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越乱世保命指南 > 第646章 晚膳(一)

穿越乱世保命指南 第646章 晚膳(一)

作者:冷月一江秋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03 07:16:45 来源:小说旗

肖七娘一滞,无法认同肖元元说法,直接回道:“浪费?这两个字从阿姊口中说出来不觉得可笑么?”

肖元元听着觉得好笑,细细想了想,得出一个结论,道:“你是不是觉得我花钱大手大脚,你心疼钱了?”

“我……”肖七娘缓了缓,赌气道:“阿姊花得是自己的钱,关我什么事?”

肖七娘心中闷着一股气,堵得分外难受。自肖元元从京都回来以后,商会的事她一概不管,天天不是捣鼓着玫瑰精油,就是去寻什么香粉香料,水晶珍珠,香罗细软。不用问,问就是给准备送给乐平公主的。

不止如此,她还天天去寻什么世外桃源,也是为了乐平公主,公主,公主,如今她满心满眼全是公主。哪怕在这跟乐平公主一点关系都没有的临水园里,她肖元元心想得还是乐平公主。

看着肖元元一味的耽于情爱,荒废正事,肖七娘自然心中不平,这才如此生气。

肖元元拉了拉肖七娘手,肖七娘气得一把甩开,不想让肖元元碰她。肖元元无奈恳求道:“七娘,你莫要生气嘛!若不是对你十分放心,我又怎么可能放手不管呢?我也只有在你身边才会觉得轻松些!

过两个月我就得回京去重开棉织厂了,那时候我有得忙呢!如今我好不容易回来了,你就让我歇几天嘛!”

肖七娘当然也不会真得生肖元元的气,听肖元元这么一说,气便消了一半,道:“罢了,阿姊想如何便如何吧。”

肖元元咧嘴一笑,讨好道:“我就说过,让七娘你搬过来跟我一起住,这样——我们就又可以天天见面了呀!是你自己不想搬过来的,怪得了谁?”

肖七娘气哼哼道:“阿姊真会折磨人,且不说这里是城外,我每日城内外往返多么费力。

单就说这临水园,建在岛上,水气弥漫,不用等梅雨季,平日里被子都晒不干,也就阿姊能受得了!

我还是回富甲园住吧!”

肖元元讪讪笑道:“这样啊!可这里清净呀,我就图这里清净!”

肖七娘轻轻呼出一口气来,道:“也罢,阿姊待得舒心便好,若在江都城都不能让阿姊舒舒服服的,那天下之大,阿姊还有哪里能去呢?”

尽管肖元元没有说过,但肖七娘大致猜到了肖元元这次回江都的内情,无非就是因为乐平公主带着宇文娥英去了仁寿宫。

这件事无论是不是肖元元主动退出的,但事情就是这样,在肖七娘眼里,肖元元就是受了委屈回来的。

肖七娘觉得,若不是肖元元心里难受,她大可以留在京都,不必几千里跑回来。肖元元此番分明是被乐平公主伤了心,才回江都的。

不然,她也不会搬到临水园来,独自伤神。

当然,肖七娘的这些想法,肖元元完全不知道,正如她所说,她搬到临水园的目的很单纯,就是建了个新园子,图个新鲜住过来,再加上这里的风景真得好,她干脆就留了下来。

“对了——”肖七娘突然道:“苏州吴娘子来信,说你要置的那个宅子已经弄好了,问你可要去住些时日?”

肖元元想了一下,道:“是该去看看的,我改日写信给她说一下。”

肖七娘点了点头,又道:“前年阿姊办的学堂,今年入学者寥寥,我看……若是没人来上学,这学堂就停办了吧!”

肖元元皱了皱眉,微微叹了一声,道:“这个让我想想……”

肖七娘苦笑了一下,道:“我们兴办学堂,也是为了做好事,怎会落到如此田地?”

