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回六零,我能获得宝藏情报 > 第29章 珍贵的稻种

重回六零,我能获得宝藏情报 第29章 珍贵的稻种

作者:藤上七只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4 12:45: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天上挂着弯弯的月亮,秦远蹬着脚踏车,不紧不慢地骑着。

在马建华家,一直待到9点才离开,马家老太太对他格外热情,走时,给他塞了不少烟酒。

3瓶茅台,2条中华烟,全是特供。

回到家,煎了碗药,喝完,倒头就睡。

翌日星期六,秦远睁开朦胧睡眼,外面天色将明。

慢节奏的生活,再加工作的确悠闲,让他感觉时间好像过得很快。

瞥了眼情报面板,早上照例签到一条白色情报,不知不觉间...

【白色情报剩余:5】

5白又能兑换1蓝,蓝色情报价值稳定,秦远思索片刻,兑了,并选择刷新。

【蓝色情报:寒冷的冬季到了,农科院的田鼠在暖和的窝里,享受粮食,以下是4处鼠穴的位置:

以2号试验田地头木标牌为中心,东北193米处,正南80米处,北偏西30度105米处,北偏东75度125米处.】

竟是田鼠洞,还是4个,看着还不错...秦远暗自点头,估算了一下价值。

南方的田鼠个大,吃粮食长大的,肉质美味,三窝鼠,估计能抓好多只。

而且,田鼠很会储粮,冬天天冷,勤快的鼠存大几十斤粮食都不夸张。

农科院今年种了大豆、花生,油料稀缺年代,如果鼠们藏了这些,价值更大。

抓田鼠,除四害的,还是做好事呢。

明天刚好放假,去挖了它们。

秦远白天照例上了一天的班。

今天比较忙,以致于蓝色情报的具体位置,他都没来得及去查看。

下午他亲自站门岗,直到天黑才下班。

刚出单位,让一道洪亮的声音叫住。

“阿远,这儿,正想去找你,赶巧你下班碰上了。”

秦远抬眼望去,见门口路灯下,秦三柱和老队长,正跟他招手。

他连忙推车过去,问道:

“爸,大全爷,你们怎么来了?明天放假,我正想着回去看看你们呢。”

俩老头共骑一辆自行车,一脸风尘仆仆的样子。

“我和你大全爷来城里办事,就想着过来看看你。”秦三柱瞧着儿子穿的精神,关心着问,“在农科院上班,这工作不累吧?”

“不累,轻松,待遇还挺好。”

秦远笑着回道:“爸,大全爷,你们还没吃晚饭吧,难得来一趟,走,我带你们去食堂,好好补充一下油水。”

“不用,你刚上班,工资都没拿,哪能吃你的。我跟你爸,中午吃的饱,这会儿不饿,我们等会回家吃。”王大全连连摆手回说。

这当然是假话。

俩老头中午只吃了半块干饼,喝了点水,来城里事没办成,还受了一肚子气。

秦远看了出来,好一通说,终于把俩倔老头拉到大食堂,打了好几盒饭菜。

三人坐到角落位置。

王大全看着几盒丰盛的菜品,咽着口水,又责怪说:

“阿远,你给我和你爸打盒白米饭就挺好,这又是烧豆腐,又是煎鸡蛋的,都快赶上过年了,日子不过啦。”

今天食堂没肉菜,但烧豆腐用油煎过,也抢手,秦远来的迟,这会儿很多员工都下班了,食堂没几个人,他找到胡济祥帮忙,才弄到不少。

而煎鸡蛋虽不是肉菜,但买这个需要副食本。

“爸,你们不用替我省,前几天立了功,领导奖励一些肉票,你们先吃,敞开吃,有什么话,我们吃饱再说。”

听儿子说的大气,秦三柱拍板说道:

“老队长,孩子一番心意,那咱们就先吃饭,也跑了一天,确实又累又饿。”

王大全点点头,接着美美吃饭,虽不说狼吞虎咽,但也吃的香甜。

干了四盒米饭,两盒菜,俩老头捂着肚子,一脸满足。

“舒坦了,还是舍得放油的豆腐、鸡蛋好吃,还是菜油做的哩。”王大全感叹一声。

这时,胡济祥脚步匆匆走了过来,轻轻把俩饭盒放到桌子上,笑道:

“秦队,您要的烧豆腐,我又多做了两份,多油料香,下饭!”

