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宋辽争霸:御虚门传奇 > 第一百一十五章 《备战》

宋辽争霸:御虚门传奇 第一百一十五章 《备战》

作者:昭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4 02:05:18 来源:小说旗

第一百一十五章《备战》

吕端大事不糊涂,这句话成就了吕端,也将要成就大宋。

然而吕端所见之人真能治好皇帝的疾病?他到底得了什么样的疾病呢?未等吕端开口要问,张苍露已经把两位年轻人带到了吕端眼前。

“这两位是?”吕端也没在意,可赵芙菀抬步就奔至吕端跟前,“宰相大人,您可还认识我?”

吕端被她问得起了兴趣,仔细看看赵芙菀那青春无瑕的玉容,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我是芙菀啊!”她立刻弯下腰抱着老师的膝盖,“是我!那个调皮鬼赵芙菀!”

吕端眼角一绽,“公主?你是那个,哎呀,可你不是失踪了吗?你,这!”

呵呵呵呵,张苍露拂尘微微一收,“说来话长,吕相公!后头我跟您慢慢道来,她的事三言两语说不清。可她能帮助你解决一桩大事!”

“道长!”吕端面露难色,“皇帝的事,才是大事啊!”

“黄帝的大事,她就可以解决。”张苍露指指眼泪奔流芙菀,她低头呢喃着说自己不孝,父皇驾崩自己居然没看到他老人家最后一面,偷偷摸摸奔丧,参加完了整个大行皇帝送葬过程,居然不敢跟皇兄相认,“宰相,我知道皇兄是在装病,他是被眼前的事急坏的,道长可以帮他!”

“哎?”张道长微微一笑,“该说的我都跟你讲清楚了,你应该好好帮帮你皇兄,知错改错,用实际行动为皇帝分忧,这才是你目前最该做的,我这几颗金丹,都来自希夷老神仙那里,皇帝吃罢,加上她说的话一定可以改变大宋天子的身子和精神,到时候,恐怕还得劳烦宰相庙堂奔波,为大宋子民谋利了,因为宋辽一战,的确已经不可避免。从前国策已经不适宜现在,而皇帝脑海里已经焦头烂额,处方只有一个,加紧备战,定保取胜!”说罢拿出一卷良策,“这是门主和寇准先生的应事策略,宰相大人过目。其它的,公主当面陈述。”

果然,兄妹俩寒暄完毕,芙菀看出了皇帝是被刘娥劝说装病,韬光养晦才能在刚刚即位的乱局中站稳脚跟,谁是贤良忠臣,谁能挑起大梁,谁在故意破坏,谁在倚老卖老,一切已经了然于胸。可等芙菀说全整个辽国局势,大宋皇帝赵恒还是仰头叹息,“打大仗还是不能避免啊!可我们能胜利嘛?父皇都!”

“皇兄!”芙菀立刻拦住,抱住他胳膊,“有寇准在,一切都能逢凶化吉,你要相信大宋,相信父皇的在天之灵,寇准就是父皇留给你的镇国之宝啊!”

刘娥笑笑,“啥镇国之宝?这些策略,你皇兄都了然于胸,只是担忧大宋百姓而已!别听那些个江湖术士的把戏!”

赵恒伸手,“这些治国治军方略,也甚合朕意,可就是你们的消息属实否?契丹人边陲只是抢掠,女主并未南下,朕派出去的人所探也不会差哪去,只是盲目兴师动众,是否太草率了?”

“那皇兄可以去问问吕端老师,他可不糊涂吧!”

刘娥笑笑,忙扶皇帝道:“好啦好啦,该休息了。”

来到吕端家中时,他在吃饭,看着桌面简简单单的几个小菜,实在跟功勋之家的铺张豪华没有任何可比性。

但见庭院四处清清洁洁,整整静静,仆人也不多,童女倒水,童男持物,婆子盥洗,年轻的跑腿而已。

吕端也不拘谨,擦擦嘴巴就带着皇帝到了他的书房。

步至房门,但见中堂一副三尺文字,映入皇帝的眼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皇帝读罢,问道:“宰相对诸葛武侯很是尊崇吗?”