肖元元微微叹了一声,道:“没办法呀,虽然朝廷兴办科举已有两年,但朝廷不许行商者入朝为官,可见朝廷对商贾是有戒备的。

虽然没有明说不许行商者开办学堂,但那些从我们学堂里出来的学子,怕是会前途堪忧。所以,但凡有心入仕的,肯定不会进我们的学堂。那些不想入仕的,也觉得读书无用,自然也不会来。”

肖七娘点了点头,叹道:“如此说来,这学堂确实没有留着的必要了。朝廷未免也太大惊小怪了,我们也不过给小孩子认个字、开个蒙,至于要朝廷下诏来打压我们么?”

肖元元无奈地笑了一下,道:“说到底,也是我动机不纯,我确实也存了向朝廷送人的想法。如今被人识破,陛下适时地补上了这个口子,我也只能装傻认下。”

肖七娘不以为然,道:“要我说,阿姊何必舍近求远?

今年学子入京考试,与其从四五岁的小孩子开始教起,不如直接往试院的学子身上直接砸钱!

但凡砸中了一个,考进朝堂,那朝堂上不就有我们的人了么!”

“说得简单!”肖元元轻斥了一声,道:“且不说科举选士成果如何?没钱的人谁读得起书?那些能参加考试的人大都是不缺钱的,我们砸钱有什么用?

更何况,我们已经被朝廷盯上了,你还敢做得如此明显!

这次我们办学堂,正是因为教得都是四五岁的小孩子,朝廷没有放在眼里,我们现在才没有出什么事。

倘若朝廷知道我们公然插手朝堂选士,那可真是一条快捷方便的取死之道!”

肖七娘愣了一会儿,喃喃道:“咱们就做个生意,他们至于么!”

肖元元笑了一下:“当然至于,别人我不知道,当今陛下可是个聪明人。

在聪明人面前,他允许你真的傻,却不允许你装傻。

你明明花了钱,还说不知道这是提前行贿,谁信呢?”

肖七娘深深叹了一声,道:“好难呀!”

肖元元轻声道:“记住,但凡与官家相关的,一定要谨慎,皆以保命为先,赔钱也没关系!”

肖七娘点了点头,回道:“我明白了!”

见肖七娘如今心思剔透,一点就通,肖元元心下十分欣慰,给肖七娘和自己倒了一杯茶,两人各自品着。

忽然,肖元元灵光一现,脑子转了几圈道:“你倒是提醒我了,你说要往考生身上砸钱的这个想法,还是可以做一做的。”

肖七娘顿了一下,道:“刚刚阿姊不是说,这是提前行贿么?陛下若是知道了,岂不是会找我们麻烦!”

肖元元想了想,道:“可以借别人的名头来做呀!”

肖七娘想了一下,问道:“借了别人的名头,恩惠自然是别人的,咱们花了钱能得什么好处?”

“未必呀!倒是有一个正大光明行贿之策。”肖元元道。

肖七娘瞪大了眼,问道:“如何做?”

肖元元回道:“据我所知,虽然科举选士已然定了下来,但朝中阻力不小,太子与他身后的士家一直在阻挠此事,所以,今年的考生必定没多少士家参加,这些寒门——应该不会太富余!”

肖七娘不解,道:“即便如此,就像阿姊你方才所说,我们也不能直接花钱资助他们呀!”

肖元元笑着道:“不是我们要资助他们,而是晋王殿下要资助他们。”

肖七娘想了想,问道:“这就是阿姊所说的,借别人的名头来做,那个别人——就是晋王?”

肖元元点了点头,若有所思道:“科举选士本来就是晋王一直在推进的。

按理说令狐长熙做了南宁州的总管,晋王应该尽快回江都才是。

可是直到现在,陛下都没有放晋王回江都,可见陛下留晋王在京,还有别的打算。

自两年前颁下科举制开始,今年是科举京试第一年,陛下留晋王在京,八成也有让他推进京试进程原因。”

“所以呢?阿姊你要怎么做?”肖七娘问道。

“自然是帮晋王殿下一把了!”肖元元笑着解释道:“我会先给晋王去封信,让晋王建议陛下对今年入京考试的学子,做一些实质上的帮助。比如说提供学子在京所用的衣、食、住、行、笔、墨、纸、研。”

“然后呢?”