“麻烦胡师傅了。”

“不麻烦,顺手的事,您先吃着,我去别的事了。”

胡济祥迈步离开,见他如此尊敬、甚至讨好秦远,俩老头一阵惊奇。

“阿远,那大厨刚刚叫你秦队,你当大干部了?”王大全诧异问道。

“嗯,二等功转业起点高,领导又赏识我,让我当了保卫科的队长。”

“阿远这是出息了啊,这保卫科队长,估计比我那二儿子都强,三柱,你和桂兰总算熬出头了。”王大全又是羡慕,又是感慨。

秦三柱没有说话,两眼不禁落泪,只觉老怀宽慰。

秦远笑着把两个饭盒朝前面推了推,温声说道:

“烧豆腐好吃,爸,你和大全爷一人一盒,带回去给根宝、小霞他们尝尝。”

俩老头这次倒是没拒绝,王大全高兴着说:“根宝有口福,这次算吃着了。”

秦远又想到这俩刚说来城里办事,当即好奇询问道:

“爸,你们来城里办什么事?办成了吗?”

王大全忍不住皱起眉头,叹气说道:

“咱这水稻长的好,运气好,一亩地最高能收500多斤稻谷,比北方每亩能多收100多斤。

这不年景变好,干旱走了,公社决定把一部分旱田整一整,改成水稻田,我们生产队整了十几亩。

然后稻种就不够了,我和你爸便进城打算挑种,买种,粮站、合作社...跑了好多地,空手而归。”

当下杂交水稻还没研制出来,好的稻种对于产量至关重要。

秦远记得桥东生产队的稻种,是大全爷带着几个种地能手精心挑的。

在水稻刚割下来时,晒着烈日,走在田间、稻垛,一株株挑选,选择秆壮穗头大、颗粒饱满的稻子,作为稻种。

这会交了粮,村里剩下自己吃的那点陈稻,也挑不出什么好稻种。

“镇上每月的稻种大集呢,也买不到稻种?”秦远诧异问道,“还有找镇上的农站帮忙呢,那边也能买到种吧?”

“好多生产队都改了水稻田,稻种大集不办了,好稻种,人家都捂在手里,自己用。

咱们镇人多,足有3万多口,镇上农站,也去看了,稻种不行,都别人挑剩的,而且那里人架子大着呢,态度也不好。”

王大全脸上带着遗憾,从身上掏出厚厚一沓毛票,显示决心,继续道:

“这好稻种,实在太难得了,哪怕2块钱1斤,生产队都舍得出,可就是买不到。”

好稻种的确珍贵,秦远知道,像前两年大饥荒年,村里哪怕饿的再狠,也从没想过打稻种的主意。

甚至前世学农时的偶像袁教授,当下应该已经开始杂交水稻的探索。

他的传记里写过,他为了一株好稻种,不惜花光身上所有积蓄。

秦远是懂种地的。

心里想到,当下农民育种,采用的湿润育秧法,需要的稻种比后世多不少,一亩地大约要8斤稻种。

那每亩光稻种就要16块,再加其他肥料、人工等费用。

秦远心里一番计算,种地亏钱的。

民以食为天,亏钱,大全爷他们也要种!

敛去思绪,秦远问道:“村里的稻种,还差多少缺口?”

“足足差了120斤。”

秦三柱为难回了句,接着似是想到什么,两眼发亮问:

“儿子,这农科院里应该也种了水稻吧,你说咱们能在这买到稻种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