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宋辽争霸:御虚门传奇 > 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帝治病》

宋辽争霸:御虚门传奇 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帝治病》

作者:昭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4 02:05:18 来源:小说旗

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帝治病》

览罢,吕端就将信笺理了理,放在手中良久,见太后不出声,便缓缓舒了口气,稍稍安心道:

“太后,官家久病,不可长久拖延,侍医无能,草野之辈,兴许能有大用,倘若……此人欺侮天子,那就是罪大莫及,臣再治其罪以谢天下,犹为不可,老臣以为,可当一试。”

太后也喝了口茶,担忧道:

“如今人心惶惶,着实拖延不得,宰相即刻去处理吧。几日来,老身身体也同枯木一般,有心无力,全凭宰相辛苦,劳你费心了,吕端!”

太后忽然加重了语气,“大宋朝局,就握在你的手里了,你可要慎之再慎呐!”

说罢,她便握紧了右拳头,“老身想了好几夜,现在决定,两府三殿之务都由你决断,随时调命,任何风吹草动,你可得看清了。三司暂时也由你兼着,东南各道转运使,你可得看好了。台垣也由你来管,随时监察内外突变,必要时,可风闻言事,非常时期,为了我大宋江山社稷,也顾不得祖宗之法了。”

吕端听此一句,心内滚烫如火,长瘦的身子由不得就从凳子上顺下来,继而伏倒在地,后背已经汗流如注,“老臣,老臣惶恐!实不敢受命,岂能不尽股肱之力,忠贞之节!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边感激伏拜,边回想着“两府、三殿、三司、台垣”。

所谓“两府”,乃东府“中书门下”,最高长官,加“平章事”,称“宰相”;西府“枢密院”,掌中央军政,最高长官枢密使称“枢相”。

所谓“三殿”,乃是七十万禁军统帅部,分为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长官分别称为殿帅、马帅、步帅。

所谓“三司”,乃是盐铁司、度支司、户部司,掌管天下财政大权,三司长官称“计相”。

所谓“台垣”,乃是中央监察机关,品级不大,但是权力极其广布,可监察中央百官,哪怕宰相,都可以弹劾,甚至皇帝,都可以破其龙颜大怒之危,讽谏其谬误。

建国三十七年来,这是从未有过的权力巅峰。

开国元勋,皇亲国戚,历任宰辅们,从来都不敢想象的国之重器,如今尽数落在吕端手里。

后世三百年皇帝,都不能轻易统览一切权力,今日竟在太后的慈宁殿里,被授予了已过花甲之龄,曾被讥笑为“糊涂宰相”的吕端手中。

吕端俯身再拜,口内已然吞吐不知所言,“老臣年迈昏花,实在不能独当重任,臣请寇准入朝辅政,先皇在位时,老臣与他在政事堂隔日押班知印,已经视为宰辅重臣,现在……”

“好了好了,老身也累了,你赶快去找那个乡野医生吧,快,快快……”

见太后好似使出了全身力气,轻轻朝他挥了挥手,泪眼模糊中,吕端也不好再说什么。刚要起来,却发觉两腿已然无力可使,远处侍奉的太监都急忙跑过来。

“老臣告退。”

见着吕端的背影渐渐远去,太后哀叹了一声,继而又喘了几下,心中念道:

“祖宗保佑,臣妾实在没有办法,如今内外骚动,一旦发生异象,臣妾死也不能担负这江山社稷之危难呐,祖宗大德,苍天在上,伏愿我大宋安然度过此劫,愿皇儿早日康复龙体……”

念叨一会,她便又说了句吕端刚才推荐的名字:

“寇准。”

这位曾经让太宗皇帝念念不忘而又咬牙切齿,宠爱有加而又愁眉苦脸,拍案叫绝而又夜半痛骂的人物,此时他的样貌、神态、举止、声音、语气……全都展现在太后的回忆之中。

“寇准……”

她又念叨了一句,思虑半晌,太后便摇了摇头,“三十二岁,枢密副使,三十三岁,参知政事,年轻,太年轻了……”

