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如此。”
“那就这么办吧。”
俯瞰下首,李世民面无表情的说道。
“是。”
满殿群臣齐齐应声。
‘老匹夫,我必杀汝!’
魏王李泰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苦心孤诣算计至此,却被魏徵一番话彻底搅乱了。
“黎阳县公自觉德智才疏,不若前往廉州任刺史,体察民情。”
“臣领旨谢恩。”
于志宁心中苦涩不已,只得行礼领诏。
一干请辞的原东宫官员同样心中愁苦,就连于志宁都被发配岭南,他们能落着什么好。
殿内的官员冷眼旁观,开玩笑,太子再如何不喜,那也是皇帝亲封,半君之体,又怎能为臣子所弃?
“众卿有本启奏,无事退朝。”
经过这一遭,李世民对于今日朝会已经没有多大兴趣,语气有些生冷。
“陛下,臣有奏。”
宗正卿、江夏王李道宗赫然站出身来。
“江夏王有奏?”
上首的李世民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启奏陛下。”
“宗正少卿、驸马都尉长孙冲与长乐公主提请入住公主府。”
轰隆!
一言落下,满殿皆惊。
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了尚书左仆射、赵国公长孙无忌身上。
“赵国公?”
李世民愈发疑惑了,长孙冲可是赵国公府的继承人,怎么会想住公主府,这是在做什么。
“陛下。”
“臣已同犬子商量过了。”
“朝有法制,驸马都尉理当与公主共居公主府。”
“赵国公的爵位由臣的次子长孙涣继承。”
长孙无忌面色如常的说道。
“允!”
虽然李世民不太清楚长孙家发生了什么,但长孙无忌都同意,他也没有阻止的理由。
“是。”
宗正卿、江夏王李道宗欣然应道。
朝野一片动荡,堂堂长孙家竟然长子主动分出,次子继承家业,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这场六月的朔日朝会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了,东宫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换血,魏王李泰非但没有赢,同样损失了一员‘大将’,南方士族不再是他的支持势力。
让人没想到的是朝会召开的同时,长安城掀起了一场风波,大街小巷都在传扬一句话:“瘸龙如何坐九五,胖虎安能定江山?!”
一时间,天下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了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身上,两人的风头愈发炽盛,只不过都不是什么好影响,议论者云集。
.............
长安,延康坊,魏王府。
“啪!!!”
李泰那张大饼脸已经气得胀红,重重的拍打着桌案,丝毫不顾手掌疼痛,咆哮出声:“老大想做什么?!”
“他想和本王同归于尽?”
“魏王殿下。”
长史杜楚客、黄门侍郎刘洎、司马苏勖欲言又止。
不得不说,东宫这一招非常狠辣,毫不遮掩的告诉天下人,瘸子不能当皇帝,死胖子也不行。
现在,全天下的目光都聚集到了东宫、魏王府,二者声名狼藉。
“崔先生去哪了?”
冷静之后,李泰看了看四周,不见殿中侍御史崔仁师的身影,询问道。
“殿下。”
“崔兄这会儿正在接洽博陵崔氏来人。”
司马苏勖有些踌躇道。
“怎么回事?”
从他的脸上,李泰发现了一丝端倪。
“殿下。”
“就在几天前,河北、山东、关中、江南等地陆续出现了传言。”
“昔日,崔季舒痛殴东魏孝静帝三拳之事传得沸沸扬扬,更有甚者言之,这天下,李家不如崔家。”
杜楚客接着禀报道。
‘啊这?’
李泰不禁浑身一颤,后背发凉。
这件事单独拿出来看,旁人只道博陵崔氏势大,可要是和这句话联系在一起,那就不一样了。
五姓七望本就是大唐皇室的忌惮对象,何况是被称为天下第一高门的博陵崔氏,现如今可不是武德年间,这是贞观年,李世民在位已经十五年了,大唐开疆扩土,东及高句丽,南至林邑,西灭高昌。
可以说,大唐的力量已经超过了前隋,这位大唐皇帝陛下正在虎视眈眈,只需要一个借口,随时可以对五姓七望下手,削弱其大半实力。
天下人心浩浩荡荡,五姓七望固然是千年世家,却也不可能对抗一个堂堂的大帝国,除非博陵崔氏疯了。
“殿下。”
“这恐怕也是东宫的手笔。”
黄门侍郎刘洎眼眸中露出了莫名的异色。
“你是说这也是老大弄得?”
“老大什么时候变得像疯狗一样,四处攀咬。”
魏王李泰一双小眼睛咕噜咕噜的转,对李承乾的变化感到诧异。
“殿下莫要小觑了太子。”
杜楚客正色道:“太子8岁就进了东宫,迄今为止14年了。”
“过往群臣无不称赞其丰姿岐嶷、仁孝纯深。”
“纵然失去了文德皇后的庇佑,陛下对太子的看法有所改变。”
“但在天下人心中,太子始终是太子,占据着储位。”
“只要太子一日不曾犯下滔天大错,他便一日不会离开东宫。”
“连日来,血腥味笼罩着东宫,左右卫率四百卫士超过五分之一被诛,还有那些早早请辞的官员。”
“太子已经在我们没有注意的情况下,悄然完成了对东宫的重新洗牌。”
“目前,哪怕是陛下的百骑都未必能清楚的捕捉到东宫发生的一切,更别提外界了。”
“此言当真?”
听到这话,魏王李泰无法淡定了。
当初,他之所以冒天下之大不韪入住武德殿,其目的就是为了随时探听东宫的消息。
他做到了,成功将间作渗透进入了东宫,互通有无,时刻掌握着太子的行踪。
谁能想到这一次由他亲自发起的攻击竟然帮助李承乾实现了彻底掌控东宫,简直岂有此理。
“殿下。”
“我们的人都被铲除了。”
魏王府长史杜楚客认真的回道。
“混账。”
李泰忍不住破口大骂,这一遭当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如今之计只有抓紧《括地志》的编撰,只要《括地志》完成,天下人心必将回到殿下一边。”
“朝野之中,文人士子必然会更加靠近殿下,远离暴虐无道的太子。”
黄门侍郎刘洎意味深长的补充道。
“正该如此。”
李泰的眯眯眼中露出了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