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越乱世保命指南 > 第647章 四月

穿越乱世保命指南 第647章 四月

作者:冷月一江秋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03 07:16:45 来源:小说旗

对于这种费力不小,收效不大的事情,晋王实在提不起兴趣来,所以那信看过之后,便随意放到了一边,不予理会了。

然而,没过几天,杨坚朝会之后与众人闲聊之时,却提到了今年科举之事。

“牛弘(时任吏部尚书)——今年京试准备的如何?”杨坚问道。

牛弘顿了一顿,当下认真道:“回陛下,早前薛侍郎来岐山奏对,与臣商量过关于今年科举京试的事情,一应事务都已安排妥当,请陛下放心。”

“安排妥当?”杨坚好奇地问道:“你是如何安排的?”

牛弘想了想,道:“所谓‘科举’,是谓:分科选士,选举人才。

主试设明经和秀才两科,‘明经’察儒家经典(选择填空,如:三人行——下一句?),‘秀才科’察治国方略,先试策,再考杂文(阅读理解 5000字的小作文)

除此以外,还有特设科目,如明法(律法考试),明字(文字理论和书法)、明算(算术理论)等共六科。

相应的考题、考场皆在安排之中,待臣再与薛侍郎再行商讨之后,再奏报于陛下。”

杨坚听完,点了点头,道:“里仁(牛弘字)做事严谨明了,朕还是放心的。不过——科举选士乃朕呕心所出,事关天下才子人心归属,吏部不可轻视。”

牛弘顿了顿,连忙应道:“臣遵旨。”

杨坚看了看众人,道:“你们呀,是不知道朕的用心,只当科举不过是一时之选。

可你们不知,朕为了推行这科举,得罪了多少世家。世人不理解朕,连朕的儿子都不与朕齐心。

如今太子在京中辅政,朕听说他日夜辛劳,可怎不见他对科举上心?也不知他天天再忙些什么?”

杨坚似是在抱怨,可众人听着却是一身的冷汗,柳述回道:“回陛下,昆州、桂州、南宁州生乱日久,若不强加遏制,恐有漫延之势。

太子殿下在东宫日夜忧心,与朝中臣子商量如何平叛。

这犯上作乱,毕竟关乎着江山安稳,太子无心顾及科举,也是情理之中。”

杨坚听罢,轻轻哼了一声,阴阳怪气道:“原来是这样啊,朕还以为太子故意要冷落科举选士呢!”

柳述顿了一下,反驳道:“陛下,太子虽身负监国之职,身边却没有多少可用之人。

就比如这科举选士,并非是太子不想理会,而是因为此次主管科举的牛尚书人在仁寿宫,太子即便想问问科举的事,也无人可问呀!”

杨坚听罢,呵呵一笑,道:“无人可问?难不成薛道衡(吏部侍郎)是个死人么?牛里仁即便人在仁寿宫,都能顾及到此次京试的考场安排,朕不信太子人在京城,都管不了吏部的事。”

柳述心头一滞,又开口为太子辩驳道:“可陛下有没有想过,不只是吏部,其他各部的主要官员要么跟着陛下到了仁寿宫,要么时常往返于仁寿宫与大兴宫之间。

太子在京中监国,实在是无人可用……”

说到这里,柳述顿了一下,一步上前,行了一礼,郑重道:“陛下,臣请旨回京,协理太子监国,为陛下分忧。”

杨坚气得脸色隐隐发青,忍了半天,阴声道:“原来太子失责,是朕的过错!”

柳述连忙答道:“臣不是这个意思,臣只想为太子出力,也是为陛下分忧。”

杨坚被气笑了,道:“柳述啊柳述,你对太子可真是忠心,为了给太子出力,连朕都不顾了。”

柳述抬起头来,眼中倒也没有害怕,只是平静地解释道:“臣冤枉,臣不想让陛下与太子离心,臣希望陛下可以爱重太子。

储君之位关乎民心安稳,陛下与太子和睦——则天下安,此是儿臣之幸,也是朝堂之幸,更是江山万民之幸,请陛下三思。”

杨坚只觉心中有火,却不知该怎么发出来,只得咬着牙道:“科举选士是吏部的事,你一个兵部尚书,回去做什么?”

柳述一噎,刚刚他为太子抱不平,可谁知杨坚胡搅蛮缠,生生把话转了回去。

柳述正想着怎么反驳,偏偏身边有一个实心眼的牛弘。

这件事说到底是由科举而起,而主管科举的正是牛弘,眼见杨坚说到此处,牛弘也本着为君分忧的心情,当下便起身行礼道:“陛下说得有理,臣愿即刻回京,主理科举之事,请陛下允准。”

杨坚狠狠瞪了牛弘一眼,心道,你出来添什么乱!

眼见杨坚神色十分不好,旁听的汉王忽然开口道:“父皇,儿臣有话要说。”

杨坚压下心中的火气,道:“准奏。”

汉王看了看柳述和牛弘,开口道:“儿臣以为科举选士,即为举天下之才为国所用,此乃国之大事,不可轻视。

每年年底官员大考,考得是百官,而百官从哪里来?

父皇创科举之制,为得是让天下才子各归其用,日后这百官也是要从科举中来。

今年是学子入京应试第一年,若只靠吏部主理,怕是让学子们会自觉轻视,而百官也会对科举不甚重视。”

杨坚听着点了点头,道:“吾儿言之有理,你觉得当如何处理?”

汉王开口道:“儿臣以为,如牛尚书所言,牛尚书确实应该即刻回京,主理科考。除此以外,到底是天子选士,须由皇子坐镇,以示重视。”

杨坚听完,脸色顿时缓和了起来,嘴角还挂着一丝笑意,道:“汉王此言甚合朕意。”

柳述一听,连忙应道:“汉王此言十分有理,请陛下即下诏旨,命太子殿下主理科举之事,储君监考,以示对天下学子的重视。”

杨坚撇了柳述一眼,冷声道:“算了吧,朕就不让太子去得罪世家了!”

杨坚说完,朝着汉王与晋王两人扫了两眼,终是将目光放到了汉王身上,接着开口道:“汉王,此事既然是你提出的,朕就命你回京,协同吏部主理今年科举大考之事。”

汉王刚想领命,晋王突然开口了,道:“回父皇,儿臣以为不妥。”

杨坚愣了一瞬,开口问道:“晋王有何见解?”

晋王回道:“回父皇,五弟妇刚刚生女,还不足满月,怎好教弟妇车马劳顿赶回京都呢?”

汉王近一年来一直赋闲在京,好不容易有了新的差事,汉王自是不愿错过,于是开口道:“晋王兄不必担心,汉王妃在仁寿宫好好养身子,我自己回京就行。”

“诶——”晋王不满道:“五弟糊涂,女子生产一遭,如过生死大关,弟妇刚刚产女,你便置她于不顾,一味将她推给母亲,劳得母亲照应。

于夫而言,可谓不亲,于子而言,可谓不孝。五弟此举实为不妥,若传到应试的学子耳中,科举监考官是个不亲不孝之人,如何服众呢?”

说到此处,晋王朝着杨坚行礼,道:“父皇,不若让儿臣回京去吧,五弟若想建功立业,也得等弟妇出了月子才好。”

汉王一听,虽然心中不快,但却无言以对。

经过适才那一番争论,晋王突然意识到,即便当下科举的效用不尽如人意,但杨坚对科举选士其实是十分重视的。

结合了肖元元对科举的热情,晋王愈发觉得科举选士不能草草了之。

尤其若是科举日后当真成了气候,倒不失一个正大光明招贤纳士的途径,所以,这件事情一定要抓在自己手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