吕端听了缓步走到了跟前,对着这副中堂俯身拜了三拜。

“秉陛下,老臣自知其智远不及诸葛武侯,然其清静简朴之心志,老臣自问不愧于先生遗德。蒙太祖、太宗和陛下隆恩圣宠,老臣已位极人辅,然,老臣还有些微薄欲求。”

皇帝一听,转脸笑了,他以为贵在百官总揆,名德播于内外,宰相已经无欲无求,只是勤恳做事罢了,今个听他自己说出了这句话,皇帝还是很想听一听的。

“宰相还有何种要求,尽管开口,朕通通满足。”

吕端耳朵一动,微微笑了,“老臣的欲求比较难以实现,只是尽量努力追求罢了,主要还是陛下能够成全!”

皇帝一展长袖,一阵风似的裹进吕端的脖子里,只见皇帝朝椅子上一坐,好不欣慰而又激动地高声说道:“宰相尽管开口,朕一定满足,倘若短时间内不能满足宰相的要求,总有一天,朕让你得到你想要的,怎么样?你说说看,你那么难实现的欲求是什么?”

说罢,皇帝又站了起来,“哦,宰相也请坐。”

“谢陛下。”

吕端坐下了,却缓缓呼了几口气,看着中堂上的文字,淡淡地说了句,“臣的欲求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等臣百年之后,后人忽然有一天起微臣了,不会哼着鼻子说,说……”

“说什么?”

皇帝歪头要听,可吕端把手一指旁边,眼睛也朝着手指的方向眯去,“看那个老头,当了宰相,位高权重,做了多少不义之举,干了多少不仁之事,为了自己的一丝**,身在高堂,便不管百姓的贫苦忧愁,自己要什么便有什么,可我们呢?不管不问,这样的宰相,多气人,不骂他几句,我还不解气呢!”

吕端说毕,偷瞄了眼黄帝,只见他微张着嘴巴,细细品了一回,忽的略略一笑,“啊呀……宰相好智慧,朕就来你这散散心,你就得给我上课,好吧,朕接受。”

说着皇帝陡然起了身,吕端还没来得及反应,皇帝就作揖起来,“我朝有宰相在,必定国运昌隆,朕为百姓感谢宰相的一片苦心。”

吕端也支着凳子快点站了起来,“臣冒昧了,还请陛下满足臣的写点欲求。”

“宰相!”

皇帝忽变得严肃了,他定睛朝目前这位白髯紫袍的辅国重臣坚定道:“朕,身为万民君父,定当怜爱朕的子民们,轻徭薄赋,与民休养,定完造出一个远迈汉唐的大宋王朝,不如此,难慰列祖列宗之德,不如此,难成宰相之堂堂大志,请受朕一拜。”

“哎不可。”

吕端赶紧伏地一跪,“陛下英明睿智,年富力强,臣知陛下有此大志,替祖宗感动,替天下万民感谢,倘真如此,陛下定能成为超越前代的圣主明君,臣高兴。”

一头磕下去,磕得皇帝赶忙扶他起来。

“对了,陛下临死前来,老臣有事请奏。”

皇帝心境大开,豁然爽朗起来,好似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明君圣主,甩袖子就回道:“宰相直说。”

“寇准,该回来了。”

吕端说罢瞅了瞅皇帝,看着他的两目一口,分外清晰。

“哦,他啊……他,吭,朕也要问问宰相的,怎么召他回来,他现在在哪里?”

皇帝的吞吐中分明表现了他的不如意,可越是如此,吕端愈是要说。

“陛下刚才的宏图之志要想真的实现,非寇准不可。”

皇帝又愣住了,他也看着吕端所有的举动和表情。

“哦,宰相也这么认为。”

皇帝想起了其他人的言论。

“还有谁如此认为?”

吕端认真地盯着皇帝的眼睛,可他嘴巴一抿,脑袋朝后一缩,好像后悔了一样,“有是有,可也不多。”

吕端忽的站起来,看得皇帝又是一愣,“宰相坐,你我不必拘礼,但说无妨!”

“臣,恳请提拔那些认为寇准可用之人,慎重考虑那些诋毁寇准之人。如此,则陛下真圣明焉。”

看着吕端俯身一拜,皇帝两手里不知怎么才好,“哦,这样啊,好啊,宰相既然这么说了,朕照做就是。可……”

看着皇帝眼睛游离了,吕端追问道:“陛下担心什么?”

“也不是担心,啊,哈哈。”

皇帝苦笑了几句,“朕听说他这人不好,不好相处。”

吕端也是苦笑一下,“‘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陛下还记得吗?”

皇帝一蹙眉,听着耳熟,却忘了在哪里听到了。

“哦!当然记得!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嘛!当然记得!”

