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 第八章: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午时,日上中天。

东宫,明德殿中的气氛略显凝滞,长孙冲、杜荷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左庶子于志宁、功曹长孙祥已经向孤请辞。”

“听闻最近一段时间,谏议大夫、赵国公频频入宫探望雉奴,称赞其书法大有长进。”

把玩着手中的茶盏,李承乾似有意无意的提到了两件事。

“殿下。”

顿时,长孙冲神情不再淡然,眼神中充斥着慌乱之色。

历来世家门阀押注都不会只押一人,长孙家虽未支持魏王李泰,家族中最为杰出的第三代长孙祥却出仕东宫,可眼下,长孙祥辞去东宫功曹一职,作为长孙家主的长孙无忌屡屡探望晋王李治,还有身为谏议大夫的褚遂良,二人代表了贞观功臣中很大一批人的态度。

此举无疑昭示着长孙家彻底抛弃了太子,选择晋王李治,换而言之,一股新的朝堂势力浮出水面。

要知道,晋王李治早在贞观七年(633年),不到任所而接受并州都督之职,标志着开府,只是受李世民的宠爱,迟迟没有离开宫中,一直未曾在长安另立王府。

可这并不代表着晋王李治没有争夺皇位的实力,恰恰相反,晋王李治与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都是长孙皇后亲生的嫡子,同样具备角逐东宫的资格。

“丽质身体一向不好。”

“孤已命人去寻名医、神药。”

“日后,我不希望宫中乃至朝堂的消息扰了她的安宁。”

“你明白吗?”

李承乾话锋一转,略过了这件事。

“殿下放心。”

长孙冲脸上表情不断变幻,最终咬了咬牙,下定了决心,郑重回道:“我明日便奏请陛下,与公主迁入公主府居住。”

“嗯。”

看了他一眼,李承乾满意的点了点头。

唐制,公主出嫁之后会在宫外建立公主邑司(公主府),供公主和驸马居住。

凡是尚公主的都相当于自愿放弃了家中的一切继承权,就像杜荷一样。

只不过,长孙家例外,得益于长孙皇后,还有大唐皇帝李世民对长孙无忌的看重,将长乐公主李丽质下嫁予长孙冲,这在整个大唐都是独一无二。

而长孙无忌已经选择了晋王李治,长孙祥的离开昭示着长孙家与东宫最后一丝关系荡然无存,那么,从今以后,东宫与长孙家便是敌对关系,长乐公主继续留在赵国公府,这会给李承乾带来诸多不便。

如若长孙冲亲自奏请与李丽质前往公主府居住,无异于放弃了赵国公府的一切,未来,赵国公府是生是灭,这都不可能影响到长孙冲夫妇。

“殿下。”

“臣还有要事相办,这就告辞了。”

长孙冲做出了抉择,自然不会扭扭捏捏,当即向李承乾行了一礼,退出了明德殿。

注视着他离去的身影,李承乾眼中掠过一抹赞赏之色,长孙无忌的这位嫡长子素日里被人称之为王献之第二,一位淡泊名利、温润如玉的世家子,实际上,骨子里承袭了长孙家的勇武果敢。

不出意外的话,长孙冲现在就是回府与长孙无忌摊牌,同赵国公府进行切割,以免来日遭殃。

“殿下。”

“近日发生的事,恐怕也有赵国公在后推波助澜。”

一向是铁杆太子党的杜荷瞧着长孙冲离开,大胆直言。

“是啊。”

目光凛冽,李承乾冷笑道:“孤这位舅父向来谋而后动,从不展露人前。”

“青雀不过是一柄明面上的刀,暗地里算计东宫的人可一点都不少。”

“褚遂良与之站在一起,还有并州都督李世勣,关陇门阀的选择一下子出现了指向性。”

“长此以往,那些游离在外的人物、势力都将一点一点的凝聚到雉奴麾下。”

“我们要面对的敌人越来越多了,稍有不慎,粉身碎骨。”

“你现在要是下船,还来得及!”

“殿下。”

骤然间,杜荷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猛然单膝跪地,掷地有声的话语在明德殿响起:“臣愿为殿下赴汤蹈火,哪怕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请殿下放心,关陇门阀不只有长孙家,我会亲自书信大兄,说服京兆杜氏支持东宫。”

‘哦?’

听到这里,李承乾脸上表情变得有些让人捉摸不透。

莱国公杜如晦出自京兆杜氏,同为关陇门阀一员,早夭,继承爵位的是杜荷大哥杜构,慈州刺史。

在这个节骨眼上,杜荷竟然要把京兆杜氏拉上东宫这艘即将沉没的破船,可见其忠心。

“不。”

大手一挥,李承乾拒绝了杜荷的建议,沉声道:“孤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京兆杜氏的支持并非雪中送炭,而是火上浇油。”

“孤就是要借着这个机会,看看究竟还有哪些人是东宫肱骨。”

“那些观望中的人,宁可弃之,也决不能再纳入东宫。”

“是。”

杜荷大概明白了李承乾的想法,无非是破而后立。

过往,东宫安插进来的人太多了,陛下、魏王、关陇门阀、山东士族、江南士族等等。

哪怕李承乾想要看清楚,却也做不到,因为这些人,他不可能清除。

唯独现在不一样,随着大唐皇帝一声令下,太子李承乾禁足东宫,天下人必然会以为魏王李泰入主东宫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在这个时候,有多少人愿意陪着李承乾一起沦落。

那些投机者必然会挨个离开,他们才不会跟李承乾同生共死,这些人的离开反而加快了李承乾对东宫的清洗,将东宫这一亩三分地彻底掌握在自己手里。

“孤有一件事需要你去办。”

“请殿下吩咐。”

面容一肃,杜荷郑重道。

“河东薛氏南祖房有一人,名唤薛仁贵,名礼,字仁贵,乃是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

“其曾祖父薛荣、祖父薛衍、父亲薛轨先后在北魏、北周、隋朝任职。”

“其人家境贫寒,以种田为业。”

“孤会下一道令书,命其为东宫左卫率。”

“另有周青、姜兴本、姜兴霸、薛先图、王心溪、王新鹤、李庆红、李庆有八人,赐东宫千牛备身。”

“河东中眷裴氏有一人名为裴行俭,字守约,隋朝左光禄大夫裴仁基次子,想必正在准备明经科考试。”

“孤再下一道令书,命其为东宫录事参军。”

目光如炬,李承乾悉心叮嘱道。

“是。”

杜荷连忙将这些人记在了心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