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是袁术袁公路 > 第60章 刘备平原聚贤 众人齐心御敌

东汉末年,乾坤震荡,董卓倒行逆施,朝堂乌烟瘴气,百姓苦不堪言。此等乱象,激起各路诸侯义愤,纷纷举兵讨伐。刘备与公孙瓒并肩作战,投身这场匡扶正义的战争。待硝烟稍歇,公孙瓒顾念同窗情谊,向朝廷上表,举荐刘备出任平原郡守。刘备遂带着结义兄弟关羽、张飞,以及挚友简雍,奔赴平原,欲在此施展抱负,造福一方。

初至平原,刘备便一头扎进治理事务中。他以身作则,严守军纪,对百姓秋毫无犯。短短一月,其仁德之名便传遍乡里,百姓们深受感动,原本动荡的平原郡也逐渐恢复安宁,呈现出一片祥和之景。

然而,乱世的平静总是短暂的。各地黄巾军再度揭竿而起,那黄巾军身着简陋却带着决绝的衣衫,手持各式各样参差不齐的武器,有锈迹斑斑的长刀,也有粗糙打造的棍棒,他们呼喊着口号,成群结队地在各地流窜。所到之处,村庄被洗劫,农田被践踏,百姓们拖家带口四处逃亡,哭声、喊声交织在一起,一片凄惨景象。战火似有重燃之势,平原郡周边的郡县已然陷入混乱,难民不断涌入。

刘备敏锐察觉到局势的严峻,果断下令,让关羽招募一万新兵,增强防御力量;同时,张飞统领原有的两千兵马,再招募三千,使麾下兵力扩充至五千。如此一来,刘备麾下拥有了一支一万五千人的军队。尽管兵力不算雄厚,但在刘备看来,凭借这支部队,足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

兵马筹备妥当,粮草却成了棘手难题。刘备深知,战争一旦爆发,粮草便是军队的命脉。于是,他将简雍唤至跟前,神色凝重地说道:“宪和,你一路奔波,着实辛苦。当下我军虽有些许钱财,可粮草储备不足。我打算派你前往徐州,除留下必要的钱财,其余全部用于购粮。如今平原郡地广人稀,我欲效仿袁术之策,招募流民屯田,你觉得如何?”

简雍拱手应道:“愿为主公效力!主公英明,此计甚妙。这屯田之策,既能解决粮草问题,又能安顿流民,实乃一举两得。雍这就去准备,定不负主公所托。”说罢,行礼退下。

可没过多久,简雍又匆匆折返。刘备见状,面露诧异之色,问道:“宪和,你去而复返,所为何事?”

简雍神色恭敬,上前一步说道:“主公,雍有一事不明,特来请教。昔日高祖在洛阳南宫设宴,问列侯诸将:‘吾所以得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答后,高祖是如何回应的?”

刘备微微一笑,说道:“呵呵,宪和这是考我呢。我平生最钦佩高祖,此事岂会不知?高祖答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简雍听后,点头称赞:“主公果然博闻强识。只是如今主公坐拥平原,诸事皆亲力亲为。然人力有时而尽,术业各有专攻。主公这般操劳,莫非是要学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刘备闻言,心头一震,大惊失色,赶忙起身对简雍行礼道:“若非宪和提醒,我险些铸成大错。不知宪和有何良策、可举荐何人?”

简雍见刘备虚心求教,心中欣慰,说道:“主公初来青州,或许还不知青州有两位贤才。”

“何为二贤?”刘备急切问道,眼中满是期待。

“一人乃孙乾,字公佑,是大儒郑玄公的弟子,才学出众,擅长外交与谋略;一人乃王修,字叔治,北海郡营陵人,为人正直,治理地方颇有心得。此二人皆有大才,主公若能将他们招致麾下,必能如虎添翼。”

刘备大喜,当即派人在郡中四处寻访。得知二人皆在北海后,立刻派遣使者,带着厚礼前去聘请。

数日后,孙乾与王修来到刘备的府邸。刘备亲自出门迎接,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将二人迎进大堂,分宾主落座后,刘备率先开口:“久闻二位贤名,今日得见,实乃备之荣幸。如今天下大乱,百姓受苦,备虽才疏学浅,却也有心匡扶汉室,拯救万民。只是初到平原,诸多事务繁杂,还望二位不吝赐教。尤其如今黄巾军又起,势头汹汹,周边郡县深受其扰,平原郡也岌岌可危,不知二位有何高见?”

孙乾轻抚胡须,微微欠身说道:“主公心怀天下,仁德之名远扬,乾慕名已久。以乾之见,当下平原郡虽初定,但周边局势不稳,黄巾军随时可能来犯。他们四处劫掠,看似杂乱无章,实则因其人数众多,如蝗虫过境般难以彻底剿灭。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军事防御,训练出一支精锐之师,严阵以待;另一方面也需稳固民心。”

刘备微微点头,目光专注地看着孙乾:“公佑所言极是,军事防御已在筹备之中,只是稳固民心一事,还望公佑详说。”

孙乾接着说道:“民心所向,在于安居乐业。主公推行的屯田之策甚好,不过还需加大宣传,让更多流民知晓。可派遣官吏深入周边郡县,宣讲平原郡的惠民政策,吸引他们前来定居。百姓安定下来,便能为我们提供兵源与粮草,增强平原郡的实力,共同抵御黄巾军。”

刘备听得频频点头,又将目光转向王修:“叔治,对于治理平原郡,抵御黄巾军,你有何高见?”