可她还是派人去打听,寇准此时在什么地方……

本来,请个乡野村医,根本无需宰相亲自出马,然而,宋皇圣体金贵无上,吕端思前想后,还是要亲自走一趟,去看看这是什么样的草泽神医。

吃了点尚食局送来的点心,吕端即刻就出了皇宫,乘着轿舆沿着三百米宽的御道,直奔城南而去。因大宋皇帝陛下驾崩,京城内外,朴素如旧,浑不见往日辉煌灿烂的气象。

来到乾元楼前,吕端打开帘子,冷清清的宫门前后,只有数位前内侍省的小厮在洒扫着。忽想起从前太宗登楼设宴的旧景。

彼时乾元楼上,文武聚集,教坊乐中,纵情谈笑,吟赏京城。

“王者赐酺,推恩与众共乐,所以表生平之盛世,契亿兆之欢心。”

皇帝说罢,那通衢长廊之上,山车旱船,朝往来如织。市肆百货,游戏娱乐,尽可列于御道之上,南北通透,士农工商,让诗人都难表言辞,只能尽情享受。而今御道的中央两侧,都各置篱笆栅栏,禁止通行。

出了乾元门,修内司和八作司的工人正在修缮太庙,工期也快临近了。过了秘书省、尚书省以及那庄严肃穆的开封府、相国寺,轿舆便在汴河与御道的交叉口停下了。

这就是大宋东京最为繁华的汴州桥街,官称天汉桥,俗称州桥。

下了轿子,吕端南北望去,虽比往日朴素了许多,然不愧是帝国大都,满城数十万臣民,就数这里最为繁华热闹,依旧的熙熙攘攘,摩肩接踵。

几个侍卫随从,紧紧跟在宰相身后,生怕路人碰到了吕端的身子。身着便服的宰相,白髯朗朗,依旧的庄肃威严。但现在他也如同百姓一般,没有任何迹象显示出,这背手缓步的老翁,便是当今大宋朝,不,是整个天下权力最大最盛的帝国宰相。

嘈杂无比的街巷,商贸往来,即使是汉唐盛世也比不过。天子授予商贸的权利和恩泽,让太宗朝三百万赋税中居然一半是商业税收。

自有生民以来,还没有一个朝代,如此重视过商业贸易,商人地位史无前例地提高了。

六十年后,一代大文豪苏轼将跟着他的父亲和弟弟,来到京城考科举,他们将带着眉山货物来此经营,以便落户东京。而法律规定,在汴京城内只要住上一年,政府便承认户籍。于是大宋皇都,将迎来世界史上第一个百万大城市的辉煌。

而现在,一切都正在进行。

但今天,宰相无心于观赏之事。

“四海楼。”

吕端在二十米外便望见了三个赫然大字,连当朝宰相都不得不摇头赞叹,这酒楼实在是太壮丽了。

“快!快去喊你们掌柜子出来!”

一侍卫习惯了呼前呵后,刚说完,吕端便挥手止住了他,“不得放肆。”

“是。”

吕端想抬头看了眼匾额,却已经看不到了,那“四海楼”三个大字,太高了,如今只能看见门前数位书法家留下的墨宝和赞誉。

“东西南北,四海之内皆兄弟;

春夏秋冬,千金之有贵登临。”

扫过一眼对联,那吕端就吩咐道:

“你们四个留在这等我,你们三人随我进去。”

吕端刚吩咐完,身后就吵闹几句,“干什么玩意的!赶紧走开,别挡道。”

“还让不让人过了,滚开,长没长眼呐!”

一侍卫咬牙一回头,只见一个大腹便便的公子哥,仗着身边五六个小厮,满口胡言起来,完全没把目上六位壮阔高大的侍卫放在眼里。

“你再说一句?”

