能徒步逃窜,在袁军的紧追不舍下,很快就被淹没在人海之中。

“败了,就这样败了。”坐在马背上的董旻,神色几近呆滞。他自小追随大哥董卓,在西凉那种羌人众多、局势复杂的地方厮杀,什么样的残酷战争没见过?羌人自恃武力,脾气暴躁,一言不合就刀枪相见,杀人放火更是家常便饭。自东汉实行怀柔政策以来,从马援(公元前14年-49年),字文渊。汉族,扶风茂陵(今陕西杨凌西北)人。西汉末至东汉初年着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新朝末年,天下大乱,马援为陇右军阀隗嚣的属下,甚得隗嚣的信任。后归顺光武帝刘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天下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官至伏波将军,因功封新息侯,被人尊称为“马伏波”。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甚得后人的崇敬。)时期开始,西凉地区叛乱不断,东汉朝廷大部分国力都耗费在了西凉平叛上。如果说西汉是败在常年对外用兵(匈奴),导致国力衰败、民不聊生,那么东汉的衰败很大程度上就源于西凉。所以,朝廷中常常有放弃西凉的提议。董旻在西凉那种环境中,凭借着自己的勇武,在郡县中颇有名气,向来以少胜多。可今日,他却以优势兵力惨遭败北,这让他难以接受,不禁在马上喃喃自语。

“杀,杀,杀!”与董军的落魄形成鲜明对比,袁军几乎人人都士气高涨。他们顺着董军败逃的方向,如汹涌的潮水一般,向着董旻杀去。每一个袁军士兵都充满了斗志,他们渴望在这场战斗中建立功勋,为自己的军队赢得荣耀。

董军数千大军,在袁军的追击下,狼狈逃窜。等到了袁军大营附近时,人数已经不足千人。此时,袁军大营火光冲天,原来是上千董军带着数千民夫,押着从袁营缴获的钱粮,正向着荥阳前行。他们万万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董旻的败军被袁术追赶。一时间,军马受惊,嘶鸣着四处乱窜,粮草车也翻倒在地,粮食散落一地。董军士兵和民夫们乱作一团,相互推搡,纷纷寻找着逃生的方向。董旻此时自顾不暇,哪还能顾及这些,只能径直往荥阳而去。袁术见状,留下千人看守,又领着数千骑兵继续追赶。

在逃跑的过程中,董旻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往日在西凉的辉煌战绩。他想起自己曾经带领着西凉军,在战场上纵横驰骋,让敌人闻风丧胆。那些羌人部落,在他的攻击下,纷纷败退。他也曾以为,自己可以凭借着手中的军队,在这乱世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可如今,这一切都如同梦幻泡影,瞬间破碎。他心中满是悔恨,“要是我能多听听徐荣的意见,要是我不轻敌,要是我能再谨慎些,何至于此?我真是糊涂啊!”他不断地捶打着自己的大腿,心中的痛苦与自责如潮水般汹涌。

而袁术这边,他骑着一匹矫健的战马,在战场上穿梭自如。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兴奋与得意,这场胜利对他来说意义非凡。他不仅成功地击退了董军的追击,还让董旻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他深知,这场胜利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威望,还能让自己在诸侯联军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董军的残兵越来越少。他们在袁军的追击下,四处逃窜,毫无还手之力。董旻看着身边的士兵一个个倒下,心中的绝望也越来越深。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回到荥阳,才能暂时摆脱危险。

终于,董旻带着寥寥无几的残兵,狼狈地逃到了荥阳城下。他抬头望着那高大的城墙,心中五味杂陈。曾经,他带着大军意气风发地出城,想要立下赫赫战功;如今,却只能灰溜溜地回来,还损失了几乎所有的兵力。他望着身后紧追不舍的袁军,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报仇雪恨。他在心底怒吼:“袁术,此仇不报非君子,等我重振旗鼓,定要让你付出惨痛的代价!”同时,他也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记住这次的教训,不能再如此自负轻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