王修坐直身子,神色认真地说道:“主公,修以为,治理地方,吏治为先。需选拔一批清正廉洁、有能力的官吏,深入基层,了解百姓疾苦,切实解决他们的问题。同时,要整顿治安,打击地方豪强的不法行为,让百姓信任我们。如今黄巾军作乱,百姓惶恐,我们若能提供安稳环境,他们自然会支持我们。再者,可组织地方乡勇,配合军队防御,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让黄巾军无机可乘。”

刘备听后,不禁拍手称赞:“妙哉!叔治所言,正合我意。备定会广纳贤才,整顿吏治。只是这具体的实施,还需仰仗叔治多多费心。”

王修拱手应道:“主公放心,修必当竭尽全力。”

一番交谈后,刘备愈发觉得二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对治理平原郡、成就大业更添几分信心。

交谈中,孙乾与王修又向刘备举荐一人:“主公,此地还有一位豪杰,乃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人。此人武艺高强,忠义无双,且颇具军事才能。”

刘备听后,立刻派人携带亲笔书信前去聘请太史慈。不多时,太史慈来到刘备营帐。刘备见他身高七尺七寸,美须飘逸,猿臂修长,英气逼人,心中暗自赞叹。当即唤来关羽、张飞等人,与太史慈切磋武艺。

只见太史慈手持长枪,枪尖闪烁寒光,动作行云流水,与关羽、张飞过招时,进退自如,丝毫不落下风。再看他弯弓搭箭,弦响箭出,箭法精准,正中靶心,令众人赞叹不已。刘备见此,当即拜太史慈为校尉,令其招募两千人马,拱卫平原。

待众人退下,刘备单独留下太史慈,亲自为他斟了一杯酒,说道:“子义,今日与你切磋武艺,方知你身手非凡,实乃我军之幸。如今这乱世,黄巾军四处为祸,百姓苦不堪言,平原郡也面临着巨大的威胁。我欲在此地保境安民,成就一番大业,不知子义可有什么想法?”

太史慈双手接过酒杯,一饮而尽,抱拳道:“蒙主公错爱,慈一介武夫,能得主公如此看重,愿肝脑涂地。以慈之见,黄巾军虽众,但多为乌合之众,只要我们训练有素,指挥得当,定能将其击退。慈定当用心操练新兵,为平原郡筑牢防线。”

刘备满意地点点头,拍了拍太史慈的肩膀:“子义所言极是。我知你忠义无双,且有勇有谋。这两千人马就交给你,日后若有什么需求,只管开口,我必全力支持。咱们齐心协力,让这平原郡成为百姓的乐土,也为匡扶汉室添一份力。”

太史慈单膝跪地,激动地说:“主公如此信任,慈必不辱使命。愿追随主公,冲锋陷阵,万死不辞!”

刘备将太史慈扶起,两人相视而笑,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期许。

至此,刘备麾下人才济济,粮草筹备之事也在简雍的精心安排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刘备深知,在这乱世之中立足,不仅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更需有贤才的辅佐。而此时的他,正朝着这个目标坚实迈进。

在人才齐聚之后,刘备开始全面推行他的屯田之策。他派出孙乾和王修,前往各地安抚流民,宣传屯田的好处。孙乾凭借大儒弟子的身份,言辞恳切地向流民们讲述在平原郡屯田的安稳生活,描绘未来的美好愿景;王修则亲自深入流民之中,了解他们的疾苦,为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在两人的努力下,许多流民纷纷响应,扶老携幼来到平原郡定居。

刘备亲自规划屯田区域,将肥沃的土地划分出来,分配给流民们耕种。他还让关羽、张飞等人组织士兵,帮助流民开垦荒地,修建水利设施。在这个过程中,关羽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合理安排士兵的工作,使得屯田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张飞虽然性格急躁,但在刘备的耐心教导下,也努力克制自己,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为屯田事业贡献力量。

随着屯田工作的推进,平原郡的田野上逐渐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百姓们辛勤劳作,士兵们也在训练之余积极参与,整个平原郡都沉浸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之中。刘备时常亲自到田间地头巡视,关心百姓的生活,询问他们在屯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百姓们看到刘备如此亲民,对他的爱戴之情愈发深厚,纷纷传颂他的仁德之名。

而在军事方面,太史慈也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他凭借自己的威望和军事才能,很快就招募到了两千精兵。他亲自训练这些士兵,传授他们武艺和战斗技巧,从基本的队列训练到实战演练,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在他的严格训练下,这两千士兵成为了一支精锐之师,时刻保卫着平原郡的安全,让刘备得以安心治理地方,发展势力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