“陛下圣慧!”

可皇帝一抬头,笑道:“宰相不觉得……这药要是能稍微,稍微好入口一点,岂不,岂不是……啊?就像您一样,你懂的。”

“这绝对不可能!”

一声洪亮的嗓音瞬间震到了皇帝,“吓朕走之后一跳”,皇帝嘴角微动却没动。

“臣请陛下万万不可有此想法!药就是药,不是糖,糖再甜,也是为了舌头的**,而药却是用来治病的啊!糖,永远不可能做得药的效用,臣恳请陛下三思。”

“呃……是!宰相说得对!刚才朕就是多问问,这不,朕刚刚即位,对很多事啊,不甚了解,这不就来找你解惑来的嘛!解得好,解得好!”

说着皇帝竟朝他竖个拇指,心思着,“探讨个问题,怎么这么严肃啊?”

“就是这么严肃!”

吕端突然又回了句,依旧得分外响亮。

“你……”

皇帝想笑却憋了回去,嘴巴咽了口,还没张开,就听得吕端说道:“老臣已经想好了叫寇准出山的法子,请陛下过目。”

说罢,皇帝眼前就横着一张笏板。

皇帝又是一愣,“从哪里来的,好快啊他。”

接过笏板,皇帝就见着上面写着如下文字:

“如要兴盛大宋,必用寇准为相,如要用好寇准之人,当以如下阶梯用之:

一、宜从邓州调回,先升工部侍郎,以展其兴农利国,裁度营建之能;

二、再徙地方,知一州之务,考其践行之力,磨其实心用事之气;

三、由州而府,循序渐进,以察其为官之道,为民之品,需多多召见问责;

四、再迁刑部侍郎,权知开封府,掌理京城司法之事,以锻其秋毫之察才能;

五、再迁兵部侍郎,为其将来经营边防尤其对付契丹军事作万方准备;

六、再迁三司使,合并盐铁、度支、户部三者为一使,可以六判官分掌,署理天下财富,尤其是与东南各路转运使协调好工作,对我大宋国库之充盈,有不可估量之作用;

七、加中书平章事,可与朝中大臣兼拜为相,以观其辅国执政之气量;

八、非常之时,当作非常决断,以寇准之能,当独相以任,助其大展才用。

如此,陛下兴盛我朝,当垂拱而治矣。”

皇帝一个字一个字把它读完了,有回过头反反复复看了几眼。

“这寇准,在先皇之时,不是做过副相,任过枢密使了嘛,怎么还得重新来一遍,哦对了,宰相从前不是跟他一起押班的嘛,这现在怎么又……”

吕端听完皇帝的读音,父母的皱纹好像又多了,那满头的银发,好似又苍老了一般。

“陛下之心,陛下知,老臣也知,老臣之心,老臣知,陛下也应该知,就是因为老臣曾经跟他一起押班或,所以才知道,他寇准忠义,有大抱负,却又深知他的不足,所以,为了陛下,为了大宋江山,为了大宋百姓,才如此这般擢拔提用。老臣侍奉过两朝四代君王,深知为官不易,为宰相更不易……啊……拳拳之心,天地可表,陛下不得不三思。”

说着他好似用尽了所有的力气,全身塌倒了一般。

“宰相,你怎么了?宰相,宰相!”

“嗯?”

吕端一抬头,好似刚醒来,“哦,没事,陛下恕罪,老臣身体越来越不行了,刚才突然有点支撑不住了……”

皇帝忽的站起身来,扶着吕端红了眼,“宰相,你,你可得保重身体啊,朕,朕全都明白你的良苦用心,放心吧,寇准,朕是一定要用的!就按照宰相的意思去办。”

说吧,他朝吕端的后背轻轻拍了拍。

“今天真来也是劳烦宰相了,可不来这里,整个东京城,却没有我能去的地方,能说话的伴,今天来了,获益匪浅,尤其是怎么用寇准。”

吕端一笑,“陛下说笑了,不来找我,陛下找谁,为臣子的就是还未陛下分忧啊……”

看他实在太累了,皇帝想着该走了,扶着他出了书房,皇帝就自己走了。

可他刚走出大门,就回头看了一眼,却见那两鬓斑白,胡须如雪的老人,在微风中吹拂着,是那么的叫人感到悲凉。

“宰相,保重啊。”

他朝吕端挥了下手,嘴角微微一笑,便出了门,可吕端却累得倒在地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