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四合院之厨道宗师修行记 > 第9章 厨艺突破

四合院之厨道宗师修行记 第9章 厨艺突破

作者:唐僧扫塔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03 18:30:13 来源:小说旗

何雨柱因为是带艺学厨,所以这些基础工作不用他费心,他现在只负责为师父做准备工作。

开灶,锅中加水,烧火。

洗好的菜已经放在了案板边上,何雨柱拿起刀,耍了个刀花,刀只能算一般,重量倒是不轻,用起来还算顺手。

他决定了,等回去就从空间中找一套专业厨刀出来,以后就作为自己的专用厨刀。

鸿宾楼的红烧牛尾选料十分讲究,甚至是苛刻:一整条牛尾也仅用其中的五、六节入菜。

何雨柱一手拿刀,一手拿起一条选好的牛尾放在案板上,“咔、咔、咔”,刀声轻微,效果却不错,每一刀都切在关节处,几下就将一条牛尾切成了一段一段,然后放进锅中焯水,焯好水后,又按大小和一盘一盘的量分装放在操作台上。

接着就是处理散丹,大虾,鸡切块,鸡胸肉切丁等等,最后,他还不尽兴,就干起了不该他干的事,拿起土豆开始切丝,于是,厨房内就响起了“嗒嗒嗒、嗒嗒嗒”的声音,声音非常有节奏,而且音高一致,一根根粗细相同的土豆丝出现在案板上面。

适应了这具身体之后,何雨柱使用起来真的是得心应手,在刀工方面实现了突破,不仅如此,而且是全方位的突破,因为他现在还有神识。

这时,从后厨大门走进来一众大厨,他们的目光立刻就落在了何雨柱身上,看着他那快出残影的手速,似乎手中的刀没有任何重量,几乎已经到了厨师界切配师的极致,更难得的是,他手速不仅快,而且土豆丝根根粗细相同,还是最佳粗细,每根几乎都在2至3毫米之间。

这一幕,让几位大厨都双眼放光,有的甚至眼睛发直,这何雨柱的刀工提高的也太快了,也太出色了些,完成达到甚至超过了切配厨师的水平,不由纷纷点头认可。

土豆丝太粗会影响口感,也不能太细,太细则容易炒糊,何雨柱切出的土豆丝,粗细正好,既能保持较好的口感,也便于快速炒熟。

“这小子,当真是祖师爷喂饭吃,天赋也太出众了些。”

总厨师长、一灶大厨马正兴轻声对吴明宗说。

这半年多时间,何雨柱学厨的表现,他一直看在眼中,极为赞赏,遇到喜欢的后辈提点一下,是这些名厨们非常愿意做的事情,所以何雨柱经常能得到他的指点。

也就是何雨柱是一个人来的津门,众人相处时间短,何雨柱对大厨们比较尊重,性格有所收敛,嘴臭的毛病并不明显,所以后厨的人并不讨厌他。

点点头,吴明宗也没替何雨柱谦虚:“嗯,这刀工,确实惊人,都快比得上老卢了。”

老卢名叫卢时月,是店里最顶尖的切配师傅,一手刀工出神入化,他拿何雨柱与老卢比,说明何雨柱的刀工确实已经出类拔萃。

“今天,让他试试做二灶的菜试试。”

马正兴经过多日的观察,知道何雨柱做菜的水平,当二灶没有问题,于是就给出建议。

“好。”

吴明宗自然不会有意见,这是对何雨柱有利的事情,如果真正得到认可,他作为师父,也有面子不是。

切好土豆丝,何雨柱放下刀看向吴明宗说:“师父,洗菜阿姨说依久今天没来。”

看着这个即将达到六十岁的师父,何雨柱心里还是蛮尊重的,自来到津门以后,师父就非常照顾自己,按照行规,自己学艺期间的收入都是师父的,但是吃住和日常用品也由师父负责,他从来没有亏待自己,是个相当不错的人,教授厨艺也没有藏着掖着,可以说是尽心尽力。

“知道了。”

吴明宗也没在意,心说应该是家里有事情,没来得及请假,随**待道:“柱子,今天中午你上二灶试试。”

“真的吗?谢谢师父,谢谢马总厨。”

何雨柱赶紧道谢,很开心,这说明前身的厨师水平已经相当高,他也不担心自己会翻车,接收了前身的记忆,现在又有强大的精神力,对于火候的把握绝对不差,能够确保食材的新鲜和口感。

就在今天,何雨柱的学艺生涯取得巨大进展时,而四九城中也有一件事影响深远的大事发生。

什么大事呢?

丰泽园实行公私合营。

没错,1952年7月1日,是丰泽园实行公私合营的日子,由四九城商业局信托公司投资,丰泽园成为京城较早实行公私合营的饭庄,由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何大清作为见证者,在现场从头看到了尾,但他心里并没有多少喜悦,反而对未来有着一种迷茫的感觉,看不清未来。

因为公私合营,饭庄中已经发布了通知,三把火已经烧了起来。

第一把火就是裁员,上面觉得丰泽园的员工太多,临时工和学徒工首先被清算,这不,他的记名弟子夏裕文已经被清退回家了。

第二把火就是降薪,何大清已经接到通知,从这个月开始,他这个二灶大厨,月工资将由原来的65元降为55元,所有大厨的薪资都有所调整,无人加薪。

第三把火,就是降低饭庄高层和所有厨师的福利,其中一项就都不得再拿菜回家。

这让他想起了几年前发生在丰泽园的劳资纠纷,致使丰泽园停业五个多月,几乎到了分解的地步。

厨师们下班后带菜回家,是以前私营饭庄给厨师的福利,带回家的菜,可不是新炒的菜,而是客人们吃剩下的菜,名叫折箩菜,就是客人们吃过酒席后剩下的菜肴混合在一起的剩菜。

如果厨师带新炒的菜回家,哪个老板都养不起,这是不可能的事。

折箩菜这个词汇主要在京城、津门、冀州、鲁东等地使用,也被称为“合菜”或“杂菜”。

这个年代,能进讨饭吃饭的人,都是有身份口袋里有钱的人,根本不会将吃剩下的菜打包回家,现在更没有塑料袋,打包的饭盒也不方便携带,所以剩菜比较多,而这些菜,就是饭庄高层的福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