那侍卫已经变脸,刚要指着那人,另一侍卫一把打下他的手,转身就给吕端让了道路。本来吕端要给这即将出门的公子哥让半个肩膀的空间,谁知,那人靠近吕端时便停下了。仰头一乜吕端,上下瞅了瞅,口内便随之一句,“都快入土的人了,来这地方,也不怕被挤着。”

刚说完,没等吕端眉头一皱,那公子哥的身子,好似一块肉饼一般,就飞也似的被扔出了拥挤的人群,随后便是哭爹喊娘的痛不如死。

“来人呐,快来救,救我……”

小厮们还没反应过来,却不见了主子,脑袋里的反应速度,跟不上手中拳头的速度,齐齐都挥向他们眼目前突然一步踏脚,扔出主子的侍卫。

谁知这是迟那时快,几个侍卫全都没动步子,吕端也没动分毫,而几个小厮却全都飞身摔了出去,哭喊声不绝于耳,但却是几层过往人之外了。

惊慌,感叹,恐惧,来不及一下子都在客人们的心头脑际旋转,而句段已然进了四海楼。

身后是嘈杂的人群,身前是来往的客人,吕端两目所到之处,尽是朴素的装扮,毫无心中曾经听说过的灯红酒绿,灿如艳霞。

他们不知,此时,二楼到五楼四层之上,几个分明的角落,全都站住了等待他的不速之客。

五楼一个十五岁左右的少年,见了一楼门前事故,朝旁边一个十岁左右少年点头一笑,那人便进了门内。

“阁主,人已经来了。”

门内商议着对策,而四层两个十三岁的少年却仍沉浸在刚才门口的见闻中。

“奇怪了,这‘千斤抛’乃是等闲帮水上独门绝技,怎么会出现在大内?哎?如果碰到了‘千斤抛’,你怎么应对?”

可同伴却口动不闻声。

“嗨!”

“干嘛啊?吓我一跳。”

“嘘……”

临近一个高个子哥哥朝他俩做了个手势,他俩头一缩,伸个舌头继续小声念叨着。

“‘千斤抛’?遇到了不碰他不就得了,人家是‘沾身即出’,我干嘛要死皮赖脸地贴近人家?”

“那‘千斤散’呢?不管你贴不贴,人家都先来沾你。”

一童认真地问道。

“嘿,那不变成‘千斤沾’了,当人家是粽子啊,嘿嘿嘿。”

“嘿啥嘿,堂主们都赞扬过‘千金散’,你别笑了,你看到‘排绣斩’了吗?”

“当然,可我就奇怪了,‘排绣斩’乃是归藏密功,怎么也会出现在大内呢?大内一定有高手在。”

“好厉害!化袖为刀,非刀似刀,刷刷刷,几个人就飞出去了。”

可同伴撇了嘴,“都一样,沾不到身都是白扯,你知道破解方法吗?”

“啊?还有破解方法啊?”

小童听“破解方法”四字,满脸惊异,“啊怎么破啊?”

对方一个白眼翻过,“天呐,小阁主怎么会派你来这的,一年前三才楼孟长老下来看我们,不说了句‘横破顺’吗?金堂主半年前不就教我们‘玉带功’了嘛,你都白练啦?还天才少年呢,走后门的吧……”

说完对方就愣住了,“啊?我……哎呀,我真是太笨了,平时只练‘抽空纵’了……”

他边小声地自责边问着对方的志向,“你说你将来要成为‘七星阁’主呢?还是入‘五行堂’,还是在‘**馆’,或者是进入‘三才楼’……”

“嗨嗨嗨,别坐白日梦了,还‘三才楼’呢?你怎么不羽化登仙呢?”

对方一乐,“可以啊,羽化登仙,那我就可以见到咱们御虚门历代大豪杰们了。”

说着他就狂想起来。

“嗨嗨嗨!你俩干嘛呢,开会了。”

见他俩一直在那说得不亦乐乎,对面一十二岁少女,便气生生走过来训道:“看我回去,不告诉金堂主,教他罚你俩翻三天‘倒卷帘’,不吃不喝,哼!”

刚说完,他俩就朝她吐个舌头,谁知三楼一个十五岁少女走了上来,“风木,风鸣,水灵,你们还不赶快退下,木堂主要来了。”

几人一听木堂主,赶紧跑去了各自房间。

此刻,楼下已经有人去接应宰相吕端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