肖元元看了肖七娘道:“这个事情说起来简单,实际操作十分困难,而且若是派去执行的官员操作不当,还会造成浪费和贪墨的情况。

这个时候,我可以自荐,朝廷只要把钱给我,这些东西咱们肖氏可以一力代劳。”

肖七娘皱着眉,想了想,明白了过来,道:“虽然借的是朝廷的名头,但那些学子是通过肖氏得的实惠,可以将我们的名声传扬出去!”

肖元元笑道:“是呀!萧珏家世不浅,由他来办足以照顾那些学子的面子。而且,你想想——这些学子的衣食住行上都有我们肖氏的标记,以后肖氏的杂货跟官家御用扯上了关系,那好处可是说不尽的。”

借用国家赛事打广告,现代人早就习以为常。

说干就干,肖元元苦思冥想花了三天时间,作好了一份商业计划书。三天后,三封急信从江都发了出去。一封照例发给乐平公主,一封发给萧珏,最后一封发给了晋王。

萧珏看着手上这厚厚一沓计划书,心下一阵恍惚,他好似很久没有收到这么厚的计划书了。

当下萧珏也顾不得手上的活计,静心细读了一下午,直到史四郎进来汇报麻将馆的上个月的收益,才从计划书里抬起头来。

史四郎看到那一厚沓计划书,眼睛顿时一亮,问道:“萧总管事,这是……肖娘子又有了什么新点子么?”

萧珏轻轻“嗯”了一声,将计划书倒扣在桌上,又伸手接过史四郎手上的账册,大致翻了翻,问道:“这账给总账房审核过了么?”

史四郎眼睛一直盯着那份计划书,听到萧珏突然问起,猛然回过神来,连忙道:“总账房那边已经核算过了,账面是对得上的。”

萧珏微微点了点头,合上账册又递了回去,道:“那便好,未来几个月,我可能没有精力去管麻将馆了,你多费些心!

还有——今年的麻神大赛,我就不插手了,你与齐三娘好好商量如何去办吧!”

史四郎愣了一下,连忙接过账册,又看了看桌子上的计划书,问道:“是肖娘子又有什么新的生意交给您做了么?”

萧珏点了点头,回道:“跟你们没什么关系,管好麻将馆的事,这事不用你操心。”

史四郎收回那恋恋不舍的目光,低低道了一声:“是。”

萧珏刚想翻开计划书接着看,却见史四郎杵在那里一动不动,有些疑惑地问道:“史主事还有什么事么?”

“呃……”史四郎顿了一下,讪讪道:“我听说萧总管事已经看了一下午了,还没有看完么?”

萧珏好笑看向史四郎,道:“有什么事,直接说吧!”

“没事没事,”史四郎连忙否认道:“只是见萧管事累着,想提醒萧管事多多休息。”

萧珏顿了一下,道:“那……多谢你了!”

史四郎朝着四周看了一眼,看到萧珏身后那半人高的木匣,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看来萧珏还是会把计划书在那个木匣里。

想到此,史四郎笑着对萧珏道:“萧管事注意身体,在下就不打扰了。”

萧珏略略点颔首,史四郎连忙退了出去。

与萧珏收到信的反应不同,晋王在仁寿宫收到肖元元的来信,虽然十分惊讶,但看过信的内容后,并不以为然。

科举推行了两年,渐有零落之感,虽说士子们今年首次京试,但根据吏部所呈报入试名单来看,皆是籍籍无名之辈,这与杨坚想通过科举选举人才,削弱世家权力的初衷相悖。

这场科举,就像是从一筐烂桃子里选桃子,只能选一个烂得不彻底的,但又有什么用呢?

论才学、论品貌、论家世,靠这些寒士与百年世家相争,简直如蚍蜉撼树,可笑至极。

看来当初杨素的那番论断,是完全有道理的。

更何况,科举选士由吏部负责,他若贸然插手科举选士,说不定还会被人猜疑结党,到时候更是麻烦。

在晋王眼里,肖元元的这种提议,单纯只是想自己赚钱而已,但对他来说,没什么好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